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942章

作者:晴了

却鼻子一酸,眼泪直接就流出了眼眶。

看到郑长随未语泪先流的模样,宁刺史不由得心中一凉,手足发冷。

程杰看到郑长随的模样,直接脸色就变了,不过他可不是宁刺史这样的斯文人,喜欢意会。

程杰眼珠子一鼓,大步朝着阶下行去一边厉喝出声。

“哭什么,我家公子何在?!”

郑长随着宁刺史那副脸色惨白的模样,又看着了程杰那副急得像是要杀人的模样。

郑长随总算是意识到了自己激动得先流泪后说话的顺序有点不对头。

赶紧抢在程杰双手眼看要揪着自己脖子之前,扯着嗓子嘶声喝道。

“赢了,程长史夺下剑川城了!”

“???”已然四肢冰凉,开始仰起脑袋,尽现悲怆之色的宁刺史浑身一震。

然后猛地一扭脖子,看向郑长随。“你说什么?!”

“府君,程将军,还有诸位,程长史已经夜袭剑川城成功,剑川城已经重回我大唐之手。”

郑长随的嘶吼声,让一干才冲出来的姚州文武齐齐色变。

这一刻,宁府君仍旧有些不敢相信,毕竟刚刚郑长随的表现,让他已经起了阴影。

“你可有何证据?”

“宁府君,这里有程长史命我等从剑川城,城主府里边抄出来的公文书鉴,还有几块败亡的吐蕃官员遗留下来的官印……”

旁边随行赶了回来的向导赶紧将背上背负地包裹解开,摊开在地面上。

宁刺史不顾仪态地蹲下伸手捞起了一块官印打量了两眼,搁到了一旁之后,又抄起了一份公文……

旁边的程杰当然不会像宁刺史那般多疑,毕竟他更加信任自家三公子的能力。

既然连这些东西都搞了过来,总不能是自家三公子使妖法去偷来的吧。

“我家公子可有受伤?奇袭剑川城的大军伤亡如何?”

郑长随深吸一口气,挣脱了那两位士卒的搀扶,兴奋地大声道。

“程长史毫发无伤,奇袭剑川城的大军,除了几个獠军将士受了伤之外,再无损失。”

这下子,那些并不清楚程三郎奇袭剑川城之事的姚州文武,总算是反应了过来。

开始喧哗出声,难以置信到了极点。

“怎么回事,程长史不是在刺史府中养病吗?怎么跑到剑川城去了,而且还夺下了剑川城。”

“府君,到底是怎么回事,你能不能给我们解释一二。”

宁刺史此刻哪有功夫理会那些姚州属下的七嘴八舌的叽叽歪歪,此刻的他,已然是老泪纵横。

将手中的那份吐蕃公文随手弃于地面之后,抬起了双臂,两眼通红地望向天穹,然后朝着东北那是长安,也是故乡的方向深深一揖。

“……剑川城,终于回到大唐,宁某此生无憾矣……”

程杰看着这位激动得掏出了丝帕捂住了脸,哽咽不已的姚州刺史。

想要开口安慰,却也不知道说些啥,只能唏嘘一叹。

……

足足两柱香之后,一干姚州文武,这才摆脱了那种百感交激的情绪,恢复理智。

回到了厅内安坐,不过,几乎所有人都顶着一双发红的兔子眼。

嗯,大家都红了眼,彼此也就不觉得有多么的尴尬。

郑长随绘声绘声地讲述起了程长史在确定要搞事情之后,拟定的战略。

以及那些日子在那山林间艰难前行的艰辛。

他们这一路上,为了防止消息被走漏,遇上的不论是猎人还是砍柴人,又或者是百姓。

都一律扣押在军中,等赶到了那剑川城外之后。

程长史在山头之上,呆上整整一天,一直到过了午夜,又亲自为先锋,率领赶死队行进在最前方。

破坏了城门,使得大军奇袭剑川城成功……

“……那些守备剑川城的吐蕃守军,根本就没有想到会被人偷袭。”

“所以,惊惶失措之下,那位守将居然在第一时间就打开了剑川城北门望北而逃。”

听着这个跌宕起伏的故事,一干姚州文武扼腕不已。

而程杰与那蒙扎则是眉开眼笑,似乎在他们的心中,程三郎能够做成功,理所当然不过。

五十出头,就已经须发斑白的宁刺史整个人精气神都已然完全不同,甚至还知道调侃起了在场的一干属下。

“诸位,现在不需要本官解释程长史何以会在刺史府中养病,闭门不见宾客的因由了吧?”

