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118章

作者:随轻风去

秦德威反驳道:“审一般人,审一般案件,确实如同老大人所言!

但审江府尹这样的人,凭照的是天子圣意,什么证据不证据的,全看天子的心证!”

要不要这么看透世事?六十八岁还被教做人的周尚书无语,你这小学生除了身高长相,哪点像个少年人?

只有王大司马和顾老先生对小学生的言论习以为常,没有任何心理波动。

江府尹不来是对的,来不来结果都一样,已经被小学生靠着“莫须有”给钉死了。

第一百九十四章 体验特别差!

等小学生说完后,王大司马又提审了县学生员江瓒。

都到了这份上,连当初落籍的原始底档都被从故纸堆里翻了出来,江瓒还能怎么抵赖?

其实这件事全过程的最大关键在于,有没有人能想到问题?

如果没人产生怀疑,那江瓒就很安全。从移民到落籍,再到考试,表面程序都没什么问题,安安静静等待乡试就行了。

正常情况下,也没人会主动怀疑府尹要舞弊,就算怀疑了也不知道侦察方向,更不会想到府尹和一个县学生员有什么关系。

但如果有人用有罪推定的态度看待江府尹,又能动用官府力量穷究各种细节,刮出了江瓒冒籍来对照,那问题根本就掩盖不住。

即便江府尹再有本事,也不可能把从浙江老家到南京城这条流程上的所有人,全部都给灭口吧?

现在是大明中期嘉靖朝,又不是末朝乱世……所以这也是江府尹得知小学生戳破问题后,直接躺平的原因。

江瓒扛不住盘问,承认了他确实是江府尹的长子,先在老家过继改名,然后到南京城冒籍,并诈取秀才功名。

至于乡试舞弊虽然尚未发生,但那肯定可以认定为犯罪未遂了。

不然江府尹费尽心思,让江瓒跑到南直隶参加乡试为的什么?就图南直隶录取名额比浙江多四十个?

审完江瓒,再审不审江府尹已经无关紧要了,但钦差整饬南京官吏的王廷相王大司马已经有点害怕了。

他并不是害怕府尹或者帮府尹出头的首辅,而是害怕目前这个趋势,或者说害怕小学生。

纵然王大司马勇于任事,以多面手和实干闻名官场,但他也不是二愣子啊。

不然为什么鼎鼎大名的复古七才子,也就是后世所称的大明文学“前七子”里,文学水平最低的王廷相反而官场成就最高?

原本王大司马的计划是,整顿半年左右,到年底时正好总结陈奏,结束差事,交还关防。

可这才两个月,前前后后已经处理了一大批了。只小学生干掉的就有侍郎、佥都御史、御史、别驾,一口气直接拿下了四杀。

都是在官场叫得上字号的人物,不是县丞啊主薄啊大使啊这种充数官员!

然后还没等缓过来,刚离开会同馆的小学生竟然又要继续拿五杀了——以大司马的官场经验估计,那江府尹真的很难脱身了。

这才两个月时间!要是整顿工作延长到半年,还能想象吗?

而且庙堂已经出现了政治斗争的苗头,过气首辅张孚敬和当红礼部尚书夏言之间龃龉不断,看样子还要大打出手。

两京之间政治动向息息相关,所以这边的整饬很可能会被人利用,成为高层斗争的一部分。

特别是还有小学生这样的狠角色在这里面蹦跶,又能跟积极进取的夏言搭上线,再想想后面的发展趋势,连王大司马都要害怕啊。

今天过堂到此结束,友情坐听的刑部周尚书和顾老先生都走了,但小学生慢了一步留在了后面。

目送已经招供画押的江瓒被押下去,秦德威面色渐渐沉重起来,似乎很有心事的对王廷相说:“大司马啊,在下有几句掏心窝子的话对您说。”

于是王廷相很好奇的问:“你想说什么?”

秦德威态度很诚恳的说:“在下觉得,您这项整饬南京官吏差事还是赶紧结束吧,这样下去真的不行!”

王廷相:“……”

你小学生就不想想,是谁把事情弄成这样的?

秦德威又语重心长的劝道:“大司马不要舍不得这点权势,果断结束差事都是为了你好啊!”

王廷相:“……”

当初你说开局两个月要立威,也说是为了老夫好。

秦德威谆谆教诲说:“奉天子敕命,雷厉风行做事,本来是好的,说明你执行诏旨不打折扣!

但如果总是雷厉风行,一直这么雷厉风行,就要让天子产生猜疑了!所以功绩到手,见好就收,才是正理!”

是你搞完了仇家,想见好就收吧?纵横宦海三十年的王廷相默默的指了指大门。

你这县衙临时工可以圆润的走了,还是回县衙去教导那位冯大人吧!

王大司马感觉到,让小学生这种人帮办事务,虽然结果可能是好的,但过程体验特别差!也不知道县衙的冯大人是怎么忍下来的。

秦德威只能再次离开了会同馆,然后就去了县衙。事情必须要向冯知县汇报的,然后让冯知县给北方京师写信。

进了县衙大门又过了仪门,秦德威瞥了眼大堂,冯知县居然在升堂审案,而今天应该不是审案日。

然后他又走到大堂门口看了眼,发现冯知县正在提审江二公子……

对此秦德威不禁冷哼一声,这冯老爷居然不经自己同意擅自审问重要人犯!

此刻江二公子正站在大堂中慷慨激昂的认罪:“在下全部招了!在下确实的打了王怜卿!在下甘愿伏法!请县尊速速依律处置!”

面对如此配合的审案对象,冯知县反而纠结万分,进退两难!

