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浑道章 第1317章

作者:误道者

张御在与邹正一番对话之后,这具分身便是在此留了下来,他对自己成就自是有信心,没有信心之人,自身之道都不稳固,那也是无可能攀上大道的。

但是有信心,也需要解决阻碍。

正如邹正所言,求道之路本就满是坎坷,充满各种阻碍的,而解决这些阻碍本身就是道途的一部分。既有来自自身的,也又来自外部的,缺一而不可,若得轻松化解,那人人都可攀登过去了。能登上法之人不会如此稀缺了。

可他却是认为,前人开道,正是要让后人行来更为容易,唯有一代一代向前推进,得道之人愈众,方愈能寻攀至更高之境界。

此间宅邸就在泰阳学宫之内,并因为他并没有刻意掩藏行踪,这也使得东庭学宫不少旧识听闻之后,过来寻他。

这些人虽知悉他地位身份早已不同,可并没什么具体的概念,因为他们平常也经常接触到玄府的修道人,有些地位较高的还见过玄首万明,以为他也只是地位稍高一点的修道人,故对面交谈时也没什么拘谨的,这样几乎每日都有人来访拜。

张御这几日也在考虑一事,若是当真自己有所成就,很难说是不是再能和下方频繁接触,从诸位执摄的情况看,还无法确定这是否是个人之选择,还是必然如此。

上境的事情毕竟他还不怎么清楚,既然这样,他决定在自己正式破境之前,在东庭这里开坛讲道。

他此时对玄法修持又做了一番梳理,若是年岁不高之人得有此教,则更是方便入道。而已然入道之人,用此法门,则前期修持起来能少走许多弯路。

不过虽然他是东庭出生,倒也非是独厚东庭,有着训天道章,他所讲解的道法,自也很容易传递去各方。

并且开坛讲道其实也能用来削杀承负。

承负是削不干净,也是会随时增加的,打杀阐名道人,使得承负削去许多,但是随后又会重新加增了上来,不过他可以用此法削杀下去。

当然,若是道法讲的不妥当,那么只会增添承负,所以不是如他这等功行高深,对道法了解通透之人,越是讲,则承负越深。

做好决定之后,就让学宫、玄府将讲道之事传了出去,听闻原先的东庭都护府的玄首归来讲道,并言不计年岁,周围州域每日都是大批人赶来听道,其中白发苍苍者有之,稚龄幼童亦有之。

这其中有许多人也只是未曾见过讲道,只是好奇,所以过来凑个热闹,有点人是为了长一番见识,而有人只是为了能够向旁人吹嘘。倒是东庭玄府对此非常慎重,每日除了必要值守之人,诸弟子都是过来用心听道。

张御自月初开始讲说,每日说法三个夏时,一讲便是半月,周围听道之人都觉大有裨益,哪怕是完全不通道法之人,似也迷迷糊糊感觉自己明白了什么。

而在训天道章之中,每日他一开讲,并引得诸洲玄修弟子前来听道,哪怕是一些镇守玄首,也会加以关注。

他们都是清楚的,这位已近上境,乃是比他们更为近道人之人,只言片语之间,都是蕴藏有一些道理的。别人听不出来,他们却是能够理解的。

严鱼明这些时日一直跟随师长左右,半月下来,也是受益颇深,这日讲道结束,他拜别师长回转玄府,仍有一些弟子跟随身边,向他询问各种疑问,他也是来者不拒,带着高昂情绪逐一回告。

这时走到泰阳学宫之旁,见道路两旁花树绿荫,往外眺望,远方海水涌波,学府之中传来诸多师教带着某种韵味的授课之声,他忽然感慨道:“有时候忽然想想,若我还是这里的学子,未曾踏入修道途中,不用面对而今这些烦恼,该是多好啊。”

众弟子一愣,有的不禁撇了撇嘴,暗自腹诽。

严鱼明看见他们神色,不满道:“你们我言不由衷吗?当初的东庭的是何等样子?现在又是何等样子?我若不是自小被玄府挑中,或许就是另一番境遇了。”

有人问道:“那严师兄你后悔么?”

严鱼明嘿了一声,道:“为什要后悔?纵然眼前有烦恼,可是我修道人伟力归于自身,有着解决烦恼之能,而解决烦恼亦是寻道。若是一个寻常人,那化解起来可就当真不易了。你若叫我选,我自然是选修道了,便再来一遍也是如此啊。”

诸弟子不觉点头,都觉得说得有理,虽他只是短短几句话,可让他们觉得投身道途乃是正确之事。

严鱼明看了看左右,道:“今日且先回去吧,你等做好自家手中之事,有余暇之人明日再来此处听道。”

诸弟子都是大声应是。

而另一边,张御在讲道结束之后,也是下了高台,不过他没有回居处,而是来到了玄府之前,这里两边依旧矗立着那一座座怪异神像,似是与他离开前没什么两样。

他在这里站定,过了一会儿,便一名眉清目秀的青年道人走了过来,对着他一礼,恭敬道:“张师叔有礼。”