“原来如此,这位程长史,真不愧是将门之后,胆略过人啊。”

“是啊是啊,重要的是,率獠军跋山涉水,不用器械,夜袭坚城成功,这可是我等想都不敢想的。”

“正因为程长史敢于常人所不敢想,方可成功。”

“难怪年纪轻轻,就深受陛下信重,成为泸州大都督府长史。”

“是啊,我听闻,程三郎可是陛下身边的大红人,看来此子凭的可是真本事。”

郑长随替程处弼广而告之之后,总算是想到了还有一件正事。

从怀中取出了程三郎的亲笔信,恭敬地递到了宁刺史的案几上。

宁刺史定了定神,拆开了信封,仔细地审视起了书信的内容……

……

看到了程处弼那笔谈实在是谈不上出彩,却有着一种力透纸背之感的英气。

还有那从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对于剑川城易主之后,那三千吐蕃精锐会不会在姚州境内闹腾妖蛾子的担忧。

让宁刺史一面抚须一面颔首不已。

这位程长史,不但胆大,而且心细,如此足智多谋。不愧是年轻一辈中的翘楚人物。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在了宁刺史的身上,静待着他开口说话。

宁刺史看罢程三郎的书信之后,目光一转,落在了那位蒙舍诏诏主张乐进求的身上。

之前张乐进求希望能够请程三郎率军增援蒙舍诏,现在看来,已然不必。

既然程三郎已经解决了困扰自己多年的心腹大患。现在,也该他宁某人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本事了。

第1400章 这肯定是假的,这是一个假消息!

那三千吐蕃精锐,对于这些年来,一直处心积虑地给那些洱海各诏挑拨离间上眼药,以维持姚州平稳的宁刺史而言,还真算不上什么。

宁刺史忆及之前蒙舍诏诏主张乐进求还请求援兵援救蒙舍诏来着。

现如今,根本就不需要援军,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赵主薄,你立刻草似报捷公文,命姚州差役四处张贴,务必要在最短的时间之内。”

“令姚州百姓都知晓,剑川城已经被程长史率军夺回,剑川城重归大唐治下的好消息。”

“再有,本官会亲自给那洱海五诏之主去信,告诉他们,剑川城已重归大唐。”

“那三千吐蕃兵马,已成无根之木,他们过去妄为之事,本官可以既往不咎。”

“但是,从现在开始,若还有敢为吐蕃爪牙,继续为吐蕃效死力者,朝廷定然严惩不怠,绝不姑息。”

“再有,张诏主……”宁刺史的目光朝着张乐进求看过去笑道。

看到投来若有所思的目光,张乐进求赶紧起身,先是恭贺大唐重新夺回了剑川城。然后规规矩矩地站着静待宁刺史发话。

“张诏主本官希望,这封送往蒙舍诏的告示,最好有你亲自送去。”

“有了此物,蒙舍诏转危为安,对于张诏主而言,可是一件极好的事情。

哪怕是借给那细奴逻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动张诏主一根毫毛。”

张乐进求虽然胆子不大,但却也是个很聪明的人,顿时就反应了过来。

对啊,程长史是为谁而来的姚州,不就是因为自己请求他才率军南来的吗?

看看人家程长史,顺手一扒拉,就将那原本已经陷落于吐蕃之手多年的要塞就被夺取了回来。

还将那原本杀气腾腾的三千吐蕃兵马变成了瓮中之鳖。

而自己持令而去,又令原本已经陷入了死地的蒙舍诏转危为安。

两相比照下来,若是诏中那帮混帐,但凡有点眼色,都会慎重地考虑考虑。

是跟着自己这位已经抱上了程三郎大粗腿的蒙舍诏诏主混,还是跟细奴逻那个家伙一条道走到黑。

张乐进求无比虔诚地拜倒在地,朝着宁刺史恭敬一礼,表达了他愿意接受命令,尽早赶回蒙舍诏,控制局面。

……

原本一如往日一般喧闹的姚州城,随着那些差役,将一张张的告示张贴出来。

自然有读书识字的好事者蹿到跟前去大声诵读,用不了多长的时间,姚州城内的百姓几乎全都知晓了那原本已经被吐蕃人强夺而去的重要关隘剑川城。

已经被奉剑南道巡抚使李绩之命,南来巡抚姚州的泸州大都督府长史程三郎率军夺回。

那已经被吐蕃占据了多年的剑川城,终于重归于大唐治下。

此刻,一位作行商打扮的吐蕃探子,正呆愣愣地看着那份公文。

耳朵边却全是那些姚州百姓兴奋而又热烈的议论声。

这位吐蕃探子的脑子里边已然乱作一团,第一个念头就是不可能,第二个念头还是不可能。

剑川城可是在姚州西北,他程三郎想要率军去夺取,那就得先经过洱海北部,然后再向北进发。

而现如今,洱海北部,早就已经被吐蕃经营多年,洱海各诏皆已经成为了吐蕃的耳目。

想要避人耳目,率大军进抵剑川城下,那就是个笑话。

而且,他这几日一直都密切地关注着那城外的獠军大营,可以肯定,那只獠军来到了姚州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