今天上午办完其他公事后,打听到小学生没有来县衙,冯知县就赶紧在下午临时升堂,突击审理江二公子。

这江二公子虽然身分不高,但可能是庙堂政治游戏的导火索人物!所以冯知县对于江二公子很有兴趣,就趁着小学生不在时,独自打开了游戏!

但现在冯老爷就为难了,按照律例,乐户地位比民户低,民户打乐户要减等处罚,更别说是府衙公子了。

所以江二公子打了王怜卿一巴掌,又没有严重伤势,法律上的惩处估计就是罚酒三杯这个程度。

那岂不判完了就要当堂放人了?

可冯知县绝对不想当堂放人!他还要从江存义身上打开突破口,深挖线索,剑指高层!

江存义又催促着叫道:“如此简单明白的案子,在下又衷心认罪,还请县尊结案!”

冯知县陷入了苦思,庙堂政治游戏果然难度很大!

秦德威背着手,踱进了大堂,慢慢悠悠的发了话:“冯老爷啊,原告都没到,您这样审案与理不合!会让别人误以为你私心作祟,袒护被告,改日得了空再审吧!”

江存义心态瞬间炸了,但被衙役按住了。

秦德威又对冯知县说:“而且江存义在县学孔庙之侧行凶伤人,可视同蔑辱圣人,还当众口出狂言,企图杀害县衙书手!

对此冯老爷您却不审不问,会让别人误以为你避重就轻,有意为被告开脱!”

冯知县:“……”

游戏体验又变差了。

第一百九十五章 小说果真来源于现实

秦德威挥了挥手,江存义就骂骂咧咧的下线了,当然是在几个衙役的强制下,又被重新关回县狱里。

待审嫌疑犯淹留县狱也是常有的事,不奇怪!

秦德威依稀记得自己上辈子看到过一个案例,万历年间有个小官员因为贪赃十几两问题,然后一直没审完,就一直在监狱关了几年……最后估计混成了牢头狱霸。

“今日不审了?”冯知县不能理解的问道,人都抓来了,还不赶紧趁热打铁?

秦德威毫不在意得说:“审他没什么意义,就算要审也是过几天再审最好!”

“什么叫审他没什么意义?”冯知县很诧异的说:“你不是要整治府尹么?不从江存义身上打开缺口?”

“那府尹已经完了!”秦德威随口说。

冯知县突然产生了一种被抛弃的不妙预感,秦德威就顺便将今日去会同馆过堂的事情告诉给冯知县。

“什么!”还在琢磨游戏怎么通关的冯知县大惊,下意识拍案喝道:“你竟然不知会本官!”

这小学生竟然独走!也难怪他始终不告诉自己游戏作弊码,原来确实不需要知县!

秦德威连忙又说:“不是在下不带冯老爷一起(玩),实在是您不合适啊!”

冯知县眼神飘向旁边值堂皂役的水火棍,淡淡地说:“怎么就不合适了?本官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

不过秦德威既然敢甩开知县,岂能没有狡辩之词?

“这次主打的罪名是冒籍侵夺科举名额、意图乡试舞弊,损害的是本地士子利益,所以更适合由本地士子出面发起和检举,而送考宴就是一个很合适的场合”

毫无游戏体验的冯知县十分不悦,“你这是故意排外!本官身为知县,是你们的父母官!如何不能参与?”

“可冯老爷您毕竟是外地人啊,又是府尹下级,您这样直接检举揭发上官真的不合适!

如果没有足够合理的动机,在别人眼里,你可能会有无事生非之嫌!这会损害您的官场名誉!

所以我不让冯老爷您参与,都是为了你好!这份苦心,还望冯老爷明白!”

冯知县竟然无言以对,可恶,为什么小学生总是很有道理!关键是自己还总是说不过他!

秦德威还在继续哔哔哔:“而发动本地士子的性质就不一样了,本地士子被外地人侵夺科举利益,闹起来是天经地义的!”

冯知县直到这时候才恍然大悟,难怪小学生重回县衙,不肯来当幕席,也不愿意去最熟悉的刑房,反而跑到最清闲蛋疼的礼房去!

礼房就是负责和对接读书人事务的部门,秦德威号称县衙礼房书手,自然可以名正言顺的发现线索,然后带领本地士子检举揭发涉及科举的不法行为!

还有,秦德威出人意料的对士子云集的送考宴如此上心,也踏马肯定是为了图一个士心所向、师出有名!

而且有顾东桥这样的本地老乡绅在场,自然可以绕过知县直接向上检举!

可恶!冯知县又暗握双拳,为什么自己总是后知后觉!

为什么自己明明已经觉察到小学生行为很可疑,但却没有去深思!为什么自己明明已经到了送考宴现场,却只抓了一个江存义回来!

想到自己亲手抓回来的江存义,冯知县忍不住又问道:“那江存义就没有什么用?”

秦德威不屑的说:“一个废物纨绔,能有什么大用,本来就不在计划内,谁知道他却出现了。”

冯知县终于回过味来:“那本官还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你故意把没用的江存义扔给本官,是个什么意思?”

不就怕你闲着没事干又要捣乱吗?秦德威打个哈哈,避重就轻的说:

“这不是想着给冯老爷找点事情做吗,不然冯老爷又要责怪在下目无官长了。”

冯知县:“……”

你是不是觉得你现在这个样子,就不叫目无官长了?即便你要敷衍本官,能不能更有诚意一点?

从前你不是这样的,那时你狡辩的态度总是很认真,说辞至少都是提前精心准备的,不会像现在这样都是随口现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