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浑道章 第748章

作者:误道者

瞻空道人是有名位在身的,只是这位也是表达了俗务太多妨碍修行之意,故是决定下来,除了该给的玄粮,还在清穹云海之上赐予道宫一座。

而待得将这两位功劳叙毕,最后要评叙的,便是张御之功了。

韦廷执这时言道:“方才林廷执呈上的,罗列的只是此番斗战之中张守正的功绩,不过……”

他又言:“韦某此间有一言,张守正不止有此番功绩,此前更有平定元都派内乱之功,由此往上溯及,更还有不少功绩未曾理定,现在俱是已整理在此,还请各位廷执过目。”

说完之后,他将这一份表册同样传递到了诸廷执座中。

风道人看过之后,确认不曾有遗漏,他想了想,在座上开口道:“诸位廷执,过去评议张守正之功时,曾言战事未定,说是留待战后并叙,所以一直拖延到了如今,现下战事已定,合该有一个定论了!”

竺廷执看着这份功册,张御过去之功劳,一桩桩一件件记载的都是十分详细,他颔首道:“纵观张守正过去所立功绩,堪称显赫,不表不足以显我天夏之威信。”

戴廷执亦道:“张守正之功,非只是我玄廷,众位玄尊还是诸洲同道乃至天下子民都是知悉,此时确然该有一个公允之论了。”

众廷执对此皆无意见,要说张御此回之作为,他们也都是看在眼里,的确怎么褒扬也不为过。

首座道人言道:“诸位廷执以为,该予张守正何等褒奖,方得以彰配其功?”

玉素道人在座上言道:“张守正自一人镇守大阵,为我覆灭上宸天争取了到了充裕时机,前后更是镇杀两派四名摘取上乘功果的修道人,当得上以奇功来论,故我建言,”他看向诸廷执,“当提张守正为玄廷廷执!”

首座道人看向座下道:“诸位廷执之意呢?”

座上大多数廷执对此都无反对之意,张御所立之功的确堪称奇功,而且张御此刻已是摘取虚实相生功果的修道人了,这等人物天夏此刻也没有多少,若不给一个廷执之位,那也是说不过去的。

崇廷执这时站了起来,出声道:“论及张守正之功劳,确然颇大,但有一事,崇某却需言说。”

待得众人看来,他继续道:“此前陈廷执建言之下,赐予了张守正大道之印,助他摘取了上乘功果,已然尝补了一份前功,不当再把这些算在其中,而应当分开议叙。”

风道人一皱眉,他立时出声反驳道:“崇廷执此话不对,这却是混淆了前后之因果了。”

他正声言道:“当初陈廷执呈请廷上赐下大道之印,是因为情势紧急,需得一人去堵住两界通道,可若临时抽调人手,难免会使上宸天这处力量不足,从而导致战事延长,徒增变数。

张守正是在玄廷旨谕之下成此道法,是玄廷托他以重任,是临危受命,而并非是他自身之求请,亦非出于廷上之恩赏,此岂能混淆来论?

也就是张守正不负众望,成功摘取了功果,并守住了两界通路,可这并非什么理所当然之事,若是张守正不得成就,莫非崇廷执还要因此苛罪他不成?”

崇廷执看了看他,道:“风廷执好口才。可大道之印确然是赐给了张守正,此乃无可辩驳之事实,若是张守正不得成就,玄廷自不会追讨,亦不会苛责,可他成就,乃于他个人亦是得益,而今再于此上论功却是不妥了。

我问风廷执一句,在这其中,莫非就没有玄廷运筹帷幄之功么?崇某所言,只是认为不当将玄廷之功合算在张守正私功之上,而当分开论断!”

风道人以往从不与人争辩,而这回却是毫不示弱的回应道:“此番征战,都是由得玄廷筹谋主划,调遣排布才是得此胜战的,按崇廷执言论,玄廷才为主功,诸玄尊则次之,莫非崇廷执是想要削夺众玄尊之功么?”

崇廷执道:“我从未如此说过。”

风道人道:“既如此,崇廷执又为何独苛张守正一人?”他转向众玄廷,“何况当日廷上,并未说是以大道之印来报补张守正过往之功,此还有玄廷廷决为证,”他目光再瞥向崇廷执,“崇廷执此番说辞,莫非是想推翻当日之廷决不成?”

陈廷执沉声道:“当日廷决,此事已有定论,崇廷执不该拿此再来言说。”

首座道人颌首道:“玄廷之策能得善用,乃是我天夏上下同欲使然,我等勘证大道在前,合该指道辨行,敢为众先,却没有与下争功之理,而当日廷决确未言及功赐换印,崇廷执,此番言语,今后不必再提了。”

崇廷执打一个稽首,道:“是。”

钟廷执见崇廷执坐了回去,他却是站了起来,稽首道:“首执,诸位廷执,张守正确然立下了奇功,当我有一言不得不提。”

玉素道人冷嘲一声,道:“钟廷执对此也不同见解么?”

