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153章

作者:随轻风去

潘真岁数大了,老人都喜欢这种怀旧式的闲聊,“当时正处于多事之秋,宫中大珰纷纷贬落凡尘,有识内监都盯着空出来的位子了,内书堂无人管理。”

十来年前那时候,就是正德、嘉靖两朝交替的时候,太监势力出现了大洗牌,甚至是大清洗,从正德朝的高峰一下子跌落到了低谷。

但也空出了很多高级位置,有文化的太监都忙着去争权夺利,内书堂这种教学机构暂时就没人想管了,只剩了一堆上课的小萝卜太监。

但内书堂这种地方,一般人还管不了,必须要有一定文化素养。

严嵩附和着说:“确实,我也还有些印象。当时本来只我一人难以维持,所幸又来了个秦福秦太监过来协助管教,如今那秦太监听说也发达了。”

潘真“哈哈”一笑,“巧了,这不就是缘分吗?说起来秦福还是我接引入宫的。当时司礼监诸公让我找个人去内书堂协助教习,但没人想去,我也没办法了。

后来我就想着,能不能在外面直接找个现成的书生,如果愿意入宫就让他去内书堂协同教习。

这秦福就是当时自愿的,我也就成人之美了。眼瞅着这秦福现在越发当红了,只要维持君恩不坠,将来入司礼监毫无问题。”

严嵩立刻就说:“潘公好眼光!想当年这秦太监相貌谈吐不凡,难怪深得圣上恩宠。”

第二百五十五章 你行你上啊!

严府尹和潘太监宛如闲话家常,又说了一会话,扯到了儿孙身上,聊得十分尽兴。

又找个了机会,严嵩就开口道:“其实说到儿孙辈,还有件小事情,请潘公出手帮忙。”

潘太监十分诧异的说:“在南京这地界,还能有多少你这府尹办不了的事?”

严嵩就说了情况:“小儿刚到南京不久,便惹到了人,如今陷在县狱里,恳请潘公出面救他一次。”

于是潘太监更诧异了,你严嵩是府尹,你下面的县衙抓了你儿子,然后你还没办法,找到我这里来求助?

怎么看怎么不可思议,难道这是故意设计陷害咱家?

严嵩做出无奈的样子说:“我那儿子惹到的人是小学生秦德威,想必潘公也听到过此人。而县衙那边又不肯卖我面子徇私放人,只能借用潘公威严一用了!”

这样说来,潘太监倒是能理解了,他们文人内部互相倾轧不卖面子的时候,疯起来根本不看上下尊卑的,还美其名曰自负气节。

反正输了就回家种地读书,有什么舍不得的?不像太监这样完全没退路。

严嵩又道:“那秦德威有才无德,外号江东小霸王,乃是盘踞在县衙的地头蛇,今年又中了秀才,极为难缠。

简直就是个鬼见愁一般的人物,我虽为府尹一时也莫可奈何,只想着让儿子早些出狱罢了。”

对这个外号,处于南京城食物链最顶端的潘太监嗤之以鼻,“什么江东小霸王,大概都是无知愚民哄传罢了,他们又能知道天有多高?”

严嵩立即吹捧说:“吾辈羁绊太多,难免有束手束脚之时。想来想去,南京城中也只有潘公可随心通脱,能制住秦德威了。”

潘太监笑了几声,“好听话就不必说了,就是应该如何帮你这个忙,我是想不好啊。毕竟那是县衙,我也得师出有名。”

别的废话也不必多说了,你总要拿出点什么吧?请守备太监办事,还能白使唤?

