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1902章

作者:晴了

“本王只需要结果,至于战俘能不能换到足够的物资,那就只能有劳卿再想想其他办法了。”

“……还请大王明示。”听到了这句强人所难的要求,沙吒千福犹豫了半天,最终觉得自己还是承担不起这个责任。

足足两柱香之后,沙吒千福这才告辞离开了王宫,朝着身边的心腹亲随吩咐了几句之后,便快马朝着自己的府邸赶去。

……

等到沙吒千福回到了府邸没过多久,就有下人前来禀报,那汉唐商行的顾掌柜已然入府。

“哈哈,来来来,顾大掌柜,快快请坐下吧。”

“见过大佐平,小人见大佐平神清气爽,红光满面,莫不是有什么大喜之事?”

“顾大掌柜你可就猜错了,只不过是老夫不负顾大掌柜之请托,将那粮食换战俘之策献予我家大王。”

“我家大王虽然觉得此策甚好,不过,顾大掌柜你给出来的价格,着实太低了些……”

顾掌柜听得此言,心中亦是一松,旋及呵呵一乐。

“大佐平此言差矣,我汉唐商行做生意最讲究一个买卖公平,而且我们也在报价之前经过了估算,那些新罗战俘留于百济,对于目前之百济而言,百害而无一利。”

“况且,还徒耗百济钱粮,若是转手于我汉唐商行,非但百济不需要再耗钱粮,反倒能够获得大量的物资,用于新占之地的抚政安民,这等利好……”

看到这位顾大掌柜丝毫不松口,沙吒千福纠结半天,却发现,百济根本就没有什么可以拿捏汉唐商行的。

也就是说做这门生意的主动权完全在那汉唐商行的手中,可问题是,自家大王的要求,也是需要满足。

最终沙吒千福大腿一拍,径直将自己的顾虑陈述了出来。反正就是那话,自家大王需要的那些,不能少。

而且自家大王那杀伐果决的性子,倘若你们汉唐商行不进行让步,很有可能一拍两散。

“……顾大掌柜,老夫绝非是在要挟你,只是如今我百济的确艰难。

所以,只要汉唐商行能够满足我百济的这些物资要求,除了那些战俘,倒还有个办法,可以向汉唐商行提供……”

顾大掌柜呆愣愣地看着这位小声嘀嘀咕咕的百济大佬,内心不禁有些唏嘘。

果然,宁为太平犬,莫为乱世人,就是这个道理,而且这些小国寡民,很容易就会成为战争的牺牲品。

好在如此大唐强盛,威震天下,百姓才得以安居乐业,这实乃是身为唐人的幸运。

等到那沙吒千福说完,顾大掌柜大手一摆,开始进入到了讨价还价的环节。

“既然大佐平以诚待我,小人也是个痛快人,那这样,一个成年男丁,按十二石,或者是八匹白叠布,而老弱妇孺一人八石,或是五匹白叠布……”

“不管大佐平弄来多少,我汉唐商行都是这个价。”

“不不不,一个成年男丁,能够为你们汉唐商行所能够创造的价值,肯定远远超这个价值,老夫以为,一个成年男丁,换二十石,或者是十五匹白叠布……”

“这怎么可能,我们汉唐商行做的可是生意,而且想要把这帮不听话的壮丁经由海上运送,这可是要花费大风险的……”

……

大佐平的府邸中,灯火彻夜通明,顾大掌柜跟那沙吒千福,生生地熬了整整一夜。

甚至顾大掌柜不得不从那汉唐商行招来了几个帐房,噼里啪啦地算盘打了一整夜,这才将那双方之间的交易事宜初步敲定了下来。

顶着一双发黑的眼圈,晃晃悠悠地走出了那大佐平的府邸,顾大掌柜觉得昨天是他做过地最艰难的一桩生意。

看来这百济大佬,也很有精明商贾的潜质。

“走,赶紧回商行里,务必要尽快将这个消息传递到登州,让程三公子知晓咱们已经把事给办妥了。”

