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1953章

作者:晴了

大不了就处理好之后腌干,回头让人捎到登州去,给李器这位贤弟尝个鲜。

毕竟李器老弟跟他爹一般,遗传了他爹的爱好,可真谓是鸟贼父子杀手组合。

“我说德奖兄你怎么也溜达到这来了,正好,一块再继续往那边走走。

听说那边有猛兽,咱们正好去看看,若是可能最好驱走,省得到时候伤到那些城郊的百姓。”

“先别去管猛兽了,赶紧回去,那大祭祀方才来寻我,说是土豆可以收获了……”

“土豆已经能收了?”

程三郎一呆,旋及扳了扳手指头,还真是,这一转眼,居然已经过去了三个多月,倒还真是到了收获的季节了。

……

等闲得无聊蹿去游猎,准备搞点野味养养膘的程三郎与房、秦等人赶到了那种植土豆的试验田前之时。

就看到了那里此刻已经围拢了不少人,那李义府此刻正在那里,红光满面地跟那位大祭祀索归商大声谈笑。

看到了程三郎等人之后,赶紧快步迎上了前来。

“参见都督,下官方才听那索先生言,这土豆已经可以收获了。下官就特地唤来了人手,只是都督未致……”

面对着李义府的马屁,程三郎呵呵一乐,拍了拍他的肩膀,赞许了两句。

快步来到了田坎边上,小心地踩进了田地里边,此刻那些土豆的叶片,已然呈现出黄绿色,而且还是黄多于绿。

这就说明,土豆已然达到了成熟期,当然,也可以再等待一段时间,等到片叶完全变黄再采收。

不过现在程三郎可等不了那么久,从一旁抄来了一把锄头,举重若轻地几锄头下去,挖在土豆植株的附近,用力地松了松土之后。

随着程三郎的扯动,不大会的功夫,随着程三郎的拉扯,土豆植株被拔了出来。

“……怎么什么也没有?”一旁满脸期待的李德奖一脸懵逼地看着那植株下方只有泥土与根须。

一旁的大祭祀索归商抹了把脸,觉得不能再继续让程都督胡来,赶紧下到了地里。

双手麻利地在土中一拔拉,很快,露出了几个圆滚滚,虽然没有拳头大,却比鹅蛋还要大上几分的土豆。

程处弼老脸微烫,扔掉了植株抄起了一枚土豆打量了眼,不错,确定了,这是真的土豆。

今天晚上可以来上一顿干锅土豆,再炸点土豆条,又或者是整点醋溜土豆丝啥的。

看着这玩意,程三郎的脑海里边,正冒出一堆关于土豆的各种烹饪方法……

所有人都呆愣愣地看着程三郎,看到这位程都督拿着一枚土豆蹲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就如同石化一般。

令人面面相觑,最终还是李德奖忍耐不住开口招呼两声,这才让程三郎清醒了过来。

咽了口唾沫星子,程三郎大手一挥。

“还等什么,给我采收,就只采收这一亩地的,你们那边,把秤和麻袋都准备好,还有你们,准备记录……”

随着程三郎的吩咐,专门负责耕作以及维护这片试验田的那些辽东农夫们就直接跨进了田地里,开始有样学样地刨了起来。

而大祭祀在程三郎拔出来的这株土豆植株下方,扒拉了好半天之后,总共扒拉出了六个土豆,四大两小。

上秤之后,共得一斤四两,听到了这个重量,在场的一干人等,都下约而同地把目光落在了这片满满尽是土豆植株的田地中。

“程某记得,种植之时,是有记录的,你们可还记得数据?”

程三郎抿了抿嘴,有些按捺不住地朝着一旁问去。

负责这片试验田的程氏大学的学子赶紧飞快地翻起了手中的记录。

“校长,这是土豆一号试验田,一共种植了土豆苗三千零五十三株。”

远远比其他人显得更加紧张的李德奖忍不住开始心算起来。

“一株就是一斤四两,十株就是十四斤,百株就是一百四十斤,一千株就是一……一千四百斤,这三千株是……”

看到这位李德奖哆嗦了半天嘴皮子也冒不出最终数据,那边的程氏大学学子干脆就心算给出了答案。

“一亩共计有三千零五十三株,若是皆按一斤四两收获计算,当可采收四千二百七十四斤二两。”

“……四千二百多斤,我没听错吧?”秦怀道一把拽住了身边的房俊,脸上全然是不可置信之色。

这土豆在播种之前他们也不是没尝过,这玩意的确可以当主食。

房俊也是眼珠子红了起来,左手虽然被秦怀道给拽住,但他还有右手,于是伸出了右手,一把拽向身边李德奖。

“德奖兄,这,你搞回来的这个土豆,这可是天大的好宝贝……”

“……”

第3014章 让所有人都震惊得呆若木鸡的土豆亩产……

李德奖也很激动,但是,听到了好宝贝这三个字,虽然也觉得很恰如其份。

可是又陷陷觉得,这个形容词显得,显得过于粗鄙,简直就像是打家劫舍的山贼土匪专有形容词。

就在李德奖激动得有点哆嗦的,一时之间词穷,也只能连连点头附和。

“必须是好宝贝……”

然后就感觉到了自己的右胳膊也是一紧,站在自己另外一边的程三郎一把拽住了自己。

程三郎那显得铿锵有力的嗓音顿时响了起来。

“德奖兄,你可还记得,之前你搞回来的三季稻,一年下来可产水稻七石到七石半之间。”

“折合下来,一亩地一年轮作三回,可得水稻六百斤……才六百?”

