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浑道章 第870章

作者:误道者

姚贞君晶亮的眸子看了一眼,问道:“何处守御最强?”

参议指着一处山峦所在,道:“上尊,此间守御阵禁最强!“:

姚贞君道:“好,就去此处!”

参议与其余军尉对视了一眼,露出了佩服之色,由衷道:“上尊明见!”

虽然这一处是整条防线上最强的一点,但因为占据地域广大,和其他联系也少,相对独立,一旦突破,那么整支小舰队甚至可以在不惊动旁处守御之人情形下从此间突入进去。

故这既是最强,同样也是最弱的一点!

这位姚上尊一眼就看要害所在,的确是厉害,不愧是上尊!

姚贞君一握长剑,道:“我这便去打开前路,你们随后跟上。”

参议和军尉都是肃然称是。

姚贞君身形一闪,已然出了飞舟,认准方向,往那处山岳遁去。

她选择这一名对手,并没有那么复杂的原因,纯粹就是因为那位对手最强,另一个,也是她的剑修感应告诉她,若把前方的守御当作一个对手,那么这里最适合突破的。

数千里路,她须臾便至,待到山前她方才停下,观望过去,见前方是一大片笼罩方圆数千余里的阵禁。

造物壁垒通常要造物日星,环厅、堡垒、飞舟、甲士、造物炼士等等诸多体系的配合方能发挥出力量,并且后方还要大量的造物工厂来维持消耗。而烈皇主要需面对南方和来自西边的威胁;东方、北方边境上则有着大量“天毒”阻挡,自不必再把宝贵的人力物力抽调到这里。

这等边角的守御,交给修道人反而最是妥当,如此既有强横力量坐镇,又不必要修筑成千上万的堡垒工事,只要布置一些阵法就行了。

姚贞君经过一番观察,发现眼前阵禁多是用来阻碍示警的,并不是用来袭敌的,这说明对方并不擅长阵法,而且对于自身的实力很自信。

这正好是她所需要的对手,她手腕一动,一道柔和剑光似与天光相融,洒入了大阵之中,霎时照遍满山。

受此惊动,阵中雾隐山峰之中,一道黑烟冲天而起,在上端结成一团黑云,上面坐着一名身着黑色道袍的修士,表面望去三十余,目光阴鸷,鼻梁略高,眼神冷漠。

姚贞君一看这人路数,就知此人修炼的是魔邪路数,应该不是六派出身的修道人。

姚贞君见他出来,也不多言,执有一个剑礼之后,身影一晃,似是融入光中,随后一道仿佛天外穿云射来的剑光撕破黑雾,向着那其人斩去。

那黑衣修士端坐云上,不闪不避,任由剑光落身,然而光芒过去,如落云海渊岳之中,其人却是半分损伤也没有。

姚贞君此时已不同当日成就之时,这一路随军走来,途中经过了多次与上层力量交手,不但剑术得到了淬炼,与同层次对手交手的经验也是较为丰富了。

她这一剑已然看出乃是拥有一门“避死延生”之术,但是她恰恰克制此法,因为这等敌人往往自身遁法是短板,而她“迫光转”一旦展开,只有她进攻对手,敌人却拿她无法,那么只要她攻袭不停,任凭什么神通都能破去。

当下她把剑上神通一祭,顿似有万千道光束一齐洒来!

黑衣修士见此声势,神色略变,他开始还试图放出法器神通抵挡,可只是几个呼吸之间,就遭受到成百上千的剑光斩杀,只觉修炼得来护身神通近乎破散。

他察觉到再斗下去有性命之忧,却也是不再坚持,祭动法力,引得阵法稍加阻碍,自己起袖一裹全身,顿时化作黑光一道,往远处奔走,竟是直接让出了这一段守御。

天中万千光芒一转,姚贞君于光中现身,她望着那一道黑色遁光远去,也没有再去追赶。

这里其余守御阵禁距此不远,其人只需仗着身上之术,随便往那里一躲都是可以,而且对于没有斗志的敌人,她也失去了继续与之交手的兴致。

就在她持剑立在这里之时,忽然衣袍秀发都是一起飘舞起来,几缕发丝也是到了脸颊之上,却是身后那些闪着灵性光芒的舰队一驾驾从她身边穿过,带着一阵阵大气奔流,陆续驰向远端。

九百余驾飞舟顺利从这里成功突破而过,并以极快的速度穿过了这一片区域,直插北疆内陆腹地。

这一次他们是有进无退,只能一直向前,直至被堵死围剿为止,但只要搅乱了后方,那就是达成战术上的目的了。

……

……

第一百九十二章 洗剑焕珠芒

姚贞君这一支舰队随着深入腹地,仅仅是半日之后,就又撞到了另一处位于后方的守御阵禁。

这里同样是由修道人负责镇守,且仍旧是一位邪魔修士,显然六派为了抵御熹皇进攻,招揽了不少地陆各方的修道人,并不顾忌其出身。

且邪魔修道人经常受昊族围剿,面对昊族坚城,多数情形下很难获得修炼血药,也唯有在战场上方能光明正大得取这些东西,两者正好是各取其利。

这人与姚贞君交手数合,在发觉自己不敌后者,却也是如上一个黑衣修士果断盾牌。

这同样也不奇怪,他们本来就不是六派修道人,只是被招揽得来,不敌当然退走,难不成还把性命丢在此处不成?

