大明小学生 第2章

作者:随轻风去

周娘子突然高高举起巴掌,对准了亲儿子,毫不犹豫就是一顿劈头盖脸的猛拍。“啪啪啪”得震响,房梁都震落了几粒尘土。

暴风骤雨来得如此之快,秦德威一脸懵逼的挨了七八下,晕头转向眼冒金花,下意识抱头滚到墙角,这才躲开了亲妈铁掌。

“你不讲武德,偷袭我这个小年轻!”秦德威下意识的脱口而出。这真是亲妈脸,说翻就翻了!

武德是个什么东西,能当饭吃?周娘子没管儿子的胡言乱语,只见她杏眼圆睁、柳眉倒竖,严厉的开口教训起儿子。

“你怎么如此不懂事?读书没读成,人却读傻了?咱家是个什么情况,你叔父家又是个什么情况?你心里没点数么?

你这样胡闹任性,拖累的是家里所有人!你也半大不小了,好好想一想该怎么做!”

秦德威苦着脸,他想解释什么,但母亲绝对不会听,总不能说自己灵魂强化神功大成了吧?

少年人用着最后的倔强说:“我自己赚钱供自己读书,绝对不会拖累家里,这总可以的吧?”

周娘子还想动手,秦祥心疼侄儿,连忙拦住了大嫂劝道:“算了算了,威哥儿还小呢,再给他一些时间缓一缓,别又打病了。”

又转头对秦德威说:“社学不用去了,明天就跟我上衙门里散散心,让你开开眼界长长见识。”

第三章 这可有点意思

秦祥是个口碑不错的“好”衙役,不鱼肉百姓,不搞黑钱,所以他就很穷。又是个清水差事,类似于后世的大门保安,更是穷上加穷了。

秦差役每个月工资只有官府规定的一石米,叫做工食银,偶尔能有点奖金。同时要养老婆、女儿和侄子,日子就过的很拮据。

次日,秦祥带着秦德威去衙门散心,在路上就问:“这段时间,你打算干点什么?或者想学点什么本事?你也不小了,该考虑生计问题了。”

秦德威瞬间就明白了叔父的心思,还是想着让自己跟他干衙役,从公家多刨一份收入。

经过深思熟虑,秦德威用高情商的话婉拒叔父:“我觉得,还是知县那个位置更适合我。”

秦差役脸皮抽了抽,忽然觉得昨天大嫂打得轻了,这大侄子的胡言乱语越发严重了。这官老爷跟他们底层小人物是一个世界的人吗?

秦德威暗暗叹口气,大实话怎么就没人信呢?他堂堂一个学明清司法制度史专业的博士,在县衙里面,当然去做审案拍板的知县最合适啊!

无论如何,反正衙役真不能当,朝廷有规定,衙役及后代不许参加科举。

两人此时走在三山街,路过一处精致石雕门坊时,正好有六七人大声吵吵闹闹,引起了秦德威的注意。

在这六七人中,有个极其出色的年轻女子,二十来岁模样,生得真是人面桃花艳光四射,可偏生她穿着一身白色孝服。

想象一下,就连穿着最朴素的孝服时,相貌还能让人觉得太艳丽,这样的女子怎能不吸引眼球。秦德威心理年龄也是二十好几了,忍不住也连连注目,脚步下意识慢了下来。

他觉得,这个女人的气质很像上辈子某些聚光灯下的女明星,素颜孝服都能有这种效果,在大明朝估计算祸水级别了。

秦差役注意到大侄子的异样,他正有心说点闲话开导开导“心情低落”的秦德威,就故意发问:“你看这小娘子,美丽不美丽?”

秦德威很自然的就接上了话:“真是美丽,至少八分起步,是我喜欢的类型。”

秦差役就随口调侃道:“你这小屁孩也知道看女人了?还敢说喜欢,回头就告诉你母亲,说你喜欢上一个比你大十岁的寡妇!”

“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秦德威很熟练的否认三连。

秦差役莫名其妙的,这是什么怪话?

秦德威懊恼的拍了拍额头,自己也是不留神,竟然把上辈子的说话习惯带出来了。连忙岔开话题问道:“此处有何事,他们吵闹什么?”

“就是争家产。”秦差役先是言简意赅总结了一下,然后才细说:“这小娘子姓顾,丈夫病了好几年,前阵子没了。但留下的家产很富裕,共计有四家大盐店,每年销盐十几万斤,利润少说一两千银子。”

哦嚯!这绝对不算少了,如今大明都市工薪阶层年收入差不多就是十几两左右,每年一两千收入就是普通打工人的一百倍。

小富婆啊这真是,秦德威奇道:“丈夫没了,家产自然就是她的,那又有何争议?”

