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1964章

作者:晴了

“是是是,处弼兄教训得是,那咱们今日吃点啥?”

“还能吃啥?西红柿都没了,给你们整点小葱拌豆腐吧,吃个净素,让你们爽到天灵盖。”

一看原本的大肉硬菜,直接跌成了小凉菜,三个难兄难弟顿时哀嚎出声。

最终,程三郎只能悻悻地又摘了几个半红半绿的西红柿,回头炖牛肉的时候再多掺点蕃茄酱,努力让土豆炖牛肉能够达到自己想要的滋味。

提溜着食材,一边走一边跟弟兄们吹牛打屁的当口,就听得有急促的脚步声传来。

却是有大内侍卫正快步行来,告诉程三郎,陛下今日已经决定,两日之后,就要领军离开辽东城。

……

“贤婿来啦,哎哟,你这是给老夫带了什么好东西?”

李世民看到了程三郎提着个食盒大步入内,不禁一乐。

“小婿见过丈人,今日正好采摘了点新鲜的西红柿和点小菜,就想着要给丈人做点好的。

结果没曾想,小婿还没过来,丈人就遣了人过去知会小婿,说是准备整军出征了?”

程三郎一边说着话,一边犹如变戏法一般,从那食盒里边拿出了一个沙锅,里边则是满满一锅的牛肉炖土豆。

另外还有一盘蒜泥拍黄瓜,也少不了一碟水灵灵的生菜,还有甜面酱。

当然,也少不了一盘小葱拌豆腐,还有那用煳辣椒面、狗肉香、花生碎、干豆豉面等制作的程氏秘方蘸水。

自然是用来蘸那牛肉的,要知道,在美丽的大西南,特别是在天无三日晴的贵州。

甭管你是什么菜,都要有蘸水,正所谓万物皆可蘸,甭管你是吃火锅,还是吃面条。

甚至是吃饭,你都可以拿这蘸水来拌着吃,绝对下饭开胃又嗨皮。

在贵州许多地方,特别是一些当地人,到某家馆子去吃饭,甚至都会习惯性地来上一句,他家的蘸水好吃,那家的蘸水不好吃。

总而言之,在贵州人看来,没有吃菜没有蘸水,就没有了一半的灵魂。

而蘸水的灵魂,就是辣椒,当然,你可以是糊辣椒,也可以是油辣椒。

毕竟每种辣椒蘸水,都会有一批拥戴者。

李世民将一块捞出来的牛肉,蘸了蘸后吹了吹丢进了嘴里,蘸水直接就将那炖出来的牛肉的口感,至少提升了两个档次。

鲜、香、辣、爽、百般滋味,瞬间在口溢中弥散开来,与牛肉炖土豆的本味绞织在一起,获得了极大的升华。

李世民一口牛肉下肚,抄起了程三郎递过来的谪仙醉,抽了一口入喉,抹了抹额头上开始隐现的细汗,甚是神清气爽地道。

“还是你小子做的这蘸水,吃起来让人觉得痛快,我说贤婿,该不会你小子藏私了吧?”

“丈人你这话就不对了,小婿能对别人藏着掖着,难道还敢对自己的丈人这么干?”

“小婿只能说配方就算完全一样,但是人和人不同,就不可能做出相同的味道。”

程三郎一本正经地狡辩道,他肯定要保留程氏蘸水配方的核心机密。

就是用料的比例,还有一些很特殊的香料,那可是他最后的倔强。

只有是生长在美丽大西南的英才,而且还需要有一双灵巧到浑然天成的手,更要有敏锐到堪比世界顶级美食家的五感。

在经历过了千百次调配蘸水之后,通过唇齿的无数尝试,如此反复,这才搞出来的最佳蘸水蘸料比例。

这可是程三郎日后要拿来传家的好宝贝,老程家不但要诗书传家。

程三郎更希望,自己的儿女们,也能够把自己这一身过人的庖厨本领,还有医术传下去,并且还能发扬光大。

“你小子……”李世民抬起手指了指程三郎,也懒得跟这个嘴皮子能说会道的厚脸皮斗嘴,还不如多吃点来得舒爽。

看着李世民眉飞色舞的连吃了好几口,被辣的都差点甩出了舌头仍旧在那里连呼痛快。

程三郎嘿嘿一乐,也开始大快朵颐起来,至于一旁的赵昆在那里狂吞口水,他也没办法。

“对了丈人,如今虽然过了最冷的时间可是想要等雪化,怎么也还得一个月光景,这个时候出征,不合适吧?”

“呵呵,怎么的,你以为老夫准备走陆路过去不成?”

李世民呵呵一乐,冲程三郎得意地挑了挑眉。

“……”

第3030章 谁让程三郎是这辽东州都督?

看到程三郎那副震惊的表情,李世民哈哈一乐,美滋滋地又搞了一块牛肉。

嗯,虽然明明知道吃进去的是牛肉,但是,程三郎不说,公正严明的大唐天子也就当作什么也不知道。

就算是万一又被人逮着小辫子啥的,大唐天子自然可以顺手推舟我啥也不知道,黑锅就让程三郎这位爱婿来背,反正这小子脸皮厚。

不得不说,光是土豆炖牛肉,香是香,美味也很美,可是有了蘸水之后,真可谓是又香又辣又开胃,可是让人吃得更加的舒爽。

美滋滋地又灌了口小酒之后,李世民看到程三郎那副疑惑不解的表情,呵呵一乐道出了实情。

“贤婿你可知道,那高句丽派出了使节,意欲向我大唐请降。”

“这是好事情啊,既然如此,丈人何不等他们自己老老实实溜达过来请降,你又何必跑这一趟。”

“呵呵,贤婿啊,这可不一样,我大唐想要拿下这高句丽全境,自然需要出师有名。”

“倘若那高句丽君臣主动出来请降,那你说,老夫是继续调兵遣将?还是就此收手?”

