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161章

作者:随轻风去

算了算了,太机智就没朋友了,人生在世,难得糊涂。

从高邮继续向北,没多远就到了漕运枢纽重镇淮安。去年会试落榜的沈坤,前年乡试落榜的吴承恩都是淮安人。

可惜,要着急赶路,没时间耽搁蹭吃蹭喝,顺便指点指点吴承恩写西游记。

秦德威还是只能写信两封,在码头上请找了两个人送信。附带的还是那首诗,舟中夜书所见……重复投稿节省资源。

幸亏大明此时还没进入小冰河周期,不然北方还在全冻着。从淮安再往北行船,渐渐的就进入了山东西部。

此时山东西部地区也是大明最繁华的地方之一,就因为运河沿途经过,有好几个水旱码头交汇之处。

为什么一代奇书《金平莓》背景设定在山东西部,那也是有历史原因的,只有经济繁荣的地方才能催生出如此豪阔纵欲的西门大官人。

所以运河沿线的济宁州、聊城、临清州、德州都算是当今很发达的州县。

没看错,曾后爹任职的聊城也在其中……所以说,如果不着急赶路的话,秦德威沿途不会寂寞。

就算冯家人再着急赶路,也不好妨碍秦德威去拜见父母,只能在聊城下船耽搁几天了。

正好一路辛苦,大家在聊城休息几天也不错,又听说沧州再往北还没完全化冻,顺便等一等。

第二百六十九章 反套路比拼

聊城不仅仅是县城,还是东昌府的府城。

运河河道大约在聊城县城东一公里处,码头叫崇武驿大码头,算是北方最繁华的码头之一了。

和很多如今的很多商埠一样,虽然运河和码头位于城外,但一样人烟稠密,店铺遍地,商业甚至比城里还要繁荣。

从码头上了岸,冯家人先找地方安置,而秦德威就安步当车,朝着城里走去,马二和段庆在后面跟着。

从崇武驿大码头有条大路直通县城东门,叫东关大街,大约二里长,亦是聊城最核心的商业大街。

如果是很少出门的人,见到这样的商业繁荣景象多半目不暇接。但秦德威本身就是从繁华地方来的,所以司空见惯,并不觉得稀奇。

就是坐船时间太长了,下来走走路感觉挺好的。走了不到一刻,已经望见了县城东门春熙门。

此时忽然下起了春雨,但也就毛毛细程度而已,秦德威感觉十分惬意,连伞都没有撑。

聊城这地方,茶铺十分盛行,当地习惯都喜欢在茶铺聚会和谈事。

在护城河边上,秦德威路过一处敞开着门窗、门前栽着梅花的茶铺时,突然“小学生秦德威”几个字飘入了耳朵里。

嗯?秦德威顿时就上了心,在这距离南京一千大几百里外的聊城,还有人议论自己?莫非自己名声开始传到北方了?

想到这里,秦德威心里十分痒痒。哎呀呀,自己在南京养望三年,名气终于开始出圈了吗?这时代的传播效率还是太低了。

正好感到口渴,秦德威迅速转身进了茶铺,略一扫视,就看到靠窗户八仙桌上坐着三个书生,肯定就是他们议论的。

这时有店家招呼,秦德威就带着两个随从,坐在了那三位书生隔壁的桌子上。并竖起耳朵偷听,不知这三人到底怎么议论自己。

听了几句,秦德威很失望,这三人竟然开始说起别的话题了,那自己不是白进来了吗!

实在按捺不住心思,秦德威扭头就对三书生问道:“几位朋友请了!你们刚才是不是在讨论诗词?在下想听听你们刚才的高见。”

那三人打量了几眼秦德威,其中一个十七八岁的瘦削士子突然冷笑了几声,对秦德威说:“南边来的?”

这没什么可否认的,秦德威下意识点了点头。

“果然如此!”瘦削本地士子语气尖刻的说:“你们南边来的读书人,都是这鸟性。”

对方的回应让秦德威懵住了,这又是什么情况?自己可是以英俊而闻名南京,长相绝对不是嘲讽脸!

