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浑道章 第506章

作者:误道者

在此定坐了许久之后,他忽然心有所感,伸手一拿,手中却是多一枚一端为幽晦,一端为光气的长梭。

这东西望去好似是一团涌动不止的气雾,能够触摸望见,但是法力往里投入,却又是一片空荡,这便是钟道人师门至宝“乾坤两仪梭”了。

得有此物,他当即开始作法,周围法阵也是跟着他法力一同转运起来,道道毫光冲天而起,但是无有一丝透出金庭之外。

行法半天之后,他将这宝梭往天中一掷,此物疏忽化去不见,随后他心下一定,只要这东西还定在虚空之中,那所搅乱的天机便连玄异也无可能破去了。

作罢此事,他令弟子去传告钟道人一声,便即回去调理气机,恢复法力。

眨眼又是数天过去,又是到了廷议之日。

崇廷执从定中出来,他感应了一下,两仪梭那里没有传来任何变化,说明未被触动。

这本是一个好消息,可他却是一阵沉吟,似觉得哪里有些不妥,总感觉好像疏漏了什么,只是这时廷议当开,就算要做什么也来不及了。

他迈步出了金庭道宫,随着一道道星光照来,道宫逐渐被光芒融去,转而替换的是一片云海,随即磬音阵阵,有光气长河自面前流淌而过,他一展袖,便在自己座上坐了下来。

……

……

第二十三章 茫空一时黯

崇廷执坐定之后,便望去光气长河之中,这一次竺廷执果然未至,不过廷上却又多了两人。

一位是长孙道人,还有一位乃是林廷执。后者与武倾墟一般皆是站在首执这一边之人,只是以往少有露面,故是此刻廷上乃是一十三位廷执。

他心下思忖,当是此前他们的一系列动作,包括启用“明和天仪”等事引起了首执的注意和疑虑,故是这一次才把这位林廷执唤来,好方便稳住廷上的局面。

这时他感觉钟道人看了过来,便对其点了下头。

首座道人待是诸人皆是坐定,依例言道:“诸位廷执可有呈议?”

钟道人此时不再犹疑,取起玉槌,在玉磬之上一敲,待首座道人看来,他便站了起来,对着长河上端打一个稽首,道:“首执,诸位廷执,今次钟某这里有一呈议!”

座上廷执都是安坐不言,神情也无什么变化,不过所有人心里都清楚钟道人这回想要做什么。

首座道人言道:“钟廷执请说。”

钟道人道:“大玄历至今,已有三百八十一载,当初我天夏入世之时,为应对内外四面之敌,庇佑天夏子民,故是扶持玄法,此后退外敌,辟疆域,始成如今内界一十三上洲,外界二十八星宿之格局。

而今三百余年过去,时移世易,钟某以为,以往之策也当有所改易了。”

首座道人看了他一眼,目光又从座上扫过,在长孙道人和崇廷执的身上稍作停留,才缓缓言道:“钟廷执,过往举策甚多,却不知你要改易何处?”

钟道人一抬头,提声道:“首执,这百多年中,有造物一道蓬勃兴发,此法有无穷之潜力,尤其这数十载以来,我天夏无论军力民生,都是仰此得了极大好处,飞舟驰车,甲士玄兵等等诸物,使我寻常天夏子民亦可借此对敌神异,而无需经年苦修。

我天夏之盛,更是得此倍于先前!

与此相较,如今天下各府玄修众多,生生占据名位,但却是臃肿笨拙,力难及于上,利不惠于下!

而这造物一道,有诸般好处,本该趁风举势,助我天夏更上重宇!奈何如今却被各地玄府玄修压制拘束,不得释脱,难以继续奋扬向上。

若说过去三百年中,玄法堪称善法,彰我天夏之德,昭我天夏之威,可如今之玄法,却是恶法矣,尤其这数十载以来,已成附寄天夏之藤蔓,恰如背上之负累,足下之牵绊,当要斩断挪除才是。”

玉素道人听到这里,却是冷笑一声。

风、高二人则是沉默不言。

诸廷执似在考量什么。

自天夏入世,兴盛三百余年,立下过赫赫殊功的玄法此刻遭受唾弃之言,可廷上却并无一人为之发声正名。

崇廷执这时也是站起,道:“首执,诸位,这十几年来,我等也是陆续收到了玉京诸位宗匠和几位玉京大摄的呈书,里面也是要求扶持造物的呈请,只是同样碍于各地玄府制约,难以舒张拳脚。

