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107章

作者:随轻风去

殊不知作为一个有金手指的穿越者,秦德威记忆里有些人生实惨类型的诗词,很难再有机会用上。

本来以为要压箱底不见天日了,没想到这回居然有机会拿点出来晒一晒卖个惨?

然后徐妙璇又问道:“小郎君真的不用出外避祸吗?等到明年找大宗师过了道试就好了。”

秦德威非常实话实说:“已尽人事,但听天命。”

真的就是听天命,不是听天由命的听天命,就是字面意义上的等待天命,除非夏师傅傻到给机会都抓不住。

像这种急速蹿红的政治明星,最缺的或者说最急需补充的,就是党羽势力了。

两京两套朝廷班子,北方京师版图不好动,但南京版图给你弄出机会了,你不借着机会扶持几个自己人就是傻啊。

从历史轨迹来看,至少嘉靖二十年之前,上升期的夏师傅智商大体还是在线的。

徐妙璇着重请求道:“无论如何,青溪宅子务必要拿回来,在我心里,只有这里才是秦家!”

这时候,突然从江宁县衙送来一封没有署名的信件。秦德威拆开看了,字迹似乎是冯知县的,信上只说了一句话,已经收到友人唱和诗词,水准上佳。

看完这种只有当事人才明白的暗语,秦德威彻底放下心来。

大笑三声道:“璇姐儿你且看着,谁拿了我的,让他给我送回来!谁吃了我的,让他给我吐出来!”

通过这句话就可以知道,夏师傅的通风密信已经到县衙了,而且进展与自己设想的差不多。

不要奇怪夏师傅的信件怎么会比敕旨还要早到,出敕书毕竟要走公文流程,多耗几天也正常。

而夏师傅可以立即用暗语写密信,封好后转几道手,盖上其他衙门的印信,然后充当发往江宁县的公文,塞到通政司急递总铺。

理论上七天也就能送到江宁县县衙了,反正总会比诏书早到。

“不过璇姐儿啊,如今外面形势并不安静,人心很乱啊。”秦德威忽然开口道:“吾欲问汝借一物,以压众心,汝必勿吝。”

徐妙璇瞪着眼反问道:“小郎君又调戏人!是不是以为我没有看过三国?”

秦德威哈哈一笑,说出想法:“不借别的,把你那老军借我用几天,不然不敢出门!”

徐妙璇又问:“你出门作甚?”

秦德威搓了搓手,贪婪地说:“此情此境机会难得,处理点诗词。”

当日下午,秦德威现身在秦淮旧院,登时就引起了注意。

毕竟像这样只有十三四岁年纪,就敢独自大摇大摆出现在花街柳巷的人,真心很少见,也只有最近话题很热门的小学生了。

秦德威首先来到王怜卿家,不来也不行啊,别人都为你跳河了,你若连看都不看,岂不是残酷冷血无情无义无理取闹?

只是小学生这次求见被拒绝了,王美人从里面传话说:“奴家乃是以色事人者,如今神容颓唐,面貌憔悴,极为不堪,不敢以此入小郎君之眼。”

秦德威无语,王美人现在真会了不少装逼手段,也不知跟谁学的!

见不到就见不到吧,反正今天也来过了,心意已经尽到,于是钢铁少年转身就走了。

门口忘八飞快地向里面传话说:“秦小先生真走了!”

王怜卿疑惑的问:“没写点诗词?”

忘八又回答说:“他说咱们家门口太满了,已经写不下了!”

王怜卿:“……”

虽然不知道小猪蹄子想干什么,但他肯定又抽风了。

板桥!位于秦淮旧院东北方向的河上,地势略高,站在板桥上向西南看,可以一览旧院风貌,同时也能欣赏到整段黄金水道!

小学生在板桥上徘徊良久,长吁短叹,英俊的相貌上布满了忧愁哀伤。

让许多路过美人看着心生怜惜,只是出于矜持或者另有约会,一时半会儿没人主动上去招揽。

这里是秦淮旧院,不是南市楼街那种公然临街卖笑揽客的地方。

除了少数比如文德桥下韩二娘这种人,大部分都是讲点格调的,没有把握的话,万一上去被拒就丢面子了。

秦德威从板桥下来,直接走到桥下第一家,对着门口的迎客忘八说:“给我拿笔来!”

那忘八伶俐的很,也不多问,转身就喊家里面人拿笔墨出来。

秦德威提着笔,站在门外墙边,抬手就写了三个大字:葬花吟!

然后又继续写道:“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现在是初夏时节,暮春刚过,所以写个暮春葬花题目并不算突兀。

写完这几句,秦德威扔下笔就走,有个路过的读书人叫道:“你怎么只写了个开头?”

秦德威向西走到第二家,再次对门口迎客忘八说:“拿笔来!”

这种要求当然不会被拒绝了,然后就在这家墙外写道:“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不多不少,只写四句,仍然是不完整的,然后秦德威继续去了第三家要笔写。

那些路过看热闹的人,也只能跟着一家一家走。

今天秦德威一口气串了四家门,每家四句,只写了十六句。但在懂行的人看来,仍然只是个开头,莫非这又是一首“长大有力”?

