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练武平天下 第3章

作者:白雨涵

“这不要太简单。”二叔乐呵呵的砍着竹子,“以后咱老池家,可就看你桥松了。”

小姑父也笑着说:“我觉得桥松今后有大本事,这才学武几天时间,浑身是劲,比我们几个都劲大了。”

《疯牛大力拳》大成,池桥松现在的力气,比父辈们大得多。

不过他有所藏拙,并未高调行事。

“明天开始,不如让桥武、墨山每天过来一趟,跟着我练练拳脚。”他现在对《疯牛大力拳》的掌握,堪称登峰造极。

充当老师,绰绰有余。

想要在大夏民国有所作为,光靠武道并不够,培养一些帮手很有必要。

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宗族势力用得好了,会是他未来的巨大助力。

小姑父当即表示:“那感情好,我明天就让雅丽把墨山送过来,桥松你只管操练他,不听话你就打,腿打断了都没事。”

二叔有点遗憾:“可惜,桥水还小。”

他结婚太晚,儿子池桥水刚满一岁,还练不了武。

池父安慰道:“过几年桥松壮实了,会教得更好,你放心呢。”

对于二叔,池父心中有愧疚。

当初生下老大池桥松,池父和池母就被军阀拉了壮丁,干了足足六年苦役,这六年里回家不过两趟。

池桥松一直丢给二叔和小姑照顾。

等小姑嫁人后,更是二叔独自一人带着池桥松生活。

有这么一个拖油瓶存在,十里八乡根本找不到对象,拖着拖着就成了老光棍,直到大前年经人介绍个老姑娘,这才结了婚。

池家这一辈。

池父有四个孩子,池桥松是老大,今年十五岁;后面还有二弟池桥武,七岁;三妹池小芽,五岁;小弟池桥东,两岁。

二叔只有一个孩子,一岁的池桥水。

小姑有三个孩子,大儿子温墨山,也是七岁;女儿温婷,四岁;小儿子温墨水,三岁。中间似乎还夭折过一个女孩儿。

老辈人干活就是麻利、仔细。

茅草屋盖成了竹瓦房,篱笆将一亩薄田圈成院子,还搬来大水缸,可以从山上引一道泉水,供夏天洗澡。

啪嗒,啪嗒。

用砍刀砍了一块长条木板,池桥松在上面雕刻出“田舍”两个字,悬挂在门头上面,作为竹瓦房的名字。

“大哥,锄头拿来了!”池桥武拖着锄头过来。

“好,翻土吧。”

“啊!”

“啊什么啊,想不想跟大哥学武功了?”池桥松背负着双手,一派高人风范。

池桥武磨磨唧唧,想学武功,又不想干活。

池桥松对此很不满意,直接踹了他屁股一脚:“跟我来。”

他走到附近的一棵大树旁,这是一棵小腿粗的槐树,对池桥武招了招手:“仔细看好。”

“嗯?”池桥武不明所以。

下一刻。

但见池桥松握拳,身体仿佛一张弓舒展开,再狠狠抡起拳头,如若弓弦拉满月,松开弓弦,拳头飞驰。

轰隆!

一拳打在树干上。

这棵老槐树,当时就咔嚓一声,应声而断。

只把池桥武看得目瞪口呆,好一会回过神来,看向池桥松的眼神,已经满是小星星:“大哥,我要学!我要学!”

“去翻土。”

“是!”

作为农家娃,翻土这种小事,自然不陌生。

等到第二天的时候,小姑池雅丽,早早把表弟温墨山送过来:“你小姑父跟我说了,你好好教一教你弟。”

“放心,小姑。”

池雅丽送了儿子过来,说了几句家常就离开。

“大哥,你教我什么武功啊?”温墨山瞪大眼珠子,对山上显得很好奇。

“想学武功,先得翻土,去跟桥武一起翻土,锄头已经给你准备好了。”池桥松准备在薄田种植灵作物。

但是他自己懒得动手,正好指使两个弟弟。

“我是来学武功的,又不是来干活的,我才不翻土。”温墨山在县城里长大,有些莫名其妙的傲气,对他这个大表哥,有点不放眼里的感觉。

拿着锄头的池桥武,见状叫道:“大哥,给他露一手!”

