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912章

作者:晴了

李渊一边颔首附合,一边频频劝酒,让李世民总算是吐尽了心中的郁闷,舒爽了许多。

酒过数旬,听到了李世民的那些剖心之言,李渊也是深以为然。

又将一杯蜂巢酒给灌了下去,干脆大巴掌拍在了案几上。

“既然如此,那二郎此事你就不用管了,你是天子,一言一行,满天下都盯着。”

“但是,那汉唐商行,于国于民,皆有大利,既然如此,老夫便来做这个恶人。”

“父亲?”听到了这话,李世民端着酒杯,愣愣地看着跟前这位几乎不理世事,成日只是吃吃喝喝,含饴弄孙的父皇李渊。

李渊抚着长须,不紧不慢地开口言道。

“老夫早就已经不在乎别人说老夫如何,更何况,老夫早就已经不是皇帝了,不论是朝堂还是百姓,他们指指点点,私下议论,又能如何?”

李世民看着侃侃而言的父亲,突然之间发现,还真是这么个道理。

这个大摊子,作为皇帝的自己是不好去碰,所以李世民之前也考虑过太子承乾。

但是考虑到那些臣工与太子之间原本就有着很深的矛盾,再加上一些别有用心之人一直虎视眈眈。

若让太子去碰,定会让太子成为众矢之的。

但是父皇这话,却给李世民看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选择。

第1353章 被老父亲忍辱负重的行为感动的大唐天子

李世民愣愣地看着跟前的父皇,手拿着酒杯,久久不言不语。

李渊则是老神在在端起了酒杯,自己又呷了一口,抬起了眼皮来看向李世民。

李世民将自己手中的酒杯搁下之后,眼眶微微泛红地起身朝着忍辱负重的老父亲一礼。

“父亲你,其实你不必如此……”

李渊呵呵一乐,走了过来,将那李世民给搀了起来,拍了拍他的肩膀之后,语重心长地道。

“二郎啊,为父能够为你做的不多,这汉唐商行的股份,名义上就先搁在老夫这里。”

“你只管做好你身为天子的本份……”

李世民看着父皇为了自己如此忍辱负重,内心实在是有千言万语,却都堵在嘴边,不知道应该说点啥。

最终,却扼不过父皇,只能老老实实地点了点头,认可了父皇的安排。

李渊亲自将李世民送到了屋外,看着李世民朝着自己毕恭毕敬地行了一礼,这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李渊地嘴角,情不自禁地扬了扬,很快又控制住了自己。

回到了屋内之后,李渊端起了跟前的蜂巢酒,又美滋滋地仰头一杯之后这才言道。

“忠宝,来,帮朕给程三郎那小子写封信,告诉他,那谪仙醉,老夫甚是喜欢。

让那小子别抠抠搜搜的,就给老夫送上十斤谪仙醉是啥意思……”

忠宝公公认真地倾听着不讲武德的黑脸老头的叽叽歪歪兼威胁之词,再加过艺术加工。

让那些协迫之词,显得既有深度,又有张力,嗯,如此一来,那小子送酒的频率应该会勤快一点才对。

……

“这便是荣州,果然,这里可真比不得那蜀州一带的繁华。”

一只不大的队伍,缓缓地驰入了这座荣州州城,开口说话的为首者,正是李绩这位剑南道巡抚使。

自打队伍抵达了蜀州之后,李绩就实在是有些憋不住了。

干脆让大队伍继续缓慢前行,而他则轻骑简从,先赶往泸州。

听到了李绩的评价,身后边的亲随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笑道。

“是啊老爷,这里看起来,的确不咋的,虽然说是个州城,但规模比咱们关中的县也强不到哪去。”

李绩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砸了砸自己那发干的嘴唇。

“走,咱们去寻间茶肆,喝点东西休息休息再继续赶路。”

一行人很快就来到了距离城门不远的一处茶肆,让店伙计上来茶水和点心,吃喝起来。

这个时候,就听到了身边的那些茶客们正在兴奋地议论着荣州水泥官道的消息。

“水泥官道?”奉命随行的兵部职方司员外郎任雅相不禁一愣。

侧目朝着那边看过去,李绩也放缓了吃喝的速度凝神倾听。

“……我上回去泸州南边的长宁州采办笋干,当时就觉得那个水泥官道,走起来可真是舒服。”

“既宽阔,又平缓,而且哪怕是下了雨,也不会变得泥泞难行。”

“是啊,小弟我也觉得,这水泥官道对于咱们这些经常需要走南闯北的行商来说,简直就是福音一般。”

“特别是越往南,深入戎州或者是泸州南部之后,原本的道路,实在是崎岖难行。”

“所以小弟我一般也就只会到泸州城,或者是戎州城一来售卖货物,再采办一批,便回蜀州。”

“可自打那水泥官道将整个泸州诸地都铺通之后,真可谓是如履平地。”

“若是能够直接修到蜀州去那该有多好,那咱们这些行商贩夫南来北往,可就便利多了。”

听到了这里,任雅相实在是憋不住了,朝着李绩小声地问道。

“兵部,那水泥官道,到底是何事物?

