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浑道章 第796章

作者:误道者

先期所占据的间层大多数是位于天夏疆域上的,而现在这些地界已是构筑起了防线,那下来自当是向外扩展了。

但正如他对林廷执说得那样,在有浊潮的影响之下,每一次浊潮泛动过去,间层都会产生一次或大或小的变动,终归是不可能全部占据并探索明白的,唯有先派遣少量人手驻扎并探查,充当警备之用。

为了配合这次布置,林廷执那里送来了三十二驾束合金舟。此物只要在各间层内设立下可以供给金舟牵引的定锚,就可以在各个间层内来回遁跃,这一下就让间层的守御能力提升了一个台阶。

但是间层和间层之间也是有远近之别的,就像遍布在大地上的河流湖泊,相近的容易过去,稍远一点就需要更多遁跃才能到达,万一遇到袭击,就需要驻点先行负责抵御。

不过这也只是一时的,束合金舟已然在复拓了,再过一二月的时间,所有间层恐怕都可以备上此物,而且下来数目会越来越多。

当初伊帕尔神王倾一族之力打造一十三驾王舟,天夏用不了多久可以百倍千倍的复拓出来。

值得一说的是,这半月之内,在搜寻那些间层的时候,又是找到了三驾王舟。

可看了下来,与他们之前发现的王舟相比,却是低了一等次的,除此还发现,每一驾王舟穿渡跃之能各不相同,相互之间的水平高低不一。

这从侧面证明伊帕尔没有成批打造的这类物事能力,最早发现的那个王舟,当是最好的一驾了。

这是一个好事,意味着就算这些东西被莫契神族得了过去反过来利用,也没可能超过天夏的技艺。

不过要是真有上层力量渗透入内层,只靠一些军卒和寻常修道人是挡不住的,最好还是有玄尊或是分身前往坐镇,所以玄廷如今也是安排各洲玄首运化分身前往坐镇,以策万全。

张御在把这些处置好后,目光往下层看去,他觉得还有一件事需要注意,那就是东庭那里要有所防备。

数天之前,议殿之中谈议过后,钟廷执在临时之时告知了他一事,说他在推算之中发现,即便做了那么多的布置,莫契神族依旧存在着一线很明显可作突破的机运,此机缘当应在某件器物或某人之上,但具体不得而知,望他能加以注意。

他后来思量下来,认为莫契神族如果要强行突破,若不通过牵连间层与内层,只要愿意付出代价,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但是就像从外层强行进入内层一样,没有裂隙的话,内层提前可以发觉,并做好准备的。

但如果过来的不是什么人,而是某种神器,那就不易防备了。

要知道复神会还有一部分灵性力量在世间,还有那位被长久膜拜的异神存在,要是其与神器相合,难说是什么后果。

而且有一句预言至今没有改变,那具神之躯壳的复苏,还有光与影的相合,所以关键是不令这躯壳接触到外来的力量。

他想到这里,由上层往下观望。

看向东庭泰阳学宫之内,那个名唤瑶璃的女童与正常学子一般,表面没什么异状,但是他能看出其在十二岁之前并没有任何过去,就像一下诞生出来的,可身上又没有任何自然塑造的痕迹。

复神会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唯有拥有上层力量才能做到此事,他同时还看到寄附在其身躯深处的灵性力量,只是被东庭的禁阵和益木气机所克压,再加上本人意识上的坚持,才没有生出扭转。

神之躯壳十有八九应兆在此。

他有信心挡住外来力量的侵袭,但与其被动防备,还不如设法拖到钟廷执那边结果出来,抢在莫契神族前面动手。

而要拖延,也不是没有,最为简单的一个,那就是增其承负。

此法在机运较量之中十分有用,虽无法决定胜负成败,但却可迫使敌对方在实行某事时付出更大的代价,用的好也是非常有用的。

思定之后,他心意一转,一具化影落下,落至东庭,并走入了泰阳学宫之中。

泰阳学宫少学学舍之外,一名少女兴致勃勃对这瑶璃说道:“瑶璃,学宫之中听闻来了一位师教,教授天夏古语古礼,你要去一起学么?”

瑶璃疑惑道:“天夏古语?我们不是学过么?”

少女道:“哎呀,不是那种,”她抱着书比划了一下,“是那种更古老的,如今天夏之语是历经诸辈删改之后而为我用的,是世间之文。而古时之语,是修道人立下的,每一个文字都是自蕴道理,只要学会了,入道都可能变得容易许多。”

瑶璃好奇道:“是么?”

