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132章

作者:随轻风去

不像这秦生这县学新人,居然连花街里的忘八打手都指使的动,说你逃账你就逃账,也太能了。

虽然没有任何证据,但用脚趾头想都能想到,肯定是秦德威干的。自己要是不答应他的要求,他会不会把自己也搞一下?

自己要是轻轻放过这四个老生,报复未遂的秦德威会不会迁怒于自己?

这样的生员太可怕了,还是不要得罪为好!

高长江以胜利者姿势走出公房,对守在外面的邢一凤说:“幸不辱命!这次要替我们新人出一口气了!”

邢一凤无语,跟你有什么关系?

第二百一十七章 人之将走

秦德威稍微用点手段就跑路了,哪有心思再跟这些老扑街纠缠,他可是个筹谋大事的人!

从秦淮旧院出来,雇了轿子一路急行来到三山街,钻进了顾娘子家里。

春天到了,不怕寒冷的顾琼枝早早换下了冬衣,秦德威一边瞄着轮廓,一边卑微的说:“再给点银子吧……”

顾娘子并不怕秦德威来要钱,随口问道:“这次又是多少?”

秦德威答道:“答应了别人,今年每个月给他五两银子,一年总计大概是六十两,年节礼物另算。”

顾琼枝的脸色迅速冷了下来,轻哼一声道:“去年下半年才开始大举募资扩股,全年利润不足两千。

你平常的日用且不提,只去年九月底就支取了三百两,已经把属于你的去年分红连带今年预计分红都取完了。”

“那不是有正事吗?”秦德威不知道顾娘子为何突然计较起来,原来一直都挺大方的。

顾娘子也回应说:“妾身知道是曾老爷赶考的正事,所以没有阻拦啊,用我自己的钱帮你垫上了,不然你哪有三百两分红?”

为什么钱总是不够花?秦德威无奈的说:“但这次也是正事啊。”

顾琼枝连连冷笑:“什么正事?行啊,你把人叫过来,我看看什么样的人值得一个月五两。”

秦德威连忙解释:“那是个男的,怕是不方便吧?”

顾娘子突然脸色大变,感到了奇耻大辱,愤怒的说:“还是男的!你拿我的钱去养个小的就很过分了,竟然还学那些不长进的东西勾搭个男的!我要去告诉叔父!”

秦德威:“……”

习惯就好,估计顾姐姐脑回路又跑偏了。

如今秦德威早没有工作了,也就没有工薪收入。成了秀才后身份不同与往,想去县衙当书手吃空饷也不可能了。

所以想要花钱只能找顾娘子“借”,该解释的必须要解释清楚,为了钱,不寒碜!

所以秦德威用力的说:“这钱都是要给县学教谕买月考第一的啊!”

“也不能怪我误会。”顾娘子脸有点红:“店里有个不长进的二掌柜,就在外面养了个小外室,又怕花钱被家里知道。

他就故意将部分薪资存在店里,让那个小外室按月来支取,跟你说的情况很像。”

“算我借你的!”秦德威说:“从明年的分红里扣!”

顾琼枝无语,现在才三月初,就开始预支明年分红了?但小官人要花就花吧,不是去养男人就好。

不过说起未来,顾娘子隐隐有所担忧,又道:“今日听说冯县尊要离任,钱庄只怕也要受影响。”

钱庄生意初期都是靠县衙业务撑起来的,如今虽然扩股后,其他业务比重加大,但官府县衙的信用背书和官方应用还是很重要。

如果冯知县离任,换了新知县上任,未来的变化就真不好说,秦德威现在自身也没强大到可以压制县衙的地步。

顾娘子怕秦德威想不开,又缓了缓语气说:“如果实在不行,我们就收缩好了,还有两家盐店呢,养一个你没有问题。”

秦德威叹口气,钱永远不够用啊,他还想着等发大财了,办办报纸操纵舆论什么的。这绝对是个赔钱行当,如果没有雄厚资金源源不断输血肯定撑不住。

而且秦德威的花钱想法太多了,他还想花钱养个家乐班子,弄点自己喜欢的音乐听听,可以把王怜卿请来当音乐总监。

“男人怎能说不行!”秦德威突然又充满了挣钱的欲望:“我自有主意,换了谁来当知县都一样!当然如果此计不成,再另想法子就是了!”

顾琼枝猜测道:“莫非你想改变态度,把股份出让一部分给严府尹?”

秦德威:“……”

如果不怕三十年后被抄家,大可以这么干。

顾琼枝不禁感慨道:“冯县尊多么好的一个人,如果不走就好了。”

坏了!秦德威猛拍自己额头,他今天一直感觉仿佛忘了什么事情,现在终于想起来了!

夕阳西下,天色黄昏,在县衙后堂里,冯知县依然留恋不去。

看在胥役眼里,只道是即将离任的冯老爷依依不舍,但谁又知道冯老爷的心酸?

整整一天了,早晨就打发了人去通知秦德威,结果秦德威到现在也没有过来!

冯老爷不胜唏嘘,难道这就是人走茶凉感觉么?

不过天黑衙门落锁之前,冯知县终于听到了熟悉的声音:“治下愚生秦德威拜见县尊!”

又见秦德威急急忙忙的窜了进来,抬手行了个礼说:“今天初次入学手忙脚乱,在学校与同学们相谈甚欢,一时忘了时间!”

