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1954章

作者:晴了

终于,田地里边的农夫越来越少,甚至有些农夫手中的麻袋已经不足一袋。

可是在田地里边怎么也扒拉不出新的收获,只能在田坎边的管事的催促声中,意犹未尽地走向秤台。

“第九十八袋,重十八斤五两三钱……”

“还有没有?”

“我这里还有几个……”

“第九十九袋,重三斤三两四钱……”

“没了,都没了……”

终于,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旁边那两位正在计数人的身上。

“一个麻袋计重四两,九十九个袋子计重三十九斤六两……”

“结果有了没有……”

此刻,程氏大学农学院的学子,与那位汉唐商行管事二人拿各种得到的结果一对比,相视一笑之后。

最终,那位管事站起了身来,扫过那周围的人山人海,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亩产土豆,共计五千一百三十四斤七两二钱……”

这一连串,被管事用尽了所有力量,吐出来的数字。

瞬间炸响在所有人的耳朵中,震得所有人呆若木鸡……

第3015章 李二公子好样的,大唐游侠好样的!

那位管事吼完之后,却没有得到任何的回应,还以为是自己吼得不够大声,再欲开口之时。

周围那些已然反应过来的人们,全都不约而同地狂吼出声来。

虽然大部份都是毫无意义的叽啦鬼叫,可毕竟大家都太过激动,除了吆喝出声来发泄,也没有其他的好途径。

程处弼用力地紧紧抿了抿嘴唇,狠狠地扬起大巴掌。

重重地拍在那脸色涨红得有些发紫,嘴皮子哆嗦,一副完全是喜极攻心架势的李德奖肩膀上。

伴着疼痛,总算是让李德奖回过了神来,就看到了程三郎满脸正色地朝着自己肃容一礼,铿锵有力地道。

“德奖兄能够为天下黎民生计,甘冒奇险,与一干我大唐义士历经无数艰难险阻,为我大唐获得如此宝贝,令天下黎民再无饥肠碌碌之忧。”

“今日这一幕,必定会世人所铭记,而德奖兄与一干大唐游侠儿的英雄事迹,必定会流芳百世,千古传诵……”

房俊、秦怀道、王玄策、许敬宗等等一干陆续赶来,见证了这一幕的辽东州文武。

全都心服口服地朝着这位大唐游侠儿的标杆兼表率,恭敬地长礼一礼。

就在李德奖有些手足无措之际,一旁的秦怀道不禁兴奋地举起了拳头,狂吼一声。

“李二哥好样的,大唐游侠好样的。”

听到了这一声,周围那些之前在等待采收的时间里,已然知晓了这些田地中各种奇奇怪怪的农作物。

正是大唐军神李二公子这位大唐著名游侠儿,带着一票大唐英勇无畏的游侠儿。

历经千山万水,远渡万里重洋,经历了九死一生,这才从万里重洋之外的殷商大陆弄回了这些好宝贝。

想想之前,这位李二公子从南方搞来了三季稻米,之后,又从千万里外的极西之地搞来了优良马种还有大量的农作物。

但是,远远没有这一次,给眼前所有人带来的冲击更大。

这可是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的主粮,一亩地就能产五千斤,养活一家五口不在话下的好宝贝。

“李二公子好样的,大唐游侠好样的!”人群中,有人举起了手臂挥舞起来,大声地吼道。

一个,十个,百人,千人,仿佛有千万人都高举起了手臂,肆意而又真诚地嘶吼起来。

李德奖呆愣愣地站在原地,缓缓地看向四周,那欢呼声,仿佛如同山呼海啸一般,一浪接着一浪,一浪更比一浪高。

此刻,李德奖还有随行的几位同伴,都已经面色涨成了紫红色,脑袋嗡嗡作响,两眼含泪。

那一声声的喝彩,就仿佛像是人世间,对他们这些昔日只知道快意恩仇,却不明白什么是为国为民的大唐游侠儿的最高褒扬。

李德奖领着那几名眼眶发红的同伴,朝着四面八方欢呼喝彩的人们,深深一礼,一面喃喃地低声道。

“侠之大者,当为国为民,我等不过尽自己的本份而已……”

看到了李德奖跟他那票游侠儿弟兄们那副激动得无法自己,神神叨叨作揖不停的模样。

程处弼也是笑得份外地爽朗与开怀,想了想,目光一扫,落在了那大祭祀索归商以及奥观海等人的身上。

程三郎大步来到了他们的跟前,大巴掌,重重地拍在他们每个人的肩膀上。

然后朝着他们翘起了大拇指比划,露出了一个灿烂的笑容。

此刻,喧嚣的声浪,实在是说什么都听不清楚,肢体语言与表情,足以说明一切。

而大祭祀索归商与奥观海等人笑得甚是腼腆,看着这些大唐人那激动得语不成句的模样。

亦不由得想到了那远在万里汪洋之外的殷扎卡部落,如今,那些留在殷商大陆的大唐游侠儿们。

正在给自己部落的人们,传授着那些大唐人才懂得的耕作技巧和手段,还在教授殷扎卡部落的人们,怎么去利用海水制盐,怎么去冶炼金属……

“大唐的游侠儿,着实当得起万民赞颂。”