少女道:“对啊,”她拽住瑶璃的手晃着,“只是现在懂得天夏古语的人不多啦,这位师教听说是泰阳学宫从他处请来得,只来教授半月,好瑶璃,你向来聪明,就和我一起去学,我以后不懂也能问你。”

瑶璃想了想,道:“好的,我去。”

张御此刻收回了目光,他化身会在这里教授天夏古语半载。

瑶璃自有师承,不是他的弟子,但是只要他传了古时修道人入门所需修习法的天夏古语,便可算是他的学生,如此一来,两者之间便立了承负,想要以灵性预言挪动瑶璃,那就要将他压下的承负一并撬动了。

如此将会囊括进更多变数,就算预言中的灵性力量坚持按照原来的路数推动,也必将变得滞后缓顿,这般就达到拖延目的了。

这些事都是处理好后,他便收定心神,自袖中将那一枚首执交给他的玉书取了出来。

他目光落去,此物无分厚薄,唯有正视可见,像是从世间生生剖出了一片。

此刻他心中意念一动,手指松开,这玉书倏尔一转,立在了面前,并且由此生出一道门户,他振了振衣袖,站起身来,往里步入进去。

清穹之舟深处,首座道人正坐于一片云光之中,忽生感应,往清玄道宫投去一眼,微作点首,又是收回了目光。

张御跨入进那扇门户之后,便见到无量光芒往外延伸,向着自己这里冲来,这些光芒乃由无数微光组成,由广而观,流散洒乱,而入微细辨,却是列序严谨。

而他方才有此见,那些重重叠叠看似极有规序的无数微光一齐向冲涌而来,好像是要将他挤出去。这力量并非是虚无的,而是实实在在的,每一粒微光都会增添一分力量,而当无量量光芒照来之际,自是具备消夺一切之能。

可是他并没有回避,而是继续往前行走,每走一步,便与微光挨近一分,随后渐趋相合,而待是完全融汇之后,内外微微一滞,而后那些光芒轰然散开,他抬头看去,便见得一方无边广大之玉璧出现面前!

少顷,听得清清玄音传来,玉璧之上波纹浪涌,有璀璨灵光溢散出来,便有五个若笔墨勾勒的道人形影缓缓浮现出来。

张御打一个稽首,道:“玄廷廷执张御,见过五位执摄。”

玄修行揖礼,道修行稽首,不过见这几位,自需以古之稽首,不过若何时他能立在上层,那自可叫后来人换过礼数。

当中一名道人此刻先是开口,以平和语声道:“张廷执今用我所予玉书到此,当是来求证道法了。”

张御道:“正是。”

旁侧有一位道人此刻言道:“到张廷执这一步修为,当已是能感诸方世机,辨察真我顽执了。”

张御能感到,此刻开口这一位,当就是上次玉素道人引荐自己所见的那位执摄,他略一思索,看向上方,道:“五位执摄,恕御直言,御未曾有此感。”

那道人却是道:“张廷执非是无法感得,而是我等以四件镇道之宝镇定诸维,隔绝外机,这才令你无从辨别,如今张廷执你既到此,当无需遮掩了。”

他一抬手,轻轻一挥,而这在一瞬间,张御顿觉世间似是去了一层遮掩,有重重化影投来,似有无数纷乱玄机落入感应之中,似要将他淹没进去,与方才过来之时的经历略微相仿,令身心为之动荡。

他把气息一转,霎时就将心神定下。可是与此同时,他感觉五位道人身影在那里先后开口,一句句宏大语声不断传出,并伴有无边灵机动荡起落。

当中那道人言道:“张廷执既来求证道法,吾自当与你言说,修道人炼就虚实相生之后,当全己身道法,此可作上中下三法。”

他左侧那道人道:“上法历来难求,若有摘取,再勤心修持道果,则可不沾承负,不然果因,破杀生化长消,拂尽变乱堕坏,执道运转,超脱诸世之外。”

位于右侧的那位道人开口道:“中法次之,此法跳遁经纬,避开万世之劫,觉心悟真,不兴难求,不生自疑,然则随波而使,随流而动,无根无本,失却上乘。”

又一位道人出声道:“下法逐杀迷障,独留真我,能观万世之转易,能过天地之兴灭,只是我执不杀,生消终在,缘痕磨尽,终落寂灭。”

最后一位道人言道:“此三法可择一而持,道法一成,虽不是不可改易,可万劫难算,世间浑沉,灵心受浊,秽执加来,愈染愈重,少有能得摆脱。”

漫漫语声一落,场中顿时一寂,唯留那宏大悠远之玄机徊流不去。

当中那位道人这时看向他,缓缓言道:“张廷执,欲持何法,可有择选否?”

张御抬头起来,打一个稽首,道:“还请五位执摄授御以上法之传!”

……

……

第七十章 万化渡道机

当中那位道人看他片刻,开口道:“欲观道法,当先明道机,造化之理,乃是无中生有变,变中生万化……”

随他说话之间,张御便见到脚下一点元光现出,其在空无之中或出或入,生灭来回,在这等变化之中,其若一点星火,长存延续,由变至定,由定至化,先是极微弱,再是逐渐壮大,随后喷薄涌现,便见万事万物由此演化而出。

“道化一世,便为我一,道化万世,便为万我,我辈求取道法,当断万化,归回元一,尽头之处,便为道果。”

张御随即看到,无数光亮逐一熄灭而去,万事万物似便收敛,最后再是还原成了那一个元一,但这并非是最初自有无之中变化而出的那个,而是斩去出了无数纷杂,最终纯化为一,不朽不坏的存在。