一行虽然整夜未眠,顶着黑眼圈,但是却很有精神的汉唐商行众人匆匆回到商行之后不大会的功夫。

就有信鸽迎着那凛冽的寒风,振翅而去。

只要程三郎他们收到了消息,相信用不了多久,就会在大批的汉唐商行的海船,乘载着早就已经屯积在胶州湾的大量粮食,出现在那百济的沿海。

胶州湾,也就是后世的青岛所在,只不过在这个时代,还只能算作是小渔村,连唱个渔人码头的吟游诗人都没有的那种非著名港口。

第2927章 散居于一片空旷平原上的殷商遗民部落

但问题是在大唐开始对付高句丽诸国开始,程三郎又怎么可能不把心思,落在了这在后世闻名于世的天然良港上。

所以,汉唐商行乐意在那胶州湾建设大型港口和码头,胶州的官员自然是乐见其成。

毕竟胶州若是因此港而变得繁荣富饶,他们这些官员也是有功的。

而就在入冬之前,这胶州港的库房里边,早就已经屯积了超过一百五十万石的粮食还有数十万匹白叠布。

除了这里,耽罗岛上也同样屯积着超过百万石的粮食和数十万匹白叠布。

至于为什么,呵呵,当然是做生意,之前在用经济手段暗算高句丽的时候,粮食就是最优秀的武器。

未来,还会有大量的粮食,从那交趾向着这边进行贩运。

以便能够从这里的诸从蛮夷之手中,获取许多当地特有的物资。

粮食和布匹,在这个时代,就是最好的经济武器,根据之前汉唐商行与那扶桑岛诸国之间的协议。

每年需要向扶桑岛十一国提供接近两百万石的粮食,好在,对于掌握着交趾产粮区,以及跟林邑国权臣关系极好的汉唐商行。

如果想要摧毁大唐周边诸国的粮食价格,只需要筹备一年的时间,汉唐商行甚至可以动用近千万石的粮食来打价格战。

没办法,掌握了后世著名大米产地,又懂得三季稻栽培技术,粮食产量就是那么的豪横。

好在程三郎很清楚,粮食产量万万不能搞太多了,不然,谷贱伤农,绝对不是一句玩笑话。

后世为什么许多的国家与政府要不停的补贴农业,为的就是能够保证和维持农业的积极性。

粮食安全,只有握在手中,才会觉得安心。更何况是民以食为天的华夏民族,更加的重视粮食安全问题。

这也是为何程三郎在还未开发出海外市场之前,一直让汉唐商行尽量控制田地规模,多多种植经济作物的原因所在。

不过随着那交趾之地的各种经济作物的连连丰产,同样也吸引了大量的岭南道百姓们朝着那边迁徙。

如今交趾都督府的人口,可是比汉唐商行初到此地之时,已经翻上了两番。

大量的人口聚集,带来的不仅仅是土地经济的繁荣,同样让当地的商品经济开始迅猛的发展。

再加上当地那丰富的矿产资源,汉唐商行在当地建设的冶炼厂、造船厂、制糖厂,就吸纳了近七八万劳动力。

程处弼相信,就凭着现如今发达的海运,以及那交趾之地那连连翻番的税赋收入。

过去,交趾都督府非但不能向朝廷提供什么税赋,甚至还需要朝廷进行一定的补贴来维持。

而今所创作的经济效益,甚至都让岭南道的许多州眼红不已。隐隐成为了岭南道仅次于广州的重要财赋之地。

让那在过去的朝廷眼中,犹如鸡肋之地的交趾都督府,已经成为了大唐疆域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