下官怎么觉得听他们这么一说,似乎比咱们平时行走的官道都要强上几筹的样子。”

李绩自然是见过水泥的,也见过水泥的样品,听到了随行的官员如此询问。

不禁呵呵一乐,拿捏起了姿态,抚着长须悠然道。

“呵呵,水泥嘛,这等事物,本官自然是略知一二的……”

便简单扼要地解释了一下那水泥的特性,听得一干随行官员一脸新奇。

也不禁对这位见多识广的李兵部越发地心悦诚服。

“不愧是兵部,见多识广,眼界着实是我等望尘莫及……”

就在一干随行官员低声拍马屁地当口,却看到了临近那桌的一名行商拍着肚皮起身告辞。

“诸位,小弟我还得赶巳时的那趟班车,就不陪诸兄了。回头有机会,小弟来请诸位。”

李绩与一干随行官员都愣愣地看着那位行商离开之后,一众人等把期待的目光落在了李绩的身上。

“……”李绩的脸色不禁一黑,砸巴砸嘴嘴,老夫知道个鸟的班车。

但是,李绩何等样人,老神在在地一笑。

“咱们也吃得差不多了,既然诸位有兴趣,不如一起跟上去瞧瞧如何?”

……

一行人出了酒肆,就见到了那位行商,领着两位伙计,三个人正要离开。

“这位小哥且慢……”李绩吆喝了一声,让那位行商愕然回首。

看到了这位气度不凡的锦服华袍的中年人,赶紧一礼。

“见过这位官人,不知官人唤在下何事?”

李绩上前一步,笑眯眯地问道。

“老夫姓李,敢问小哥贵姓。老夫从关中而来,想要到泸州去。

方才听闻小哥你说起班车,老夫甚是好奇,那是什么事物?”

这位行商听了这话一脸恍然地点了点头。“小人免贵姓胡,是蜀州人氏。”

“原来是来自关中的官人,不知道咱们这蜀南之地有班车很正常。”

“就连我们,也是这入冬以来才知道这种新奇事物。”

“哦?看来,这东西可真是新鲜事物,来来来,咱们边走边聊……”

李绩眉头一掀,顿时来了兴致。

跟着这位胡行商一边前行一边听他详细地解释起了什么叫班车。

因为泸州的经济能够得以繁荣,就是因为道路通畅,有了水泥官道之后。

让商旅们的往来更加的便捷,可是,入冬之后,泸州一带常年阴雨连绵。

那种瘆人的阴冷与潮湿,让一干靠往来于各州的行商贩夫都不禁犯了难……

第1354章 这班车一个白天就能到三百里外的泸州?

若是那些大商贾,倒还好办。他们有马有车,往来十分的轻松。

但是对于大多数贩夫走卒而言,在那样的冬天里边赶路。

实在是太过艰辛了点,而且在那样的阴雨潮湿天气里边推车背货都十分的艰难。

所以,随着往来客商的人流量的减少,自然也会影响到泸州的经济活力。

“所以,那位知天文,识地理,会仙法的程长史奉了大都督府之命,解决这个问题。”

“只用了短短数日,就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就是这种往来于泸州和周边诸州的班车。”

“像小人这样的行商,若是过往,想要前往泸州,要么就是自己租车前往,要么就只能靠两条腿。”

“可是租一辆车,那可是花费不菲,但三天左右可抵泸州。

可若不租车,那就得走上六七日的光景才能够到那泸州。”

“而这班车,只需要一个白天便可到达泸州。”

“一个白天?”李绩不禁一呆,他作为剑南道巡抚使,自然是做足了功课了的。

自然知道从荣州前往泸州,差不多得有三百里地。

就像自己骑马而行,一天也不过就能赶一百五十里左右就要休息。

从这里赶到泸州也得需要两天的光景。跟前这位行商居然说一天能到,这不是瞎扯吗?

这位胡行商看到李绩那张满是怀疑的脸,冲李绩显摆着关于班车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