就在数月之前,上宸天、幽城联合几名叛逆妄图打开浊潮,此非偶然,而是知我天夏之势一日盛过一日,故是不得不寻觅一切可寻之机。

敌人明白此间道理,我又岂能不明呢?故我天夏更不该在此时缚住自身,而是应该放开制束,任其纵开双翼了。”

钟道人更是再言道:“首执,诸位廷执,钟某以为,眼下时机已是成熟,以往扶持玄法之策到此该是改易更张了!”

其实现在造物已经在天夏之中占据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地位了,他们也不是毫无根据提出此议。

内层因为形势复杂,各处还有灵妙玄境等真修势力存在,故是暂且不论,但在外层二十八宿之中,造物无疑已是拥有了一定的根基,并在渐渐取代原本玄修的作用。

若是可以,他们本还希望再等待一段时间,因为造物发展很快,再有二三十年,时机当更是成熟。那时再提出这此议,想必也更为容易通过。

可是现在不同,玄法因为有了张御这么一个开辟道途的人存在,已是不容许他们再慢慢拖延下去了。

一旦玄修之中再出现一两个玄尊,那便再也难以遏制了。

而造物与玄法不同的是,无论外甲、飞舟、乃至玄兵都是外部力量。

驾驭这些造物的人本身不具备任何超凡之力,在上层也并无有任何话语权,无法与他们争夺权柄。

且造物乃是依托于一个庞大的体系而存在,需要方方面面的协调兼顾,看似强大其实也很脆弱。

若有什么不对,他们想要压制也是容易的很,这在他们看来,是堪称完美的工具。

而凡俗之世从此也能和上层完全分隔开来,不再像玄修那样既能入世,又能出世,能将上下牵连起来,他们只需每年挑选走适合修道的英锐弟子收入门下便可。

这般格局,也正是许多真修所希望看到的。

首座道人思虑片刻,看向在座诸道,道:“诸位廷执,对此可有什么建言么?”

陈廷执端坐不动,在他看来,这是真修和玄修之间的矛盾,与他们浑修何干?底下的那些浑章修士向来是被两边提防排挤在外的。

再说他是由真修转入浑章的,与那些一开始便修持浑章的玄法修士也并不是一路,自然无需去为玄法出头。

晁道人却是一敲身前玉磬,在座上发声道:“我以为这般不妥。”

众廷执见状都不奇怪,晁焕这个人就是什么事情都要争一争,哪怕提议跟自己无关,也都要挑个反对的理由出来。

首座道人道:“晁道友有何见解?”

晁道人站了起来,打一个稽首,扬声道:“首座,诸位,钟廷执和崇廷执说要改易旧策,扶持造物替代玄法,仓促之间,我难分辨此事好是坏,暂不去说,只言如今天下玄府,几乎都是在由玄修看顾,外层二十八宿,有无数玄修出力。

特别是内层一十三上洲,乃是我天夏之根本,若是因骤然改易而生乱,两位岂非罪人乎?”

钟道人笑道:“原来晁廷执是为而忧,晁廷执,如今一十三洲坐镇之玄首,可俱非玄修。

而内层洲府、军府,如今都是得借造物之力甚多,各洲皆有上万披甲之士,数千斗战飞舟,比诸众多玄修也是不弱,如此上下合力,足以震慑诸方,稳固局面,至于底下生乱……”

他撇了一眼风、高二人,“似如之前为玄法正名,亦不曾见有何动荡,晁廷执大可不必为此忧虑。”

晁道人道:“哦?如此看来,那吃亏岂非只有玄修?”

崇廷执面无表情道:“晁廷执,玄法已然得享三百年之利,如今已然成为我天夏前行之滞阻,为我大局考量,也该当让开名位了。”

晁道人露出一丝嘲讽之色,道:“先夺其名,再夺其位,你们倒是好算计。”他看向风、高二人,“你们二位甘心么?”

风、高二人继续保持着沉默。

他们也是无奈,就算他们不愿又如何呢?在夺名之后,他们也算不上是正统玄修了,身份尴尬,就算去争,得不来什么好处不说,反还易得罪人,过后可能连自己廷执之位也保不住,那又何必呢?

