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浑道章 第551章

作者:误道者

诸位若要提那龙牙都护府为上洲,竺某不反对,但竺某以为,增扩东庭之洲,当在龙牙之前!”

他这一番说完后,便一拂袖,重新落座了下来。

而光气长河之上,却有不少廷执陷入了思量之中。

首执道人这时似也是想到了什么,微微点头。

韦廷执抚须思索片刻,出声道:“韦某赞同竺廷执之见,当首扩东庭都护府为府洲。”

陈廷执沉声道:“东庭当初之立,就是为能在东海之外立一府庭镇守,如今当是全此愿。”

说话之间,他拿起玉槌,在玉磬上面重重一敲,磬音顿时飘散开来。

韦廷执自是毫不犹豫跟着敲响玉磬。

诸位廷执在思索过后,也是陆续敲响身前磬钟,出乎意料的,钟道人却是并未坚持,他也是拿起玉槌敲了一下。

可这个时候,晁焕却是眉毛一扬,自座上站了起来,道:“诸位,我有话要说。”

首执道人看了看他,道:“不知晁廷执又有何异议?”

晁焕道:“我方才观玉京朝府送递上来的文书,这里面有朝府附书,有都护府附书,有玄府附书,可都护府子民的附书在哪里?这里似未有见到。”

钟道人这时看了他一眼。

晁焕立刻盯过来,道:“钟廷执是不是在想,此等事都护府子民自然不会反对,可你不问过,又怎知都府之民愿不愿意呢?”

钟道人顿生不悦,他说什么了?他什么都没说!

陈廷执这时沉声道:“向来诸般大事,都是自上而决,边鄙之民,囿于一地,思量偏狭,多数只顾私利,不谋大局,而我辈此策,为的是天夏万民,一地之利,又岂比得上天下之大利,这又何须再问?”

晁焕立刻把目光从钟道人身上移开,转头看了过去,大声道:“不然!浊潮断绝之后,诸多都护府仍在那里支撑不倒,浊潮一消,便即点燃烽火,归回天夏,可见都护府子民并不如陈廷执所言那般偏狭。

当日建立都护府,有都护府子民,抵御外敌,亦有都护府之民,那么为何今日升洲为府一事,偏偏将都护府子民舍去不提呢?”

韦廷执缓缓点头道:“晁廷执此言有理,都护府子民既为天夏之民,我也自当一观民意,并在此事之上增补民书。”

其实他知道,这件事都护府子民大部分应该都是同意的,因为这对他们也有好处,不过忽略了民书附呈,那的确不妥的。

只从功利上来说,一旦扩府,多半是上层食利多,下层食利少,而有了玄廷承认的民书为凭,不管分多分少,至少就有了同而分食的依凭。

而从实际上说,要是留下这么一个漏洞,未来可能会有异神或外敌拿此做文章,尤其是都护府远在海外,更是容易出问题,故是这里理应补上。

首座道人稍作思量,便对韦廷执道:“那便责令玉京朝府,令他门补上民书,并着都护府玄府监察,不得敷衍轻忽。”

韦廷执当即打一个稽首。

首座道人看向众人,又言道:“这四洲若得定下,便乃是我一十三洲之外护,而镇此四洲,当得妥善人选,诸位廷执可有合适举荐么?”

陈廷执站了起来,打一个稽首,道:“陈某这里有两位人选,皆是久镇外宿的同道,此番当可调任内层担任玄首。”

他从袖中取出一枚玉符,往光气长河之中投去,此物被浪头送至上端后,首执身边一名道童走下来,将此接去,并递呈了上去。

首执道人拿来看了一下,不出意料,这里面举荐的两人都是浑章修士。不过这两人也的确颇有功劳,放至内州为玄首,并不为过。

钟道人这时与长孙道人对视一眼,他也是取出玉符,往光气长河之中投去。

玉素道人略作思索,一挥袖,一枚玉符化光落去。

坐在末座的风道人犹豫了一下,也是拿出一枚玉符,先意念往里一注,随后同样往下一掷。

而其余廷执也是陆陆续续投下了玉符。

首座道人把这些玉符收了上来,待俱是看过后,道:“我已知诸位廷执之意,待得四洲民书补全之后,便定议此事。”说话之间,他案上玉磬一声响动,悠悠传开。

诸廷执站了起来,揖礼送其离开,而后便各自回转道宫。

钟道人离了光气长河,行步走回了自己道宫之内,见岑道人已是等在了那里,并对言道:“钟道兄,岑某等你多时了,不知此次廷议如何?”