待见舰队从自己防区离去,他依旧回至原地坐定,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过。

烈王帅府和六派怕他们乱窜,给他们每一个人都划定了镇守范围,现在上面既然没有令他们前去围追堵截,那他们何必去多事呢?

至于漏敌过境,他们看得很清楚,六派现在面对熹皇猛烈攻势,绝无可能另外树敌,反而要好好安抚笼络他们,所以只要他们公然反对烈皇和六派,那就肯定无事。

姚贞君等人这一路突破进去,又一连冲破了三道关隘,其中真正使得他们受到阻挡的一次,正是在最第三道时撞上了一名剑修。

这位虽然也是用剑,但却是引小剑以为用,而且还有坚固阵法为依托,为人谨慎无比,根本不露破绽。

姚贞君与他过招了数次,虽然每回她压倒对手,但其守御严密,每次一见不对,就立身抽身退入阵中。

只是他这小阵经不起舰队千炮齐轰,所以每次拖得阵势实在难以坚持时,他才再次出来承受压力,与姚贞君交手,这个时候,他的实力总会比上次得以提高一些。

若在平常,姚贞君很愿意很这样的对手交流切磋下去,看看对手还能带来什么奇招变化,只是她记得这是昊族的战场,所以她所以没有纠缠去下,待对方再次出来时,天女观想图遁现,两剑齐出,将此人斩落云头。

但她惜其功行,也是手下留情,并未取其性命。

此人一去,前方障阻搬开,舰队继续往前。不过再是下去,就逐渐逼近北疆之中了,真正的考验当是来了。可这正是他们此行之目的,威胁内陆,迫使烈王调动更多力量来围剿他们,从而搅乱整个后方!

而在另一边,熹皇也是得到了他们这一路的传报。

如今通过玄修之间训天道章的勾连,他不用造物日星,也能够准确把握到远在西线及东线的军队每一分动向。

熹皇把传报拿开,道:“做得好。”

不论东边这一路成功与否,烈皇麾下那些军帅不可能无视这等威胁,一定会设法围剿,这将会分薄烈王大军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力量。

他觉得这个时候还需再加一把火,便传令下去,抽调了数支军队绕东背上,这是试着威迫那处方向,加大那处的压力。

正当他觉得军势展开顺利的时候,忽然一阵胸闷气短,整个人也摇晃了一下,守在一处的造物炼士见状,不禁上前一步。

熹皇却是一伸手,阻拦他上前,他皱眉道:“又要换得一具了么?

那造物炼士道:“陛下,一定是六派所为。他们无法在战场上击败陛下,所以用这些阴私鬼祟之事。”

熹皇道:“不用说这等话,战阵之上,无所不用其极,大不了再换一具身躯。”

造物炼士道:“陛下,可要请陶上师到此么?”

熹皇立刻否决道:“阳都少不了陶上师的坐镇,无需让上师到此,何况寡人也早料到此事了。稍候你安排下就是了。”他望向远端,“寡人必然是要完成混一昊族之大业的,在此之前寡人又岂会轻易倒下?”

造物炼士应声称是,可他还是有些担忧。换身躯最危险的便是转挪神魂的时候,没有了陶上师的护持,怕是难以护得周全。

阳都城域之外,大平原之上,张御分身站在大阵阵枢之中,他的身前是一团光芒溢耀的光团,内中似一团金液正在翻滚酝酿。

他此刻祭炼的正是那一个用于作为镇压大阵的法器。

这等法器并不求能如何了得,只要足够承载并转运阵力便就可以了。反正这回所用的宝材都是熹皇提供的上等宝材,再如何祭炼也不至于落入下乘。

要不是这等事不可经人之手,法器也必须与自身气息相合方好御阵,他也早如布置阵法一般将此事抛给其余修道人去做了。

在他心光转动之间,可见当中那一团金液翻滚不停,随后渐渐凝聚成型。

以他的境界,现在完全不必要再用什么炼炉之流东西,也不用什么天地之火,只需要心光挪转,自可化炼万物。

那翻滚的金液终于停下不动,化作了一个宽大扁圆的模样,他这时心意一收,待得心光退去,便听得一阵悠扬之音散发出来,有金光慢射,须臾收敛,此刻可见一宝器悬浮于半空之中,底下有一团祥云承托。

