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432章

作者:晴了

“然所用开蒙之物,只能续用《千字文》,而我朝能人智士辈出,著书立说者举不胜举。

却未有效法《千字文》,以启蒙天下有志读书之稚童的开蒙文章……”

突然听到了陛下话风一转,提及了太子李承乾,瞬间,朝臣之中荡起了一阵骚动。

要知道,太子足疾久治不愈,与其德行有亏的流言,之前可是在长安内外喧嚣尘上,惹得陛下震怒。

之后,陛下干脆恩准太子伴驾太上皇去了骊山汤泉宫,在一众朝臣的眼中看来。

分明就是为了避开这流言纷扰的旋涡中心,正好让太子也去散散心。

而那之后,关于魏王殿下很有可能会成为大唐太子的新人选的消息,亦是开始此起彼伏。

结果谁也没想到,魏王李泰暗疾发作,与其私德有亏的流言爆发之后,攻讦太子殿下的流言终于渐渐地止歇。

而关于魏王李泰会成为太子人选的消息,也少了许多。

但不管怎么样,太子远离中枢的状态,已然给了不少朝臣一个印象。

那就是,这位太子殿下,怕是已经渐渐地失去了陛下的宠爱,不然,为何会一去骊山汤泉宫数月之久。

之前甚至有臣工请奏,希望陛下恩准太子殿下回东宫理政,这样的消息,却被陛下置之不理。

这越发地坐实了太子失宠于陛下的流言。

可是此刻,看到陛下眉开眼笑地提及太子,其语气之温和,甚至有一股子过去未有的宠溺。

着实让满朝文武一时之间有些缓不过神来,都不明白陛下这是怎么了。

而李世民却仍旧笑眯眯地继续侃侃而言。

“故尔,太子授意随侍左右的东宫臣子,命他们修撰一篇,比《千字文》更适合用以为稚童开蒙的文章。”

“而随侍于左右的东宫臣子,便开始……埋头,嗯,埋头苦读诗书,意欲修撰出一篇开蒙文章来……”

房玄龄一脸懵逼地看着陛下,很懂得查颜观色的他看到了陛下那张笑得份外诡异的脸。

更看到了陛下说起埋头苦读诗书这几个形容词的时候。不是嘉许的语气,感觉像是在咬牙切齿一般。这到底是什么鬼意思?

“随侍于太子殿下身边的东宫臣子,都有谁去了,你们可曾知道?”

“东宫的诸多属官,都留在了长安,跟随前往的似乎不多。”

“莫非是张玄素,此人实乃饱学之士,文采过人。”

“不不不,我觉得应该是于志宁,于詹事的才学也同样十分出采。”

“应该是于志宁吧,张少詹事好像没有随侍于太子身边,他留在了东宫主事。”

“跟随太子殿下去的臣工,难道就只有于志宁一人?”

那些文臣开始窃窃私语议论纷纷,而这边的一票武将,也在叽叽歪歪。

就连之前自己儿子上个月窜去了骊山轮值的尉迟恭都薅着浓须,忍不住小声地嘀咕了句。

“莫非老夫的二郎也参与了?”

“对对对,还有我家大郎肯定也参与了。”

“我儿子也去了,指不定也算他一个。”

“喂,老程,你愣着做甚,会不会跟你家老三也有干系?”

程咬金薅着刚针一般的浓须,表情显得有些迷茫。

“前些日子,我家三郎回府跟老夫一块喝酒的时候,似乎提过一嘴。”

“……”

第638章 有我儿子强吗?有本事你写个《二字经》来瞧瞧

一票大唐功勋之臣,齐刷刷地把目光都落到了这位弃文从武的程大恶霸身上。

“提过什么,莫非那本《三字经》是你家三郎写的不成?”李绩有些不乐意的奚落道。

特娘的,真当你家老三是文曲星转世?

程咬金嘿嘿一乐,朝着李绩得意地抬了抬下巴。“咋的,我老程家好歹弃文从武,有这门天赋你不乐意?”

“……”李绩一脸黑线地看着这个厚脸皮。要不是打不过这个厚脸皮,真想一大脚尖踹过去。

“唉……我家那小子虽然也有几分才学,可惜年纪太轻,没能混进东宫。

不然,指不定他们也是修撰《千字文》的功臣。”

站在不远处监督殿中纪律的御史整个人都快方了。

一脸黑线地看向这帮子满嘴乱吹牛逼的军方大佬,神特么的混进东宫,进东宫是靠混的吗?

殿中的诸多文臣,亦纷纷嫌弃地看向那边正在聚堆叽叽歪歪的糙老爷们。

搞创作这种读书人的专属工作,关你们这帮子成天只知道喝酒耍拳的糙老爷们屁事。

偏偏这帮子混帐一个二个还在那里煞有介事的讨论是不是他们自家那不学无术,喝酒耍拳的子侄。

听得一干学问满腹,诗书在怀的文臣心中大恶。

恨不得朝着那个狠狠地tui上一口来表达与那帮糙老爷们不共戴天的态度。

高士廉忍不住用力地清了清嗓子,大声地朝着陛下道。

“陛下,到底是东宫的哪一位臣子,还是那些随侍于太子殿下左右的诸位臣工齐心协力编撰而成?”

