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128章

作者:随轻风去

其实只要父亲大人能中进士,我这秀才就没那么重要了……”

啪!徐妙璇把手中扫把摔在地上,十分生气的瞪着秦德威。

秦德威吓了一跳,璇姐儿虽然对自己约束比较多,但性格很有耐心,很少见她着急发脾气,今天为什么突然发火了?

难道因为璇姐儿对自己寄托了厚望,听到自己不思进取的话,就生气了?

可自己明明是一句玩笑话,过去也不是没说过类似的话,为何偏偏今天就生气了?

瞪着瞪着,徐妙璇的眼圈渐渐就变红了,有泪珠子落了下来。

这更是把秦德威惊到了,他真的是第一次看到性格坚韧的徐妙璇流眼泪。

便试探着问道:“你这是怎么了?几句玩笑话,也让你气成这样?还是说,有什么事情发生了?”

徐妙璇掏出手帕擦了擦眼泪,又若无其事的说:“抱歉,一时失态了。”

秦德威疑惑的说:“你肯定有事啊,不能跟我说说?”

徐妙璇强行推着秦德威进书房:“别问了,等你考中秀才了,我就告诉你。”

秦德威突然又从书房里探出头来:“不会是大宗师还惦记着娶你吧?我告诉你,我宁可不要这秀才,也……”

“别胡想!没有的事!”徐妙璇又生气了:“你把我当成什么了!”

秦德威又问了几次,但徐妙璇已经恢复了正常,什么多余的话也没说,似乎刚才的失态真就是一个偶然的情绪点。

秦德威疑神疑鬼的想,能让徐妙璇失态的人,除了自己也只有那个弟弟徐妙璟了吧?可是最近没听说徐妙璟那边有什么问题。

不过很多事情不经细想,秦德威想着想着,就想出问题了。好像最近徐妙璇只死抓自己学业,对徐妙璟的学业反而没那么关注了?

要知道,徐妙璟一样过了府试,也要参加本月二十日的道试,徐妙璇怎么就对他放松了?

所以秦德威就想到了一种可能性,莫非大宗师只给了一个名额的人情,徐妙璇留给了自己?

当然,徐妙璟也很可能是学力实在不够,不是每个人一年时间就能熟读五经的。

或者还是什么别的原因也好,反正这次徐妙璇就对亲弟弟暂时放开了,只盯着自己?

又因为这个名额是牺牲了亲弟弟的机会,所以徐妙璇才会如此敏感?

想到这些可能,秦德威只能暗叹一声,最难消受美人恩!

第二百一十一章 主角自有贵人相助

说起这小三关中的最后一关道试,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能者不难,难者不能。

能在后世留下名字的那些怀才不遇者,有一辈子考不中举人的,或者是一辈子考不中进士,但有听过谁一辈子考不中秀才?

只要你有“能力”,三年两次道试,考来考去,不管花多少年总能有一次考中的。

小说里范进这种没能力的,越老越考不中,就属于“难者不能”了。

这次秦德威“能力”就不错,有徐妙璇托人情帮着通名,不然肯定中不了。毕竟秦德威的八股文章平平无奇中等偏下,只拼文章水平搞不出花头来。

二月二十日考试,考试地点在句容,当然不可能当天才去。

秦德威先去县衙报名,按要求提前在试卷上填好个人信息,再交上去审核,然后领了考票。

又到了十五日的时候,秦德威就带上仆役郝大年夫妻,从县衙借了大骡子拉车,从陆路前往句容县。

不知道为什么,徐妙璇没让弟弟徐妙璟参加这次道试,这更印证了秦德威先前的猜测。

大恩不言谢,有些话就先记在心里吧,考完再说。

句容县距离南京城路程不到一百里,驾车走陆路更便利。清晨出发,傍晚时分就到了句容县城,住处并不用发愁。

早就托了冯知县给句容县写信,提前打点过的。秦德威在能不亏待自己的时候,绝对不会亏待自己。

一行人直接来到句容县衙附近的县公馆,然后就顺利入住了。在大明朝,衙门官方招待所叫做公馆,跟秦德威上过班的会同馆一个性质。

但这并不是应考童生的应该有的待遇,县公馆才多大地方?

所以再第二日,秦德威就去了趟句容县衙,拜谢句容知县去,然后就回来安心准备考试了。

一直等到二十日,秦德威天还不亮就起来了,与郝大年提着考篮,前往考棚去接受点名。

道试与县试、府试不同,程序严格了许多。大宗师何鳌亲自坐镇入口龙门,一一点名搜身。

秦德威也不例外,一样接受了搜身,考篮也被翻检。完毕后交上考票,取回试卷,进去按着考号寻找位置。

考棚场内都是长条桌长条凳,二尺一个位置,贴着考号。秦德威是玄字一号,很舒服的靠边位置。

天亮之后,这场数百应考童生点名搜检完毕,考场关门。大批军士入场,站班监视考生,严禁交头接耳等事情。

然后开始发题,有举着牌子给考生看的,也有教官高声读题的,防止有近视眼看不清的。

四书题只有一道,人人都得作答,秦德威看去,题目是《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

人不如鸟!早有预料,又是变态截搭题!

原文应该还是出自《大学》。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

五经题出了五道,考生自己选一道便可。秦德威攻春秋经,自然只看春秋题,题目是《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妥了!这道题秦德威熟啊,说的就是宋襄公仁义之战,然后扑街了那个事。

看完题目后,秦德威打开试卷草稿就是干!