若说远初之道乃是纯然天成,那么最后归回之道,便是驭执在我,与神合,与人合,与道合了。

此刻那靠右一位道人接道:“元初生化,自便有世生成,而天地无数,浮生入灭,变化无常,这天地皆自一元而起,再生化万世,每一世中皆有你,也非是你。”

靠左那道人道:“欲求道全,必除道缺,万化之我,便是此缺,唯有意主先天,化尽诸我,寻道元初,才可补道圆满。”

最右侧道人言道:“下法之道,乃在存求一世,定化守御,等那诸我来杀,因可得法器同道相助,每杀一我,则定持可增一分。可是诸我无数,永无杀绝之日,虽下法能用器、用法护道,但有一我胜过,可一旦失机,则沉沦堕亡,再无接续矣。”

最后一名道人言道:“中法之道,乃是以万化之世为经纬,遇劫则跳遁他世,若有诸我来杀,若能争则争,不能争则避去他世,并斩他我化去承负,如此永维真我,不沾外扰,回避万化,只是如此纵跃来回,虽能避开执劫,可执我愈深,无有根本,总难彻悟道机。”

张御听到,不禁若有所思。

当中那道人形影这时看向他道:“下法,中法之利弊,皆是说与张廷执知晓,只上法不能闻,闻则必入此法,张廷执可执意要择上法么?”

他左位那道人语气稍显郑重,道:“张廷执,你可需思虑清楚了,你以玄法求证上乘功果,开辟未有之道,便是你择取上法,前路无人走过,或与他人也无类似之处,故能否走通,我等亦是难言,这或于你不利。”

又有一名道人言道:“法门愈下,则越易渡过,若求下法,以张廷执之功果,心意一定,立时可得,完此道法后,只消在缘痕削尽之前自求取中法,而后再逐次寻法上攀,也非不能征求功果。”

张御心意却是丝毫没有因此而动摇,他看向前方,口中再道:“御愿取上法!”

当中那道人道:“既然张廷执决心已定,那我等告知于你。上法之道,以真法来论,乃是无中取有,诸我聚一,以一争定万争,以一道杀万道,由此跳脱万化之外。只是张廷执需要明白,你若胜,则可回,你若求法不成,有归至无,那世上便也再无你了,此法不得退路之法。”

张御方才听闻几位执摄接连说话,便觉有道机自心中生出,眼下听得这一位所言,种种玄机也是自心中流淌而过,明悟随之自生。

上法第一关乃是无中取有,你若不知道也还罢了,你既然知道了,那必然会有相对应的那一处道化之世现出。

且你想要求取道法或者上进的话,那么此一世必是你需克定之所在,是无论如何无法避不开的。

这也难怪方才那位执摄有言“不得与闻,闻则必入”了,知晓了这一步,那他必要走此一步,是没有回头路可走的。

当中那位道人这时一抬手,便一道金符飘落至张御面前,道:“我等一直以镇道之宝遮护诸维,不令己方世间遭受外扰,唯见求证道法之人,才会放开护持,由得其去寻道。张廷执何时心意定下,何时可持此符唤我。”

张御伸手接了法符过来,收妥之后,打一个稽首,“谢过五位执摄指点。”

五位执摄形影未再言语。

张御知道该里离去了,再是一礼后,便转身而行,往原路退回,随着他身影渐渐进入一片光幕之中,就从此间退了出去。

最右侧一名道人道:“上法之道,无中取有,张廷执若过此关门,此一世便是他之承负。若是不过,便为我之承负。”

最左侧那道人道:“玄法求道,从来未有,我亦难观,不论成与不成,万化之道,总是又多得一变数。”

正中那道人道:“道途之争,不见道果,则不见胜负,我辈路上,若能多一位同道,那或能打破前障,见得彼端。”

其余道人皆是点首言善。

随着话音消散,五个道人形影也是渐渐从玉璧之上消失不见。

清玄道宫之内,张御从那扇门户之中走了出来,随他站定,那扇门户化也是重化为了一封玉书,飘落至他的手中。

他看了一下,此物不曾化去,也即是说,以后他依旧可凭此物去见五位执摄,如此看来,诸廷执在摘取了上乘功果后,可能都是持有此物,能自行前往面见五位执摄。

转念下来,他将封玉书这收妥,又将那一枚金符拿了出来,看过几眼后,便思量下来求全道法之事。

修道至这一步,实际上已经没有什么具体的功法口诀之说了,上境之人只能告诉你前面还有路,告诉你该往何处去。但也只是能说一个大概罢了,具体该是怎么走,全看修道人自身,他人也教不了你。

所以途中不会有额外护持,也不会有人来相助,所有遇到的问题全需靠他自身来相机化解。

但如此已算是不错了。

他此刻已然明白,元一化生后,便化无数之世,无数之我,但是彼此相隔分离,永无照见,于一般人而言,不见等若不存。

可是修道人则不同,待到了一定境界之时,譬如成就玄尊之后,从世间跳脱出来,那么随自然会感到外世之我。

从道法上看,因为诸我都想求得元一。你不去解决那些外我,外我就会来杀你,求道执念越重,此事便越频繁,甚或每时每刻都有外我来伐,道行愈深,感受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