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浑道章 第797章

作者:误道者

这也就是有诸位执摄镇定诸维,才无此感。

要过去这一关,最简单的就是“下法”,按照几位执摄的说法,沉于本世不动,等着他我找来,因为可以事先借助法器和道法,甚至还可由同道相助,那么总能防患于未然,不过因为外我无尽,不见得能一直胜持下去,一个失手,可能就此被消杀于此世之中。

“中法”则比这个高明许多,修道人持此法后,能主动避入道化外世中,外来杀我,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走,去寻自己能打的过的外我消杀,那么就能避开承负。

道理上说弱我之我总是无尽的,所以总能摆脱出去,但也不是没缺点,躲避容易,可在离开此世之后,可却未必再能回得来了。

而且成也此法,败也此法,因为这么做是自己所愿,在成功躲避外劫的同时,自己也把自己固束住了,也就难以跳脱出去,很可能永远在道化诸世里来回游荡,没有办法去到上乘了。要克服此点,那就自能不避不躲了,挺身相迎了。

“上法”较之最上乘,也是最难。

其于无中生有化出一世,万道化于一道,而这道中之我乃是至上之我,也就是自身从元初开始,所有万化之世之我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求上法之人就是要与之决出胜负,要是成功,那么就可以证得道法之全。

可要是失败了,因为那道化之世乃是由无化有,自也会落归元初,再也不见,而所有之我也会一并从万化之世中消失,像是诸世之中从未有过自身。

不过张御觉得,所有一切未必完全如自己所想那般,因为五位执摄提醒过他,传他的乃是真法证求之法,他现在修的乃是玄法,以前从未有过玄修走到过这一步,所以很可能他所走之路可能与别人都是不同,到底是什么情形,现在还不得而知。

他此刻忽然想及,过往那些摘取上乘功果却又消失无踪的修道人,想必求得不是中法、就是上法了。

至于还在世的,倒不见得都是下法。能摘取上乘功果的修士,哪个不是惊才绝艳之辈?又有几个肯屈就下法呢?

但是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索性弃法不求,那也是可以的。因为有五位执摄以镇道之宝定镇玄机,可隔外感,那么就不怕外我来伐,但是这么做,无疑是就自弃道途了。

念转至此,他却是没来由想到了焦尧这条老龙。

他摇了摇头,随后走了几步,来到观台之上,看着远处翻涌之云海。

身为玄法玄尊,自古以来从无走到这一步的玄修,他既是求道之人,又是辟道之人,此路必是他人更为艰难。

可不难想见,似那些最早试着过去此关的前辈也没有人指引,或许最早他们只是修得下法、并由下法、中法、最后至上法这一步步走过来的。

能到今时这一步,当中肯定经历了无数失败,否则也不可能至今为止取得上境如此之少。

他能上一来就能知悉这许多,已然胜过前人不少,靠得是诸多前人的遗泽积累,他既承这份遗泽,那么也当继此薪火,若过去此关,得有道全,那也会将此承传于后来之人。

……

……

第七十一章 问法拭金符

张御在观台之上站了许久,心中一直在思量着此回全法之事。不论自己所遇到的具体情形如何,想要传承下去,那必定要先过去才可。

道化玄机,无中取有,那映世之我,乃是成就最高之上我,这是最大之敌手。可既成一世,那此中也并非只有这些,有我之映照,亦有万化之世之映。

那么问题来了,五位执摄,元都那一位祖师,还有寰阳、上宸天、神昭、幽城等按理说跳早是已是脱出世外的各脉祖师,在这其中,会否也是遇到呢?

这个事机他隐隐感觉到自己不能深想下去,在真正过关之前,最好不要去求问明确的答案。他相信自身之感应,故是没有陷入执念之中,很是干脆弃去了这个念头。

可是那比自己还要完满之我会是如何模样?而这般之我又该如何击败?还有那道化之世中到底会是何等情形?

