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1939章

作者:晴了

“是啊,先是蹿到那占城,搞来那种一年三熟的占城稻,之后又去到那极西之地,搞来了如此的马种……瞧瞧咱们身下这些改良过的座骑,也多亏了那小子。”

“就是不知道这一回,那小子去了殷商大陆,能搞来什么好宝贝,第一回是吃的,第二回是骑的,难不成这一回,弄来的是穿的?”

李世民没有搭理那帮大唐文武重臣的闲言碎语,而是继续看着书信。

书信里边,程三郎很隐晦地表示,李德奖从那殷商大陆搞回来了一大批利国利民的好宝贝。

由于是刚刚运送来,所以,为了验证这些好宝贝是否真的利国利民。

他正在进行抢种,预计需要等到秋末才能够收获。

所以希望老丈人先安安心心地行军作战,骑马打仗。等到时候,再好好地欣赏那些足以令大唐君臣弹冠相庆,喜极攻心的好宝贝。

“???”看到了这里,李世民脸色一黑,眼皮一阵狂跳。

这个小混蛋,怎么用的形容词?神特么的弹冠相庆,喜极攻心……

一旁的马周,看到了陛下脸上的笑容渐渐地变得僵硬,到最后明显有点气极败坏。

甚至嘴皮子都在那里嘟囔,反正肯定不是什么好话,看来,程三郎那小子又不知道整了什么妖蛾子招惹到了陛下。

不过陛下并没有注意到一旁,而是继续认真地研读,很快就看到了程三郎提出了另外一件事情。

这小子颇为明目张胆地抱怨了如今大唐精锐作战抓到的战俘越来越少。

这让他这位正在兢兢业业搞辽东建设发展的主持人甚是头疼。

希望老丈人与一干大唐武勋长辈们,能够发扬艰苦朴素,不怕艰难险阻的奋斗精神。

认认真真地抓战俘,努力作好大唐辽东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储备的服务工作。

“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李世民看着这书信里边那些看起来怎么都觉得不对劲的字句。

让人觉得牙蛋双疼的遣词造句,让李世民不禁想到了昔日,好像这小子从来没有直接给自己写过信,多是由英果类已的亲儿子李恪代为言说。

看样子,英果类已的亲儿子还是很有才华的,至少知道如何把程三郎那些古怪的遣词造句,化为至少能够让人看得顺眼舒心的字句。

一旁早就已经憋得满腹疑问的马周,听着了陛下这声嘀咕,赶紧询问出声。

“陛下,莫不是那程三郎在辽东遇上了什么难为之事?”

“这倒没有,哦对了……他觉得,我军这段时日攻城拔寨过于懈怠,抓到之后押送到那辽东城的战俘都少了许多。”

“啊这……这小子疯了不成?”马周的眼珠子顿时瞪到了极致,喃喃地嘀咕了一句。

“陛下,自打咱们离开辽东城之后,连番鏖战,破城十二之数,俘敌超过了三万。

再加上之前交托给他的战俘,都已经有近十五万之数,他居然还犹觉不足?”

“朕也觉得有些不对劲,咱们出征至今,已有不少时日了,当初,朕就只留给他五千大唐精锐,还有就是两万胡兵而已。”

“就算是那些战俘没有武器,可是万一有个什么突变,就凭他手底下的那点人马……”

李世民牙疼地吸了口气,内心不禁有点隐隐后悔,自己把这小子安置在后方,会不会太过大意了点?

这个小子,很有能力,这点自己当然不会否认,可问题是现如今后方的战俘都已经达到了一个极度危险的数值。

他居然还在这叽叽歪歪,让自己再多给他弄点人手。

想啥呢?你小子就不怕把正经事给玩崩了不成?

……

“陛下,臣想前往辽东城,看看那里的情况如何,还请陛下恩准。”

马周显得有些忧心忡忡地薅了半天长须,向着李世民一礼道。

“朕将程三郎安排于辽东,他的能力,朕很放心,加之军需辎重一直都按时按量供给,所以也没有过多的询问。”

“不过如今,那小子成为了都督,也得有近两月之期,这样吧……”

李世民目前扫过一干文武,最终目光落在了马周身上。

“李老爱卿的二郎远涉万里重洋而归,已抵辽东,那就辛苦马卿你与李老爱卿往辽东城走上一遭。”

“看看程三郎那小子这段时间都做了哪些事,处置是否妥当。”

“陛下放心,若是有事,臣会及时禀报陛下,请陛下裁断。”