“而跟前这土豆,一季所产,就足有四千多斤……”

说到了这,程三郎忍不住扭过了头来,打量着李德奖这种成年累月就喜欢瞎鸡儿浪,不喜欢着家的浪子,露出了一个慈祥的笑脸。

大唐多亏得有像李德奖这种,为了名声就什么样的刀山火泡都敢去闯荡的亡命之徒。

正是因为他们有着这样的冒险精神,才能够让这些高产农作物,在提前一千年的情况下,将这些高产农作物,带回到了大唐王朝。

李德奖看到了程三郎的笑容,生生让这货那诡异的笑容,笑得汗毛都立了起来,赶紧一甩手挣脱了这位老弟。

“我说贤弟,你能不能别这么冲着为兄笑。”

“德奖兄,真是多亏你还有你那帮子弟兄了……”

程处弼抬起了手指向了前方,这一片辽阔的试验田,除了已经可以收获的土豆之外。

还有那即将成熟的玉米,还有那些还得有段时间才能收获的红薯。

“有了这等高产的农作物,我大唐今世,将再无缺粮之忧患矣。”

而在不远处,向日葵全部都已经弯下了腰,即将收获,西红柿也已经红多青少。

还有那些辣椒,此刻也都露出了那火焰一般喜庆的红色。还有那些或金黄,或深绿的南瓜交相掩映。

而花生的果实,仍旧深埋于地下,正在默默地汲取着营养,它们也将会在不久的将来,被勤劳的农夫所收获。

秋天的树木已然尽染金黄。而这些农作物的红、黄、绿,让人越发地觉得,这个秋收的日子,显得那样的绚烂多彩。

激动的劲头渐渐过去,程三郎等人专注地打量着这块正在被农夫们热火朝天采收的农田。

看着那些农夫们虽然已经累出了汗水,但是每个人的眼中,都仿佛在发光。

甚至还有一些老农,不知道被触动了什么过往的伤心之事,此刻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奋力地扒拉着田地中的泥土。

从里边扒拉出一个个的土豆,然后小心翼翼地装进自己身边那已经鼓鼓囊囊的麻袋里。

……

“装满了就拿过来,这一袋是多少斤,计重……五十三斤四两二钱。”

“拿走,标好记号,所有的麻袋,任何人不许打开,全部归类摆放到那边去……”

“这是三十七号袋,给我给我,就摆在这边。”

此刻,田地里边有人在采收,而在田地边上,同样有大批的人手在忙碌不停。

随着越来越多的土豆被发掘出来,装进麻袋中,抬到了大秤上过秤,再集中到一旁。

附近的那些农夫,还有一些从不远处的官道上路过的百姓们,都不约而同地朝着这边聚拢而来。

“你说那些都是从这亩地里边采收出来的土豆?那是什么东西……”

“你说那是主食,就跟大米还有麦子一样可以饱服的主食?”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怎么可能一亩地产出那么多的主粮,该不会那些麻袋里边都是此泥块吧……”

“怎么可能,我亲眼看到他们从泥地里扒拉出来这种黄色的蛋蛋……对对你看那边……”

“那么圆滚滚的,还有些泛黄,我怎么觉得像是鹅蛋之类的。”

“那玩意真的可以当主食?”

“你别不信,这话可是方才程都督在那里说的,我可是亲耳听到了。”

“程都督说的?哎哟……这,这些麻袋也太多了吧,真要全是那种蛋蛋,这亩地,怕不得千斤往上。”

“千斤往上?哈,你们看到,这才采收了多少,我估摸着,怎么也得有两千斤出头。”

“鹅滴个乖乖,两千斤出头的主粮,那岂不是这一亩旱地,就可以养活一家三口?”

“这,这不是在做梦吧……”

就在那些围拢过来的百姓与农夫们议论纷纷的当口,又再一次听到了那边传来了中气十足的吆喝着。

“第四十三号袋子,重量五十七斤八两七钱,快拿走……”

“已经超过两千斤了……”此刻,所有人的脑海里边都冒出了这么一个数字。

随着那边喊秤的人的吆喝声,原本喧嚣的议论声又渐渐地止歇,大家似乎都想要凝神倾听,想要听到更多数字。

等到这一亩田地的采收,接近尾声的时候,王玄策、许敬宗等一干辽东州文武几乎近聚于此。

全都满脸震惊地打量着那已经都快要被堆彻成了小山状,鼓鼓囊囊的麻袋。

好在程三郎已经命人调来了一队大唐精锐赶来这里维持秩序。

不然,程三郎真怕那些兴奋得有些狂躁的围观群众有可能会把那些土豆直接给抢个精光。

程三郎已经站到了大秤旁边,充当记录员的程氏大学学子身边,看着对方兴奋得满脸通红地记下一个又一个的数字。

又将那一个接一个的数字累加……

旁边还有一位管事,也同样在记录数字,下在那里用手中的算盘进行着累加,为的就是防止有人出现疏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