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浑道章 第49章

作者:误道者

裘学令卧房内响起了一阵急促的拍门声。

“学令,学令!”

裘学令此时仍在睡梦之中,被人推动,便醒了过来,这才发现天早已大亮了,似乎是昨日睡前的安神散用得多了。

他醒了醒神,道:“什么事啊?进来吧。”

助役推开房门,他手中拿着一份报纸,冲到窗前道:“学令,报纸,报纸,早上有不少人过来问询这上面的事,问是不是和学令有关……“

“哦,报纸出来了么?”

裘学令面上微动,在助役帮扶下半坐起来,将报纸接过,然而当他打开之后,看到上面的内容时,眼睛不由瞪大,嘴唇不停颤动,手也是抖了起来,随即用带着惶恐和惊怒的声音吼道:“污蔑,污蔑!这是污蔑!”

几声之后,他发现自己有些喘不过气来,往后无力躺倒,而后指着外面,虚弱道:“快,快,去找瀚墨报馆的林妙笔,让他……“

不对!

他蓦然发现,整篇文章上没有提到自己,他主动去要求撤回,那岂不是不打自招?

“我,我……”

他只觉一口痰堵住了喉咙里,却又出不来,同时又觉得一阵头晕恶心。

就在这时,又一名役从自外慌张跑了进来,喊道:“不好了先生,司寇衙署的人来了,说是要找先生问一桩旧案,先生……先生?先生?”

……

……

第七十一章 封金之环

书房之内,张御自回来之后,便在那里打坐调息,而那三包药骨上所存在的源能,也是缓缓被他吸摄入体。

只是这等时候,他却忽然发现了一丝异状。

那些热流并不是单单往自己这边来,而是有一部分流去另一个地方。

因为这里流动非常微小,若不是在这间僻静的书房,还不见得能发现这件事。

他伸手入衣兜之中,将那枚从废墟上拾来的金色小环拿了出来。

就是这东西在与他争夺源能。

他考虑了一下,决定先设法弄清楚这东西到底是什么。

他站起来,从那些药骨中挑选了几块蕴含源能较多的骨片,放入了衣兜中,从书房走了出来后,关照了李青禾一声,便往外而去。

只是方才迈出大门,倏尔一道金色的影子一闪,却是那小豹猫窜了出来,来至他的脚边,仰着脑袋,冲他喵的叫了一声。

他低头看了看,道:“那你就跟着来吧。”

他这次一路行走,与他主动打招呼的人却是颇多,除了原本就是熟识的人,其他人显然都是知道他这次出使顺利归来,未来前途可期,故而热络了许多。

其中倒是有些人是被小豹猫吸引过来的,可它毕竟是头灵性生物,除了主人,或者如李青禾这样以后负责照顾它生活的人,对于之外凡人压根不会去多理睬。

没用多少时候,张御来到了宣文堂中,进入大堂的时候,两旁助役忙是对他行礼,道:“张师教来了。”

小豹猫此时也是一起跟了进来,然而所有人似都不曾看见它,这是其身为灵性生物与身俱来的一种本事,在主动隐藏身形时候,往往很少有生物能发现它的行迹。

张御本来还准备顺便与屈功打一声招呼,不过问了一下,才知后者似乎有什么事临时出去了,而且走的很匆忙,也就作罢。

他这次直接来到了文宣堂的四层,这是旧文籍存放地点,放在以前,以他的辅教身份,还来不了这里,现在转为学正,自就对他放开了。

进入这一层后,他发现这里的确有很多妥善收藏起来的古文册,但也有不少是未经整理的,甚至至今还保持着到手之时的状态,沾满了泥巴和污物。

其实除了专学是古代博物学、古大陆神秘学之类的师教,平常也很少有人到这里来,整个大厅空旷寂静,布满了尘封的味道,仿佛走入了古老的墓穴之中。

他大致扫了一眼后,就令助役去泡了一杯茶,而后在隔开的一间静室内坐了下来,仔细翻看着之前师教整理出来的索引。

对于这枚金环,他心里其实也有几分猜测,现在只是来求一个验证。

这里的馆藏的确丰富,没用多久,他就寻到了一丝线索,便叫助役将一叠叠树皮书搬了过来,他戴上手套,小心翻动着这些脆弱易碎的旧书,

在经过了一番详细的查证和对比之后,他终于确定了这东西的来历。

这应该是诸神封金仪式上所用的封金!