在不清楚具体之前这些他都不好凭空判断,唯有到时候临机解决了,但做好一些准备总是没错的。

这些准备只能自我身心调和了,外物显是不能借用了。

之前在听闻三法得时候,他脑海中也曾浮出能否将镇道之宝能借来一用的念头,不过这也是想想罢了,主动去寻外我,当是带不去不属于自身的任何法器的。

但采取“下法”守持就不一样了,因为在己世之内,无需去往他处,占据了无可比拟的主场优势,就能借助各种外物帮衬自身。

每杀却一次外我,力量是不会增加的,但是却可补全一些自身道法上的缺失,这比自身单纯修行强上许多,甚至因为是完全契合自身的,所以在多次之后,道法运持将会远远胜过同辈。

可是因为外我也会随之变强,且频繁寻来,所以若不设法攀渡上去,那么很可能保证永不失机,并且一旦没了外物相助,那恐怕结局不会美妙。

这么看,那个上我所占优势无比巨大。

要是他能让我主动来寻,似乎是能占据主动,顺手还能做些准备。可这就是上法与下法的不同所在了。

上我乃是成就最高之我,那么去往上境的可能比他大得多。

所以他若不主动寻去,那么最有可能的,就是在他这个念头拿定,并准备付诸实施的时候,下一刻就是化散不见了。

也即是说,在决定取用上法的那一刻,就已经没有退路了。

到了此刻,他现在有些看明白关朝昇、陈廷执等人当初为何表露出那番态度了,此关的确不是那么好过的。

他并没有退缩的意思,不过一些准备还是要做的。

固然他对自己也有信心,可他并不知道此行会去得多久,身为廷执,还有不少职责在身,在求证道法之前,也需做一些安排。

照理来说,由我踏入彼端斩我,道全之后再回,当只是一瞬之间,几是不存在时间流逝。

可那是真法。

而他乃是一个玄修,很多东西不好说了,是没有前例可循的,所以该交代的还该交代一下。

他意念一转,化了一道分身去往下层,而后回到了殿中,拿过纸笔书写起来。

待写罢之后,将其中几封镇入一道气机,并唤出明周道人,关照其收妥。这是他给目前几个守正留下的交代,若是自身久去不返,就会由明周道人送到几人手中。

还有训天道章之事,不过他只是道章立造之人,主要还是利用道印引动道机,在早前他道行尚浅之时,道章尚是不稳,或许他一去,整个训天道章就崩塌了。

不过现在随着他对道印道法理解的加深,便是短暂脱离了他,道章依旧可以存在,但是能存在多久,确然也说不准,且没有他,在没办法在原有根基上产生任何变化了。

可他认为,以天夏的力量,若是不计代价的去想办法,也自是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用不着他来操心。

在把一些清玄道宫之中一些琐碎事情排布好后,他揉了揉凑过来的妙丹君,便离开了清玄道宫,乘坐飞车往清穹之舟深处而来。

此间是唯一一处不能直接以意挪转之地,在下了飞车,他便落定在一个回环无尽,难见其终的台阶之前。

里面有温和声音传出道:“张廷执既来,便请上来一叙。”

张御踏上阶台,一如之前,先是跨过似若无尽的阶台,再是经过一个原本无路之门,最后才到了一处似存非存的门关之前。

若是上次来他还有所怀疑,那么现在已是能够确定,前面两个所经过的地方正是对应神气寄虚和虚实相生两道关门。

而在此之后,面前这一道说不清楚是何模样的关门,显然就是对应着求全道法这一关了。

现在他对此无可察觉,可若下次再至,他相信自己必能看清。

他继续往前迈步,前方忽然一亮,首座道人正在站在一处台阶之上相候,他抬袖一礼,道:“首执有礼了。”

首座道人还得一礼,道:“张廷执已是见过五位执摄了?”

张御道:“正是,御方才是五位执摄处归来,只是身为廷执,此去求全道法,却需向首执有所交代。”

他将一封呈书递上,这里面记述的守正宫目前需要处理和所需关注的事机。

首座道人点了点头,将书信拿了过来。

其实这样的情形他不止见过一次了,他还记得以往有些同道也曾这样与他别过。

修道人一旦求全道法失败,就会万化之世中退消,等若世上再无此人,可是身为修道人,留下痕迹不会在短时内磨灭的。

有些人在离去之后,他仍能再次见到,可不久又是匆匆离去,而有些人则是在离开后再也不曾回来过。

这还只是他还记得的,更有连他也无法记得的。

他道:“按照玄廷过去惯例,若有廷执为求道法离开,廷执之位还有道宫仍是留在那里的,只我希望张廷执此去求道顺利,能安然归返。”

张御点头道:“御必会小心。”他想了想,又道:“御想请教首执一言,元都派荀真人当初不曾现身,可也是为求全道法之事么?”

