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爷棍下不留生 第275章

作者:造化斋主

小蛇观察了一遍四周,迅速爬到徐胜的掌心,盘成一团,显得甚是亲昵。

同一瞬间,徐胜忽感神魂悸动,急遽升华,宛若一名攀峰者被直升机强行拉上了峰顶。

灵格“尊者”演绎完满!

(音主:一周前得了感冒,昨天好得差不多了,结果落枕了,现在抬起手臂打字都觉得后颈酸疼,人真的可以倒霉到这种地步吗?

疫情管控没有结束,但图书馆恢复开放,终于不用再打电话了,更新恢复!)

第五百二十一章 金蝉转世

新生的八岐小蛇实力不强,约莫相当于七品妖怪的水准,但它的位阶依旧是三品。

重伤濒死的妖王依日是妖王,灵格演绎认的就是“逼格”,至于对方是刚上幼儿园还是在敬老院养老,这不在考校范围内。

徐胜的“尊者”演绎度瞬问大幅拔升,倒也不足为奇,他没有犹豫,果断在识海中大喊“我要当巨侠’,启动个人面板,选择消耗行善值蜕变突破。

刹那问,魂器圣莲袈裟绽放光芒,虹霓圣光凝聚成如意珠、摩尼珠、辟坐珠、定风珠,又有红玛瑙、紫珊瑚、夜明珠、舍利子,偷月沁白,与日争红,条条仙气盈空,朵朵祥光捧圣。

【四品灵格:尊者•金蝉子】

【属性:人】

【契合条件:五品人属灵格,精通大量佛门功法】

【晋升仪式:帮助一人晋升四品】

【能力:万法皆通、诸根明彻、以己为尊、清净天耳、掌中佛国、十世轮回、轻慢圣法、洞彻七识】

【十世轮回:屏蔽目标七感,于弹指间经历十世轮回】

【轻慢圣法:豁免一切言灵,提升对法则系灵能的抗性】

【洞彻七识:觉醒第七识,六感不受外力影响,洞彻真实】

金蝉子,也即《西游记》中唐三藏的原身,本为佛祖的徒弟,却质疑佛祖说法,因轻慢之罪而被贬真灵转生,经过十世轮回,转成玄奘踏上西天取经之路。

“十世轮回”和“轻慢圣法”的效果徐胜暂时感受不到,但“洞彻七识”的作用在他晋升之后便立即品现出来。

佛门所谓第七识,也即末那识,恒常于我贪、我痴、我见、我慢,与这四种根本烦恼相应,所以又称为妄识,视为众生迷妄的本源。

每个人都有第七识,但鲜少有人能觉醒第七识,就好像每个人都拥有第六识“意识”,但谁又能控制住自己不心猿意马、胡思乱想?

一个人若觉醒了 第六识,那他便不会再冲动行事,能控制住自己的每一个情绪——情绪照样会心生,照样会受到影响,但不会受情绪所摆布。

而一个人若觉醒了第七识,他便能把握本我,明白“我思故我在”的真谛,不再受哲学命题“我是谁”的困扰,清晰分辩出到底是“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纵然经历轮回转世,依旧日能准确找到自我定位,不会迷失。

不仅如此,等徐胜稍作适应,便发现“洞彻七识”可以跟涉及因果律的“诸根明彻”结合产生新的变化。

当他观察自身时,可以更为清晰地看见因果律。

如果说之前他是一名高度近视患者,连放在眼前的东西都看不清,只能靠瞎蒙乱猜,那么现在他的近视度数便下降到了三百度,尽管视界依日模糊,可至少能确定在大致哪个位置,也能分辩出因果律的走向。

当然,仅在涉及自身的因果律才有如此“去马赛克”的效果观察他人的因果律依旧是高度近视。

“竟然是金蝉子,本以为会是迦叶或者阿难这次的独一型看起来只多出了三项灵能,可’轻慢圣法’与‘洞彻七识’都是复合效果,前者兼具豁免言灵与抵抗法则,后者兼具觉醒第七识和保护六感,实际是五种。”

徐胜催发灵格虛影,一位身披袈裟,唇红齿白、眉清目秀、双耳有轮的俊俏僧人浮现身前。

论相貌,僧人的长相完美符合大众对唐僧的认知,毕竟若长得不够帅,如何能引动女儿国国王的春心,但两者的气质截然不同。

金蝉子的长相固然俊俏,但并非奶油小生的帅,而是气宇轩昂、阳刚十足,一双大眼炯炯有神,散发着坚定不可摧的信念,微笑的表情看似谦逊,实则傲骨嶙峋,身姿挺拔如剑,宁折不屈。

“这下倒是明白为何此次蜕变的独一型会是金蝉子,某种意义上的确与我甚是相符,但要如何演绎呢?”

