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浑道章 第1322章

作者:误道者

张御点了点头,这些大能大多数虽也算是先天之灵,可与太素等五人相比,却非是最早那一批了,具体有什么不同,现在没接触过,也并不好说,但可以确定,其等与后来之修道人也并不是一回事。

当初道争之始,就是那五位先天之灵所定,之后道法之逐,也是围绕着五位意愿而展开,余者固然有别的想法,可因为这五位最为强势,且合抱一团,恐怕也无人能与之抗争,那么也只好被这大势裹挟进去了。

只不过区别在于,当初乃是元夏先起,天夏后进,所以如今天夏的上层大能都由元夏映照到了天夏的。确切的说,是投照到了万世之中,而如今只剩下了天夏之映照了。

他思索了下,道:“庄执摄以为,这些‘上神’有无想法?”

庄执摄肯定道:“自是有的。此刻验证的不过是五位执摄的道法,但是世上如此多的道法,又怎可说他人之道必然只眼前两道呢,而虽是天夏执摄认为变数在上,可这等做法,又何尝不是去变的一种呢?”

张御道:“庄执摄是如何考量的?”

庄执摄沉声道:“元夏自是第一位要应付的,可我等也不得不考虑覆灭元夏之后的事机。”

张御十分赞同此见,虽然现在元夏、天夏胜负未分,虽然想这个有些为时过早,可有些事情是必须要想在前面的。不然到时候你就算不动,五位执摄恐怕也未必没有反应。

庄执摄看向他,郑重言道:“若是要胜,胜的也当是我天夏之道,而非只是五位执摄之道。”

张御点了头,此战最后关头,若不先确立真正之道念,那么等到五位执摄凭此得有道胜,那就彻底无法与之对抗了。

庄执摄继道:“而要与五位执摄对抗,凭我等之力恐有不足,还是需要借助其余‘上神’之助,哪怕争取到此辈站立一旁,保持不动,也是可以的。”

张御思索了下,庄执摄的做法也不能说错。

可是这些上神既然迫于五位执摄之威,同意加入进来,那么也未必真的反对此刻之道争,所以此辈并没有那么可信。

便只是争取此辈站在一边,结果却也十分难说。

但需考虑到,当初庄执摄进道,只有他自己一个人时候,要想扭转这等局面,似乎也只能从这方面下手了,并无其他之选择。

不过现在他这里,局面又是不同了。

他道:“此辈未必可信。”

庄执摄看向他,道:“张执摄可是有什么想法?”

张御道:“御以为,既然我与庄执摄可以成道,那么其余同道当也是可以。尤其我玄法乃是众法,一人成道,便有更多后来之人成道,我等可以等待,等着更多同道进入上境,如此便能推动我天夏之道!”

庄执摄感慨道:“若得如此,当是最好,但却唯恐待之不及。”

一个人成道何其之难,只看那化变出来的万世万界,根本没有多少人能成就上境便是知道了。

而且元夏与天夏之战,现在虽然一时还看不出胜负来。可是他敢断言,若是元夏在百年之内不胜天夏,那么往后拖延的话,天夏优势将越是明显。

并且这优势还会越来越大,若有张御在,或许用不了百年就可分出胜负,而张御如今进道,那么最多也就拖延个数百上千载,天夏也能胜出了。

天夏一胜,道争便就终了,届时他们就要直面五位执摄了,可哪怕得有千载,又有多少人可得进入上道呢?

张御知道庄执摄如何想,他振声言道:“事在人为!”

他们这些上境大能与天道并立,天数并不能干涉到他们,所以做什么事完全看他们自己。

但是底下之人不同,元夏之序与天道对抗,他们正好借天道之力化为己用。哪怕只有一人成就上境,那也是一大助力。

且他还有青朔、白朢二个化身,若能一同成就,那么在数目上就可与五位执摄持平,到这个时候,哪怕其余上神不愿意帮他们,也可以设法令其等保持中立了。

当然,具体事机肯定更为复杂,也不见得会照着他们的想法发展,可是按照这般行事,却是有一定可能达成所愿。

庄执摄听他所言,也是意识到这里可能有一定的变数,只是现在不方便多言,他也没有追问,道:“若得如此,那是最好,眼下还是以对抗元夏为上。”

张御点了点头,道:“有一事却是忘了问询庄执摄,寰阳派那三位而今何在?”

寰阳派三人是不同的,他们的道法就是吞夺所有,除了他们自己,其余一切诸物都在吞夺范围之内,这个道法无论是元夏、天夏恐怕都无法容忍。

庄执摄道:“寰阳派三位已然在摒弃了在诸法之外,在我与元夏未分胜负之前是无有可能归来了。”

张御若有所思,道:“可以将上神摒弃在外么?”

