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157章

作者:随轻风去

“虽然在下最近喜欢写笑话,但说这些真不是为了说笑。”秦德威严肃的说。“贼寇出自守备太监府第,如果处置案件,内守备厅人员都要被清查一下。

府尹公子都在内守备厅当书办,那你们府衙就不知道避嫌吗?”

李府丞秒怂,这都没法讲理,谁踏马的知道严公子抽什么风去内守备厅当书办。

秦德威扔下李府丞,又看向另一个四品官员,询问道:“斗胆相问,阁下是哪个衙门的?”

那官员答道:“南京大理寺。”

秦德威随口说:“大理寺跟在刑部后面摇旗呐喊就行了,别自己出头了。”

大理寺官员无语,这样说话,你礼貌吗?你秦德威有朝一日别落到大理寺公堂上!

秦德威仿佛醒悟过来,连忙低头忏悔:“非常抱歉!在下最近喜欢写笑话,偶尔就管不住嘴!”

再抬起头来,又左顾右盼的说:“下一个是谁?”

院内鸦雀无声,似乎没人想搭理秦德威了。

第二百六十二章 能不能做个好学生?

短暂的冷场过后,终究还是有敢说话的,满院的官员,还能被一个少年人唬住?

刑部的张侍郎冷哼一声,又开口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难道案子就不审了?那你倒是说说,你认为应该怎么办案?”

喷人这种事,谁不会?别人拿出提议,被你狂喷了一圈,那你有本事也亮出你的意见,接受一下别人的洗礼。

秦德威毫不犹豫的说:“当然是江宁县了。”

张侍郎对此嗤之以鼻:“江宁县连知县都没有来,还想着争夺审案权?”

秦德威反问道:“为什么要知县来?”

张侍郎就答道:“知县不来说明对此完全不重视,还把案子给江宁县,道义上说不过吧?”

上元县的齐知县突然开口:“秦生的意思大概就是,最开始的初审应当由地面亲民官审理,所以点了江宁县。

其实此案也可以放在上元县初审,效果是一样的。然后上报府衙复核,再由刑部终审。

如此层层监督,可避免纰漏错判。如果一开始审案衙门太高,就不便于多层监督复核了。”

秦德威忍不住就叹道:“齐大人真是个人才,可别人家冯老爷都去京城述职了,弄不好会升进六部,你这隔壁的县尊怎么还在当上元知县。”

“……”

齐知县直接自闭了,暂时不想说话了。

随口处理掉六品的知县,秦德威又重新对张侍郎说:“在下不敢苟同少司寇的看法啊,江宁知县不来,就不能办事了?

其实在下认为,官府里有个很不好的风气,就是太倚重人治了。没人就不能办事,办事也要靠人,主官不出面,事情就推动不下去,主官不发话,别人就不重视。”

当即就有那位南京大理寺官员喷道:“云山雾罩,故弄玄虚,不知所云!看不出江宁县比我们多了什么好的!”

秦德威很淡定的说:“就在前几日,劫掠案的受害人都到江宁县县衙报案告状了。

江宁县县衙已经准了状子,这才是正确的做事方式!我大明司法是要讲程序的,不能总靠官员刷脸来强行推动!”

忍不住又补充了一句吐槽:“我不是针对谁,我是说在场的各衙门,都是……都是太心急了。

诸公到现在为止,连个原告都没有,一窝蜂的跑过来索要人犯,能审个鸡……寂寞吗?”

雾草!众人齐齐大惊,江宁县竟然还提前埋伏了这种布局!

他们都是昨天才听到了巨寇落网消息,今天才急忙赶过来的!

把犯人抢到手里才是当务之急,谁还有工夫先去找受害原告啊!

再细想又可恶之极!江宁县这样做法,踏马的相当于绑架人质!把那些可怜的受害人当成了抢夺人犯审判权的政治筹码!

秦德威没管别人怎么想的,指了指自家叔父,继续说:

“江宁县县衙接到状子后,让秦捕头侦查此案,秦捕头又委托三山门把总徐老爷出手协助。现在秦捕头来提取人犯,这也是遵照既定程序!

所以江宁县知县来不来,又有什么关系?什么叫政令畅通,就是一纸公文所到之处就能正常办事了,而不是人不到就办不成事!”

众人有种智商被碾压的不明气愤,你一个破县学生也敢教大家为官之道?你至少先考上举人再说!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大家有样学样好了,你这招谁不会啊?

府衙李府丞、上元齐知县、某巡城御史等比较接地气的衙门官员异口同声的说:“这些受害人,同样可以到我们衙门告状!我们衙门一样可以受理!”

大家的意思很直白,你们江宁县别得意,告状不是只能告一次,也不是只能在一家告,其他衙门也可以主动找受害者来告状!

秦德威脸上忽然又一次笑嘻嘻,众人心里又一次“咯噔”!

只见小少年双手拢袖,微微躬身,彬彬有礼的说:“在下除了读书、作诗、装……装修设计之外,也兼职状师。

数日之前,在下先与所有能找到的受害人都签了死契,全权代理官司,然后才投状江宁县县衙。

这次大概与诸公无法合作了,但他日诸公若有需要,在下可提供全方位律法咨询和官司代理服务,收费标准请私聊。”

众人无语,没人想要你这个服务!

到现在大家才彻底明白了,提前几天绑架人质,啊不,绑定了受害人原告的不是江宁县,是你秦德威!

你一个县学生竟敢把持刑名、干涉司法,你这是学霸里的学霸!能不能做个好学生!

秦德威能有什么办法?做事总要善始善终,不能前期高潮后期疲软吧?