写到承题时,秦德威奋笔疾书写了一句:夫人不如鸟,则真可耻矣!

然后他就发现,像那些网文作者经常遇到的问题一样,悲催的卡文了。

因为题目后半句是“穆穆文王”,怎么才能把“人不如鸟”硬转到“穆穆文王”?

想了一刻钟还是没想出头绪来,秦德威不禁有点慌了。

按照规矩,为防止考试结束前换卷舞弊,半个时辰后就开始有监试官员给考卷文字盖印,在此之前必须要将开头部分写好。

秦德威抓耳挠腮,忍不住的反复轻声吟哦上一句,但还是想不出来怎么继续写。

这坑爹的题目,对入行只有两年的新人太不友好了!

旁边玄字二号的考生和秦德威共坐一个条凳,共用一条桌,秦德威坐立不安扭来扭去,就让旁边那位考生很受影响,内心简直烦透了。

也不知是哪来的小菜鸡,才写几行就卡文,还动静个不停!

他一脸嫌弃的看了看秦德威,又瞥了眼秦德威的稿纸,忍不住低声念了句:“耻矣,耻矣!如耻之,莫若师文王!”

秦德威不禁眼前一亮,赶紧把这句续上去,瞬间完成了承题一股!

人不如鸟真可耻,如果感到了耻辱,就要向周文王学习啊!完美的承题!

有惊无险的搞定了开头黄金三章,后面就顺畅多了。

其实在这年头,很多不负责任的考官和五百年后的网文读者一样,考卷太多又懒得看怎么办,就只看开头黄金三股,开头做的好就取中。

草稿上写好两篇文章,又誊抄到试卷上,完事后已经是下午了。

都已经有好几十人交过卷了,秦德威旁边那位也已经走人了,也不知道出去后还能不能遇到。

大明科举冷笑话,道试试卷是糊名的。

秦德威也起身去找主考官交卷,何大宗师收了卷子,边看边对秦德威问道:“府试考的如何?”

这看来又是面试了!秦德威答道:“因为岁数小,考官为鼓励上进,侥幸点了案首。”

大宗师“哦”了一声,又问道:“你几岁了?家在哪里?授业老师是谁?”

秦德威连忙又答道:“十四岁了,住在县境东北青溪,授业老师乃本县老生员王以旌。”

大宗师信手在试卷上画了个圈,专门放在一边,挥手道:“承题一段做得上佳,这次就取中你了。日后须得继续向学,今日下去吧!”

秦德威喜不自胜连忙谢过,退了下去,站在门口等。凑够了三十个交卷的,便开门放一次人。

考场外不但有很多等待的家人仆役,还有很多尚未散去的考生,三三两两的议论着今次的题目。

秦德威找了一圈,也没找到旁边那位考生。没别的意思,就是想表达一下感谢。

大宗师都说了,取中理由就是承题做得好,但承题又是旁边这位兄台帮着想的,这就是主角自有贵人相助!

第二百一十二章 少年成长日记(上)

大宗师很体谅考生,或者也许是怕走门路的人太多,考完后就发了一份告示,让江宁县的考生不用在句容等候结果。

本次道试录取结果会送到江宁县衙去公示,所以考生们可以回南京城去了,过几天再去县衙看录取榜单就行。

这个告示还是挺得人心的,毕竟考完后在句容县干等着也没什么意思。

秦德威不作它想,第二天就起身返程。在路上又是走了一天,不过心情愉快就不觉得枯燥了。

跟别的考生不一样,他可是已经稳稳取中了,再过几天就晋身秀才相公,成为真正的读书人了!从此户籍就列入士籍!

到时他会进入学校!还会遇到很多王逢元这样无私送声望的老前辈,想想还挺期待的。

说起来必须要认真感谢一下徐妙璇,这次全靠她帮忙了。没有她那个亡故老爹当年对大宗师的救命恩情。这次考试不可能如此轻松的。

只是秦德威想了一路,也没想到靠谱的感谢办法。

但考中了秀才,完成了人生第一个小目标,怎么也得一起庆祝一下吧?所以吃点酒也是应该的吧?

万一再把人弄醉了,没准还能嘿嘿嘿……

回到阔别数日的南京城,秦德威让郝大年去把大骡子还给县衙,自己进了家门。

没有人迎接,很正常,毕竟徐妙璇也不知道自己今天要回来。

不过秦德威看到,中厅桌子上压着一封信。他顺手拿了起来,又看了看封面,微微一笑。

这璇姐儿居然还挺有情趣的,特意写封信放这里,等着自己回来后第一时间就能看到。

拆开看去,发现信纸还有些很微小的湿痕,秦德威诧异的想,难道这也是情趣?

再细看内容:“去岁收到北方宗亲信件,道是家门有复起之望,召妾身姐弟还京。

妾身心内彷徨,难忍离别之苦,适小郎君备考道试,不敢以私事惊扰。

待如今春暖解冻,小郎君道试应当无碍,妾身便携弟北上京师。念及千里相思,下笔几不成语。

只恨不能见小郎君簪花入学之礼,惟愿小郎君千万珍重,又愿神明照鉴我心,庇佑他日我家事了,能与小郎君再续前缘。”

秦德威木然的放下信件,在他去句容县考试这几天,璇姐儿就带着弟弟跑了?

她是故意选的这个时间吧!这都已经走了好几天了,追都追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