钟廷执摇头道:“钟某并不反对拔擢张守正为廷执,只是有一桩与此相关之事却需言说,”他道:“既荐张守正为廷执,那么张守正常摄守正之位,还有那东庭镇守之位,是不是也该当卸去了?”

众廷执都没有说话,似在等待着什么。不出所料,座上有一个声音响起道:“钟廷执这话说的不对!”

……

……

第三百八十八章 清声起玉阶

钟廷执看过去,见果然是晁焕。

要是往日,他也不愿与这位进行争辩。可今时却是不行,有一些事他是无法退缩的。

他声音缓沉道:“晁廷执以为,钟某何处说得不对?”

晁焕道:“当下评议的乃是张守正之功,以及他能否以此携功为廷执,与他此前担任何职有关系么?

过往诸位道友升任廷执之际,也从来没有说必先卸脱诸般名位的,又岂有拿此作为条件的道理?

莫非我玄廷名位还能交易互换不成?

我以为,钟廷执便是对张守正所兼名位有异议,也当是在张守正升任廷执之后的事了,眼下两者无需混为一谈。”

风道人无比赞同,道:“晁廷执此言有理!”

钟廷执神情一沉。

他之所以要张御卸去这两个名位,那是因为守正常摄此职掌握了征伐内外的权柄,而玄首则是负责镇守一方,这彼此间分开还好说,可现在偏偏合于一人之身,若是张御再成为了廷执,那么几乎是从上到下,并由内到外将诸般职权都是贯通了。

更不用说守正宫在各地都是守正驻地,还有部分监察之权,张御一旦成了廷执,那么有时候甚至并不需要通过玄廷,就能直接把自己的道念贯彻到一洲之地乃至更为广大的范围上去。

不说这里所握有的权柄和所能造成影响实在太大了。

这极易左右廷上的平衡,他必须设法在张御成为廷执之前将这两个名位摘取掉。

要是如晁焕所言等到张御成为廷执后再做之事,那就十分麻烦了,到时候张御要是自己出面反对,还能行得成此事么?

若是再有两个与他交好的廷执和他意见一致,那么恐怕连廷决都没法过去。

光从眼前看,廷上在座支持张御的人有不少,所以这等事是极可能发生的。

但可这话不能明着说,他只能拿住其中一点,道:“晁廷执,钟某所言,并非无理搅拨,似以往各洲玄首升任廷执,那都是主动交托了各自名位的,故此与交换无关,而是遵循玄廷上下之礼序。”

玄首来上层担任廷执,无不是主动卸位,这是因为这本就是升任,出来任职的玄尊若是能去玄廷执掌权柄,统筹大局,少有愿意待在一方洲域之中的,自不会恋栈不去。而即便是那些不愿去往玄廷的,也不会让其在一处洲域待得太久,一样要去位。

这本来也没什么可说的,但是张御这个镇守之位有些独特,他本来就是兼任,占此名位也不过数载,要是廷上出于府洲稳妥的考虑,让张御再兼顾几载甚至十余载都是有可能的,这就与他的意愿不符了。

晁焕道:“正如钟廷执所言,以往玄首升任廷执,卸去旧位皆是遵循礼序,皆是自然之事,这等事从不值得提及,为何轮到张守正了,钟廷执偏要拿到廷上来说呢?”

他看了钟廷执两眼,忽现恍然之色,玩味点首道:“我明白了,看来是钟廷执要卸脱张守正镇守之位是假,拐带着去拿常摄守正之名位才是真,钟廷执,你好打算啊,怪道你如此擅长推算呢。”

钟廷执不作声。

他的确是还有此等打算的。

东庭镇守与守正之位互不相干,而他将这两位名位放在一起说,就是想让张御主动卸脱。

可常摄守正之位乃是五位执摄授下的,连玄廷亦不能夺,但要是以大义名分压迫,却是有可能让张御自行卸脱的。

崇廷执看了看场中,出声道:“晁廷执,钟廷执之所以如此说,那是因为张守正不同于以往玄首,其兼任名位有些特殊,故需事先行理清,而晁廷执这般说,莫非是能确保张守正卸脱玄首名位么?”

晁焕目光撇向他,道:“晁某已是说过了,此番论功,并非交易,岂可拿来互换?晁某可没有这等权柄。

他又笑了笑,“若是这般都可行,崇廷执你去廷执之位,晁某定然可保张守正放弃镇守名位,以此做个互换,崇廷执以为如何?”

崇廷执道:“荒唐!这岂可一概而论?”