对这种索要利益的暗示,严嵩倒是不介意。他的价值观就是媚上的,只对地位比自己高的人曲意逢迎,巴结送礼。

但在面对比自己地位低的人时,绝不委屈自己。宁可送潘太监三千,也不愿给秦德威三百。

所以两人当然是一拍即合了。

秦德威并不知道严嵩去找潘太监的事情,他还一直等着严嵩再来找自己。

他已经决定了,接下来几天工作重心转向潘太监,没精力和严家父子虚与委蛇了。

如果严嵩再来找自己,他也绝对不拿捏了。不用再继续吊胃口,主动开一个价码,让严嵩知道自己诉求,然后痛快了结事情。

今天秦德威在王怜卿这里,要对芳园雅集的商业效果进行评估,同时王美人也想对秦德威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确认小郎君身体是否正常恢复了。

评估完后,王怜卿把玩着评估工具,慵懒的说:“用你的话说这叫卖广告?奴家发现,这竟然是比卖艺更来钱的路子。

那还辛辛苦苦的学什么艺啊,直接想办法炒出名气,然后卖广告就行了,反正只要名气大,干什么都有人看。”

秦德威一时无语,随即就痛心疾首的批判说:“邪路,你想法这是邪路,万万不要有,技艺才是立身之本!若无技艺,也只是没有灵魂的皮囊而已!”

王怜卿十分纳闷的说:“奴家也就是随口说几句,你怎么如此大气性?”

正在这时,忽然有婢女在外头传话说:“县衙有个差役来找秦先生!说是守备太监派了人来,把县狱人犯都提走了!”

秦德威闻言大怒,他早就发过话,不经自己许可,绝对不准放走严世蕃,这申知县胆敢违抗自己的命令!

“靠!这死太监,我还没去找他麻烦,他反倒先过来惹我!”屋里没外人,秦德威忍不住就骂了句。

王怜卿:“……”

听说男人只要还原意在某女子面前吹牛,就说明此人对某女子还有激情。

秦德威也顾不得继续评估了,起身套上衣服,匆匆忙忙就往外走。

路上听着禀报,大致明白了怎么回事。原来就在刚才,内守备厅突然来了人,说是要提取县狱待判人犯去做工役,回头再以此折罪。

罚囚犯做苦役代罪其实很常见,秦德威也不会奇怪,但这回内守备厅特意点名带走了严世蕃,就不寻常了。

秦德威一直捏着严世蕃不放,当然是有用的!他计划着从严嵩手里换点权益,比如让应天府另外七县都与源丰号钱庄开展业务合作。

可是今天严世蕃居然被放走了!

此后秦德威来到县衙,连续穿过几道门,直接站在了后堂申知县公案面前。

申知县一抬头,也是吓了一跳。这县衙关禁踏马的形同虚设吗!让秦德威一个外人不经招呼通报,直接闯到自己面前!

秦德威质问道:“在下先前强调过,绝对不许放走严世蕃,当时县尊也答应了,为何今日却让严世蕃离开了县狱?”

申知县暗暗恼火,这秦德威简直是无理取闹,反问回去说:“内守备厅来提人,谁敢拦着?”

秦德威再次质问道:“内守备厅又怎么了?难道就能放人了?”

申知县只觉秦德威是没事找事,不敢去怼某些大人物,只敢拿自己撒气!

他便也不含糊了,直接点出了人物:“内守备厅是守备太监衙门,若无守备太监授意,谁能来县衙提人!”

秦德威驳斥说:“县尊你风骨何在?守备太监就能任意干涉县衙司法了?面对太监的无理要求,县尊为何如此顺从?你读圣贤书,就是这样做官的?”

欺人太甚!申知县真的怒了,敢情直面守备太监命令的不是你!你秦德威也就只敢在事后说几句风凉话!

心中千言万语的憋屈,化为一句能流传到五百年后的名言:“你行你上啊!”

秦德威冷哼道:“县尊以为我不敢吗,不就是个守备太监吗?在下虽然只是个县学生员,但也知道铁肩担道义,誓与阉贼权奸斗争到底!”

申知县:“……”

你演,你接着演,就不信了,你秦德威真敢行动。

秦德威拿起公案上的笔,扯了几页纸过来,提笔就开始写。

申知县在旁边瞥了眼,马上看到了秦德威书写的标题——敦促南京内守备潘太监改过书。

顿时申知县就感到了天旋地转,秦德威请你自己去死,但愿你不要拖累别人,但愿天堂没有太监,但愿你下辈子别再做人。

第二百五十六章 内守备厅里有坏人啊

内守备厅,会客堂,其乐融融。严府尹领着失踪多日的儿子严世蕃,正在这里感谢守备潘太监。

严嵩很上道地说:“想必那小学生遇到潘公出手,也只能惊惧畏缩,俯首称臣,不敢再有造次!在下感激不尽,必定有回报。”

潘太监很随意的说:“小事一桩。”对他来说,只是从县狱里提个人出来而已,确实是小事。

严嵩又问道:“不知内守备厅可缺书办?”