看到心狠手辣的老丈人那狡诈的笑容,同样老奸巨滑的程三郎顿时两眼一亮,心悦诚服地朝着老丈人翘起了大拇指。

“高,实在是高,不愧是丈人,小婿自愧不如也。”

“哈哈……你小子也不差,一开始,老夫让你担下辽东州都督的重责,其实也没有报什么太大的希望。”

“只是觉得,你小子在这里坐镇,那些被你吓坏了的战俘,肯定会忌惮于你,不敢生乱。”

李世民当然不可能说出全部真心话,真心话就是,谁让你小子抢功劳的手段层出不穷。

莫说是那些文武臣工,便是老夫也是心惊胆颤。

当然,这也是为了你小子着想,毕竟你也不乐意年纪轻轻就封无可封吧?

老夫还等着让你小子日后好好地辅佐太子承乾,甚至是太孙李象。

内心里边的想法,李世民当然不会表露出来,而是继续夸奖程三郎。

本以为他只要能够稳固大唐兵马的后方,就是大功劳一件。

结果呢,这小子的所作所为,直接就刷新了李世民以及一干文武的认知与想象。

在这辽东州一带大搞建设,大量迁民,以及最短的时间之内,感化了大批的战俘。

短短数月光景,赢得辽东百姓的爱戴,以及战俘们对大唐的效忠,甚至还连带着,将大量契丹、靺鞨部落收拢到了大唐治下。

让原本还以为高句丽势力退出之后,自己会成为这片土地主人的契丹八部与靺鞨大族现如今只能抹着眼泪花跟汉唐商行合作。

……

老老实实地成为汉唐商行辽东分行的股东,虽然他们失去了建邦立国的机会,但是至少,他们保住了自己的富贵。

看到了这小子这么能耐,李世民当然就由着这小子自行施为,但凡是程三朗所请,几乎无有不允。

重要的是,程三郎干出了成就,在辽东州一带大兴土木,至今为止,已经在辽东之地开采铁矿,煤矿。

不但让辽东州的取暖供应自给自足,甚至还远销往营州一带。

铁矿的开采,让辽东州的农用铁器,不再需要从其他地方贩运来。

再有就是,兴修的道路,从辽东城抵达营州柳城,从辽东城抵达建安城乃至积利城的水泥官道已经全线贯通。

至于辽东城向东到白汋口城的水泥官道,以及积利城往卑沙城以及旅顺新城的水泥官道,预计也将会于年内通行。

再有就是在辽东半岛正在兴建的不冻港口旅顺港,将会让船舶一日之内,就可以从登州进抵致辽东半岛。

说上一句题外话,原本那里不叫旅顺港,之前为高句丽所据时,沿两晋旧称为乌石津。

而大唐攻取之后,自然要改改名字刷刷存在感,下面官员也不知道是什么脑子,取名都里镇。

等到程三郎有意大兴土木地辽东建海港时,才知道那里被人起了这么个破名字。

当即要求进行整改,总算是没有让旅顺这个优秀的名字,消失在历史的河流中。

王玄策等人甚是不解,询问了程三郎非要改成现在这个名字的原因。

程三郎知道个屁为啥叫旅行,但作为大唐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高手,程三郎只用了两息的功夫就给出了答案。

希望未来,大唐的骚人墨客都有时间来到辽东之地领略北国风光。

而想到抵达辽东,自然需要长途旅行,所以,叫旅顺。自然是希望所有在这座港口登船和下船的人们,都旅途顺顺利利平平安安。

既然港口都叫了旅顺港,这城也叫旅顺城,自然是为了突出并加深大伙对这里的印象。

面对着程三郎的瞎鸡儿乱扯,一干狐朋狗友都也翻着白眼喊六六六之外,也是无可奈何,谁让他才是这辽东州都督?

若是船舶继续北上,再一日半,便可以抵达建安港,而从这里登岸之后乘坐马车。

沿着水泥官道向北,亦只需要一天多的光景,就可以抵达辽东城。

而且因为是不冻港,所以全年都可以往来通畅。从登州直达辽东半岛,只需要一日。

倘若沿陆路而行的话,则需要绕行数千里,所耗费的时间旅途所需要耗费的财物和补给更是让人黯然落泪。

现如今,自打那汉唐商行的三桅战舰在大唐天子跟前露过脸亮过相。并且还加入到了大唐登州水师之后。

由于其优秀的船舶结构,以及极强的抗风浪抗沉能力,再加上它采用的新式风帆结构。

使得它即使是逆风,也能够保持并接近于顺风时三分之二的航行速度。

令大唐水师上下对其赞口不绝,而有了这些船舶,使得未来万一辽东有事。

完全可以从容调动兵马,径直经由登州上船直抵辽东,不用担心因为风向不对而无法登陆辽东。

咦……好像一下子,程三郎的思绪就随着那旅顺港口起名的由来,就飞到了十万八千里之外。

这个时候,李世民挟了两筷拍黄瓜之后,看向跟前不知道在想些什么的爱婿,甚是有些唏嘘地道。

“头疼啊……”

“???”

第3031章 为了能够回家当好爸爸地程处弼再献良策

“丈人可是血压又高了,来来来,小婿给你瞧瞧是不是这段时间营养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