张御点首回礼,道:“季师弟,我以往便说过,你叫师兄便好,我们以往都是在玄府门下修行,都是一门同辈。”

季节露出一个阳光般的笑容,点了点头,道:“师兄。”

他是玄修之中少有的成就玄尊之后,没有停留在守正宫之人,过去长久在青阳上洲修持,而此刻他的修为,已是赫然达到了寄虚之境。

如今天夏,除了下层世域之中有玄法成就寄虚之人外,这位算是继风廷执之后第二个跨入寄虚之境的天夏本域玄修了。

张御望向瑞光城之外的大海,天边晚霞红彤彤的映照半空,海面亦之上一片绚烂壮丽的金红光色,他道:“今唤季师弟来此,是有一些事需要向师弟你交代一下。”

季节露出了认真之色,道:“师兄请说。”

张御往前走去,季节看了看,也是跟了上来,便听他道:“季师弟,你我都是以玄法入道,并得玄法修成眼下之功法,但我并不以为玄法并不唯一途径,只要能助人得道,并且能泽及众生,无论何道都可为我所用。”

季节连连点头,他对修炼什么法门也是不含偏见的。

张御道:“任何法度,可以兴、亦可以废,但何时兴、何时废,却需有个准确判别,时日长久,难免会有人曲解之初本意。”

季节想了想,道:“师兄是怕有人篡解道理么?”

张御道:“道理若破,则道法难修,若依如今之局面,自是无人可以曲解,不过道机若变,则法亦会变,所以世上并无有绝对之理,只需循而变之便可,但却唯恐变化之后,却又反指原先之法不正,或废非止,那就有违本意了。”

季节疑惑道:“以师兄之能,谁又能篡变此法?”

张御平静道:“世上任何事物,都是难以永恒长存的,都是可能是会发生变化的。我待将玄法法理之阐述交托师弟,未来若有人设法曲解,你可以此为据,重理本源,不知这件事季师弟你愿意与否?”

他做此事,这里主要是防备的上层力量的干涉。

对于那位执摄那日提醒他的那句话,他有着数种理解。但他并不能确定哪一个才是正确的,需要那要到真正到了上境才能明了。

只是真能功成上境,或许有些事不太好做了,甚至于有些情况也不太好控制,为了应付可能出现的情况,那么需先埋下一手了。若是无用,那自无碍,若是有用,那就能起到极为关键作用了。

这里具体他没有与季节解释,后者也无需知晓这么多。其若功行上来,自能琢磨出其中道理。

在他看来,季节天资出众,同时对道法理解也是不差,是除却风廷执之外,最有可能摘取上乘功果之人了。

季节这时又问道:“既然师兄要我做此事,那我自是我愿意的。”他接了过来,又好奇道:“师兄为什么不将此事交给风廷执呢?”

张御道:“我若离去,风廷执就是廷上唯一一位玄法玄尊,他更易吸引诸多目光,反不如交托给师弟。”

季节应下道:“师兄放心,季节一定把此事记在心上。”

张御微微点头,再将一封玉符交给了他,道:“此符季师弟你且收下,若欲危难,可以祭出。”

季节道一声好,接了过去。

张御再是交代了几句,就让其离去了。

他转而望向远空,这样一来,在真正破境之前,就剩下最后一件事了,那便是将训天道章稍加完善。

他若功法不成,自此消失无踪,那么训天道章也是有一定可能自此消散的,那自是不成的。

虽然他对攀渡上境有信心,可他并不是一个人,哪怕卸脱了守正之责,也还有一个身份乃玄廷廷执的身份,所以不仅是需要考虑自身,也还需考虑整个大局,故是必要的准备还是要做的,如此也可安上下之心。

……

……

第五百六十五章 存意立始终

张御心意一转,意念沉入了训天道章之中。

要处理此间之事,其实并不困难,因为拟化训天道章的各道印是攀附在大道之上的,就算他不再继续运化,与之脱离了,训天道章也不会因此消亡,依旧还会是存在下去的,但少缺了镇定之识,可能时存时不存。

还有可能在他破境之时,都会对训天道章产生一定的影响。现在他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使其能够单独存续。

不过作为立造之人,双方之间的联系永远是无法断开的,因为他就是那个起始,训天道章就是自六印之上的延伸。故而他拥有最终裁定道章的权柄,这一点都无法改变,且从道章立造的那一刻便就注定了。

实际上训天道章承载上层修士的气意越多,就越是不会轻易被撼动,只是整个天夏的玄修,便是把浑章修士都是算在内,能和他相提并论之人也着实不多,所以他的影响无疑更大。

尽管这些人合力起来或许可能强过他,可这些气意终究来源各异,并无法联合起来。

所以他的思路也是在这里,此刻只需要再立造一个章印,用于成为诸方气意汇聚连接之所在,使之压在训天道章之中,这样就不至于在他离开之后生出动荡了。

转念到此,他意念一转,道章之中便即生出一枚章印,此为汇聚众意之枢,故不设名。而有此一印,便已是解了此中之缺陷。

只是训天道章之中,除此之外,其实还有另一桩事需他在闭关之前解决。

因为诸多修道人气意在此交汇,不免也有许多思绪冗杂,这些情绪和无意义的气意留存在里,平白增添了许多妨碍。

大道自是可以无限承载的,但是气意交流之间却是会有所障碍的,比如互相看探名印之际,这些自是会随之一同侵入,这就难免会使得诸弟子观读章印之时,一齐代入了许多不必要的杂染。

