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1932章

作者:晴了

第2979章 汉唐商行已经达成新成就:发现卢城水稻

经过了之前的惨痛教训,一干大唐武勋重臣们都已经明白了一个道理。

如今高句丽眼看已经处于劣势,大伙正好借机会立立功,放放松。

至于程三郎还是让他继续呆在辽东城跟那帮子高句丽降卒玩就成,有事千万别让程三郎掺和,不然,他就是主角。

至于那帮文官,对于程三郎接手这片尚处于战争边缘的辽东城,也没有什么意见。

毕竟现如今这附近还战火连天,就算摇人,也不会有哪位乐意蹿过来这四战之地自打苦吃。

当然,对于程三郎而言,他又不是普通人,对于他来说,这辽东之地,可是大有可为的好地方。

且不说这是后世被称为中国粮仓的黑土地,这里更是有棒打狍子瓢舀鱼的说法,更少不了无数的山珍野味,无数的名贵中草药。

同样的,这里无数的矿产,让这里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重工业的乐园。

可以说,在程三郎的眼里看来,这绝对是一片风水宝地。

高惠真与高延寿这两位归降的大将,最终李世民把他们二人中的高惠真带走,留下了那高延寿负责统领那十万降卒。

当听闻自己的顶头上司,就是这位令自己连续好几天都没合过眼的程三郎后,高延寿眼眶直接就红了。

可惜他区区一位降臣,难道还能够提出意见表示反对不成?呵呵……

接下来的几天,程处弼开始新一轮闭门造车,在屋内挥毫泼墨,很快,《辽东州第一个五年发展规模纲要》新鲜出炉。

当然,这玩意是给自己看的,不是给别人瞅的。

而汉唐商行已然第一时间,在这里将整整大半条街都买了下来,作为大唐汉唐商行在东北地区的重要据点,大唐汉唐商行辽东州分行的所在。

信鸽、快马,轻舟,都纷纷朝着四面八方而去。

李世民将程三郎弄成了这辽城州都督之后,接下来,程三郎就没再出现在眼前。

这让李世民这位长辈甚是蛋疼,只能主动找上门去,这才知晓,程三郎这几日,几乎连门都没出过。

正在跟两位匆匆赶到这里来的掌柜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的程三郎听闻老丈人居然溜达了过来,只能赶紧抛下公务,去接待这位大唐天子。

就看到了李世民没有坐在厅中呷着茶,反而是与那赵昆一起站在一张上面绘满各种奇奇怪怪的符号,可是怎么看都跟目前大唐所使用的地图有些类似的大图跟前。

在那里指指点点,小声地嘀嘀咕咕。

“这些都是什么玩意?赵昆,你能看得出来吗?”

赵昆也是一脸懵逼地摇了摇脑袋。“陛下,臣也不明白,这些古怪古怪的符号代表什么玩意。”

不怪赵昆,也不怪李世民,程三郎整出来的这幅图上所用的那些符号,目前在大唐,也就只有那些汉唐商行的专业探矿寻矿人员才能知晓。

李世民不由自主地展开了联想,开始寻思了起来。一旁的赵昆自作聪明地给出了自己的猜想。

“难道是那些靺鞨部落的所在?每一个标识,代表着一个部落?”

面对着赵昆的猜想,李世民也不禁两眼一亮。

“咦,听你这么一说,朕也觉得好像是那么回事,毕竟这里蛮族众多,部落林立,只是……”

听到了身后传来的脚步声,顿住了话头的李世民转过了头来,朝着程三郎抬手招呼道。

“贤婿你来啦,过来,老夫观你这东西,有些像是地图,可是这上面那么多奇奇怪怪的符号,莫非标注的是那些靺鞨各族部落所在?”

“见过丈人,这张图是辽东以及高句丽半岛地区的各种矿产资源分布图。”

赵昆:“……”

“……矿产资源?”李世民咧了咧嘴,打量着这些古里古怪的符号。

“那贤婿你来说说,这种黑色的长方型是什么矿产?”

“丈人,这是铜矿,你看这,就在这鸭绿水两岸,这一大片,全是铜矿,而且还伴生金矿,据我们汉唐商行的探矿人员探明,这一片铜矿的储量,相当于……”

接下来,李世民与赵昆就看到了程三郎正在那里弯下一根根的手指头。

等到十根手指头都弯完了,似乎还意犹未尽的样子,直接就把李世民给整毛了。

“你小子这是在做甚?不就是铜矿的储量,直接说不就完了。”

“不不不,丈人,不是小婿不乐意说,而是小婿得先折算成斤数来计算。

这么说吧,这里的铜矿储量价值,相当于我大唐的三万万贯……”

“……”李世民表情呆滞地看着程三郎,总觉得这小子是在胡说八道。

可偏偏面对着程三郎那张仿佛在说小婿是认真的表情,又寻不到什么破绽。

毕竟他也没办法把所有的铜矿给挖出来称上一遍再放回去。

程处弼其实自己心里边也没谱,他只知道那一带的铜矿在后世被称为亚州第一大铜矿,储量惊人得不要不要的。

至于到底有多惊人,他哪知道,只能信口胡扯,反正老丈人顶多听一半。

不过即便只听一半,呵呵,那可也是一万五千万贯,大唐得多少年的税赋收入才能够凑得出来?

