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 第204章

作者:大英柱石梅中堂

“哪有。”钱程悠然摇摇头:“你们先师墨子,原本就跟随儒者受教。矩子禽滑厘,也当过子夏的弟子,后来才师从墨子的。我虽不才,也有些名望,你又有什么好忌讳的呢?”

“再说,这也是顺时而动。你们原本就出自儒门,如今复归于此,岂不是美事?”钱程劝道。

那几人直起身,摆出一副准备打架的姿态。

钱程毫不畏惧。馆中值守的吏卒就在大门外,他的部下距离也不远。而且真打起来,他也不怕这几个家伙。

他淡定地待在原地,等对面先动手。

领头的女子伸手制止了师弟们。她瞪了前程一眼,转身离开了。

钱程得意洋洋地走出馆驿。

他正向府衙走去,城门那里,传来了动静。

都护带着军队返回了城中。

他们不少人都挂了彩,队伍后的大车里,拉着尸体和无法行动的人。城中兵卒和居民,纷纷赶来围观。

队伍回到军营,都护则径直向府衙赶去。

钱程知道,这回有大事了。

等他赶到时,都护府军官们正在紧急讨论战况。

“敌人挺难对付。”一名校尉对他们介绍道:“那些步卒都是老手,队列整齐,行动起来也很灵活。他们的前锋都拿着强弩长斧,进攻意识很强,也很有纪律。”

“敌人的骑兵装备也很精良,打起来不要命。队伍里术师也很多。”他擦了擦汗:“其他各支敌军也陆续赶了过来,我们就趁夜后撤,脱离战斗了。”

“得做好守城的准备了。”都护说:“敌人数量比我们预计的还多,各处都传来敌情。另外,得小心匈奴人趁机下手。”

“零散亭障,都暂时放弃吧。”留守的长史建议道:“另外,我们这里的百姓也要撤出了。钱司马说过敌人的习惯,我不觉得敌人会放过他们。”

“昨天才刚到了一支运输队。送来的物资已经归入府库了。”一名主簿说:“下一批还要十天,估计是来不及了。”

“让他们送去还安全的城池吧。”都护说:“徐长史负责安排撤出事宜。另外再传信给各地守军,让他们收缩兵力。”

说完,他来到舆图旁。

“城里的物资很充足。我想诸位应该知道朝廷的意思。敌人军力的上限和他们的底牌,得有人去试出来。”他指了指上面几座城池:“我们要在这里,完成这个任务。”

“咱们彼此都熟悉,我也不说些场面话了。”他环顾众人:“如果有人害怕,就留下官印,自己回去。属下士卒有害怕的,就让他们跟着妇孺,一起去东边好了。”

众人大笑起来。

现在的法律,畏战的罪责比吃败仗还重。社会风俗也器重勇武,很多人畏惧怯懦的恶名甚于畏惧战死。民间甚至有人祭祀桀纣,推崇他们的勇力,诸儒也管不过来。

都护开始具体布置任务。军官们得令,便纷纷离开了。

他看到钱程,想起了什么。

“刚才驿吏来汇报,说有几个墨者来这里了,他请你去迎接的。那些人现在在哪?”他询问道。

“哦,那几个家伙啊。”钱程不以为然:“我刚设法把他们轰走。”

“搞什么鬼?快去把他们请回来!”

“哎??”

v

PS:那年头的民间祭祀……比如项羽起家的会稽郡,一直在祭祀秦始皇,还把他的像和大禹放在一起。官吏也不管。

一直到东汉末年,王朗担任会稽太守,认为无德之君不应该祭祀,才把这废除。

(就是王司徒)

(历史上的王司徒其实是个挺有名的学者,也带兵打过仗。不过他们评价人的标准和现在不太一样。

比如王司徒对霍去病的评价就是“中才之将”。)

o

v

第120节 第九十一章 远方

长安。

马车如往日一般向宫城前进,白芷掀开帷帘,向外看去。

城里与往日并没有太大差别,只有蒿街那边,更热闹了些。几个士兵凑在那里,正把什么东西挂上去。周围,依旧聚集了一大群围观的人。

她想了想,应该是一个鲜卑首领。前两天,右北平那边赶急赶忙,才把首级送来。

如今公文传送,很多都用法术传输,驿站空闲了很多。有人提议,可以让驿站递送民间信件,获取额外的收入,多少算是些补贴。

现在的税收大体可以分为两部分。基层官吏的俸禄,大多是当地收入直接支付的。然而长期以来,他们工作繁重,薪水却一直不高。这些人大多出自当地中等家庭,常常因此受困,造成了一连串的问题。