钟道人道:“道兄放心,钟某已是把道友的举荐送呈上去了。”

岑道人点了点头,道:“钟道兄上次曾与岑某言说,有两处地界为那上好去处,不知岑某可能去得那里么?

钟道人缓缓道:“这两处地界,如今道友只剩下一处可去了。”

……

……

第八十九章 天予当可取

张御这些时日以来,除了每日的正常运炼修持,便一直是在惊霄剑上积蓄剑势。

而随着他持续施为,此剑从一开始的光华灿灿,也是渐渐变的若有若无起来。现在观去,整把长剑恍若一道浅浅虚影,这并非是什么隐没遁形,而是从诸般感应之中抽离淡化而去。

此时此刻,若他不是此剑之主,又是明确知晓有这么一把剑在身旁,那么自忖不经意间,也是容易将此剑忽略过去。

而此番模样,也正是他所期望的。

“斩诸绝”的威力若能发挥到极致,那么同一层次之中,甚少有人能够抵挡。

这一是因为此术长处在于力与疾,一旦臻至威力绝巅,那么就算对手提前生出感应,也来不及躲避那快逾闪电的剑光,而另一个便是力去至极,自是无物不破,诸位神通法术皆不能挡。

而蓄势之法等若就是平日时时刻刻准备着出剑,到时候所能发挥出的威能自不是随手一斩可比。

不过这等蓄势并不是可以无休止积累下去的,还是要看他本人的承受之能,便是看去无边无际的汪洋大海也是自有其限碍的,只现在他自问还远未到蓄满之时,若照眼下情形下去,差不多还要二三十日才能达到自身之极限。

这主要是为了方便剑器逐步适应承载,而在完成一次之后,下来便就无需这般长久了。

对此他心中也很是期待,不知道这一击用在斗战之中,将会发挥出怎样的威能。

正修持之间,他心中忽生感应,当下停下运炼,将大道之章唤出,将外来意念接引了过来。

这次却是风道人寻他,这位把方才在廷议之上的经过大略说了说,末了又道:“道友,风某方才向廷上举荐了道友,还望道友不要见怪。”

张御对此倒不在意,而且风道人上次对此也是打过招呼的,他道:“此却无妨,风道友乃是廷执,自有举荐之权,御自无异议。”

风道人道:“道友不见怪便好,正如风某上回所言,我玄修如今看去势盛,但在廷上却无甚份量,道友若能抓握住这次机会,未来再入廷为执,便可为我玄法一脉之支柱。”

张御道:“道友之意,御心中明了,未来玄法若要得以伸张,确然需有人在廷上执座。”

风道人听他如此说,顿知他也是有此意,心中不由一阵振奋,道:“如此,那风某便不打搅道友修持了。”随即训天道章之上代表他的符印一黯,便即退去了。

张御则是思量起方才风道人所言廷上之事,过了一会儿,他心生感应,便一振衣袖,自内殿走了出来,一直走到了外间。

在等有片刻之后,便见殿前融开一个空洞,玉素道人自里迈步而来,后者见到他在外迎候,便打一个稽首,道:“道友有礼。”

张御还有一礼后,就将他请入了守正宫中,玉素道人坐定之后,便言道:“方才廷上已是定下四洲升洲一事,首执后又要我举荐镇守人选,我已是举荐张道友为镇守玄首。”

张御心中清楚,玉素做事向来不问出身立场,只看是否对天夏有利,这里肯定是出于什么考虑,便道:“玉素道友如此做,想来必有理由。”

玉素道人言道:“确有一番道理。如今西、南、北三处都护府且不去说他,任谁镇守都是一般,但是东庭都护府若是化府为州,我却希望由道友前去镇守。”

张御心下微动,问道:“可是东庭都护府有什么特殊之处么?”

玉素道人点头道:“当年发现东庭之陆的消息传回本土后,玄廷经过一番推算,便认定此陆当得设法探明,且那里还涉及一桩隐秘事机。

如今廷上,似如钟唯吾这等当初参与推算之人,也是知晓此事的,我料其必会为此而谋,但此辈有几分为公,几分为私,那便难知了,而比起此辈心思,我更信任张道友,故是我想请道友出镇此处。至于那事机为何,眼下尚不便与道友言说,日后若道友自能明了。”

张御点了点头,他此刻心思一转,忽然想到,当初自己那位老师在东庭游历,看去似在探查什么,后来老师去向也是不明,这会不会就与玉素道人所言有关?