金蝉子和阿难、迦叶不同,并非正经的佛教神话中的人物,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里没有他,仅在《西游记》 中出现过,而且还是作为唐僧的背景设定,原文中提及他的内容仅有寥寥数笔,相关行为的描述更是只有两段。

一段是地仙之祖镇元子提及:“那和尚乃金蝉子转生,西方圣老如来第二个徒弟,五百年前,我与他在‘兰盆会’上相识,他曾亲手传茶,佛子敬我,故此是为故人也。”

由此引出了镇元子请唐僧师徒四人吃人参果的剧情。

另一段则是如来封功时提及:“圣僧,汝前世原是我之二徒,名唤金蝉子。因为汝不听说法,轻慢我之大教,故贬汝之真灵,转生东土。今喜皈依,秉我迦持,又乘吾教,取去真经,甚有功果,加升大职正果,汝为旃檀功德佛。

“演绎灵格最佳的方式是再现对方在故事里的言行举止,所以演绎金蝉子得靠给人敬茶? 或者,轻慢佛教?”

徐胜细细琢磨,给人敬茶这一项倒是容易测验,但想来不可能这么简单,好歹也是四品独一型灵格,如果真有效果,大不了他一天敬上几万杯茶,靠数量强行刷满。

“从原作细节考虑,敬茶的对象不能是普通人。”

金蝉子敬的是地仙之祖,演绎灵格显然不能随便找个阿猫阿狗来代替。

“原作中是在“兰盆会’上敬茶,说明要讲究时机和场合,不能毫无缘由……”

思索半晌,徐胜觉得如果非要加上这些限制才能生效,靠给人敬茶来演绎灵格就显得效率很是低下,相比之下,轻慢佛教或许更有可行性。

蓦地,多年前被搁置的一个计划浮现脑海。

“去佛教,存佛学,兴许可以实施了。”

刚接掌青叶寺时,徐胜就有过这样的想法,但考虑到这么做势必会得罪保守派和既得利益群体,以自己当时的修为根本挡不住对方的反扑,只能暂且搁置,转而从引进墨家、儒家入手,循序渐进的改善环境。

时过境迁,以徐胜现在的实力已经不需要再顾忌那些虫豸的态度,甚至对方若真敢跳出来,站在他面前高声反对,他还要高看对方一眼。

“既然要做,千脆就一棍捅得天地翻覆,只在四谛城推行末免显得小家子气,唔,且寻方丈和圣女一晤。”

(斋主:修改了大纲,原本是主角晋升尊者•迦叶,化身徐玥晋升悖佛者•金蝉子,删掉了化身的支线剧情)

第五百二十二章 还真令

莲花寺。

“去教存法……”

叶衣圣女与道虚方丈听了徐胜的提议后,稍作思索,便颔首同意。

“既然有助于演绎灵格,你尽管放手去做,一切非议不足虑。”

“本派能立足燕州,得千万百姓拥戴,靠的是庇护民生、安保太平,而非编撰故事恫吓诱骗,只要立身根本不动,宗教之术去了便去了,无碍大势。”

两人的话等同表态全力支持徐胜的改革,甚至愿意替他挡下一切非议。

不得不说,莲花寺对徐胜真的称得上是有情有义,弱小时予以关照提携,强大后则鼎力尊重,没有上演某些黑社会修真小说里门派内斗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情,便是当年驱徐胜去青叶寺,也是以保护为主。

当然,也可能是徐胜进步得太快,那些瞧他不顺眼的家伙还没来得及阴谋算计,就已经成为门派内举足轻重的话事人,吓得那些人赶紧熄灭了小心思。

有了两位大佬的支持,徐胜再无顾虑,先召集全寺住持长老商议定策,三日后便召集全寺弟子,以三藏法师兼圣行者的名义发布“还真令”,大刀阔斧改革门派体制。

其中第一条便是限制佛像数量。

除寺庙、个人宅邸外,不得坚立雕像,所有放在街道、路边等公共场合的雕像一律销毁。

个人在自己家里喜欢建几座佛像就建几座,官府管不着,但公公共场地绝不允许私立佛像,连宗族的共有场地也不例外,否则从严处置。

其实,徐胜在提出这条佛像限制令的时候,有长老提议将“雕像”改为“佛像”,如此更为精准,毕竟各地建立的雕像除了佛像,还有历史名人像,这些都与宗教无关,但徐胜坚持“一刀切”。

因为他很清楚,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不能矫枉,上面若在決策上露一丝缝隙,下面就敢挖垮整座大坝。

最简单的例子,某个村不造如来佛、弥勒佛的像,改造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像,上面追责,便可以推说自己造的不是佛像,而是人像。

徐胜要的是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不是跟人扯嘴皮子,即便有鉴谎灵能可以分辦出对方真正的想法,可他哪有那么多闲工夫下访面谈,一刀切的性价比反而最高,说到底,若真心要供奉某位历史伟人,大可专门替对方建一座庙宇,而非在野外日晒兩淋。