朝廷虽然想解决,但一直无能为力。官府的收入有限,即使殚精竭虑地缩减损耗、增加收入来源,也总是不够用。

以往,送信这种事情属于多此一举。各地之间,并没有太多通信往来。不过现在到处都在向外开拓疆土、迁徙吏民,此类需求也多了起来。

朝中众臣为此争论不休。有人认为,这样会让刁民更容易勾结,因此坚决反对;有人则觉得,真到形势危急,刁民永远都能找到意想不到的手段相互通气,防着也没什么用。

——当然,像眼前这类情况,始终都能使用特快专递的。

蒿街这里最近多了不少人。

西域诸国的国君,大多十分聪明。大鼎出现在哪里,哪里的人就主动表示,自己仰慕礼教,倾心王化,愿意归附。

偶尔有不够聪明的,便会有更聪明的臣下取而代之,以此换份好出路。

那里的情况比穿越者记忆中顺利得多。看到中原人开始修路,不少当地王公干脆直接放弃统治,跑到长安,等待后续安排了。

经过喧闹的蒿街,御医的官署出现在视野中。

他们这里有一块土地,还搭起了棚子。那里养着些植物精怪。

御医们日常的工作之一,便是从精怪们身上提取药材。然而精怪们大多希望能省则省,医士们则觉得既然给了对方佣金和待遇,就得多榨些出来。因此,双方时常发生各种矛盾。

白芷下了车,准备去找主管官员,商谈向西域进发时医疗的问题。

官署里乱糟糟的,一间棚子下,一个精怪被按在床上,正用力扑腾。然而御医和学徒们个个身强力壮,很快制服了她。

他们取出工具,开始从她身上的叶子中榨取汁液。精怪很快瘫软了下来。

“受不了了……”她叫了出来:“叶片都坏了……不要啊……”

“嘴上说不要,身体不是挺老实的么。”为首的御医取走装满了的罐子,查验了下,抱怨道。

“每次你都不老实,看看人家阿花。”他顺手指了指旁边。

那里,几名学徒抬出一个头上斜顶着花朵的妖怪少女,把她送到园子里,让她晒晒太阳。

少女面色潮红,带着奇怪的笑容。

“……块根……已经变成药瓮的形状了……”她眼神迷离地念叨着。

众人还没来得及发表感慨,一个小精怪从旁边的走廊里蹿了出来。

一个老头追在后面,一把抓住了他。

“不是上个月才检查过么!”小精怪哭闹起来。

“哭什么。”老御医呵斥道:“让我看看!”

“太医不要啊!”

“……”

白芷的嘴角抽搐了下。

她总觉得这地方得好好规范一些才行。

当然,她估计也没什么用。这年头的人根本不忌讳这些,就算她说,恐怕也没几个人听的。

白芷花了一个多时辰和这里的官吏商谈,之后,又按计划去宫中。

当初的偏殿旁,又扩建了几间。

她走进去时,里面的人还在工作。

几个阴阳术士用绳子捆着自己,从房梁上吊下来,悬在半空中,调试着巨大的机械,看起来颇为辛苦。

这机器是在之前那个传信机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

当时有人提议,说不同类型的法术,性质也并不相同。他们按五行将其归为五个基本类别,用不同属性的法术信号分别收发,发现没有太大区别。

于是,这些人对晶石阵列进行加工,让它们只对某一种属性的法术波动有反应。再根据晶石的变化,识别传送来的信号。这样,就能在同一时间,利用不同性质的法术了。

这种技术也不算太高深。比如常见的防火术式,就只会在火焰法术出现时做出反应。因此,等思路理通,测试也成功完成,很快就可以投入实用了。

然而,这导致机器变得更加笨重。另外,他们也想不出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其中一台同时处理不同属性的通信。

当然,朝廷倒不缺这点钱。皇帝给他们调拨了钱,划出了位置,让他们干脆直接造出五台,分头工作得了。这样,理论上可以把效率直接提高四倍。

新的规划也被草拟出来,准备安排给周围各地,要求他们不仅要遵循时间安排,还得分别使用不同类型的法术。

这是个很大的工程,要花不少钱,但皇帝和朝廷都干劲十足。从目前初步使用的情况看,效果还是不错的。

原本,官府公文往来就有些现在看来挺好的习惯。比如一段话之前,总是有句“敢言之”;结束之后,也会重复一遍“敢言之”。现在传输时,它们被换成了一段与正文无关的信号,防止敌人推测出文字中的规律。

不过有了这些,用这机器识别和处理起来,就方便了不少。

机器的安装和改进依旧在进行。参与的人越来越多,工作也忙碌起来。

他们也发现了不少新问题。比如,这机器工作时间长了,里面总会发热。

机器里有不少木质器件,直接泼水冷却不太方便,众人就制作出一个类似水车的东西,在上面插满扇子。需要时,对准发热的位置,再找个人来蹬。扇一会儿风,就能把它吹凉了。

现在,另一群人正坐在旁边休息,闲聊着什么。

“等这边忙完,我就去西洲一趟。”其中一个阴阳术士说。

“怎么了?”

“我听说那里不比九州小,想亲身考察一番,验证下我们的学说。”他回答。

“怪不得你们当时那么高兴……”旁边一人接道:“不过,你就这么一个人过去么?”

“我会叫上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他想了下,答道:“另外钱先生也在那里,他出使前我们谈过,他也支持我去那里转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