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191章

作者:随轻风去

夏师傅目标可不只是入阁,而是成为张孚敬之后的下一个内阁话事人,谁让他当红。

混子大学士翟銮想巩固地位,这其实不要紧。

但如果翟銮组建班底,几年后变成大势力,能取代张孚敬为内阁话事人,那就不是夏师傅所能接受的了!

现在深明情势的明眼人都看得出,张孚敬年老多病,和皇帝吵架次数也开始增多。

有点像夫妻七年之痒,弄不好就离婚了,所以张首辅离开政坛可能就是这几年的事情了。

大礼议功臣当权的一个时代即将过去,那么几年之后呢?

反正夏师傅肯定不愿意看到,内阁里有另一个新强权崛起。

其实夏师傅并没想跟秦德威这小人物说这么深,没那个必要,但是架不住秦德威自己会脑补……

秦德威其实也没必要跟夏师傅说这么多,藏拙也是处世之道,但架不住秦德威想用智商来示威……

夏言也不再浪费时间了,“总而言之,李开先和八才子背后支持者可能就是翟銮。

明天都察院将会传唤你和李开先,重审打人案。但这次重审,你注定会输掉。”

“等等!”秦德威质疑道:“我为什么会输?”

夏言无语,你秦德威刚才论及大势无所不知,怎么说到实际问题又这么小白了?

组织上决定让你输,你哪来那么多废话!你不输的话,王廷相怎么办?

“你在刑部审判中之所以占了上风,一是左都御史王廷相施压,二是刑部尚书王时中算是自己人。

但在都察院,人人皆知王廷相与你关系密切,如果偏袒你的话,王廷相就会很被动!

毕竟刚才也说了,这次重审背后站着大学士翟銮!所以先让你输掉这次重审,以保全王廷相。”

秦德威悲愤的说:“在你们这些大人物眼中,官司只看背后势力的消长吗?”

夏言莫名其妙,在朝廷打官司不看背后势力,还看什么?难道看事实和律法?

“打官司也是一门技术啊!”秦德威痛心疾首的说:“以在下的技术,明天重审怎么可能输!”

夏言觉得秦德威这是犯浑,“如果没有王总宪的偏袒,你根本赢不了!”

秦德威不满的说:“在下根本不需要任何偏袒,就能光明正大,让人心服口服的赢下来!更不会让王总宪为难!

老大人你却说注定输或者故意输,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夏言:“……”

踏马的冯恩在南京时,到底是怎么使用这个人的?

秦德威疑惑的说:“难道冯老爷没跟您说过,在下其实是一名状师,最擅长的乃是打官司?

至于写诗词这些,都只是顺带的业余爱好,擅长程度其实不如打官司。”

夏言忍不住讽刺说:“我觉得,你最擅长的其实是吹牛皮。”

第三百二十一章 文坛之争

在一个成熟的政客眼里,如果没有王廷相这种档次大佬偏袒使劲的话,秦德威与李开先打官司必输无疑。

秦德威是一个外地来的秀才,李开先是清流官员,这是不可逾越的身份差距。

双方各执一词,又没有第三方过硬人证的话,当然清流官员在法律意义上的公信力更强,毕竟清流官员代表的是朝廷脸面。

如果不是秦德威有士人身份,这案子连审都不会审了。

就是换几十年后的海瑞来判,大概率也是判李开先胜诉,但会让秦德威多磕几个头,少赔一点钱。

所以不管秦德威怎么吹牛皮,夏言只当耳旁风,完全按照官司输掉的路数,继续安排后事。

“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在都察院较劲,容易将王廷相拖入浑水,这是很不划算的。

所以干脆在都察院认输,你会遭受重罚,然后你就是瞩目的悲情人物了,再说你身上还有义士的美誉。

然后转换场景,我再安排个文事机会,让你这个义士对上八才子其他人,这才是你发挥的时候。”

少年人容易犯困,秦德威打了个哈欠,叨逼叨逼的说:“费这事干嘛?明天审案时直接干他不就完了?

虽然只有李开先过来,但我这一巴掌下去,直接能打到八个,老大人你只要保证李开先到场就行了。

上次在刑部第一次审案时,李开先没过来,我也就没怎么认真对待……”

夏师傅充耳不闻,继续说着自己的安排。

甚至连秦德威被革除冠带罚为青衣,然后怎么恢复功名都考虑好了,尽量不耽误明年嘉靖十三年的乡试备考!

要是礼部尚书连这都安排不好,还在朝堂混什么啊。

秦德威与夏言就这样鸡同鸭讲,各说各的,一直到深夜才回了武功胡同住处,然后就是倒头大睡。

第二天果然有都察院的上门,请秦德威去过堂。

到了都察院,秦德威熟门熟路的直奔后堂找王廷相。然后被告知说,王总宪今日告了病,没有来坐堂视事。

秦德威揣摩了几下,不禁哑然失笑,猜测是王廷相觉得实在对不住自己,羞于见人,干脆就不来了。

因为李开先的地位,都察院安排主审的官员并不是御史,而是一位正四品左佥都御史,姓兰名鸿英。

而且都察院讯问官员,与刑部性质又不一样,被传唤的官员必须要到场。

秦德威没找到王廷相,就被领到判事厅这里了,又等了半时辰,李开先也出现了。

然后左佥宪兰鸿英上了判事厅,另有书吏捧了案卷放置在公案上。

兰佥宪咳嗽一声,就开始了。

秦德威却抢先说:“为求公正,在下要求请一些无事御史来这里旁听!”