首座道人是知道他与荀季曾过有师生之谊的,他缓缓道:“与攀道相关,但并非为此。”

张御点了点头,心下已是有了一个判断,他再是一礼,道:“多谢首执告知,御告辞了。”

首座道人还有一礼,待目送张御离去之后,他唤道:“明周。”

光芒一闪,明周道人出现在了一旁,稽首道:“明周在此,首执请吩咐。”

首座道人道:“你记下张廷执,若是张廷执久不归来,便把他名字和过往功载刻在清穹之舟上。”

明周道人肃容道:“明周记下了。”

首座道人看向远端,虽然有一些人他也不记得了,但是真正为天夏立下过功绩之人,他是会让明周道人刻上清穹之舟的,这些名讳当与会随这镇道之宝一同长存下去,不受那道化磨灭。

张御在前往面见首执的时候,他那一道化出的分影分身落去下层,来到了玉京与幽原上洲一处灵关之内。

这里看着是一处风景宜人的河畔丘陵,岸上杨柳,山上青梅,望去青葱一片,他沿着山岭小径往上走来,待到岭上之后,见到这里一个竹庐,一个十二三岁,看去胖乎乎的少年道童正在里面读书,声音清脆朗朗。

蒯荆走了出来,对他执有一礼,道:“张守正。”

张御看了看他,取出一封符信递给他,道:“蒯师兄,我近来有身要事,你和小师弟若是有什么为难之事,你可去持符去寻这两位。”

蒯荆将符书接过,他抬起头来,推了下眼镜,道:“我会照拂小师弟的。”

张御点了下头,他转身从此间离去,不过这个时候,他心有所感,停下了下来,霍衡从背后走了过来,与他并肩而立,道:“张道友,想来你已然准备求全道法了。”

张御淡声道:“尊驾倒是消息灵通。”

霍衡笑了一笑,道:“非我消息灵通,而是混沌应兆,自具前知,此是混沌道法之妙。”

他转过头来,目光看向张御,道:“以道友之资才,想来必定择选最上之法,然则道友恐有一事不知,我天夏到此世之际,从未感得大混沌,如今既是见得,那么诸世映照,必有混沌侵入其中,增添无穷变数。

道友若是愿意入我混沌之道,那么霍某当为道友指出一条渡关之法。”

张御看向他,道:“渡关之法?”

霍衡负袖言道:“道友当是不会以为渡关之法只有玄廷可得拿出来吧?”

张御当然不这么认为,似上宸、寰阳等派,因为派中不止一位上层大能,那么每一派也必然是有传承已久的求全道法的法门的,不然没可能此后去往上境。

不过由此也能得见,因为所有法门都是前人总结的,而后人又借前人之成果逐渐完善法门,所以上法未必就是真正的求得道全的终途,上面许还有别的道路。

霍衡这时又言:“道友不必急着拒绝,混沌妙道足以胜过以往所有全道之法,你若是届时遇到阻障,只消借取大混沌之力,自能有所得见,到时该如何走,随道友如何选择。”在说完之后,他又如来时一般无影无踪了。

张御神情平静,他一摆袖,一道璀璨星光一化,这一具分身便即归回了上层正身处。

清玄道宫之中,张御正身方才自清穹云海深处归来,正往殿内深处走去,在察觉到了分身带来的消息后,但他脚步半分停顿都没有,一直来到了道宫枢元之所在,他盘膝坐了下来,便入定调和气机。

一日定坐过去。

他睁开眼眸,内中仿若有银河旋转,身上也是有一团磅礴浩荡的星光云雾飘荡出来。

他将那一封金符自袖中取出,起双指一夹,往外一祭,便见此物倏尔飞腾向上,片刻之后,就像是燃烧起来一般,上无数细微金屑纷纷洒落,形若罩下一道宏大无比的璀璨金光。

而随着他祭动此符,像是打开了什么阻障一般,无数外感纷扰传递而来,不过这些似是悠远余声一般,很快逐一消失而去,唯有一处依旧存在,其若大日高悬于顶,叫人难忽其光,又像是亘古以来便在那里,几疑与道同存。

“当……”

清穹云海之上传来一声悠悠磬响,道宫深处的那一只蒲团之上,已然无有了人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