不过晁道人说过这么几句话后,却是坐了下来,没再出声了,看不出到底是什么意思。

钟道人抚须微笑不言,实际上早在之前晁道人去了风、高二人道宫之后,他便与见了一面,允诺会给浑修一些好处,将之安抚住了。

至于此人眼下之言,看似是执不同之见,但其实并不碍到什么,反而他的提议若没有一个人出来反对,那首执反而更会疑虑,现在却是刚刚好。

首座道人见廷上诸道不再发声,不由思忖起来,实际上他对此事还有很多顾虑。

此前玄法正名一事,之所以没有引发什么动荡,那是因为有玄法前方还有路,还有张御这位玄法玄尊守正坐镇在上。

而现在要是再扶持造物,势必对玄法造成实质意义上的打压,这会让天下玄修都生出一种错觉,那就是上面真的要弃绝玄法了,要是再经有心人一鼓动,那是真要弄出乱子的。

而哪怕只是一两个修士作乱,都可能对世间造成极大破坏,这不是他愿意看到的。

所以就算真要做此事,也不用那么着急。

他不由转目看向座上的林廷执,后者得他示意,正要起身言说,可这个时候,长孙道人却是出声言道:“首执,我这有一物,内中所载,却是想请首执一观。”说着,他自袖中取出了一枚玉碟。

首座道人看他一眼,微一沉吟,随后示意了一下,身后便有一名清秀道童走出来,踩着一朵荷花,沿着光气长河下来,来至长孙道人身前,打一个揖,将玉碟接过,再在众廷执目注之下送至长河最上端。。

首座道人接了过来,看了一眼,面上看不出任何神情变化,只是眼底却一丝不易察觉的惊异,他稍作沉思之后,便抬起头,缓缓言道:“既然诸位廷执无有什么话要说,那便廷决吧。”

钟道人与崇廷执对视一眼,当即伸手一拿玉槌,执柄一敲,奏响了自己身前的玉磬。

……

……

第二十四章 惊破云霄来

云海长河之上,随着一声声的磬音敲响,代表着越来越多的廷执对扶持造物一策表示了赞从。

晁道人呵了一声,虽然方才看去反对激烈,他此刻却是没有半点否决此议的意思,手指一弹,身前磬音随之响起。

在光气的长河末端,风、高二人这时察觉到钟道人正往他们这里注视过来。

两人互相看了看,风道人叹了一声,摇了摇头,拿起玉槌往磬之上一敲,高道人犹豫了一下,可最后还是拿了玉槌,同样敲响了身前玉磬。

钟道人见此,方才收回目光。

悠悠磬声响过一阵后便又停了下来,只是到了这个时候,诸廷执之中还有三人未曾表明态度,这里面就包括武倾墟和那位林廷执。

不过这众人皆是知晓,这两人一直是与首执站在一处的,只要首执同意,那么这两人也是会跟着赞同的。

倒是余下一人,他们都是移目看去。

玉素道人,这位在那里端坐不动,丝毫没有拿起身前玉槌敲响玉磬的意思。

首座道人却是没有忽略他,因为玉素道人虽然很少和其余廷执往来,但却是少有几位背后有执摄支持的廷执。

他好言相问道:“玉素廷执,对此议可是有什么不同之见么?若是觉得有何不妥,不妨一言。”

钟道人、崇廷执见此,倒是十分沉得住气,玉素道人只是一人罢了,便是他不同意又能如何?

何况玉素道人要反对早便反对了,既然方才没有提出异议,显是现在也不会去多此一举。

至于玉素背后的执摄,他们既然敢于提出此议,自然也不是没有倚仗的。

玉素道人抬目看来,道:“我在等。”

首座道人讶道:“哦?等什么?”

玉素道人这时伸手一拿,一只玉瓷茶杯出现在了手中,背后那株茶树之上有一小片雪玉般的茶叶飘悬而下,落入即将满溢茶水之中,带出一圈浅浅涟漪,他举杯至唇边,品了一口,道:“很快就知晓了。”

崇廷执见此,忽然一皱眉,因为他又一次感到了某种不安之感。

守正宫中,张御坐于玉台之上,大袖垂落身侧,而他的面前,则摆放着一百多只玉爵,这里原本盛放的是百钟玄粮。

这俱是他问玉素道人借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