庄执摄道:“具体如何做我亦不知,自我进道之后,此事早已处置了,已然无法再在元空之中查看三人之道名。”

张御眸光微闪,上境大能之间对彼此可以选择见或不见,所是愿见,便可相见,若是有意蔽开,则彼此很难相见,但若是能够主动蔽绝,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他又问道:“元都一脉那位又如何?”

天夏这里诸位大能,乃是得了元都派这位的提前通传,才觉醒了过往,知悉了情由。虽然现在看来,涉及双方道争,便不通传,天机亦会有所泄露,可终究是令他们提前做好了准备,不至于被一击而破。

而在后来,这位又提前通传了他,令他在上进之时有所准备,所以这一位还是可以争取的。

庄执摄则摇头道:“我亦寻过元都这位道友,然而这位却是避而不见,我到如今也是未在元空之中得见其名,这位不露面,应当是另有考量。”

而就在两个人说话之际,忽然之间,两人都是感,那元空之中向着清玄道宫这里传来了一阵阵涟漪。

庄执摄道:“看来元夏那边已然来人了。既然来此,庄某暂且回避了。”

张御却一抬袖,道:“庄执摄不必回避,若是真如庄执摄之言,御自不会应下。”

随着那涟漪愈盛,便是有一声传来,道:“金庭张执摄可是在么?”

张御听得此声,道:“可是太素先圣么?”

来人回道:“正是。”

张御与庄执摄对视一眼,便是自道宫之中走了出来,便见一名衣袂飘扬的道人站在那里,果然是那太素道人,不过其与元夏太素虽然一般模样,但是气意上却是大相径庭。

他们这些上境大能辨别对方,并不是靠外表,而是靠气意,所以在他这里,两个人完全不一样的。但是在元空之中,却又共用一名,说明他们皆为一气所化。

他执有一礼,道:“不知尊驾此来,是为何事?”

……

……

第五章 下变动上名

太素先圣看了眼庄执摄,才道:“想来张执摄已知我之来意,此来欲邀张执摄投一映身入我元夏之内,届时无论我两家孰胜孰负,上道为何方所夺,终能得有道焉。”

张御听此言语,发现果如庄执摄所言,元夏是打算将他邀入元夏,那么元夏之内,如那诸上神一般,便就有了另一我存在。

他此刻只要应承下来,那就是完全附和五位先圣之道了。

可他并不打算如此做。当即开口拒绝道:“不必了,元夏之道非我所求,我取之道,唯天夏之道耳,太素先圣,请回吧。”

太素先圣得他这个回答,也未有勉强,神情依旧平和,道:“既然如此,那太素便不多作搅扰了。”

说完之后,对着两人再是一礼,便是转身离去了,如来时一般,很快消失无踪了。

张御目注其离开,他也是知晓,表明态度之后,便是彻底站在对方的对立面了。只是他奉行天夏之道念,自有自家道法需要践行,此辈是必须要剿灭的对象。

对方能来此劝说庄执摄及自己,某种程度上恐怕也是五位执摄默认及纵容,要想让他放弃原先秉持之念,对此他是丝毫不可能让步的,也没有任何妥协之余地。

庄执摄道:“此辈既退,不会再至了,我也是告辞了。”他转身道:“关于那具体修持之事,张执摄可待见了那五位,再作考量。”

张御抬袖一礼,道:“多谢庄执摄此来告知。”

庄执摄道:“不必言谢,张执摄能秉持原先之道,我心甚慰,而今我与道友当奉行此理,不使道堕,不使名落。”

张御点了点头,郑重回应道:“自当如此。”

庄执摄打一个稽首,便从台殿之上走了下去,身影很快消失在那一片光芒之中。

张御站了一会儿,并未曾返回道宫,而是在外踱步,边是走动边是思索。

方才太素道人到来时,他观察过对方,试着看其强弱,但并没法有一个直观的比较,因为其气机是如潮起落不定,完全没有一个定数。不只是太素道人,庄执摄那里同样也是这般。

他不由望向元空,他之名印还有诸人之名,皆是落在此间,这才是诸人之根性所在,一应诸我皆为外相,那么强与弱之剖判,或便也是落在此间了。

只是现在他只接触了太素、庄执摄二人,还看不出具体来。稍候与五位执摄一晤,或便可作辨别了。

至于接下来的修行……

他的道法因为是从根本道法衍生出来的,修行完全是个人之事,下来也该自家去探求。

他能感应出来,这应当就落在对天道的压制之上,不过以现在的情况看,若是自己进一步就有天道便跟进一步,始终保持着对抗,那就永远没可能再上一步了。所以不出意外,元夏、天夏所逐之道,应当就是为了解决此事了。

