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951章

作者:晴了

“吐蕃是想要拖住李卿家,使其无法南下援助姚州。”

“姚州?!”李道宗心头一跳,目光一扫,旋及稍稍松了口气。

“陛下,那程三郎不是已经奉了李茂公之命,率领獠兵南下巡抚姚州。”

李靖则不像李道宗那么乐观,抬手指了指那姚州门户剑川城。

只是这个门户,如今是在吐蕃手中。

“陛下,老臣担心,若是雅州这里战局胶着,吐蕃必定会增兵姚州,到那时候凭着那数千獠兵,怕也于事无补……”

就在三人面色沉肃之际,一名宦官,死死地紧握着一份捷报,迈步在宫中狂奔,终于冲到了延嘉殿阶下,就扯开了嗓子大叫出声。

“陛下,捷报,剑南道姚州大捷!”

“???”

第1413章 姚州与泸州都无事,那两个混帐又在闹腾妖蛾子

李世民与两位大唐名将下意识地都在脑中闪过了一个念头。

难不成,程三郎那小子遇上了吐蕃攻打姚州,袭击了对方的攻城队伍迎得了大捷?

此刻,赵昆已然从那名小宦官的手中接下了捷报,快步进入了含嘉殿双手奉上。

李世民抬手接过了这份捷报,大手轻轻地拍了拍,失声笑道。

“方才我等还在考虑,吐蕃大军盘恒雅州不愿离去,兴许就是跟姚州有干系。”

“结果倒好,现在姚州却来了捷报,朕可是松了口大气喽。”

“既然是姚州传来大捷,不如朕与二位卿家猜猜看,是姚州的宁刺史破敌胜之,还是程三郎破敌胜之?”

李靖不由得一乐,抚着长须笑道。

“既然陛下有这等兴致,那老臣倒真要猜上一猜。”

“吐蕃宰相尚囊率大军在雅州一带与英国公纠缠,必定是起了袭取姚州之念。”

“想来,应当是有一只吐蕃精锐正在攻伐姚州,而程三郎这小子行事诡秘莫测,用兵也不讲章法。”

“定然是施了奇计,率獠军破敌而胜之,令吐蕃人只能退守剑川,以待后援。”

李道宗听得频频颔首,等李靖话音刚落,也随之而附合道。

“李老将军言之有理,臣也觉得,必定是吐蕃兵马围攻姚州正酣,被程三郎率獠军以奇计袭之。”

听到了两位名将爱卿的分析都大同小异,李世民也不禁深以为然地抚须笑道。

“二位卿家之言,深合朕意。剑南道诸蛮之兵,虽然悍勇,皆只擅单打独斗,不知军阵,不识律令。”

“虽不能说是乌合之众,可也好不到哪去。”

“他程三郎之前所练之獠军数月,听说颇有成效,不过那只新练獠军已然李绩往雅州而去。”

“他新召的数千獠军,若是能够当一千精锐来用,就已经算极了不得了。”

“所以啊,朕也与二位卿家一般想法……”李世民眉飞色舞地说着,一面将那份捷报拆开。

笑眯眯地定睛看过去,然后,脸上的笑容瞬间僵硬。

李靖与李道宗看到了陛下脸色出现如此诡异的变化,不禁有些愣神。

飞快地转动脑子盘算起来,难不成,跟程三郎那小子没关于,是宁刺史那个老司机自己干了一成大胜仗?

“我们都错了……”就在他们两人思维飞速转动的当口,李世民突然吐出了这么五个字。

可旋及,李世民又用一种显得有些亢奋的声音说道。

“知道那小子干了什么吗?他把剑川城给夺回来了。”

“剑川城?!”李靖与李道宗同时失声叫道。

李世民满脸难掩的喜色,大手用力地拍了拍沙盘的边框。

“没错,这小子,可真是朕的福星,本以为他就是小打小闹的捣腾,结果居然给朕带来了这么大一个惊喜。”

这份捷报乃是宁刺史的手笔,宁刺史倒是将经过详细地尽述于其中。

程三郎率领四千獠兵晃晃荡荡地往那姚州而去之际,正好那位吐蕃剑川城主尚多结,为了配合他的堂叔,吐蕃宰相尚囊的战略。

悄然率军出了剑川城,驻军于洱海之畔,又令洱海各诏联军南下攻打仍旧臣属于大唐的蒙舍诏。

以图以蒙舍诏为诱饵,让姚州宁刺史不得不救。

结果程三郎听闻这个消息之后,毫不犹豫地就率领一千六百余獠兵,直接跋山涉水,寻艰难小径,直奔那剑川城而去。

又命獠兵主力,扮出他仍旧在主力大军之中的样子,浩浩荡荡继续往姚州行进。

“……獠人虽然不擅军阵之法,但是跋山涉水倒真是一把好手。”