待得声息收下,云光散去,可以看出,这是一面金铜大盘,约有三尺之径,内沿有龙盘周游之旋纹。

张御以意相唤,此盘便即向着他这边飘了过来,他目注上端,凝息片刻,便伸出手指,在盘面之上写划起来。

随着他的指端划过,便见一缕缕金光自上泛溢出来,光芒过处,留下的似画似书的符痕,但只是几下之后,此盘竟是隐隐颤动起来。

他不由停下,待得此盘稳住,才是继续下去,可不一会儿,又是产生了颤动,于是他在再次停下,待得震颤完全消弭,他再是照此施为,此等情形如是再三,他这才缓缓收回了手。

可见盘底上面的符痕深刻无比,就像是烤灼,用火熏而形成一条条深刻的痕迹,但望去似有万般玄妙融汇其中。

为了加强这法器的作用,他方才是将大道之印印刻在此盘之上。

大道之印能依附于“祖石”、“玄玉”之上,那么他也能将其反过来印刻在某些物事之上。

只是大道之印的碎片乃是大道延伸入世间的触角,他取得此印,不过是获得了寻攀向道的途径,不等于他就掌握了道,也不代表他全解了其中的道理,只能从中截一段留刻于此。

两者区别那就是大道之印乃是“道”,而他所取的乃是他个人对“道”的演绎,可因不必要为人所理解,所以也无需去迁就谁人费力阐述,只需要他自身明白便好。

可哪怕只是道印的认知印刻,也是具备一定的“道理”了。

且他本人身为玄尊,早已是超脱于世外,不受世之拘束,故他所表述的东西,俨然是达到了世之顶点,无法再加一丝一毫于上了。

他此时一挥袖,此盘凭空一旋,升去天中,再是在白色气柱之下缓缓沉入了阵枢之中。这一刻,他感觉到大阵与自己的牵连更为紧密了一分。

做完此事后,他心意一动,却见一青一白两道光芒从心光之中飞出,在上空回绕飞旋,这正是、“蝉鸣”、“惊霄”二剑。

得了“启印”之后,他自觉道行修为又是有所增进,两柄飞剑也该重作祭炼一遍了,尽管两件与他早已化为一体,但是飞剑是无法知悉道法之变的,这就需要他主动来渡化,方才能做到人以知剑,剑以知人。

他拿一个法诀,心光照空,直接将两把飞剑笼罩如内,平原之上一道光亮冲上云霓,两把飞剑都是发出一声无比欢悦的悠长清鸣,那如光凝筑的剑身更显纯澈,仿佛去掉了所有杂质。

在百来呼吸之间,他就已是将两把飞剑祭炼完毕,意念一动,再是两声响彻天际的剑鸣之声,两把法器飞剑化作一白一青,通天彻地的两道光芒,一齐汇聚入了他的身躯之中。

这时他目光一转,见得四方八方的地面上有一滩滩金液,其如有生命一般在那里流动着,这里方才祭炼金盘之时残留并排斥出来的杂质。

因为经过他心光祭炼,这些东西也是沾染到了他的气机,别人拿去也是不能再用了。他思索了一下,既然如此,也不用浪费,不妨再是拿来利用一番。

他伸指一点,这些金液自各处流淌而来,并融汇成了一团,随着心光再次笼罩上去,其滚动融炼之下,最后化成一枚焕发着金光剔透宝珠,随着滚动,内中有飘渺云纹飘逸来去,十分之华美。

这是仿造“空勿劫珠”炼成的宝珠,也算是攻伐之器。他没那等祭炼上好宝器的本事,所以只能在威能一途上下功夫了。

此珠在经由他心光催动之后,似若他转动“重天”玄异后全力轰出一击,但是因为宝材问题,或许用个两三次就会崩毁,可如此也不算辜负了余下的这些宝材。

他一招手,将这宝珠收入了袖中,而后几步来至阵枢之上,在此坐定下来,到此一步,找寻“上我”的准备大致已是完成,就等那第六重大阵完成了。

……

……

第一百九十三章 前驱运阵雾

北疆前线,帝舟被重重飞舟保护在内,熹皇站在皇座台上观望着前方的大军攻势。

近来军事进攻很是顺利,几乎每过数天就会取得一次突破,距离煌都也更近一分。并且发现对面士气也有明显下降。要不是上层力量没有动摇,或许战果会更大。

军中上层认为,这里面姚贞君所在的那一支舰队起到了莫大作用。

由于这支小舰队渗透入北疆腹地,给烈王大军侧翼造成了莫大威胁,这迫使其动用一部分力量前去围追堵截,因为这等事暴露出东线守御的不可靠,为了避免类似之事再度发生,其不得不又抽调一部分军力补充到了东线。

这就不是单纯调遣兵力那么简单了,各种人力物力都要用上,绝然是会影响到先前的整体部署的。可不这么做又不行,原本这就导致正面厚实的防守出现了一定程度上松动。

关键此次战术安排是熹皇亲自提出并制定的,如今果然见到了回报,说起来这也堪称是他的得意手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