晁焕悠悠道:“对啊,这岂可一概而论。”

陈廷执方才一直没说话,这时看向座上,对着首座道人言道:“首执,今日既是论功,就不当再论及他事,有些事情其实本可容后再议,不过钟廷执既然提及了兼任名位一事,那么陈某在此也说一个建言。”

首座道人颔首道:“陈廷执请说。”

陈廷执看向诸人,道:“观诸位方才言语,皆是认可张守正提任廷执之议,疑问只是落在张守正其余名位之上。

陈某以为,诸位廷执皆有职司在手,平时各自分顾一方,张守正若是成为廷执,那必也需掌握一方职司。

而我玄廷,征伐内外之敌,向来交由守正责理。守正之间互不统属,各行其事,盖因为以往天夏疆域广大,内外事机复杂,再加上传联不易,所以一有事机,必须立时前往,根本不及通禀廷上或是同道。

而如今却是不同了,张守正立下了训天道章,可以随时通传玄廷,此碍难已是不存,早可并合为一。

故我以为,这守正之事宜也改一改了,不若就借此机由,将此设置为一方职司,张守正若担任廷执,那么暂可将此交由他来分理。”

众廷执心下一想,都觉得此事似是可行。

这个解决之法很高明,其并不使得张御所拥有的两个名位不再冲突,而是彼此融合了起来。若是张御执掌了这等职司,那么守正常摄的权责自也是被涵盖入内了,这就不是什么值得争议之事了。

这个矛盾也便解决了。

陈廷执继续言道:“至于那镇守之职,陈某亦要说一句,诸位可信任以往那些玄首,为何不信任张守正呢?”

众人都是点头。

陈廷执这一番建言仿佛宰剖骨肉,刀过自分,将事情立刻分理的明明白白了。不必想之前那般纠缠不清了。

钟廷执沉默不言。

他认为这里仍是有问题的,张御真掌握了守正职司,眼下的确看着很是妥当,可在他之后呢?若是廷执之间职司交换,其常摄守正又当如何,不会埋下后患么?

可是陈廷执这一开口,他就知道自己没有机会了。因为此建言既不会侵夺其他廷执的职司,反而还理顺了守正之事,这是许多廷执都愿意见到的。

所幸按此言来说,令张守正将东庭玄首之位卸去是有极大可能的,这方面他走下一步棋,这已算是收获了。

陈廷执见廷上无人出声辩驳,便对座上打一个稽首,道:“首执,张守正提升廷执之事,不若便就按以往之例廷决?”

首座道人颔首道:“兹事体大,便按例廷决。”

玉素道人第一个提议此事,自是立刻拿起玉槌,敲了一下案上玉磬,悠长磬音霎时传遍云海。

风道人此刻也没有如以往那般歉然,他是第二个拿起玉槌敲动玉磬的、随后戴廷执、竺廷执等人陆续敲响玉磬。

陈廷执这边也是稳稳敲响玉磬,晁焕、韦廷执二人跟随在后。

钟廷执等人这边也没有反对,单就张御担任廷执这件事而言,其人功行功绩都是足够,他们没有理由阻拦,故也是敲响了玉磬,

首座道人见此,也是伸手出去,持玉槌落定磬上,林廷执和武廷执二人见此,亦是先后敲动磬声。

至此,玄廷一十三位廷执皆是同意举张御为廷执。

首座道人缓缓言道:“既然诸位廷执皆无异议,此议便即定下。”

守正宫中,张御在结束了与金郅行的交谈之后,就在内殿之中设法重理观想图。此需先将玄浑蝉化散之后,再重作定化。

放在以往,这等事本来需用较长时间。可在摘取上乘功果之后,观想图哪怕在斗战之中被打灭,都是可以瞬时归来,丝毫不会有任何耗损,故是这回他“命印”化入进去时,整个过程没有遇到半分滞碍。

而当观想图重新化成的那一刻,他却是心中微微一动,在斗战之前,他曾感得有一玄异在生出,因为“玄异”循机运而生,有可能出,也有可能不出,甚至有可能一直如此下去,所以他并并没有再多再理会。

可没想到,就在观想图重新化定的这一刻,这个玄异却是生了出来。

正在他想仔细分辨一下这玄异为何之时,却感得整个守正宫隆隆震动起来,便见一道金光自天穹之上落来,直直降在守正宫大殿之内。

他眸光微动,便从座上起身,自里走了出来,抬首一看,却见玉素道人站在那里,其人手持长尺玉圭,又一手托有金光诏旨,身着玄袍,头戴玉冠,其人肃容道:“张守正,玄廷传诏,请前听谕。”

张御见这回传诏是他到来,而非明周道人传诏,且又是这般阵仗,心中微微一动,隐有所感,他抬手对袖一合,揖礼道:“御领诏。”

玉素道人打开诏旨,言道:“玄廷守正张御,扬名宏法,训章辟道;教化神方,礼规元都;今临危受命,断乱机于虚宇,斩玄敌于域外,有殊功于天夏!今授金册,玄服,赐天圭、夏印、请任廷执,维理昭命,永为德彰!大玄历三百八十九年十一月十五。”

念罢之后,他将诏旨一合,双手托起往前递去,道:“张廷执,请接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