瘦削士子连连冷笑:“你就别装了!近些年来,你们南方读书人风气就是如此恶心,我早就看透了!

从运河北上京师时,沿途邀名者比比皆是,也不差你一个!

要么狂妄自大,发布诗词逼着别人好评,要么故作高傲挑起纷争比试,亦或是到处干谒投诗文,烦不胜烦!

总而言之,各种想方设法不择手段只为扬名而已!

毕竟运河乃是天下动脉,每年无数人员往来,闹出点名气后也容易传开,你们南方读书人就看准了这点!”

秦德威无语,现在南方读书人已经内卷到这地步了吗?北方地区的读书人,只怕是体会不到那种绝望心情的。

就是那种无数个比你聪明还比你努力的人,跟你在同一个学校里的绝望感觉。

“怎么?被我说中了吧?”瘦削士子毫不留情面的说。“你刚才问我们是不是谈论诗词,有什么高见,我们要是回答了你,那就入了你的圈套了!

你肯定会借机故意嘲讽鄙视我们,然后挑起争论,再之后你肯定会将你早有准备的诗词抛出来!你们南方人大都是这套路!”

秦德威:“……”

这位朋友说的这些情况,听起来仿佛很熟悉的样子?

虽然他没少在南京这么干,不过这不重要,自己现在坐在这里,只是想听听别人怎么议论自己而已!

他便强行辩解说:“在下绝无此意!确实就是想听听你们刚才说了些什么!”

瘦削士子不屑地说:“得了吧,我们议论什么,与你又有什么干系?我们与你又是素不相识,还值得你特意进来听?还不是你心怀叵测!”

就是与我有干系!当然秦德威只是在心里想想这句,并不原意说出来。

这不是为了白龙鱼服的暗爽,而是只有隐瞒身份,才能获得最真实的信息。

瘦削士子拍案道,“不用走套路了,直接开始吧!”

开始什么?秦德威莫名其妙。

瘦削士子傲然道:“你不是想扬名吗,那就亮出本事来看看,本人就专治你们这些南方读书人。早就立下了志向,要靠诗词连胜一百名过路的南方读书人!”

秦德威气极反笑,你说了半天别人炒作,结果你不也挺会炒作的吗?

百人斩的噱头都喊出来了,他之前在南京时,怎么就没想到这种主意呢?

想到这里,秦德威忽然又醒悟到,自己是不是被反套路激将了?

这人没准一开始就想和自己比拼,让自己变成百人斩里的一个数字,所以他是来真的?真心想借此扬名?

可秦德威就是难以理解,这个书生凭什么如此自信,一定能赢了自己?

“为公正起见,每人出一题,各作一首,免得你质疑我提前准备!谁输了就留下姓名走人!”瘦削士子又说:“你先出题!”

秦德威想了想最近的遭遇,随口出了个题:“就写宦游吧。”

瘦削书生毫不在意的说:“此有何难哉?”

秦德威指了指外面的春雨、梅花等景色,加大难度说:“还要切合眼前此景。”

瘦削书生皱了皱眉头,还是点头了。他又想了一会儿,就开口吟道:

“漠漠雨如沙,翩翩燕子斜。官贫轻逆旅,乡远重携家。

昨夜怀人去,春风抚岁华。独行临御水,问使到梅花。”

秦德威:“……”

这首诗怎么有点眼熟呢?李攀龙同学,你已经露出马脚了。

你不是一百多里外的济南人吗?怎么会出现在这里?而且你还能更中二一点吗?

