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943章

作者:晴了

就一直驻扎在那里,根本就没有大规模的兵马调动。

所以,归根结底,这肯定是假的,这是一个假消息。

这帮该死的唐人,分明就是想要拿假消息来哄骗自己,甚至是哄骗尚多结将军。

必然是想要引起尚多结将军的怀疑,甚至率军赶回剑川城去一探真伪。

如此,等到尚多结将军率领吐蕃精锐离开了洱海之望北而去,那可就真中了这位狡猾阴险的唐国宁刺史的计谋。

到时候,宁刺史或者是那位一直在刺史府中养病的程三郎。

肯定就会第一时间带兵往援蒙舍诏,到时候,等到尚多结将军赶到了剑川城,发现剑川城仍旧在吐蕃之手。

再率军回归洱海之畔时,指不定唐军已然大败洱海北诸诏联军,平安班师回归姚州。

……

很快,这位吐蕃探子回到了自己在姚州客栈租住的院子,没有等待太久,另外几位属下也都纷纷赶来。

他详细地询问了盯着城外獠军大营,以及府兵大营的属下,得到了那两个地方都没有任何的异常。

让这位足智多谋的吐蕃探子头目如释重负地吐了一口浊气,露出了一个果然如此的表情。

“我就知道,肯定是假消息……”

几位属下都有些懵逼地看着自家上司,都不太明白,自己等人听到了这个消息,都感觉心慌意乱。

为何上司居然眉开眼笑,老神在在,难不成这是犯了什么妖蛾子病不成?

这位足智多谋的吐蕃探子头目,看到了一干属下那诡异的表情和眼神,顿时一种智商上的优越感由然而生。

难怪他们只是自己的下属,而自己是上司,还不就是因为上官看中自己有着一颗睿智而又冷静的头脑吗?

“你们是不是觉得这个消息肯定是真的,那个此刻正在刺史府中养病的程三郎。

已经率领大军悄无声息地绕过了洱海之地,攻下了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川城?”

听到了顶头上司这样的提问,一干探子面面相觑,一时之间都不知道应该如何作答。

若是顶头上司不这么问,他们倒是有七八成的相信,可是经此一问后,他们反倒开始怀疑起了自己的判断能力。

仔细一想,也对,他程三郎又不是神仙,长着翅膀能够飞过去,再说了,他就算是长有翅膀自己飞过去了。

难道他还能够提溜着一只大军飞过去?这特娘的怕是神仙都做不到。

看到了属下一个二个面露疑惑之色,探子头目这才露出了一个很有优越感的笑容。

“我知道你们兴许会怀疑,为何那姚州刺史府会如此明目张胆的放出这样的假消息。”

“那是因为,他们想要用这样的假消息来误导我等。”

第1401章 足智多谋的尚多结将军与吐蕃探子头目

一干吐蕃探子愣愣地看着探子头目翘起了手指头,无比笃定的样子。

都不禁开启了头脑风暴,在探子头目的提点与引导之下。

他们总算是醒悟了过来,纷纷恍然,小声地痛骂着那姚州刺史的狡诈与阴险。

幸好上官足智多谋,又善长于冷静的分析,不然,自己等人急惶惶地将情报往洱海之畔一传递。

令尚多结城主大惊失色,率军回去一探究竟,等到尚多结城主发现这其实是姚州宁刺史的调虎离山之计后。

一想到自己等人将会面对那位残忍嗜杀,性格暴烈的尚多结城主的怒火。

十有八九,明年的这个季节,自己等人的坟头上,怕是已经芳草萋萋。咦?不对不对……

咱们吐蕃人,讲究的是天葬,可就怕尚多结将军大怒之下,把自己等人直接剁了,很不讲究地扔在洱海之地……

几位探子都纷纷朝着这位探子头目表达了自己对于上官的敬佩之情,亦询问起这样的消息,如同禀报尚多结将军。

探子头抚着着浓须,有滋有味地呷了一口茶汤,这才慢条斯理地道。

“呵呵……这还不简单,回头,你们设法弄来一份公文,本官再将我们的分析也附上,一起送给尚多结将军。”

“请将军自己裁断,至于将军他想要如何处置,那可都怪不到我等头上。”

一干属下纷纷深以为然,连连颔首,如此一来,不论尚多结将军是继续呆在洱海之畔瞎猫蹲耗子。

还是不放心地率领大军蹿回剑川城去一探究竟。

那都是他尚某人自己的选择,可不干咱们这帮子小探子事。

……

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尚多结在洱海之畔,感觉每一天,都像是在渡日如年。

李德雅等人率领诏兵联军南下已经过去了三四天的光景。

可是到现在,姚州那边的探子,却还没能传来有价值的好消息,让尚多结都开始怀疑那帮子家伙有没有在认真搞工作。

那姚州的宁刺史是个老奸巨滑的人物,不过,他敢眼睁睁地看着忠于大唐的蒙舍诏被联军给摧毁?