奥观海亦满脸感激地看向那李德奖等人,举起了手臂,大声地喝彩。

若非是他们的到来,自己等人有生之年,根本就不可能踏足故土。

更不会懂得那些将会令殷扎卡部落发展壮大的各种生产生活技术,奥观海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等到他们这些殷商遗民的年轻人。

在大唐努力地学习之后,回到了殷商大陆,将会让殷扎卡部落吃得饱,穿得暖,部落的百姓们生了病,也将能够获得更好的治疗。

说不定到时候,殷扎卡部落,也会像这辽东城一般繁荣昌盛,人口众多。

又或者是像李德奖所说过的大唐帝国的帝都洛阳城一般,变成一座伟大而又光荣的殷商之城。

想到自己从程都督口中得到的证实,大唐的帝都洛阳城,足足有百万人口……

奥观海觉得,哪怕是老师索归商提到过的殷商大陆北边的那个强大国度,怕是整个国度的人口,都不会有大唐的帝都多。

……

在经历了这一场狂欢般的采收之后,那些前来参观的辽东百姓们简直是络绎不绝方才能够形容。

程三郎那么好的脑子,自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宣传粮食新品种的机会。

干脆就将那些麻袋装着的土豆拿出一部份,倾倒在地上,然后让几名大嗓门的程家人,在那里大声地吆喝宣传起来。

有了士卒维持秩序,又有专业耍嘴皮子的程家人,这一亩地采收了五千一百多斤土豆的好消息,瞬间就席卷了整个辽东城。

就连不少打工归来的战俘,也都经过了申请,得到了组队前来这里欣赏的许可。

而之前,还有些犹豫,该不该回家去说服家人一同来到大唐掌握的城邦周边定居的战俘们。

他们所忧虑的就是能不能吃得饱,穿得暖。

现在,看到了那堆得犹如小山一般高大的土豆,甚至已经有人现在煮、烤土豆,开始分发样品以供参观者品尝。

吃到了那又香又软糯的土豆,他们此刻真恨不得直接插上双翅,飞回家乡。

告诉亲人们,来吧,一亩地就可以养活一家人,这样的好事,打着灯笼也找不到……

第3016章 一份令李世民两难的请降奏折……

就在那些辽东的百姓们还在欣赏着那堆彻得犹如一座小山般的土豆的时候。

程三郎这边已经找来了信使,将自己写下的报捷书信郑重在交到了对方的手中。

想了想,又拿了差不多五斤土豆,撂到了这位信使的手中,让他无论如何。

都要以最快的速度,将那土豆,还有自己交托的那封报捷书信送到陛下的手中。

这位同样激动不已的信使接过了捷报书信与那一袋子连泥土都还没洗去的土豆之后,大步走向了自己的座骑,翻身跃上,打马疾驰而去。

程三郎看着这哥们的背影,脸上露出了一个得意而又类似于恶作剧的笑容。

也不知道,老丈人还有那些随行于军伍之中的大唐文武百官们。

若是知道了这辽东州带来的好消息之后,会是怎么样的表现。

一想到那帮子跟亲爹同辈的大唐名将们震惊到无以言表的夸张模样。

还有那帮子最是讲究仪表气度的文官一个二个口歪眼斜的吃惊表情,啧啧……想想都让程三郎觉得念头很是通达。

就是不知道会不会大伙因为这个亩产数量过于惊人,导致集体喜极攻心抽过去。

唔……这也不是不可能,但老丈人好歹有硝酸甘油含片。

反正自己在报捷的书信里边提醒了老丈人,看捷报之前,先含上一片避免心动过速血压过高真抽过去。

正所谓勿谓言之不预也,作为善解人意的好女婿,我已经尽职尽责任的提醒了你。

万一你不听直抽了过去,那事后也怪我不得,毕竟报捷书信里边的警示字句就是物证。

……

鸭绿水东岸,休息整军,外加上等待后勤,以及对敌方所控制的据点进行详细而又周密的侦测。

终于,万事俱备,东风也都已经刮了起来。

只用了不到三天的时间,唐军就连取了鸭绿水东岸,高句丽人匆匆修筑起来的两座要塞。

而此刻,英明神武,意气风发的大唐皇帝陛下,正坐在其中一座要塞中的大厅内。

一张巨大的沙盘桌子,也已经摆在了大厅的中央。

此刻,鸭绿水以东的山川、河流、城池,尽在沙盘之上。

自打程三郎那小子搞出这等好宝贝以来,沙盘的制作已然是越来越专业。

可以说,你用尺寸在上面测量那些城池之间的距离,就能够得到城池与城池之间的大致实际距离,误差不会超过五里之地。

这要是放在过去,哪怕是有精工全手版的军事地图,也根本无法完美地将真实的地形地貌展示在人前。

此刻,李世民看到文武重臣都已然赶到了大厅后。清了清嗓子,站起了身来,走到了那巨大的沙盘跟前。

“我军三天的时间,就连取了两座要塞,以致高句丽军心浮动,接下来……”

“陛下!陛下!……”此刻,大帐外面,传来了连声的呼唤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