“要不说清官难断家务事。”秦差役又是感慨了一句,然后继续说:“关键是她丈夫杨员外生前没有子女,如今顾娘子是独身一人。

于是杨家宗族那边就生怕顾娘子会改嫁他人,带着家产便宜了别家,或者担心她带了家产回娘家。所以杨家就想让顾娘子把家产交出来,顾娘子又不肯,这不就闹起来了。”

秦德威同情的望了几眼小寡妇,放在五百年后,根本不可能存在这种纠纷,小夫妻的财产有别人什么事儿?

但现如今还是大明朝,社会环境和观念还都没那么进步。女性缺乏独立权,杨家宗族的要求在很多人眼里,只怕也是合理的。这可真有的闹!

本来看了几眼热闹后,秦德威已经打算移步走人了,但脑子灵光突现,又想起了什么。杨博,杨家?

在社学公然恶意嘲讽自己的那个杨博说过,他有个没儿子的叔叔去世,宗族里打算让他过继,然后就能得到大笔家产。

莫非杨博所说的,和眼前所见的闹剧是同一回事?应该就是了,都是姓杨,又距离自己住处不远,应该不会再有别家了。

这可就有点意思了啊,秦德威不免又盯着小寡妇看了几眼。那杨博为了财产,居然肯给只大十岁的少妇当过继儿子,当真是贪婪无耻!

秦差役催促着侄子说:“走了走了,你不会真看上那个顾娘子了吧?”

“叔叔不是县衙差役吗?不去帮帮顾娘子?你看看,那几个杨家人都冲进她家里去了,这和闯入民宅行凶有什么区别。”秦德威说。

“你莫不是被你母亲打傻了?”没想到秦差役直接质疑起大侄子的智商:“别人的家务事,咱怎么管?他们又不给我一分银子!就是告到衙门,也是县尊大老爷去管,咱一个小小壮班衙役又算个屁!”

秦德威撇撇嘴,一个赚钱机会就在眼前,叔叔居然毫无察觉,真是个穷命啊。

南京城被划分成了两个县,大体上北边是上元县,南边秦淮河那里是江宁县,秦差役就在江宁县县衙当差。

虽然江宁县衙在留都南京城里地位卑微,上面还有一整套朝廷班子和留守大臣、镇守太监,但那也是能让平民百姓仰望跪拜的官府。

有权力存在的地方,就会有周边生意。

包揽词讼、帮人打官司的状师,大都聚集在县衙大门八字墙对面的遮阳棚下,等候着业务上门。

这群人很醒目,皆是大袖长衫的文人打扮,与别的买卖人尽不相同。秦德威跟着叔父来到县衙,首先就注意上了这伙人。

“这可有点意思!”秦德威指着状师们说。

秦差役忍住拍大侄子几巴掌的冲动,“你说句我能听懂的话。”

作为一个明清司法制度史博士,秦德威很跃跃欲试的说:“先前叔父不是问我生计的事情么?我觉得我可以当个状师赚钱。”

秦差役翻了翻白眼,他发现,这大侄子从高烧昏迷中醒过来后,脑回路清奇的让人时时看不明白,是不是被大嫂打出毛病了?

“你小小年纪,人情世故都还没熟透,就想去当个讼棍?”秦差役质疑说。

秦德威其实很想说,讼棍总比当衙役强,但高情商提醒他,不要在亲爱的叔父面前这样讲话。

所以就换了一种说法:“当状师可以练习写文章。”

“屁!你当叔父我什么也不懂呢?”秦差役毫不客气的戳穿了大侄子的说法:“写状子和写圣人文章完全两码事!”

第四章 一进江宁县

作为一个明清司法制度史专业人士,秦德威当然知道,县衙就是这时代最基层的司法单位。出于专业素养,他对于实地参观县衙还是很感兴趣的。

还是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的规定,天下所有县衙都是按照同一种格局建造的,形式相当统一。

比如最外就是大门,大门两边是斜斜的八字墙,用来张贴布告和谕令。而大门在白天则是可以自由出入的,并不设门禁。

叔叔秦祥就是大门这儿的壮班差役之一,主要工作仅仅是维持秩序而已,而不是阻止别人进出,所以油水近乎于无。

二门或者叫仪门之内,才是县衙重地,设有门禁,不能随意出入了。不过有秦祥带领着,守门差役当然不会拦着秦德威。

才过仪门,突然就有五六个汉子,以一名方脸络腮胡的中年男子为首,又绑着个人,呼呼喝喝的迎面走了过来。

秦祥秦差役十分机灵,立刻就闪在一旁,让开了通道,并微微躬身,显示出良好的基本训练。

而秦德威没有反应过来,再说他现代人的灵魂印记里,也没有这种避道行礼的习惯。

对面顿时就有两人冲上前来,狠狠的将秦德威推到在地上,对着秦德威破口大骂:“哪里来的瞎眼小子在此挡道,没看到大爷们走路吗!”