发揭帖刷名望,那都是前半段的事情,常规基本操作而已。

但是到了后半段,巨寇落网,进入司法程序后,如果高光的都是别人,那不就为别人作嫁衣,亏大了吗?

以秦德威的智慧,当然要提前布局,保证自己在后半段的曝光率。

这些人又不是令人敬爱的冯老爷,有深厚交情,可以白让功劳和声望。

自己凭本事割下的猪肉,为什么要分给不相干的人?

所以少年秀才语重心长的对一干官员们说:“诸公难道就不能用心琢磨琢磨司法程序?难道就不能将心思放在案件本身上?

恕我直言,诸公都是大明的臣子,还是要用心做事,专注业务,不要只知道追名逐利啊。”

众人忍不住就腹诽:“你就是一个秀才而已,吃这么多也不怕撑死自己!”

没亲眼见过秦德威的人,完全想象不出,世间怎会有这样的少年。

看书上古人故事,经常有某人看到某某孩童时,就惊叹此子必定不凡,众人本来对这种慧眼识珠段子很难相信,怀疑是马后炮吹水。

但今天众人忽然感到,古人故事或许是真的。但如果遇到秦德威这样的十几岁小儿,还需要慧眼吗?瞎子也能看出不凡了!

秦德威转头对徐指挥说:“徐大人不要再浪费时间了,与秦捕头做交接吧!不过人犯数目有点多,劳烦差拨军士护送到县狱里!”

徐指挥暗暗感慨,秦德威来之前,自己是全场最被瞩目的人。但秦德威来了后,月明星稀,自己就变成个小透明了,不服不行。

不知道是谁,实在气不过,喊了一声:“秦德威你吃独食不厚道!”

地位最高的张侍郎听到有人喊这种话,心里忍不住大骂一声“蠢材”!然后他转身就要走。

不只张侍郎,很多人听到这句话后,立刻也准备走人了。

因为大家已经看出来了,这事从头到尾很可能就是秦德威一手策划的,不然秦德威为什么提前几天就知道布局?

所以这本来就是秦德威的“独食”,就好像是猎人收获的猎物一样。

但他们可以心照不宣的装傻,装作不知道这是秦德威收获的猎物,然后才好继续抢。

而秦德威也不好意思明说,就是提前知道潘太监要出事,才敢发揭帖伸张正义。

这就是他们别人仅存的机会所在!现在居然有蠢货把窗户纸戳破了,那装傻就装不下去了!

以秦德威的机智,不走人还干什么?等着继续被羞辱?

第二百六十三章 一代不如一代

众人三三两两散去,一时间也没走干净。在院门外,有相熟的凑在一起闲聊几句的,还有约着去喝酒的。

上元的齐知县与府衙李府丞关系还不错,便说了会儿话。

李府丞有点羡慕的叹道:“这次又要让江宁县出风头了,那申知县捞到这种案子审,真是白捡一次机会。”

对隔壁江宁县情况非常熟悉的齐知县却有不同看法:“也未见得,这次只怕没申知县什么事了。”

李府丞吃惊的说:“你为何会这样想?”

齐知县答道:“下官看那江宁县县尊的待遇,是一代不如一代了。当初冯恩主政时,像今天这种场合,他肯定会被秦德威推出来露个脸,面子还是有的。

但你再看申大人,今天人都没影儿了。这说明秦德威并没有把他当自己人,有好处也不会分给申大人的。”

李府丞还是不敢相信:“不能太过份吧?一县正堂掌握审判之权,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司法上彻底架空知县的。”

齐知县感慨说:“那谁又说得准?很多感到不可能的事情,遇到秦德威后就变成可能了。

下官虽然不明白会发生什么,但是敢预料,申知县这次肯定沾不了光。”

院外有人闲聊,院里也有人在交流。

徐指挥对妻弟田锦衣说:“如何?你都看到了,秦德威嘴里的肉,是那么好抢的吗?所以我一开始就劝你,不要下场参与争夺,都是白费力气。”

田锦衣若有所思,“秦德威弄这个案子,肯定需要一个能和内守备厅联系的人!大家都需要一些默契,没人想鱼死网破!

姐夫你这两日得空时开个酒席,撮合我与秦德威熟络熟络!他若要与内守备厅传话,我可以居中跑腿的!”

一身轻松的徐指挥笑道:“这都好说!只是你姐姐那边,你也要帮着我卖力气说几句!”

在今天,虽然来抢人犯的官员们都失望而归,在秦德威的强力狙击下,求一个“重在参与”也不可得,但仍免不了对案件的关注。

也没让大家久等,江宁县县衙第二天就出了公告。

大致意思是:“二十五巨寇案情简单,事实明白,但影响巨大,又涉及中贵,非可妄测,再因人犯众多,拟将审理之事付与公论,名曰公审!县衙汇总后结案上报!”

不懂门道的人,看公告看得一脸懵,这到底是什么意思?然后就见公告下面一群士子欢呼雀跃的离去了。

公论顾名思义就是公共舆论,是地方人心的一种反应,可以作为一种依据,决定很多地方事务,比如推荐人选入乡贤祠、名宦祠之类的。

在大明文风盛行,读书人特别多,尤其是秀才多的地方,有一句话叫“公论出自学校”。

而学校就是地方儒学,一般也就是县学了,“公论出自学校”这句话意思就是,舆论口碑大都是由读书人引导的。

所以“付之公论”的意思,懂行人一看就明白了。估计就是交给县学士子公审,然后汇总交给县衙走个司法程序。

具体到江宁县县学,那当然是由学霸秦德威牵头组织了,无非是指定若干人,抽签若干人。

当初同学们之所以鼓捣“欢迎秦德威载誉归来”仪式,就是因为秦德威承诺过,将会给大家提供露脸机会,大家才会去城门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