兰佥宪便斥道:“多事!”

秦德威便回应说:“在下现在不是囚犯!如果不请众人旁听,在下立刻走人!随便大人你怎么判!”

兰佥宪考虑了一下,暗骂几句,便让人去各院内招呼了几声。

如果不答应秦德威这个条件,就显得自己心里有鬼似的。让别人看就看吧,反正也改变不了什么。

都察院十三道御史数目很多,便有七八个暂时无事的御史,站在院里看热闹。

基本情况还是那些,秦德威动手打李开先,多人目睹确凿无疑。

然后秦德威声称李开先辱及父母,李开先声称因为文坛之争。双方各有证人,但都无效。

李开先冷笑几声,补充陈述说:“当时论及复古派,在下说了几句不中听的话,此子便恼羞成怒,挥掌相向!

诸君知晓,吾辈嘉靖八才子向来与复古派不睦,所以此子心怀芥蒂,一怒逞凶伤人。”

秦德威对兰佥宪说:“在下绝对不会因为文坛之争而动手,请让在下与李主事当场对辩几句。”

这都是合理要求,兰佥宪挥了挥手,示意可以。如果双方能自行辩出结果,那就再好不过了。

然后秦德威转身看了几眼围观的御史们,朗声道:“在下秦德威,旁边这位乃是吏部主事李开先,今日便由我们给大家说一段……文坛之争。”

秦德威又对李开先问道:“你说当时是文坛之争,那你都说了些什么?”

李开先当然有准备了:“我说复古派文法僵硬刻意,然后评了几句王总宪文章假为豪迈,十分做作。”

众人都听得出来,李开先故意在这里点出王廷相,也是别有用心啊。

一方面挤兑王廷相,另一方面又暗搓搓指出秦德威和王廷相关系密切。

“对!你当时确实这么说了。”秦德威居然同意了李开先的说辞。

众人不免暗暗揣测,秦德威莫非是真不想赢了?

然后又听到秦德威说:“那在下当时怎么说的?”

李开先就继续“陈述”当时情况“你质疑说,你们八才子只会反复古派,又有什么自己的文学主张?”

哟,看来李开先真有点准备?秦德威不动声色,接着问:“那你又怎么答得呢?”

李开先说:“我说,我们嘉靖八才子主张的就是,文学魏晋,诗学初唐!”

秦德威嘲笑道:“你们都没什么论述,就一个口号而已!

复古派说,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你们就来了一个文学魏晋,诗学初唐!

我看你们就是刻意针对复古派,进行的拙劣模仿!可笑之极!”

李开先也不是没有才力,当即就顺着说:“你当时就是如此说的!

然后我就说,我们八才子主张的就是直抒心意,讲究真性情,文法自然,不刻意寻求复古形式!

随后我又用王总宪文章为例子,点评了几句,然后你就无话可说、恼羞成怒了。”

秦德威:“……”

什么叫无话可说?这是多瞧不起他秦德威?

兰佥宪拍了下公案,对秦德威问道:“当时确实是如此么?”

秦德威连忙回应道:“李开先一派胡言!在下绝对不可能无话可说!甚至还有很多能说的!”

然后秦德威又历数说:“嘉靖八才子里,任瀚文法偏奇警,熊过文法偏简古,唐顺之文法偏明畅!

陈束文法偏精细,王慎中文法偏委曲,赵时春文法偏雄浑,吕高文法偏雅致!”

雾草!李开先吃了一惊,没想到秦德威居然对他们八才子了解如此之深。

不过他也有点莫名其妙,为什么听起来都是好词?

嘉靖八才子的名气,已经在京师盛传两三年了,是京师文坛目前最大的流量组合,但众人都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精确干练的总结。

这种出色点评从没听别人说过,估计就是秦德威自己的原创。

当即有个好事的御史觉得还有不对劲,高声问道:“怎么只有七个?那李开先呢?”

秦德威头也不回的答道:“李开先根本没有文法可言!不予置评!也不知道怎么混进八才子的。”

噗哧!有修养差点的人,忍不住就笑出声来。

李开先登时就大怒,但随即想到什么,为了大局,只好强行忍住。

那好事的御史饶有兴趣的对秦德威继续问道:“你们不是文坛之争么?为何你都是褒美之语?”

秦德威便继续答道:“我想说的是,嘉靖八才子的文法风格都不统一,各自千奇百怪,怎么就形成一派了?

李开先刚才那几句空洞虚浮的口号主张,能印证在八才子所有人的文法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