呸!冯知县暗暗骂了一句,他使人去县学问过,秦德威明明带着人去了秦淮旧院鬼混。

但人之将走,其言也善,冯知县难得高情商一次没有揭破。

秦德威试探着问道:“县尊下面是怎么安排的?”

“把政务交接给左堂县丞后,北上京师朝觐并接受考察,然后再另行任用。”冯知县对秦德威没有什么可隐瞒的,“可能是要进六部,你说去哪里最好?”

以大明官场传统,地方知县进京,哪怕是平级任用也视为升官,更别说冯知县估计还会升品级。

至于最适合冯知县的地方,秦德威太心里有数了,随即就答道:“礼部就挺好的,这地方没任何实事,尤其南京礼部,更是闲官里的闲官,最适合冯老爷你了。”

冯老爷:“……”

人之将走,其言也善,今天就不动手了。

冯知县又语重心长的教导说:“日后你无依无靠了,须得小心敬待官长,不要再轻易惹事生非。”

“还有大司马可以投靠呢。”秦德威说:“对了,冯老爷帮我写封信。”

冯知县“呵呵”一笑:“掌都察院事汪鋐改任吏部尚书,王大司马已经被任命为左都御史,掌都察院事,可能与本官一起离开南京!”

秦德威:“……”

这是要变天啊,南京城里没人直接撑腰,想做点什么就难了!得罪了那么多人,万一被反扑怎么办?

秦德威开始考虑,如果后爹按照历史趋势中了进士,要不要投奔后爹去?

冯知县又道:“本官要离任,你就不赠送首诗词吗?”

秦德威想着自己的心事,随口吟道:“使君冯南江,出宰帝王州。乡老话甘棠,一官江水头。”

冯知县只觉得很耳熟,仿佛听过。

唉,人之将走,再不动手打他一顿就没机会了。

第二百一十八章 都市传说

临别之前,其实秦德威最想对冯知县说的话就是,要是今年十一月出现了彗星,冯老爷你冷静点别去当炮灰啊!

但他无法说出口,毕竟他的人设是神童而不是神棍,没法科学的解释为什么能预言彗星出现。

在秦德威依依不舍的目光中,冯恩和王廷相都出了龙江关,坐船北上京师。

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这个关键位置由南京吏部尚书刘龙来接任,至于江宁县新知县是谁,目前还不知道,县里事务暂时由县丞代理。

生活就是这样,总是有人离去,暂时或者永久,又总是有人出现。

现任应天府府尹严嵩刚把今天的公文看完,正琢磨着约几个本地乡宦搞个聚会。

如今正是三月春暖花开的最好时光,也是文人雅集的高峰时期。一年之计在于春,文人们露脸刷名声一大半都要靠这三四月。

想到这里,严嵩也有点伤感,想当年他也是骄傲的神童一枚,十岁过县试,十九岁中举,二十五岁中进士。

到如今,又一个二十五年过去了,都踏马的五十岁了,连部堂大门都进不去。

还要到南京来养望熬资历,而同龄老乡夏言都开始琢磨怎么入阁了……

忽然有个老家奴对严嵩禀报说:“庆大爷来了!就在衙门外!”

庆大爷说的就是严嵩之子严世蕃,今年十八,小名庆儿,家里人都称之为庆大爷。在原本历史时空中,二十多年后号称小阁老和天下第一公子……

严嵩大吃一惊,他在去年离京师之前,把儿子安排进国子监读书,怎么突然又出现在南京了?

严世蕃笑嘻嘻的走进来,对着父亲说:“惊喜不惊喜?意外意不意外。”

严嵩看着自家儿子,也是头疼。

这儿子虽然聪明,但身有残疾,仕途没多大希望,所以费劲考科举毫无意义,干脆就让他到国子监读书,随便混一个出身。

没想到还是如此不安份,竟然不跟自己打招呼,北方运河刚解冻,就私自从京师跑了过来。

“你不安心坐监读书,到南京来做什么?”严嵩无奈的问道。

严世蕃答道:“助爹一臂之力,在南都有所作为!”

他虽然残疾,但自负聪明,也是心高气傲、不甘寂寞的人。

自家父亲熬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当上了实权大员,又是在南京这样的花花世界,怎肯继续忍受坐监读书的枯燥乏味?

严嵩摇头道:“来便来吧,去南国子监读书也行。”

严世蕃哪是来读书的?他自认胸中有韬略,便对父亲提议说:“儿子都替父亲想好了,府尹比部院特点是对百姓实权重,就要利用起来!先安排儿子去捕厅帮着做事。

然后下重手打击游手恶徒、禁绝街头奸党,整肃南都地面,为父亲收取名望!顺便暗中聚敛钱财,以备将来!

与此同时,多修雅集,充分利用南都往来或者过路名人达官多的优势,结好名流士人,博得声誉。

等到名动两京时,父亲入部堂只是时间问题,再图谋入阁也未尝不是没有希望!”

严嵩:“……”

严世蕃很奇怪,父亲这又是什么反应?到底是同意,还是不同意?

严嵩叹道:“你知不知道,你提的这些,都是别人玩剩的?”

父子之间的聊天,就这样聊死了。

从父亲口中,庆儿知道了一个叫秦德威的人,把自己那些臆想,真的都干了一遍。

“初来乍到,儿子今日在城中转转,看看这留都风华。”严世蕃精力充沛,虽然今日才下船,但仍旧按捺不住骚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