第二条则是限制寺庙香火。

凡燕州境内寺庙,一缕不准向访客出售香烛,敬佛者双手合十心怀诚意参拜即可,每一座寺庙方圆三里内不得售卖香烛,违者严惩不货。

三里的距离看似不远,可实际上若寺庙门口没有售卖,九成九的访客懒得跑三里路去买香烛,当然,若真有人自带香烛,寺庙也不禁止他们上香就是了。

第三条鼓励各地兴办佛学堂,并建立九级佛学考试制度,每过一级发一张证书,无六级证书自称大师者,皆以诈骗入罪。

第四条禁止各地寺庙收受大额捐款。

……

徐胜推行的“还真令”若放到地球上,足以将所有僧人逼成苦行僧,佛教也休想推广兴盛,富丽堂皇的庙宇早晚会破败,唯一的好处大概是不再有商人冒充和尚,不会有波旬弟子身上披着袈裟口中念着阿弥陀佛,实则心里只想着赚钱。

可以说,“还真令”完全是把传统宗教往死里逼,乃是掘根断须的狠辣。

但莲花寺并非传统宗教,它实质上己经接掌了燕州大半的政府职能,拥有燕州最强大的生产力体系,哪怕严格实行“还真令”,也不过是剪除了一些枝枝丫丫,别说伤筋动骨,连树皮都没有剥下一片。

当然,此举肯定动了不少人的饭碗。

可徐胜左等右等,也没等到预想中的反扑,所有资产受损的既得利益者都捏鼻子认了,大出他的意料。

私下托人询问,才知道原因有二。

一则是徐胜早已今非昔比,俠僧之名震动天下,强如烛龙王都落败吃瘪,又有谁敢触他的眉头?有这实力的人怎么可能会替一群虫豸强出头?

须知俠僧可不是什么讲究得饶人处且饶人的仁者,嫉恶如仇、除恶务尽才是他一直以来挂在身上的标签,倘若不服从就会死,还要受人唾弃、身败名裂,那就算是一潭至清之水,也只能逼自己适应。

水至清则无鱼?

笑话,人的适应力可比鱼强太多。

另一原因则是随着各种救世之法的传播,所有人都知晓不久的将来会有天地大劫降临,渡不过就会灰飞烟灭,普通人面对大劫根本无计可施,只能寄希望于强者救世。

既然推行“还真令”有助于侠僧演绎灵格,增强实力,那能忍一忍就忍一忍呗,倘若侠僧突破三品,便能救下更多的人。

否则等将来天地大劫降临时,万一俠僧的救人名额有限,又想起你曾经给他捣乱过,干脆放弃拯救你和你的家族,岂非悔之晚矣?

当然,以上是作为整体达成的共识,畏惧侠僧威名,且在生死大义面前选择忍让,可具体到个人,也并非没有利益熏心之辈选择铤而走险。

什么天地大劫、生死大义,谁知道是真是假,便都是真的,末来会如何谁又说得准?

今朝有酒今朝醉,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不过,这种人刚玩弄一些阳奉阴违的手段,就立刻遭到了过往“盟友”的背叛,被抓去向俠僧邀功了。

在大势所趋之下,“还真令”的政策推行得异常顺利,哪怕期问产生了些许问题,还没轮到徐胜出手就被解决了,整个过程他除了开头宣布改革政令,啥事都没干。

“尊者•金蝉子”的演绎度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仅仅过了半个月,便已达到28%,冲过了四分之一,其效率足以羡煞一众四品灵修。

某种意义上,这是独一型灵格的专属优势,可以根据人物故事进行模仿,演绎之法有迹可循,不必从零摸索。

但在兴奋之余,徐胜又为下一步烦恼:“以当前的效率推算,就算莲花寺完成了改革,将“还真令’推广到整个燕州,只怕演绎度也不会超过60%,想要演绎完满,单凭一个莲花寺力有未逮。”

第五百二十三章 批发奇遇

练功房内,徐胜拾起手指指向叶衣圣女,发动灵能“十世轮冋”。

叶衣圣女瞳孔微动,眼神于刹那间变得茫然,但旋即恢复如初,除精神稍显疲意,同之前无丝毫差异。

“前辈如何?”

“护体气罩毫无作用,我虽已凝神戒备,可中招之时依日被抹去七感,失去自我,在幻境中经历十次转世,尽管期间记忆不曾抹消,可每次转世都会亲临其境,而非以旁观者之姿度过。”

“十世轮回”会屏蔽目标七感,其中第七感末那识代表本我,一旦被屏蔽,人就会失去对自我的认知,分不清自己是庄周还是蝴蝶,就好像一个人看电影的时候会认为自己就是电影里的角色,而非一名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