秦祥也是后悔,自己刚才只顾得自己避开,忘了拉开还在懵懂的侄子。

他连忙走上前,对着方脸络腮胡汉子陪着笑脸说:“董大爷勿恼!实在是我这侄儿第一次来县衙,尚不懂事,董大爷不要与小儿辈计较!”

那被唤作董大爷的人斜着眼,瞥了瞥秦祥,轻慢的说:“原来是老秦你的人,多教教他规矩,再有下次,我就替你教训了!”

“是,是!”秦祥点头答应,目送这伙人离去。回头再看侄子,除了身上蹭几片土之外,并没有大碍,便松了口气。

“平白”被推倒的秦德威从地上爬起来,现代人哪受过这种人身羞辱,气得脸皮发抖。

他忍不住对叔叔问道:“这人是谁?看着也不像官身,竟然如此霸道!”

秦祥就指点说:“那是本县快班的董捕头,万万不能招惹的人物!”

看了看左右无人,秦祥又对侄子叮嘱:“本县县衙有四霸天,董捕头就是其一,以后再慢慢与你详说。反正你若来县衙,切记不可得罪这四人。”

秦德威心里转换了一下概念,这衙役分类是三班,其中快班类似警察角色,捕头就类似局长之类了,至少也是大队长。

“果然是横行霸道!”秦德威恨恨得说。仅仅因为没及时让开路,就被推倒在地,还弄得灰头土脸,实在是不爽。

秦祥教训说:“你不服气也没用,不服气也得在心里头憋住了!在县衙这种地方,不许有年轻气盛,除非你坐在堂上当老爷!”

他说着说着,还指了指眼前的江宁县县衙大堂。

从仪门有一条笔直的甬道,可以直达大堂,这里就是知县公开坐堂审案之处,古装影视剧里最经常出现的场所之一。

望着象征县衙权力核心的大堂,秦德威不由得叹口气。

他切身体会到,眼前身处的时代可是真真实实的封建旧社会,一个来不及给“大人物”避道就被收拾的时代。

以小见大,金手指都有了,还不想办法努力向上爬,等着被压迫被剥削被割韭菜吗?

在甬道的正中央,还有个小亭子,里面有小石碑,就是大名鼎鼎的戒石了。

上面朝南刻着“公生明”三个大字,朝北刻着非常著名的十六字:“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这些刻字在本时代衙门里的普及程度,和后世的“为人民服务”差不多,据说坐在大堂里,一抬头就能看到那十六个字。

县衙的外面前半部分格局,大体就这样的。至于里面后半部分以及内衙,那可就深幽隐秘了,绝非外人能够随意窥测的,秦祥秦差役也不能带着侄子去。

暂且按下遭遇的不爽,秦德威调整了心态,很专业的询问道:“怎么今天没有见大堂开门?不是放告日和审案日么?”

按照制度,并不是每天都会升堂审案,所以才有了放告日和审案日的制度,具体频率看知县老爷们的勤快程度。

秦祥摇了摇头解释说:“本县县尊大老爷志行高洁,不耐俗务,理刑之事都分给了县丞二老爷处置,所以审案一般是在东跨院的县丞厅那边。”

秦德威撇了撇嘴,什么志行高洁,什么不耐俗务,都是为尊者讳吧?估计就是一个字,懒!

看看刚才那个董捕头的跋扈做派,如果不是上头的不作为,区区一个捕头何至于此!

秦祥秦差役能看得出,大侄子对刑名之事似乎很有兴趣,这是一个好现象。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大侄子对县衙事务有兴趣,还怕以后不来接自己的班吗?

当即就领着秦德威,穿过月门,朝着东跨院那边去了。只见得东跨院正中有间略小堂屋,那就是县丞厅。

今天恰好是个放告日,县丞二老爷坐在厅中,三三两两的人群站在厅外,等候着结果。

秦德威隔着院子望了望,发现这县丞非常年轻,不过二十多岁年纪。以这岁数,能当上七品京县县丞(南京也算是京城),必定是进士出身。

想到这里,秦德威不禁羡慕起来,甚至还有点嫉妒。

在大明朝二十多岁能中进士,跟二十一世纪二十多岁创业成功财富自由应该是差不多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