特别是汉唐商行造船厂出品的那些新式海船,现如今,已经成为了大唐海商们最热捧的海上运输工具。

不但船只坚固,抗沉能力极强,而且航行速度快,运载量大,就是价格着实有点不美丽。

如果只是搞近海贸易的话,那么不论是泉州、福州,还是广州船厂的海船,完全满足了海商的需求。

但是想要进行远洋贸易,还得选品质更有保证的汉唐商行出品的海船。

自打那汉唐商行的远洋海商在那麻六甲海峡遭遇过袭击之后,而根据大唐如今发现新岛的国策。

汉唐商行花费重金,用丰厚的大唐特产,经过了长时间的运作,最终换取了附近的狼牙修国、羯荼国等马六甲诸国。

对于大唐拥有蒲罗中这座不大,但是地势十分重要的岛屿的归属权的承认,并且还写入了国书之中。

那么屁大点的小地盘,而且面对的又是大唐,那连中天竺那样的名震天竺系诸国的大国都被大唐轻而易举给荡平。

所以,麻六甲诸国也不愿意招惹这背景深厚的汉唐商行,至于那座岛,你们乐意要就要去。

当然,这里边自然也少不了程三郎、李恪这帮子汉唐商行后台的各种骚操作,比如在鸿胪寺那边的各种小动作。

蒲罗中岛,其实也就是后世的明朝口中的淡马锡,以后的新加坡。

只不过落于了大唐手中之后,在程三郎的极力要求之下,此岛的名字变成了很有中国风的唐人岛。

用程三郎的话来说就是,此岛离大唐远了点,为了时时刻刻提醒那里留守的人们,心怀大唐。

不忘自己的老祖宗,更不能忘记自己所流淌的血脉,记住自己生是大唐人,死是大唐鬼。

……

另外,在唐人岛上,除了长期在这里搞建设以及进行经营的近万工匠、商贩,和港口工人之外。

还驻扎着超过三千名久经训练的汉唐商行护卫,这里只有一座方圆数里的城池,说是城池,倒不如说是要塞。

那完全由混凝土和砖石所构建而成的城墙高达两丈五,厚度虽然不及像长安、洛阳那样的巨城,但是也足以抵御这个时代的那些重型器械的轰击。

另外还有一只由五艘三桅战舰组成的水师在此游弋,啊不……是汉唐商行护卫舰队才对。

可以说,短短数年的光景,汉唐商行,就已经将这里经营得固若金汤,之前也不是没有自以为很牛逼的海盗团伙想要来这里捞一把大的。

结果就是,扔下了三千多名海盗的尸体,还有不少的战船,仓皇逃遁而去。

守备在此的汉唐商行护卫队统领效法着那些蛮夷人示威的手段,沿着唐人岛的海岸线,立下了三千多根木桩。

从那一次起,再没有海盗敢再踏足到这唐人岛上,即便来,那也是以商贾的身份过来老老实实地过来进行补给,或者是进行贸易。

而伴随着汉唐商行的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远,相应的,大唐帝国辐射向周边的影响力,自然也越来越强。

而此刻,一伙来自于大唐远赴汪洋万里的探险团伙,此刻正艰难地在那殷商大陆跋涉前行。

就是他们前行的不远处,那是散居于一片空旷平原上的殷商遗民部落。

第2928章 在殷商大陆,本着来都来了的原则

“老大,咱们这都第几次登岸了,根本就没有发现这座大陆上有人烟,为何不再深入一些?”

吴吞虎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水,打量着这遮天弊日的丛林。

颇为蛋疼地朝着那正仔细地东张西望,摸摸树,看看草,时不时还摘下一枚不知名的野果在那里仔细打量的李德奖问道。

“你也不想想,这里全是深山老林,而且还与咱们在大唐周边所遇上过的那些热带丛林完全不同。”

“而且这里的毒虫、毒蛇猛兽也不少,所以为了弟兄们的安全,我们只能离开距离海岸不超过一日路途。”

“毕竟万一有什么事情,也便于我们及时撤离,哪怕是咱们随身携带着许多驱蚊避蛇的药物。

可是万一不小心挨了一下,又或者是有人出了意外,不及时送回船上,又有谁能够救得了?”

说到了这,李德奖发出了一声轻咦蹲了下来,打量着跟前的一棵植物,打量了半天,似乎不太确定。

伸手入怀,取出了一份图册,然后比照了半天,悻悻地骂了一声晦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