看着那马周领命而去,李世民打量着那远处的白汋口城,想来此时,那渊盖苏文,应该已经撤离了才对。

只是不知道,这白汋口城的守将,会不会在收到了劝降书之后老老实实地开城请降。

如果还想要凭坚城固守,呵呵……大唐军中的飞雷炮还有火炮可真不是吃素的。

一思及此,李世民扭头朝着那边的火炮阵地看了过去。

第2992章 大唐武勋重臣们集体的幽怨……

火炮数量仍旧是之前的四十门,但是,一旁则多出了四门飞雷炮。

虽然仅仅只有四门,可是它们发射一次所消耗的火药,就是四十门火炮都比不过。

重要的是那玩意的威力,之前曾经在一座高句丽的城池前尝试过一回齐射。

那声势,真可谓是天崩地裂方能形容,而且那齐射之威后,发现了大量身上没有任何伤口,却被活生生吓死的高句丽将士。

当然也许是被冲击波震死的,不过去检点死者的士卒又不是医生,他们自然只能把那些没有外伤却已经咽气的敌人当成是被吓死的。

也正是因为这飞雷炮的爆炸威力过于巨大,所以,每一门飞雷炮之间的间隔距离都超过了十二丈。

以此来保证,当有一门飞雷炮出事故障或者是意外之时,不会波及到战友。

所以,四十门火炮,外加那四门飞雷炮所形成的火炮阵地,形成了一片占据了超过里许方圆的空白地带。

那里只允许火炮营的将士们行动,严禁任何人擅自闯入,违者格杀勿论。

此刻,那些火炮营的将士们正在忙碌不停,将一桶桶的火药,搬运到各自的炮位上。

还有一些将士正在清理着火炮,神色都显得相当的轻松,同时,一个二个的表情又显得很傲气。

毕竟,相比起大唐的其他兵种而言,他们这些原本隶属于登州水师的水师将士。

怎么也没有想到有朝一日,他们会成为大唐征讨高句丽的重要攻坚力量和功臣。

至于薛仁贵如今正立身李世民身后不远处,仍旧负责统率那只火枪营保卫大唐天子的安全。

毕竟这只火枪骑兵营,在经历了无名小城一战之后,业已成名。

以区区五百之数,生生凭着那把近十万大军折腾得几天几夜不眠不休的吸血蚊战术。

不论是在大唐军中还是在高句丽那边,已经恶名远扬。

而他这位喜着白袍的大唐未来名将,也搏得了一个白衣无常的浑号。

……

一想到这个名号,李世民不禁嘴角一扬,话说回来,程三郎这小子还是很有眼光的。

但凡是他举荐或者是他看中的才俊,就没有一个是歪瓜裂枣。

就在这个时候,李世民就听到了身边传来了一声甚是幽怨的嘀咕声。

“陛下,一会是不是还是老规矩?”

李世民一扭头,就看到了那薛万彻犹如深闺怨妇般的表情和眼神。

不光是他,还有那一票立身于后方的大唐武勋重将的神情也一般无二。

饶是李世民身边大唐天子见惯了大风大浪,可是看到了一票糙老爷们那种表情,还是心中一悸。

“诸位卿家,可是觉得朕的做法有什么问题?”

尉迟恭这位功勋之臣朝着陛下一礼之后,抬起手朝着那远处的鸭绿水一指言道。

“陛下,臣倒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只是高句丽大军主力已然退过了鸭绿水。”

“而今若是能拿下了这白汋口城,那就等于是隔断了那高句丽与辽东之地的联系。”

“臣等方才还在这里商议,倘若能够取了白汋口城之后,还请陛下恩准臣等领军,以定鸭绿水之西,尽早将辽东全境拿下……”

看到那帮子武勋重臣们纷纷开口应和,李世民不禁有些蛋疼地揉了揉眉心。

哪里还不清楚,分明就是这帮子武勋重臣,已经闲得怕是胆上都快要长毛了。

毕竟至打之前搞掉了高惠真部,算是打了一回大仗之外,之后的所有攻城战。

几乎就变成了炮兵的表演,而大唐的诸军,似乎都变成了吃瓜群众一般。

全都眼巴巴地看着那帮子炮兵逍遥自在地在距离对方的城池两里之外,慢条斯理,说说笑笑间在那里完成了装填炮弹,然后,对着敌城开火。

一般而言,就这么来来回回地折腾上几个回合,敌军要么缴械而降,要么就四散而逃。

可以说,这样的战斗,让一干大唐武勋重将们,都恨不得仰天长啸,老子要这根大棒有何用?

呃……大棒代指武器,懂的都懂,不懂的应该都是眉清目秀的小姐姐。

按下闲话不表,且说大唐天子看到了这帮子武勋重臣们那一张张仿佛好久都没能得到发泄机会而显得很憋闷很幽怨的表情之后。

李世民只得出言解释道。

“列位爱卿,自打有了这等破城利器,我大唐破高句丽之坚城,易若反掌。”

“但是有一个问题,我大唐破了诸多城池,可如今为了安抚住那么多的城池中的百姓,亦分派出去了大量的兵马。”

“朕也很清楚诸位卿家想要为国建功立业的心情,但是还请列位卿家先等上一段时间。”

“朕经过慎重的考虑,已经决定再调两万人马北上进入辽东……”

随着这位大唐天子摆事实讲道理,总算是安抚住了这一干大唐武勋重将,看到他们开始为白汋口城被破而去作准备,李世民也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

不得不说,这真是幸福的烦恼啊,李世民一开始决定亲征高句丽之时就有些举棋不定。

毕竟,前朝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倘若大唐也因为高句丽而令如今国泰民安的大唐闹出大问题,那就太过得不尝失。

可征高句丽,又势在必行,所以内心相当举棋不定的李世民最终决定以少量府兵精锐以及募兵为主力。

再加上大唐营州的兵马,再用钱粮驱使那些胡兵为大唐作战。

总兵力号称二十万大军,但实际上,大唐精锐才不过六万。剩下的那些胡兵战斗力也就那样。

为什么?就是因为举棋不定的大唐天子,决定尝试一下,若是能够搞下几座城池什么的,那就再继续。

倘若万一战事受挫,那么从容撤走,问题也不大,不至于像前朝那般,百万之师归隋者,十不存一。

不过谁也没有想到,自打大唐多了个程三郎,一切都变得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