在板桥下向西第五家门口迎客忘八期待眼神中,秦德威揉了揉手腕说:“今日到此为止!”

这忘八顿时失望无比,却又听秦德威说:“明日此时再来继续!”

到了第二天,秦德威真的又来了,居然已经有一些提前到场等着围观看热闹的。

今天秦德威提笔一写,立刻引起了惊呼!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懂行的都知道,这首诗开始入味了!铺垫完毕后,开始以花拟人了!

秦德威今天依然只串了四家门,写了十六句,还是没有写完,然后掷笔走人。

但是看诗人的争论已经开始了,并不是争论好坏,大家最大的争议就是,小学生这首诗到底是写给他自己的,还是写给为他跳河的王怜卿的?

第三天,秦德威再次出现,开始在板桥下第九家继续写诗,此时围观的人更多了。

依旧四句一家,到第十一家时,众人只见小学生写道:“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争论顿时又爆发了一个小高潮,这小学生到底是用花来比喻他自己,还是比喻王怜卿!

在议论不休中,秦德威又串门两家,写完了最后八句!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越看越丧,写到结尾更是丧的没边了,看得人直犯抑郁症。

全诗一共写在了十三家门前,但众人看完也没有散去,因为下面第十四家就是王怜卿家,小学生估计还会串一次门。

“哈哈哈哈!”人群里忽然大笑声。循声望去,有人便认出来了,发笑之人乃是府尹公子江存义。

一般没人敢惹此人,毕竟府尹权势地位在这里摆着。而且应天府尹还是乡试提调官,有要参加乡试的举子更不敢惹府尹公子,免得在乡试上给自己找麻烦。

江存义那肯放过秦德威,嘲弄道:“听别人说,你在这里作诗,我就特意过来看看,果然是好诗啊!

我就希望你多写点这样的好诗,越多越好,越惨越好,最好惨不可言,才能使我开心!继续继续,我还要看!”

秦德威移动沉重的脚步,默默的走到王怜卿家门口,众人不禁摇头叹息,连连感慨。

在众人的注视下,秦德威提笔写了题目:“葬花吟后记,金缕曲。”

然后又继续写道:“怜卿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己幼。

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

看到这里,江公子又忍不住开怀大笑,没别的意思,就是觉得解气。正所谓,敌人的痛苦就是自己快乐的源泉。

又开口羞辱道:“你这样的人,也就只能呻吟几句了!这种时候,才华又能当什么用!还不是被人像垃圾一样扫走!”

秦德威仍然默默无声,还在继续写:“六月霜,周旋久!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彀?

自古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夏如冰,凄苦难受。词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置此札,君怀袖。”

“好词好词!”江公子鼓掌道:“过得两日,我在青溪旧宅摆席置酒,再请王怜卿来佐酒献唱这首新词,一定别有意趣!”

围观众人一边看着凄苦惨淡的诗词,一边听着江公子对小学生得折辱,不禁有催人泪下之感。

江公子又狞笑道:“我会邀请你来,还望不要推辞!”

自古红颜薄命,才子多难!心思敏感的人已经有点眼眶湿润了。

秦德威注视江公子片刻,长叹一口气,开口吟道:“我本淮王旧鸡犬,不随仙去落人间……”

正在此时,突然有一名武官举着令箭,跑过来喝道:“秦德威何在!”

秦德威瞥了眼这武官,没有搭腔,反而加快了速度,继续念诗:“浮生所欠止一死,尘世无由识九还!”

众人一片哗然!这是怎样的悲怆,才能让一个十三岁的少年写出这样的诗句!

秦德威稍稍喘了口气,又飞快的继续吟诗:“人生逆旅客,不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不知为什么,众人觉得只需要感动就完事了,为何眼中饱含着泪水……

不解风情的武官冲进圈子,举着令箭晃了晃,叫道:“秦先生别念诗啦!大司马叫你速速去兵部!”

当即就有不满的人仗义执言:“尔等要抓人,也得让小学生念完诗啊!”

武官不明所以,回头大喝道:“哪个造谣抓人了?朝廷敕命大司马加南京右都御史衔,钦差整饬南京官吏事,二品以下悉听考察!大司马找秦先生去商议差事!”

秦德威突然暴起,跳起来朝着江公子的脸就是一巴掌抡过去,破口大骂道:“我踏马的忍你这傻比很久了知道不知道?若不是你这傻比捣乱,我踏马的能多念好几首!”

众人:“……”

今天仿佛所有三观都被颠覆了。

第一百七十七章 反差萌

在南京为什么说兵部尚书地位最高,因为南京兵部真的有事干,也有实权。

南京城四十多军卫的操练和调度、长江江防、东南武备都管得到,还有什么驿传、马政、水路运输、会同馆一堆乱七八糟的该管业务。

大明中期以后,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又参照督抚,下属忝设标兵,设有标下中军官,在各部尚书里又是独一份。

拿着令箭来喊秦德威的那位不解风情没文化的武官,就是大司马王廷相的标下武官,所以做不了假,一看就是真·兵部尚书来喊人了。

而且还是被朝廷特命加了右都御史衔、钦差整顿吏治的兵部尚书,得到敕书后第一时间来喊人!

在这时候,人生实惨的那些诗词肯定念不下去了啊,没那个意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