除了那里的铜矿,还有鞍山的铁,还有本溪、阜新的煤,更别提那鸭绿水两岸那丰富到令人发指的各种矿产。

李世民与赵昆二人一脸呆滞地看着程三郎兴奋得两眼放光地拿手指头在那张巨大的,满是各种符号的图纸上戳来戳去。

随着程三郎的叽叽歪歪声,总而言之,李世民也是听得怦然心动。

重要的是,程三郎说的十分清楚,就在辽东城周围,就有大量煤矿和大型铁矿。

许许多多的军械,不需要再从洛阳调运,完全可以就地进行生产与制作,而将士们手中的武器,也能够在辽东之地就得到及时的维护。

另外再就是,这里的土地相当的肥沃,而汉唐商行,早就已经通过自己的渠道在这片土地上的卢城一带,搞到了那种土生土长的水稻,也就是后世称为卢城之稻的亚寒带水稻。

第2980章 程三郎的内心,已经有了一个完美开发大计划

虽然一年也只能种上一季,而且那些当地的蛮族管理也过于粗放,不像江南那样的精耕细作。

水稻的产量比江南之地低,可问题是这种水稻煮出来的米饭洁白如雪,米香浓郁。

这想必就是后世的东北大米的老祖宗,而今,也被程三郎给搞了出来。

准备在这辽东城这一带进行大规模的种植,争取让这辽东一带,成为大唐新的渔米之乡。

李世民此刻已经坐回到了案几跟前,而谈兴正浓的程三郎犹自在跟前两眼放光地叽叽歪歪着他那一套振兴东北,啊不,是开发辽东及周边地区的长期规划。

李世民呆愣愣地看着程三郎,条理分理,有理有据,重要的是,似乎在程三郎的内心,已经有了一个完美的大计划。

这才多久,短短数日的光景,这小子居然已经想得那么远,甚至就连那十万战俘接下来要干点啥也已经做出了规划。

说简单点,就是你们这帮子高句丽战俘想要吃饱穿暖,想要吃得好。

很简单,为大唐王朝开发辽东地区,先好好地挥撒你们的青春和汗水,争取三年五载,将这里建设成为大唐的粮仓。

李世民直到走出了程三郎的宅院,站在了府门外,这才如释重负地吐了一口浊气。

拍了拍那一脸意犹未尽的程三郎,想了想,露出了一个慈祥而又充满着鼓励的笑容。

“贤婿,你只管放心大胆的去做,你给老夫画的饼,即便有点空中楼阁的意思,可是老夫却很欣赏你的这股子干劲。”

“好好干,缺什么,只管告诉老夫。”

看着意气风发的老丈人如此说话,程三郎顿时精神一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声。

看到老丈人即将抽身离开,程三郎突然想到了另外一件大事。

“丈人且慢,小婿还有一件大事要跟丈人商议?”

“哦?不知是何事?你只管说来。”

“丈人,小婿听闻,丈人有意再调拔大量粮草运往辽东,有意一举平定高句丽。”

“小婿特地询问了马相,知晓粮草运抵辽东,所耗甚巨,且又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李世民打量着程三郎,旋及就反应了过来。

“怎么,贤婿难道还有其他办法解决此难题不成?”

“若是丈人愿意按照市价购买,汉唐商行可以在十日内,向辽东城输送十万石粮食,若是给汉唐商行一个月,便是三五十万石也没问题。”

“……”李世民愣愣地看着程三郎,直到看得这位爱婿脸上露出了一个略显羞怯的笑容。

“丈人,那个小婿毕竟是代表商行,跟你老做生意。”

“做生意做到老夫头上来了,你这小子。”李世民眼皮一阵狂跳,牙疼地吸了口气。

可旋及一想,若是朝廷从洛阳运送粮草过来,想要送一石,所耗的成本,差不多要两石。

这小子,居然能够用市价,将粮食送到辽东,李世民忍不住扭头又朝着宅院中行去。

“来来来,你且跟老夫好好说道说道是怎么回事。”

面对着老丈人的询问,程三郎自然也不会隐瞒,便将现如今汉唐商行正在交趾诸地,开始大规模地推广种植占城稻。

只不过这些稻米,全部外销,一粒粮食也不往大唐流入,为的就是维持大唐的粮食价格稳定和社会稳定。

另外,之前搞高句丽的时候,也正是利用粮食倾销,高卖低卖,如此反复之下,令那高句丽的粮价重挫。使得这两年来高句丽的粮食产量大减……

看着跟前这位小心翼翼地讲述着自己用商业手段在国际上耍得龙飞凤舞的贤婿。

李世民就想到了之前关于那新罗被灭之后,新罗之地的粮食几乎尽数被那高句丽搜刮一空。

看来,高句丽之所以下手这么狠,而且还在面对大唐的时候,非要去搞新罗,怕是跟粮草不足有着莫大的干系。

而偏偏程三郎后来又搞出了一招粮食换战俘,拿粮食又将那些倒霉的新罗人换了回来。

李世民忍不住抹了把脸,好气又好笑地翘起了手指头来。

“倘若新罗知晓你才是让他们灭国的罪魁祸首之一,真不知道他们会有何想法。”

“……丈人,这可跟小婿没有半点干系,毕竟小婿做生意只针对高句丽,他们新罗自己挡不住高句丽,这可怪我不得。”

程处弼小声地狡辩道。

……

“行吧,既然贤婿你要跟老夫做生意,老夫准了,十万石粮食若是能够在十日之内到达,倒真是解了老夫不小的烦忧。”

毕竟这里可是又多了十万战俘,那可是十万张嘴,再加上那辽东城内的数万百姓,一天下来,就增加了近十万斤粮食的消耗。

之前李世民可真没有想过要留下这十万战俘,可现如今既然已经将高句丽视为自己的地盘。

说不定以后战俘会更多,所以,大量的粮草辎重是必不可少的,可那样一来,其消耗那就是一个十分可怕的数字。

若是能够以市价从汉唐商行这里采购到,对于朝廷而言,当真是惠而不费的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