想到这里,他往天夏、元夏所在看有一眼,两边攻战仍在继续。

他离开之后,天夏阵前少了一个十分重要战力,短时攻势不及以往,可从长远来看,天夏的胜算其实是大为增加的。

先不说现在元夏底下之人似因为另有打算,上层力量并无法完全法会出来,被天夏压得不能动弹,便是元夏上下同心,抵御了天夏的攻势,并且再度辟开两界通道,反攻入天夏之内,却也未必能奈何得了天夏了。

因为到那时候,他可投下蝉鸣、惊霄二剑,令天夏方面执拿,就足以与之再一争胜算,因此二剑乃难得的杀伐之器,哪怕对镇道之宝也同样有破毁之力,足可令天夏无法放开手脚进攻。

就在如此思索的时候,忽然隐隐有所感,似乎可以利用天机之变数,于两剑之外另行祭炼一件宝器。

可他却并没有顺着感应而为,以他这个境界,要做什么纯凭自身意愿,根本不会受感应影响了,何况这么做是否合适,总要考虑大局,待与五位执摄谈过之后,再是有所决定不迟。毕竟在这一点,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

这时伸手入袖,取拿出了那一枚荀师交给他的法符,看了几眼,感觉用此法符仍能够勾连那“元都玄图”,那也意味着可以以此沟通背后元都派那一位上神。

不过他想了下,并没有做出什么动作,而是将之重新收了起来。

此时他微微抬首,目光往前方一注,元空之中顿时浮动阵阵涟漪,而与此同时,他所授之印也是一同发出应和。

同时他已是感应到了一处地界,其由五道飘渺气机构筑而成,广饶无边,道机渺远,正是那金庭之所在。

他看了眼前方,摆了下大袖,便往那光与气雾交织之处走入进去,只是十余步之后,前方就光气缓缓散开,露出一条通天彻地的大道。

大道两旁满是金色水液,氲氖仙灵之气,清露沥沥垂落,气烟之中尽显混沌已辟,先天开道之后的诸般景象。

他目不旁视,沿此道而行,待行步到了大道尽头,便见面前一清澈之水,无边无际,明净空寂,水面不起一丝涟漪,上有光雾气烟飘散,有五朵金莲自那澄澈水液之中绽开,分落此间,五名道人站于其上,玉簪玄袍,背衬宝光,俱显仙貌圣相。

张御走到了前方,对着五人执有一礼,道:“五位执摄有礼。”

位于中间宝莲之上的乃是太易道人,他言道:“清玄执摄不必多礼,既入金庭,俱为执摄,自与我辈并列,无有上下尊卑之分。”

其左手所立,乃是太初道人,其言道:“此番邀张执摄前来,是为议道,以解张执摄心中之疑。”

张御微微点头,道:“正要向诸位执摄请教。”

右侧太始道人开口言道:“张执摄也是知晓,我天夏与元夏之争,乃在于道争。张执摄成就上境,应是能觉察出来,天道虽不制我,可却仍与我纠缠一处,我若变,则天道变,我若进,则天道进,如此下去,我辈永难胜得天道。”

位于最右的太极道人接着说道:“经过我等推演问对,算定唯有两道可渡,一为合,二为变,元夏所取,乃是化演万世再行并合,以此制压天道,只待削杀一应变机,天道则可任其索取;

而我则认为,堵不如疏,可放不可抑,天道不可束缚,乃能推动其变,变数一生,也便有了诸般机缘,也便有了胜天之理。”

最左侧的太素道人此时言道:“只是无论取道为何,我若动,则天道亦动,故此事不可经我之手,唯需依托下层众生行事。”

张御听到这里,不由点了点头,这便说得通了,也与他此前推断相应。

为什么上境大能要用道于下?那是因为他们自身的实力太强,每一次与天道问对,都会引发天道的强烈反应,从而使得天道进一步增进,

换言之,靠他们自身,已经推动不了变数了。

但是下层众生不同,他们之所动,却不会惊扰天道往上变化。

这其实恰好是天道留下的一线天机,给了下层境之人一丝机缘,使得上层境大能去高远之后,还不得不俯下身段,推动众生为己拓道。而这也同样也是证明了,他们到此一步,道还不曾完满,前面还有路可走。

太易道人这时又道:“清玄执摄既明此理,那我等亦要提醒清玄执摄一声,望你今后不再干涉底下之事,因为我与天道纠缠不休,干涉越多,用道越多,天道也能随之变化,那我等之功便白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