池桥松瞄了他一眼:“干你的活。”

话虽如此。

他还是给温墨山露了一手单拳断树的本事,随后薄田里就多了两个挥锄头的小孩子……倒也没让他们干太久。

四月天的太阳已经火辣辣的。

一个小时后池桥武就把晒得脸通红的两人,喊进了田舍。

“武道有内外功,我教你们外功,也就是横练功夫《疯牛大力拳》,学好这门横练功夫,可保你们进入力士境。”

“大哥,什么是力士境啊?”

“武道六大境界,力士境是第一个大境界。”

“大哥你是啥境界啊?”

小孩子问题就是多,池桥松并未满足两人的好奇心,只是自顾自说道:“大夏官方,制定过一套定级标准,大境界之下,又分九等小级别。

上三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三等,中上、中中、中下;下三等,下上、下中、下下。

每门武功的品级,跟能让人修炼到的等级有关,比如《疯牛大力拳》,只能让你修炼到力士境下三等。”

“大哥你是啥等级啊?”池桥武追问。

温墨山跟着点头,他也很好奇。

池桥松抬了一下眼皮,虚空握了一下拳头,这才缓缓说道:“力士境下上等!”

讲武堂的孔老师,教授学员们《疯牛大力拳》的时候说过,练成此套拳法,就能入门力士境,但也仅仅是入门。

战斗力仅有力士境下下等。

他如今却是《疯牛大力拳》大成,招式、力道炉火纯青,绝非刚入门可比,定为力士境下上等很合适。

第四章 扁豆

“大哥是下上等,那我要练到力士境上上等!”池桥武发表自己的豪言壮语,然后卖力挥舞锄头翻土。

温墨山在一旁,累得够呛。

但是为了一拳断树的武功,两人都没有偷懒,眼看着几天时间过去,一亩薄田快要被翻个遍。

“进度不错,再加快一点速度,翻完这片土地,学武的筑基也就立起来。明天我来教你们《疯牛大力拳》。”池桥松翻着报纸,喝着凉茶,十分惬意。

报纸是旧报纸。

他抽空上县城里,花了一块钱,买下二十斤旧报纸。

新报纸一份最少五毛,他没舍得买,看旧报纸一样可以了解大夏民国,乃至于了解这个似是而非的星球。

手中是一份《狐报》,最爱刊登各种野狐参禅、红袖添香之类的奇闻异事。

他津津有味看着首页新闻,大标题黑体字特意加粗:“赵将军吞服朱果洗筋伐髓,今日迈入宗师之境。”

说的是江南省督理赵新师,一番奇遇得到一株天材地宝朱果,吞服之后直接换髓成功,修炼出罡劲,晋级上师三境中的宗师境。

上师三境,大师、宗师、大宗师。

宗师虽然比不上至高无敌的大宗师,但战斗力,依然算得上人形核武器。

“这是前年的报纸,赵新师我听说过,占据江南省的大军阀,如今已经得到中央承认,升职江南省督军了。”

督军是省里的一把手。

全称是“X将军督理X省军务”,正所谓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督军都是加将军衔,然后军政一把抓。

督理则是二三把手,全称是“督理X省军务善后事宜”。如果加了将军衔,就是二把手;如果没加将军衔,那就是三把手,要次于民政长。

“说起来,咱们的朱大元帅,职务是彭蠡地区行署专员,顶多算市里一把手……不对,朱大元帅占了三个市。”

朱大元帅是宗师之下的大师。

麾下兵马巨肥,奈何没有修成宗师,很难统一整个江右省。

池桥松听过一种说法,宗师肉身能抗大炮、导弹,所以一个人就能吊打一支部队,身为宗师便能镇压一省。

大师抗不了大炮,自然主导不了战争走向。

所以想要成为独占一省乃至数省的大军阀,非宗师修为不可。

他所在的江右省历来混乱,好几个督军走马上任,又败走麦城,留下一堆烂摊子,被一群小军阀争来争去。

“不管怎样,希望朱大元帅能赢。”于情于理,他都希望朱大元帅能获胜——能进讲武堂是情,治下安稳是理。

最好朱大元帅能多庇护墨坎县几年。

让他在一道坎山上安安稳稳种田习武,争取多培养几棵灵根,武道一鸣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