难不成,他也在算计着什么,又或者他已经知晓了自己所率领的吐蕃大军的行踪。

想到了这,尚多结的嘴角轻蔑而又自信地扬了起来。

其实就算是他知道又能如何?你宁某人敢不救?呵呵……

失去了蒙舍诏,那洱海之地,就再没有对吐蕃势力挚肘的对手。

吐蕃完全可以从容布置,让那些代言人继续侵吞着姚州的城寨。

而吐蕃则有了足够的战略纵深,可以从容布置,那姚州,就会成为吐蕃的囊中之物。

所以,哪怕是宁刺史知晓自己就在洱海呆着,尚多结也不怕。

之前,尚多结还有些担忧那位在剑南道中部名声显赫的程三郎还有他麾下那八千獠兵。

当听闻了这个消息,尚多结虽然表面上保持着镇定,但实际上心里边也颇有些犯虚。

好在,咱们吐蕃的干探都十分的给力,探查出了那只来到了姚州的獠军,实际兵力,怕是最多也就三千多。

至于那位率军而来的程长史,在路上染了恶疾,被送入了刺史府中静养,连军营都没回去。

收到了这个的消息,让尚多结长出一口大气的同时,对于那位传闻中很牛逼很厉害的程三郎多了一丝鄙夷。

原本还以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结果特娘的居然是个体弱多病的软蛋外加假消息之王。

唉……没有对手,只能成日呆在洱海略的军营之中瞎琢磨的日子,让尚多结浑身都觉得难受。

正考虑自己要不要率领亲军,出大营去游猎散心的当口,就看到了亲兵掀帐而入。

“将军,姚州城的探子有要紧事要见将军。”

尚多结顿时精神一振,坐直了身躯。

不大会的功夫,曾经见过几面的探子步入大帐,朝着尚多结恭敬地一礼之后奉上了探子头目让自己送来的书信还有姚州张贴的公告。

看到了那张公告的第一时间,尚多结差点就直接就蹦了起来。

一脸目瞪口呆地打量着这份公告,半天才反应过来。

“不对,这不可能,这,这难道又是一个假消息?”

跪拜在跟前的那位探子,听到了尚多结的喃喃低语,不禁心中升起了对自己的顶头上司,探子头目的敬佩之情。

看来,高高在上的尚多结将军所想果然跟自家上司的想法不谋而合。

尚多结定了定神,又将那封探子头目的亲笔书信仔细地看了一遍之后,吩咐亲兵去召集诸将过来议事。

而他则是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

……

很快,一干吐蕃大小将领都聚拢到了大帐之内,尚多结目光扫过这一干麾下,这才沉声言道。

“姚州的宁刺史,在姚州城内,发布了告示,声称那泸州大都督府长史程处弼,已经率军攻下了剑川城。”

此言一出,帐内的一干吐蕃将领一片哗然。

“这,这怎么可能?那可是剑川城,自剑川城落入我吐蕃之手后,又多次的修葺加固。”

“想要拿下剑川城,怕就算他程三郎尽起姚州府兵和獠军都不够,他哪来那么多兵马?”

“会不会他领了一只奇兵去偷袭?”

“呵呵……从哪去?扛着攻城武器翻山越岭去打剑川城?”

“将军,末将觉得这个肯定是一个假消息。”

“将军,末将觉得,不管真假,还是谨慎为好,要不,咱们先回师剑川,若是剑川有事……”

看到下面吵成一锅粥,尚多结也不禁大感头疼,连续拍了好几下案几,总算是镇住了这帮子叽叽歪歪的混帐。

“够了!都给我退下!”

看到尚多结一副勃然作色的模样,一干领教过这位顶头上司脾气的将领们悻悻闭嘴,退回两侧站定。

“还有两个消息,本官得告诉你们。”

“第一,驻军于姚州城外的獠军大营,与那府兵大营,都未见兵马调动。那只去夺取剑川城的兵马从何而来?”

“第二,那程三郎身染恶疾,一直都在姚州刺史府外养病。

突然姚州刺史府贴出公告,说是他程三郎已经率大军攻下了剑川城,你们不觉得奇怪吗?”

第1402章 吐蕃人里,哪来这么高这么白的傻大个?

说到了这,有勇有谋的尚多结将军拍案而起,翘起手指头一比划,一脸的英明睿智。

“所以,本官综合以上分析,得到的结论就是。这,肯定是假消息!”

“这是姚州的宁老狗那个混帐想要拿来诳骗本官,让本官率军离开洱海,驰援剑川策的阴谋。”

听到了尚多结这番有理有据的分析,一干吐蕃令将经过了深思熟虑,都深以为然。

“将军分析得极为在理,姚州那个宁刺史,向来诡计多端,这必定又是他的阴谋。”

“就是,现如今我们形势一片大好,眼瞅着洱海诸诏联军已经南下,正要一举攻取蒙舍诏,扫平障碍。”

“必定令那姚州宁刺史手忙脚乱,这才异想天开,编造出这样一个谎言。”

“幸好将军英明睿智,看穿了他的阴谋,不然,若是我吐蕃大军离开洱海,指不定唐军就会疾速西进,杀那些洱海联军一个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