“也亏得他程三郎这么灵机一动,不经洱海之畔,经由崎岖山道小径,直抵剑川城下,打了吐蕃守城兵马一个挫手不及。”

“一举将这这姚州门户夺回手中,如此一来,让那三千吐蕃步骑精锐,尽成瓮中之鳖矣……”

李世民一边看,一边眉飞色舞地将那捷报之中的内容说出来,顺便还加上他这位大唐皇帝陛下的点评。

听得那李靖与李道宗二人也是扼腕唏嘘不已。

李道宗忍不住吐了句槽道。

“领着一帮乌合之众,就敢去攻取剑川城。这小子可真是够胆大包天的……”

李靖哈哈抚须一乐。“这倒说明了,那小子福气好,运道好。”

听到了这二位的点评,李世民颇为唏嘘地拍了拍大腿道。

“他可不仅仅是福气和运道好,而且他还擅使火药……”

“若无那火药之犀利,一下子就让那剑川城门四分五裂。

怕是他凭着那些獠兵,也难以夺取这等坚固城塞。”

听得此言,李靖不禁有些哭笑不得地摇了摇头。

“……那小子,果然不守规矩得很,行事作为不可常理论之。”

“那尚多结听闻剑川城被夺之后,率领三千精锐日夜强攻,损兵折将终不能破,已然自尽。”

“麾下两千一百余吐蕃士卒皆尽归降,姚州得宁,他程三郎,可算是得了头功啊。”

……

李道宗也放松了下来,不禁开起了玩笑道。

“想来现如今,英国公此刻在雅州,也应当是老神在在,份外悠闲,由着那吐蕃宰相与他对垒。”

听到了这话,李世民不禁大乐,放声大笑起来。

“卿言之有理,这下子,想必他也轻松喽,而朕也终于不用愁眉不展,为那剑南道军机诸事烦忧了。”

就在李世民君臣兴奋得眉开眼笑的当口,又有两封奏折传入了宫禁之中。

看到赵昆又递进来了两份奏折,一封来自姚州,一封来自泸州。

李世民不禁有些疑惑地接到了手中,忍不住嘀咕了句。“难不成,又有什么后续?”

嘴里边这么说着,他还是接过了奏折打开一看,只扫了一眼,李世民的脸色瞬间就黑了下去。

看到了陛下的神色如此变化,原本心情十分放松的李靖与李道宗小心肝瞬间提了起来。

“陛下,难道是姚州情况有变,还是泸州出了问题?”

李世民白眼一翻,磨着牙根,抖着手中的那两份奏折,咬牙切齿地道。

“姚州与泸州都无事,是那两个混帐小子又在闹腾妖蛾子……”

“???”

第1414章 少女的心思,当娘的根本不用猜

朕就知道,朕就知道他们不知道什么叫安生。

“……”李靖与李道宗看到陛下一副鼻子眼都要喷出火星的架势,都实在是无力吐槽了都。

“陛下,程三郎他不是在姚州吗?怎么……”

“你们自己看吧。”李世民一脸不乐意地将程处弼与宁刺史联名上奏的那份奏折扔在了沙盘的边框上。

手里边还拿着亲儿子李恪写给自己的那份奏折,这份自然不适合给臣子看。

可真因为这样,越发地让他觉得窝火,很想踹点什么。

当然他最想踹的还是英果类已的亲儿子李恪以及妖蛾子之王程三郎这两个混帐的大腚。

自己之前这才刚刚夸过他们,结果呢,转眼之间又给老夫找不痛快。

这份来自姚州的奏折虽然是宁刺史的笔迹,但是李世民却能够看得出来,那种类似大白话的遣词造句。

分明就是出自程三郎那个小混蛋,十有八九就是这个家伙,怂恿着宁刺史写这份奏折。

宁刺史很无奈,只能他说什么就写什么,不然以宁卿的文采,怎么可能写出这么粗浅直白的奏折来。

“纳蒙舍诏主张乐进求之女张氏为侧妃……”李道宗看到了这,牙疼地吸了口气。

实在是不知道该说啥了都,虽然只是想要纳个侧妃。

但当你程三郎这个晚辈屁事?你小子居然还怂恿着宁刺史跟你一块联名,也是醉了。

当然,理由倒是写得似乎很有道理,似乎李恪只要迎娶了姚州很具有代表性的诏王之女,很利于姚州诏人归心朝廷。

但是,剑川门户已经夺回,难不成那些诏人还敢三心二意吗?

当然,吐槽归吐槽,看到陛下捏着吴王李恪的那份奏折不松手。

怕是十有八九,真正的主使者是那位,程三郎顶多算是帮凶而已。

……

立政殿中,一位亭亭玉立,明眸皓齿的妙龄少女歪过了头,朝着刚刚迈步入殿的长孙皇后看过去。

只一开口,依旧脆甜,充满着明快气息的嗓音便在殿中响了起来。

“娘亲,你怎么了,好像不太开心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