他思索了一下,道:“记得我方至上层时,道友曾与我言,若需求上进之路,那必得廷执之位,而欲取廷执之位,则必镇守地方,既然眼下有此机会,那御便应下此事。”

玉素道人神情一肃,道:“好,那此事便就如此定下了。我会下次廷议之上,全力支持道友成为东庭府洲的镇守。”

时日飞转,又是一月过去,云海之上廷议再开。这也是三百八十二年中的最后一场廷议,这一年之中的诸多事宜都需在此番廷议上有所决断。

诸廷执先是处置了一些以往攒积的要务,待得诸事理毕,首座道人在光气长河上端言道:“上次诸位廷执举荐之人,共是有八位玄尊,而此其中,有四位无论功绩功行,都是胜过其余同道,我已将之列于名册之上。”

陈廷执在座上问道:“敢问首执,不知哪四位?”

首座道人看了一眼下方的武倾墟,后者便展开一卷符书,道:“此四位,分别为魏涛魏玄首,张御张守正,孔复孔镇守、还有岑传岑玄尊。”

众人一辨,心中顿时有数。

魏涛乃是荆楚上洲玄首,修行早,功行高,前往镇守外洲属于平调,说来还是委屈了,不过其空出的玄首之位,当又可安排一位玄尊前往接替,这无疑是首执的安排。

而张御,各人则是把他看作是玄修一派的首位人物,这里有他一席也不奇怪。

孔复则是浑章修士,又是东穹天角宿镇守,这位毫无疑问陈廷执所举,而如此一来,又可安排一位浑章修士去外宿镇守。

而岑传毫无疑问就是钟唯吾、长孙迁二人所推了。

这名册已然兼顾了各方,看去已然是眼下最好的结果了,想来也能为多数人所接受。

不过有人却是表示不同意。

随着一声高亢磬音响起,晁焕却是站了起来,对着光气长河上端,道:“首执,我以为这份名册不妥。”

首座道人看向他道:“晁廷执认为有何不妥?”

晁焕道:“上次廷议之时,首执让我等各是举荐合适人选,我推举了朱凤真人为镇守,为何首执不予采纳?”

武倾墟沉声道:“晁廷执,朱凤玄尊方才归回天夏,其之心思,尚还有待鉴辨,岂可轻易托付重任?将她剔除出这名册,这并无什么不妥。”

晁焕道:“那我倒要问一问了,”他伸手向外一指,“那岑传不也是方才归回天夏么?他怎么就能成为名册之上的人选呢?怎么,他岑传能当得,朱凤就当不得?”

他负袖而立,大声道:“若论法力,论功行,论修道年月,朱凤又哪里比岑传差了?说来当初渡来天夏之时,朱凤玄尊也是出力甚多,后来即便离开天夏,也并未什么有叛离之举,与岑传被逐不同,故玄廷也未夺她功绩,若由此论,她论功当还在岑传之上。

而朱凤玄尊一归来天夏,便就留语报讯,又是立得新功,怎么比较,她也压过岑传一头,为何就不能名列其上?”

武倾墟道:“晁廷执,能否担任府洲镇守,除了看功绩,亦需看诸位廷执之推举,似如眼下名册上面这四位玄尊,每一人至少是得了两位廷执举荐的,而这位朱真人,只有晁廷执你一人举荐,不得录上,这也在情理之中。”

晁焕却是嚷道:“我不服!这等举荐,并非廷决,凭何厚此薄彼?”

武倾墟不由向上看来。

首座道人这时点了点头,道:“也好,既然晁廷执认为非廷决不能定名选,那我等廷决便是!”

陈廷执略一思量,他拿起玉槌一敲玉磬,道:“陈某以为,这四位之选,颇是合适。”他这一音敲动,韦梁、戴恭瀚二人随后附从。

钟道人想了一想,其实这个名册里罗列入张御并不是他想看到的,本来还想着反驳一二,但是现在被晁焕这么一搅动,却是不好再明着反对了,否则下来他要为之事,也必会受到阻碍,这一番权衡下来,他也没有去多言,同样拿起玉槌,敲响了玉磬。

而在他们之后,其余廷执稍加思索之后,也是一样敲动玉磬,表示同意。

可以说,这一次除了晁焕一人之外,其余廷执皆是认可了这份名册。

首座道人这时再是看向晁焕,道:“晁廷执,你可还有异议么?”

晁焕倒也是服气,而且他看去也没什么不满意的,昂着头道:“既然廷决如此,我自无异议。”说着,他把袖一展,重新坐了回去,不过只要他觉得哪里不妥当,那还是会站起来反驳的。

首座道人见他退下,把目光收回,道:“此议既定,那我等下来再是一议,这四位各是镇守之府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