书办?潘太监看了眼严公子,估计严府尹这话还是替自己儿子问的,“守备厅里的书办,按惯例是拨用国子监监生,办事三年后给予出身。”

严嵩连忙说明意思:“犬子正是国子监监生,只是没心思坐监读书,潘公可否给他一个书办差事?”

这个创意还是跟秦德威学的,听说去年秦德威为了避祸,跑到兵部求了个会同馆书办差事。

自家儿子还在南京城里,就怕会被秦德威报复,所以干脆也帮儿子寻觅一个真正过硬的、秦德威惹不起的护身符。

而且按规定,监生办事三年后可以给予出身,具备了做官资格,一举两得。

潘太监既然收了严府尹好处,也就好人做到底,点点头道:“可以。”

这下严世蕃也喜形于色,若得到守备太监庇护,还怕什么秦德威!他,严公子必将如闪电般归来!

正在这时,突然有个随从站在门外,高声禀报说:“有个秀才在门外投书!明公最好看一看!”

潘真十分纳闷,文人投书这种事很常见,南京城这么多衙门,没少收到各种乱七八糟的文人投书。

而且还有发揭帖大字报的,种种类类实在太多了,文人的嘴你管不住。

但时从没人来过自己这太监衙门投书,今天倒是第一次碰上,所以潘太监也来了兴趣,伸手道:“拿来给咱瞅几眼。”

那随从就取了文书,呈送给潘太监。

潘真打开看去,只见标题赫然写着:“敦促南京内守备潘太监改过书。”

这句标题莫名其妙的气人,堂堂守备太监当场就差点把鼻子气歪了。也顾不得看内容,直接先看落款,又见是“江宁县学生员秦德威”。

雾草!潘太监愣了愣,这小学生吃错药了?

他忍不住又草草看了一遍内容,里面竟然罗列了自己三大罪状!

“其一曰傲慢。校场大阅官军时,潘太监胆敢位居守备大臣和兵部尚书之中,毫无礼数可言!

又听说诸公会商议事时,潘太监往往到场最迟,座次最上,轻慢其余大臣,骄矜跋扈,无礼之极!

其二曰贪婪。事例极多,遍地都有,城中商户被以贡品名义勒索,抑或采买名义拖欠者数不胜数,罄竹难书!

只细说近年一例。有数百户民众在沿江地带开垦田地,采取柴薪,并交纳粮课,本为好事。但因临近太监芦场,便被太监以侵占芦场为由,强行勒索岁租,逼人典卖田产子女!

其三曰暴虐。一为欺凌民众如蝼蚁,二为凌虐工役如猪狗,三为驱使军丁如骡马。去岁宫内衙署大修,太监召数千人……”

通篇文采飞扬,条理清晰,有理有据……

潘太监看完大怒,将文书扔给了还在一头雾水的严府尹。

这就是你说的“惊惧畏缩,俯首称臣,不敢造次”?这踏马的就是直接指着鼻子大骂了!

严嵩拿着文书快速扫了几眼,顿时也惊愕失语,这秦德威失心疯不成?

他自认是个不亚于任何人的聪明人,但他也根本理解不了,秦德威写这么一封文书的意义何在!

难道是把这当成了报复潘太监?到底是秦德威疯了,还是他傻了?

秦德威这个行为,在严嵩看来,仿佛就是三四岁孩童,拿着一根小竹竿去撩拨猛虎,这除了自寻死路还能有什么结局?

潘太监见严嵩陷入了自我怀疑不说话,就冷笑着说:“这秦德威,莫非还真以为自己是江东小霸王了?”

严嵩收回了心神,回应说:“潘公暂且息怒,事有反常必为妖!”

潘真听到这句话,也强迫自己冷静了下来,作为一个历经三朝,两次换皇帝大变局,还能屹立不倒的老资格大太监,基本的政治素养还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