所谓封金仪式,就是一个神明或者说一群神明,在打倒自己的对手,并断绝其所有信仰之后,所做出的一种炫耀般的举动。

黄金代表着永恒和光亮,这个仪式就是结束和埋葬这一切。

而封金仪式的最后。就是投下这枚叫作“吞环”的东西,来结束整个过程。

只是这东西出处不详,在所留下的记载中,有说是众神合力打造的,有说是下面的奇异种族敬献的,也有说是神明向“至高”求来的。

有意思的是,不止是大陆土著的神明盛行这样的行为,就连伊地人也有很多相似的记载,也不知到底是谁影响了谁。

他这时自衣兜中拿出了那只金环,金环拖着一根金链,其上端和末端分别是一个蛇头和蛇尾。

他将蛇尾拿起,沿着金环绕旋,缓缓往那蛇头上靠去,试图将之扣起。

之前他也曾这么做,可是并没有能成功。

而他觉得,这一次应该是可行的。

因为这类涉及神明的古物,许多不只是位于物质层面,同时还位于心灵层面。所以需要身与心的契合,也就是弄懂它的源头和作用,才能真正接触到其本来。

在他将链条两端碰上的一刹那,随着一声轻微的扣响传来,那蛇头已是将自己蛇尾吞入了口中。

而就在这个动作结束之后,仿佛是开启了什么,这金环上面流淌过了一道光辉,而后他忽然感觉,一股热流缓缓往自己身躯飘来。

只是那感觉相当的勉强,似乎有些不太情愿。

他心下一转念,手上一用力,又试着将蛇头蛇尾再次解开,又是一声轻响后,他发现那源能就不再流出,仍是如原来一样仿佛凝固在了上面。

而他身上所携带的骨片上的源能,又在不断被其所吸摄。

原来如此。

他点了点头,这金环链条一断开,就意味单方面的断绝和索取,象征着吞没和死亡,所以其上所携带源能不但无法被他吸摄,反而还和他抢夺源能。

而其一旦链条合起,那就代表着交流和融合,象征着生命与流动,并与他有限分享自己所携带的源能。

这枚金环在那废墟之中时,期间大概一直在吸摄源能。

难怪他觉得那处遗迹里所蕴含的源能如此稀少,照理说这种世代祭祀异怪遗骸还有埋葬古代神像的地方,不该只有之前那点发现。

他本来以为更多蕴藏源能的物品还埋在更深处,现在看起来,其中大部分很有可能被这东西所吸纳了。

这么说来,里面所蕴含的源能比他想象的还要多。

他心中微微振奋起来,尽管从目前看,从这金环上索取源能并不容易,需要一点点的慢慢积累,但这东西却胜在能为他长期提供神元。

不过他考虑到有两个道章要观读,这般分摊下来,也不见得能够,所以去其他地方找寻这类物品也是必要的,只是短时间内没那么急迫了。

弄明白了一件事,他心中舒畅了不少。这时心思一转,既然来都来了,那就索性再查一查那块金板上的文字到底是怎么回事。

由于天夏人到来都护府后,最早就是先在那些海外岛屿上落脚,而这些地方原本就是伊地人曾经居住的地方,所以伊地人的东西反而保留下来的比极多,也相对完整一些。

他最早学习古代博物学,伊地人的文明也是其中一个较大的门类,而在文宣堂的文库中,几乎保留了所有发掘出来的伊地人的文书,许多还是珍贵的原本。

在查找了差不多有一个下午后,他终于有了发现。

很有意思的是,这个金板上的文字,居然也与那个传说中的“至高”有关系,是古代伊地祭祀在祭拜至高时不自觉描摹出来的东西。

至高究竟是什么,都护府的学者对此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结论。

这或许是这些神明群体的最高神,但也可能只是一个概念的存在,还有可能是这片大陆上的土著所认为的,一个超越一切之上,无法被窥探的莫测之物。

伊地人认为,这些文字是打开深层秘密的钥匙,可以通过这东西掌握至高的一部分力量。

毫无疑问,这东西与伊地人联系不浅,那么那些荒原上袭击他的蛮人,来历就不难猜测了。

张御看到了这里,虽然还有不少疑惑未解,可心中已是大致有数,待静静把一杯茶喝完后,他就站起身来,往外行去。

可就他一路走出来的时候,却是留意到,附近很多人都在窃窃私语,议论的都是裘学令和詹氏父子的事。

很多人看来,这先后登在报上的两件事真是精彩异常,你揭你的短,我掀你的底,简直是一出大戏啊。

显然众人是把揭露裘学令的那篇无名文章当成是詹公写的了。毕竟这么久远的事,也就詹公这样活了一百多岁,还把自己儿子送到其人门下学习的人才清楚,别人又怎么可能知道呢?

这很合理。

总之这几个人都是人品卑劣,道德败坏!

张御站在台阶上,望着上方的蔚蓝天穹,那里有稀薄的白云缓缓挪来,但很快就被不经意间吹来的微风带走了。

小豹猫过来,蹲在他的脚边。

张御看它一眼,道:“回去了。”他一甩袍袖,就向前迈步而行。

……

……

第七十二章 印法之择

到了第二天,报纸上事情逐渐开始发酵了。

不仅是学宫和都府里,街头巷尾都在议论裘学令和詹氏父子的事。

不过因为裘学令那件事太过久远,写文章的人又未落名,证据也是不足,所以也有人怀疑这是有人刻意污蔑。

可是随着一个人的出现,真相却得以昭示。

其人就是当年趁裘学令与采生妻子偷情时前去敲门的小孩。

他今年才六十七岁,尽管才方步入老年,可依旧是精神旺盛,行走如飞,记忆东西也不吃力。

他当年没有站出来,是因为年纪还小,且他当时也把事情告知了自家父母,但却被狠狠抽了一顿,并被关照不许将此事说出去。

他便将此事埋在心里,一直没有和别人谈起。

这一晃,就是六十年过去了,直至前段时日有人来他这里问起当年之事,他这才将自己这桩隐秘说出来。

而且他的老母今年尚未到九十,身体也很健康,耳不聋眼不花,也可证明当年确有这么一件事。只是因为当时大战在即,又为采生之死而害怕,所以不敢声张。

不止如此,天夏人长寿,当年采生的那些邻居,除了上战场的男子,剩下的女子大多数还活着,其等至今还记得裘学令这个与采生相貌相似的人来过他们这里。

而裘学令当年自称是落马断腿,可从司寇衙署调来的旧时医馆档案上,却可以看出其人伤势明显是自高处坠下所致。

然而裘学令虽因此被拘到了司寇衙署,却是百般抵赖,咬定那事是自己助役所为,那玉佩也是助役偷自己的,与自己毫无关系,至于伤势证明,那也不能说明这件事就是他做的。

可是他忘了,这世上是有超凡力量的,司寇衙署中就有一位擅长叩问心灵的玄修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