第二百七十章 未来的盟主

到这时候,秦德威总算明白,为什么这位不到二十的瘦削书生如此张狂,竟敢在南来北往的运河边上,立志百人斩。

如果此人真是李攀龙的话,确实也有这个实力了……

虽然爱看《大明王朝XXXX》和《明朝那些事儿》的历史专家对李攀龙感觉陌生,但这是个大明文学史绕不过去的人物。

大明主流文坛有前七子和后七子,前文也介绍过,前七子组合扛把子是李梦阳,在秦德威穿越的前俩月挂了,和秦德威关系不错的前南京大司马王廷相也是前七子之一。

插句题外话,秦德威曾经很好奇的询问过王廷相,你为何不作诗词露两手?然后王廷相以为是讽刺自己,恼羞成怒的把秦德威打出去了。

后来秦德威才得知了一条大明文坛小流言,王廷相文学水平其实不咋样,当初能进前七子组合是靠关系,后来维持文坛地位全靠官当的大……

如今前七子已经逐渐开始凋零谢世,而往后几十年,就是后七子崛起的时代了。

《金平莓》疑似作者王世贞也在后七子之中,就是现在七岁的王世贞见了秦德威得叫叔,谁让秦德威跟他爸平辈论交了。

而眼前的这位李攀龙,就是未来后七子组合的扛把子和文坛盟主,与王世贞一起主持文坛二十年,直到他先去世。

虽然后来把持文坛的南方人比如水太凉钱某人,都攻击李攀龙不如王世贞,写的诗都是垃圾,但那也得看跟谁比了。

这里说的盟主不是南京顾老头那种水货盟主,是全国文坛的盟主。整个大明进入成熟期后,一共也没几个能普遍被承认的盟主。

李东阳、李梦阳、李攀龙、王世贞、李维桢、水太凉……或者最后一个可以划掉。

两百年里就出了五六个,这样有数强者,又正值最有锐气的年纪,有没有狂到立志百人斩的资格?答案当然是有了。

毕竟大多数读书人的文学水平也就是平庸无奇,整个明代也没多少诗词作品能闻名后世的。

以李攀龙的实力,一百连胜真不是不可能。

所以秦德威刚才还觉得这人可能是个傻叉,二货,蠢比,多看一眼都算自己输。

但猜出是李攀龙后,又觉得这人果然骨骼清奇,竟然跟自己一样恃才傲物,疏狂旷放啊。

疑似李攀龙的瘦削书生见秦德威似乎走了神,还以为秦德威被自己作品震住了,就喝道:“小子!若是无能,便趁早认输,不要浪费别人时间!”

靠!秦德威将对历史名人的遐思收了回来,这种把自己当渣渣的嘴脸也忒真可恶!从来都是自己这样对待别人的!

忽的想到什么,秦德威露出了变态般的笑容,“诗作当然已经有了,你凭良心来细品一下,若能说不好,这一局就算我输。”

瘦削书生不屑的说:“你们南方士子惯会先吹出去,语不惊人不罢休,我不跟你计较这些,有东西就先亮出来!”

秦德威就吟道:“蓟门秋杪送仙槎,此日开樽感岁华。苦雨山中生桂树,怀人河上落梅花。

春来鸿雁书千里,夜入楼台雪万家。南粤东吴还独往,应怜薄宦滞天涯。”

糟糕,这是什么感觉?瘦削书生忍不住就微微皱起了眉头。

对方放出来的这首,也不是惊世骇俗的大作,为什么却感到如此对口味?为什么让自己莫名其妙的就极其欣赏?

而且就算论质量,春来鸿雁书千里,夜入楼台雪万家,这两句似乎就能把自己那首比下去啊。

秦德威继续维持着变态般的笑容,又随口说:“借了阁下前作的韵脚,以及春、怀人、梅花、雨等字眼,随便写了一首,见笑见笑!”

没别的意思,就是炫技!你用什么韵脚和字眼,我就用同样的,证明咱也是现编的。

瘦削书生纠结了半天,沉着脸说:“我确实说不出不好,这一局我认输了。”

秦德威笑的更变态了,因为他放出的诗,在原本时空里,本来就是李攀龙以后的作品。

刚才他一时恶趣味发作,忍不住就测试了一下效果。但这种败人品的事情以后就算了,尽量不要抄同时代人的作品了,多少给别人些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