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443章

作者:晴了

可以略微缓一些,而安化门、明德门和启夏门三门的速度,则益快不益慢……”

程处弼在这里唾沫星子横飞地说着,旁边还有赵昆带来的书吏正在飞快地记录着。

第655章 真想亲自去看看承乾他是怎么入城的

程处弼足足言说了差不多两柱香的功夫,这才住口,接过程发给自己端来的温开水一口抽干。

程处弼目光一转,朝着李承乾恭敬地一礼。“殿下,臣已经解释完毕。”

一只站在旁边,安静如鸡地太子殿下满意地冲这场典礼的总指挥处弼兄颔首一笑。

“程卿已经把事情说得十分的清楚,孤也已经听得很明白。”

“不过,孤还是担心诸位万一事急,出了差池。所以,已经提前让人准备好了明天的行动计划……”

宁忠上前一步,手里边拿着一叠纸张来进行分发。

赵昆也跟宁忠拿了一纸,看着那上面写得密密麻麻的字迹,安心地将这玩意给折了起来,递给了身边的书吏。

“诸位卿家可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若有,最好现在就向程卿请教。”

“殿下,臣没有问题,明日定当照此行事。”一位位的臣子纷纷出列朝着李承乾行礼答道。

看到了这一幕,内心此刻也是颇为激动的李承乾朝着四周一礼。

“明天,孤要让所有人知晓,孤已然痊愈,孤,还是大唐的太子,而我东宫上下一心。”

一干东宫齐刷刷地皆尽拜倒于地,大声应诺……

赵昆等到了会议结速,诸路主事者都离开了皇庄,这才如释重负地吐了口浊气。

“殿下,臣也要回宫了。”

“赵将军,辛苦你了,我父皇可有什么要交待的?”

李承乾看着那些人都匆匆而去,朝着赵昆温言问道。

“没有,陛下让臣过来,一来是告诉殿下,诸门守将皆已通知到位,明日午时前,臣会在明德门恭迎太子殿下入京。”

……

“赵昆怎么去了那么久还没回来,莫不是出了什么差池?”

皇宫中,甘露殿内,李世民正有些焦燥地踱步,时不时地扭头看向那静立于殿中的铜壶滴漏。

坐在榻前,手中拿着一册书籍,正在慢悠悠翻阅的长孙皇后有些无奈地抬起了头来。

“夫君,昨夜承乾他们就已经到了皇庄了,今日需要安排诸事,赵将军想必应该在旁听呢。”

“夫君过来坐着歇息一会吧,你绕得妾身头都晕了。”

听到了这话,李世民只能回到了榻前坐下,接过了爱妻递过来的茶碗,看到了妻子正在欣赏的印刷版《三字经》。

“娘子你怎么会想着看这个?”李世民不禁一乐问道。

“还不是为了小兕子,小兕子自打听说了《三字经》是程三郎写的,非要闹着要学,说是她现在是大姑娘了,也要开蒙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想到了自家爱女说这话时那一本正经的表情,长孙皇后脸上满是温柔与宠溺的笑意。

李世民爽朗一笑,薅着长须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不愧是老夫的爱女,喜欢向学,这可是好事情。”

“更何况,我也觉得这《三字经》比之《千字文》更适合开蒙。”

“是啊,这短短千余字中,居然有那么多的典故,由不得妾身不服气,有些人,就是天才。”

夫妻二人说话间,赵昆终于赶到了甘露殿中。

“怎么样,诸事可已安排就绪?”李世民招手示意赵昆上前,迫不及待地追问道。

“陛下放心吧,所有的事务,都安排得井井有条的……对了,这是臣带回来的,关于典礼的各项准备……”

李世民接到了手中,认真而又专注地看着那些关于太子入城典礼的各项事务。

上面条理分明地写着,哪一个门,出发的时间,到哪个坊,需要多少时间,在那个位置,会有私塾的学子加入……

看得李世民啧啧连声,忍不住抬起了头来。“这些都是程三郎那小子弄的?”

“正是,还有这一份,是当时程三郎在那里布置诸事所述,臣担心自己记不住,特地带了一位书吏去。”

李世民一边看,一边朝着赵昆询问相关的事情,足足花了差不多半个时辰,这才让赵昆退下。

看着赵昆离开的身影,李世民这才若有所思地抚着长须道。

“老夫一开始一直觉得,这小子总揽此事,怕是会出些纰漏。”

“可现如今看来,他行事之缜密,考虑之周全,实在是,感觉就像是一位老手。”

“妾身倒觉得,这倒跟程三郎做手术似的,条条框框,都写得分明,只需要照此履行,定然不会出差池。”

“看来,卢国公府,倒真是要出上一位将相之才……”

听到了妻子对于程处弼的夸奖,李世民微微颔首。

“是这个理,可这小子太年轻了,还得好好打磨打磨,不然,谁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又会胡来。”

“妾身真的很期待,真想亲自去看看承乾他是怎么入城的。”

“放心吧,为夫也已经做好了接应的安排,明天,就由着承乾好好的在长安朝野前好好的露个脸。”

“更要让那些别有用心之人,给朕死了那些心思。”

听到了夫君这话,长孙皇后伸出了手,与夫君的手交握在一起,久久不语。

……

元旦,一年之始,天刚刚擦亮,李承乾就已经睁开了双眼,坐起了身来。

而就卧在榻前休息的宁忠被床榻上的异响给惊动了,赶紧坐起了身来。“殿下,天色还早呢,你再睡一会吧。”

“嗯,行,孤再养养神。”李承乾缓缓地躺了回去,可是,头脑异常亢奋的他,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

“罢了,还是起来吧,孤实在是睡不着了。”

“是,那奴婢叫人过来,给殿下准备沐浴更衣?”