李世民看着这热闹异常的朝堂,慢条斯理地将那个熟悉的人名给抛了出来。

“东宫左内率副率,太常寺丞程处弼。”

正在武将圈子里边唾沫星子横飞,跟一票糙老爷们吹牛打屁的程咬金有些懵逼地扭头看向陛下。

满脸难以置信地咧开了大嘴。“我儿子,我家老三?”

满朝文武也全都一副震惊脸,口歪斜眼地呆立于原地,真特娘的太卧槽了吧?

居然是程三郎,居然是程咬金的儿子,这个名声极恶的朝堂恶霸的亲儿子程三郎……

“不错,正是你家……”李世民听到了程咬金那夸张的叫唤声,笑眯眯地微微颔首正要说话。

就看到了程咬金突然一下子脸色一变,从人群里边蹿了出来,然后站到了孔颖达的跟前。

胡萝卜粗的手指头差点杵在孔颖达的鼻尖上。“老东西!你特娘的什么意思?”

“???”满朝文武瞬间鸦雀无声,全都呆愣愣地看着这位突然暴起的程咬金。

“你,你想做甚?!”孔颖达一脸懵逼,怎么这一眨眼,程咬金这个粗鄙武夫就蹦到了跟前来了。

“居然敢说我家老三秉性有问题,觉得我们老程家的人憨厚实在好欺负还是咋的?”

“姓程的,你休得无礼,老夫哪知道是你家三郎。”孔颖达的心里边也狠狠地卧了一大个槽。

真特娘的晦气,《三字经》居然是程老三那个混帐小子搞出来的。

“知道了你不说,不知道你才说,怎么的,欺软还是怕硬?”

“卢国公还请息怒,孔常侍也是无心……”

“哦,他是无心,那你姓孙的是有意的是吧,咋的,我家老三抢你闺女还是玩你媳妇了?”

“!!!”孙伏伽直接三尸神暴跳,脸色难看无比。这个程老匹夫,简直无耻之极,居然连这样的粗鄙之言也敢在朝堂上骂出口来。

“姓程的你,你怎么能在朝堂之上说出如此粗鄙之言?”

“刚刚是谁把脏水一盆盆往我家老三身上泼,这会子拿腔捏调装斯文了是吧?”

这些话一出口,那边的武将一个二个笑得眼歪口斜,甚至还有人在人群里边暗戳戳的捏着嗓子叫好拱火。

打从李世民说出《三字经》的作者,到程咬金听到之后,面现喜色之后旋及勃然大怒蹿到了阶前开始舌战群儒。

这位恶名远扬的大恶霸把市井俚语发挥到了极致,把一帮子文臣给怼得三尸神暴跳。

被攻击的文臣当然不甘示弱开始反击,甚至还有好友纷纷插嘴,那边的武将们也赶过来插嘴凑热闹。

朝堂之上,很快就乱作一团,哪怕是那些顾及颜面,没有下场的文武臣工虽然袖手旁观,但并不代表他们就不动嘴皮子吆喝。

李世民板起了老脸,默默地看着那越来越乱的朝堂,果然,这朝堂能够安安稳稳大半年。

跟程咬金这个厚脸皮被扔到了吐谷浑,还是有一定的关系。不过话说回来,不牵扯老程家的情况下。

这老货倒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顶多就是看看热闹,暗戳戳地拱拱火啥的。可若是惹到了程家人,啧啧……

话说回来,原本自己把程三郎撂到东宫之际,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

现如今看来,果然,不愧是程家人,吸引仇恨的能力着实岗岗的。

李世民一边琢磨,一边继续面无表情状欣赏着这场朝堂君子之争,嗯,能不动手,都算君子之争。

孔颖达气的手捂着心口,老脸煞白,除了大叫粗鄙武夫有辱斯文,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怼这个厚脸皮的老程。

程咬金听到了这话不怒反喜,一句话把孔颖达又怼得死去活来。

“老子是粗鄙武夫咋了?你能耐有我儿子强吗?有本事你写个《二字经》来瞧瞧?”

“你写的要是比得过我家老三写的《三字经》,那我老程保证负荆到你家去给你陪不是。”

这话直接又让朝堂里边再一次掀起了哄堂大笑,泥玛,《二字经》是什么鬼?

“孔太常,莫要怕了他程咬金,弄个《一字经》跟他比划比划。”

李世民差点把昨天晚上喝下去的隔夜酒从鼻孔里边喷出来。

神特么的《二字经》、《一字经》,干脆《无字经》得了。

他能听得出来,这个捏着嗓子说话的人,正是那个喜欢暗戳戳拱火的兵部尚书李某人,简直不当人子,说的都是什么鬼话。

……

最终,表情严肃的大唐皇帝陛下美滋滋地看了半天戏,这才拿捏起了天子的派头开始发作。

陛下雷霆震怒,怒斥朝堂诸文武,诸文武都伏地请罪。

作为公正严明的大唐皇帝陛下,自然要很公允。

于是,咆哮朝堂,言语粗俗的程某人被罚俸三月。有过必罚,当然有功必赏。

赏赐创作了《三字经》的东宫臣子程处弼金两千斤,绸缎两千匹,良田千亩。

另,因程处弼向朝庭进献医道,遣弟子随军,救治大唐武贲健卒千人,挽救了大唐军方重将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