训天道章本来是用于交流修持的,若是多了这些无意义的气意情志,反而会使得某些功行浅薄的弟子心浮气躁,不利用修持。

而在以往,这些都是靠白果清理的,若是他成就,白果因为本来就是他自身的一部分,应当也一样会跟随他从世间消失。那么就需要另以方法维系。

这里正好有一个可以利用的地方,两步棋可以并做一步走。

因为无数修士意念沉淀在此,虽也是有着无数散乱思绪存在,可是几乎所有入此修道人都是心存道念的,这彼此共通之信念在里传递交融,自然而然就化合出来一种意识,并且借此又慢慢纯化此身。

这并不是训天道章自生之物,而是攀附众道意识而成,若是置之不理,长久下去,倒是有一定可能成就类似真灵之物。

有他和白果在的时候无妨,若见征召,随时可以可拂去。而若是无人理会,那迟早有一日会是凝聚出来。

既然如此,那还不如他提前点醒,用此为己所用。有他意识存入其中,其之根底便依附其上,便是未来壮大,也永无反乱可能。

有此决定之后,他眉心之中一道神光射出,落入道章之内,并以此为基,主动勾动并汇聚起了那一缕意识,只是须臾之间,训天道章之中便就多出了一个新生真灵。

这个意识似是十分之活泼,在诞生出来,并且像婴孩一般好奇张顾四方,这里瞧瞧,那里转转,最后向张御的意识小心又亲近的靠了上来。

张御言道:“今后你便在寄托在我方才所立章印之中,祛除杂染,汇融道意,若是奉行不悖,我来日再与你定名。”

那适才之章印,正好作为此意寄托之用。而且也正好将此意置于诸玄尊的看顾之下,不至于被他人杂意偏离正道。

那个意识闻他所言,便是传来一个活泼回应。

张御虽然觉得这个意识过于活泼,不够沉稳,不过没什么,因为其此是初生,天性使然,待是时间够长,自然而然会沉静下来,且无论性情如何,且不放弃其运使权柄。

实际上他便不如此做,只要对这意识稍加训教,便令能自主行事了,还因为此宝乃为道而生,只要诸修还在问道,大致就不会生出逆乱,甚至还可以相助他人修道。

但他向来认为当以人用道,而非以道驭人,所以必须令居于人之下,而不是位于人上,故此才加设了限碍。

而他这里一拨动,训天道章之中立时生出了诸多变化来。

修为浅弱的弟子感受可谓最为直接,以往他们要寻什么人,寻什么道印,若是自己见过的,那还算简单,可若是没有见过,也不曾接触过的,那便要自己使意去寻,并一个个鉴别。

虽然修道人念头思绪转的极快,可这也颇是耗费自身之耐心,有时候不得结果,那便平白少了许多本可以用于修道问道的时间。

可是现在,他们发现自己只要沟通到一个活泼意识,自是能够寻到自己欲寻之印,不觉大为欢喜。而未用多久,几乎各洲宿的玄修也都是发现了这一点。有一些玄修玄尊得悉之后,也是试着向张御来问询情由。

张御逐一回复之后,又向陈首执那便传意一句,意识便就从此中退了出来,他原先约定的讲道之日共计一月,现在过去半数,再等半月,他就会撤去诸多分身,正式进窥上境了。

而在此时,一驾从飞入了瑞光城的某座泊台之上,舱门一开,安小郎从上了下来,前来迎接的瑶璃上来万福一礼,道:“安师兄有礼。”

安小郎拱手还礼,道:“瑶璃师妹,有礼了。老师可还在吧?”

瑶璃道:“老师要讲道一月,师兄并未错过。”

安小郎道:“那就好,那就好啊。”他兴冲冲道:“走走,我这就去拜见老师。”

瑶璃道一声好,便是祭出了一驾舟形法器,载了安小郎往泰阳学宫而去,半途之中,她看了看安小郎,道:“师兄这回不带一些造物为赠礼么?”

安小郎嘿了一声,道:“师妹就别取笑了为兄了。我那些东西,哪里能入老师之法眼?师妹用不着看为兄献丑吧?”

瑶璃道:“可是师兄赠送的,不管何物,总是一片心意。”

安小郎失笑道:“师妹莫非以为为兄什么都没带吧?”

瑶璃这时又看了他几眼,安小郎摸了摸脸,诧异道:“怎么了?”见瑶璃不说话,他咳了一声,“师妹你若见得什么不对,要与为兄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