“嗯,也好。”

程处弼此刻已经在皇庄之内,巡视着各处,此刻,那些之前已经动运至此的书籍正在装车。

数十辆大车,装得满满当当的,让人很有成就感,车夫们从皇庄的杂役手中接过热汤和饼子,正在狼吞虎咽的大嚼。

另外一边,那些东宫诸率的将士们都陆陆续续地醒了过来,开始收拾行装。

程处弼突然听到了身后边传来的动静,一扭头,就看到了神采亦亦的李承乾正迈着矫健的步伐,朝着这边行来……

“处弼兄,我们什么时候出发?”

第656章 “恭迎太子殿下回京!”

长安城,是这个时代最巨大的城池,占地足有八十多平方公里,单单是朱雀大街的总长度就有五公里。

今天的天气相当不错,天空碧蓝如洗,随时太阳跃于地平线上,原本静寂的长安城渐渐地开始活跃了起来。

百姓们开始走出家门,原本冷清的街道也渐渐地喧闹了起来。

特别是东西两市,已然是人声鼎沸,诸坊的草市,也都开始聚拢行人商贩,买卖人吆喝声此起彼伏。

大家都欢天喜地地行色匆匆,好好地忙碌完之后,就要赶回家中,与亲人团聚,共渡元旦佳节。

而一干换上了华丽的袍服的官员们,也都已经开始朝着皇宫而去。

元旦朝会一般都不早,毕竟元旦朝会是大朝会,京官五品以及以上的官员都要参加。

而且元旦朝会还会有诸国的使节前来向大唐皇帝陛下进献,等到朝会结束,那就是规模空前的元旦赐宴。

李世民此刻正在那平时不常用的含元大殿之中,接见着臣工与诸蕃使节。

只是今年的元旦朝会,大唐皇帝陛下明显有些心神不属,频频地朝着一旁不远处的铜壶滴漏看个不停。

……

“这是怎么回事,这些人在这呆着干嘛呢?”

那些经由长安九门出入往来的商旅,还有贩夫走卒。

都很是好奇地频频朝着立于城门里许外,那严阵以待的甲士和车队。

九门的将领们,都频频地看向城门楼上摆着的日冕。

李承乾,此刻正坐在轮椅上,嗯,今天没有准备马车,唯一可以休息的地方,就是那辆经过程三郎打造的轮椅。

此刻,宁忠正在小心翼翼地给李承乾按摩着双腿,生恐太子殿下因为过度紧张而出现抽筋的情况。

程处弼,这位大唐东宫左内率副率,此刻正跟左内率主将尉迟宝庆蹲在一块,一边吹牛打屁一边频频地朝着城头张望。

不知何时,城头之上,扬起了一杆旗帜,开始摆动,那是信号,代表着距离午时,只剩一刻钟了。

“举旗了!”程处弼深吸了一口气,厉声大喝道。“列阵,准备!”

很快,数百精锐之士,还有于志宁等东宫属官们纷纷整理衣冠,而李承乾的小心肝此刻不争气地开始骚动起来。

六百精锐,人手一杆长矛,矛尖处,都扬着一面鲜红的三角小旗。

而太子殿下的仪仗也终于展开。城门内,大量的精锐开始涌出,将那些百姓们先拦阻到了一边。

随着号令声,就在队伍要前行的那一刻,李承乾一咬牙,从那轮椅上站起了身来。

“殿下你这是……”站在他身边的于志宁不禁一愣。

“孤心里有数,坐在轮椅里,孤很不自在。”

李承乾的目光扫过于志宁等人,目光最终落在了赶过来的程处弼身上。

“既然如此,还请殿下移步……”程处弼还能说啥,朝着李承乾恭敬地一礼大声喝道。

“擂鼓,三呼!”此刻,立身在明德门上方的守将,看着这只队伍渐渐地行到了近前,更看到了时间堪堪来到了午时,当即厉喝出声。

一瞬间,几乎长安九门城楼之上,都响起了那震天的鼓声。

激昂而又震撼人心的战鼓之声,仿佛能令天地变成。

“恭迎太子殿下回京!”城上,城下的大唐武贲,齐齐高举起了手中的武器,厉声大呼。

“太子……那,那就是太子殿下?!”明德门那些被将士们拦阻在大道两旁的百姓们此刻都忍不住瞪大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