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1871章

作者:晴了

“……程三郎海战平倭图?!”

一干文武重臣,齐刷刷地鼓起了眼珠子,脸色都瞬间变黑。

李世民垮着脸,接着打开了另外一张,直接就生生给气乐出声来。

“来来来,诸位卿家,这里还有一张英国公大破百济图。”

“哎哟,茂公老弟也很有兴致嘛,嘿嘿嘿……”

这让脸色发黑,眼珠子乱转,正想着该怎么替自家厚脸皮的三郎狡辩的程大将军直接就乐了。

好好好,既然李绩那个老不要脸的也跟自家的三娃一般,那就没事了,天塌下来,还有那个老阴货顶着,不妨。

李世民不想说话,恶狠狠地瞪了一眼程咬金这个嘻皮笑脸的厚脸皮,然后继续打开其他的图纸。

“嗯,这里还一张……大唐巡洋将军船破浪开火图,还有一张,仙人篮百里察敌图……”

此刻,所有人都能够感觉得出来,陛下的语气,已经不再有强烈的情绪波动,渐渐转和。

想必已经从程三郎的骚操作中平复了心情,毕竟后面两张,既是夸功,同时也是在赞美陛下所命名的两件好宝贝在军事上有多牛逼。

房大相爷抹了把脸,能接连大胜,这的确是大喜之事,总不能因为那么点尴尬而就中断向天子道贺的程序吧?

罢罢罢,谁让自己是宰相,百官之首,只能硬起头皮,强行开启吹捧模式。

“陛下,这些,唔……想必是程三郎与英国公二人觉得光有报捷文书。

不足以表述胜利之喜悦,也不足以描绘陛下亲自定名的巡洋将军舰与那仙人篮在军中之作用。”

一干文武重臣也纷纷朝着李世民道贺,正是在陛下的英明决策之下,以及慧眼识珠之下。

平壤道行军正副总管二人都没有辜负陛下的厚望,大唐水师用两场酣畅淋漓的胜利威震四海。

李靖这位大唐军神也站了出来,从一位专业的军事家从战略的角度来分析了连胜对于大唐接下来军事行动的利好。

这算得上是为陛下亲征高句丽开了一个好头,想想吧,营州都督张俭在那辽地频频建功。

而李绩与程三郎同样也在高句丽南部地区捷报频传,如此一来,必定会令高句丽心生惊恐。

必定会对南部地区加强防御,如此一来,高句丽必然会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更利于大唐征讨高句丽。

……

李世民抚着长须,亦不得不承认,李靖分析地相当有道理。

至于那程三郎与李绩那一老一少,本就都是喜欢显摆的性子。

再加上程三郎这位脑洞非同寻常的贤婿,报个捷都能报出这等花样,也算得上是别开生面。

这倒也给李世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灵感,回到等自己御驾亲征拿下了高句丽。

一定要命画师画上几幅必能名垂青史的大作,不如此,怎么能对得起自己干的这些丰功伟业?

“……能奋勇击敌,大破百济与倭国水师,破敌数万,朕心甚慰。

不过高句丽未定,百济与倭国尚未俯首求饶服罪,他们还需要再接再励,不可轻敌大意……”

随着陛下之言,一干文武重臣纷纷深心为然地颔首不已,特别是那些武勋子弟的长辈们,全都露出了发自真心的笑容。

虽然李绩与程三郎那两个家伙的功勋最大,可问题是,一干年轻人都参与了征战。

所以,功劳肯定也少不了他们的,作为父辈的大唐武勋重臣们,也都老怀大慰不已。

“这帮小兔崽子,总算是没白走上这一遭。”

“短短这么点时间,就连破百济与倭国,呵呵,指不定回头闲着没事干,连高句丽一块破了也说不定。”

这帮眉开眼笑的武勋重臣们的叽叽歪歪,落入了李世民的耳中,特别是听闻说不定连高句丽也一块破了这话。

这位眉舒目殿的大唐皇帝陛下脸色瞬间一僵,脑海里边闪过处弼贤婿那张足智多谋的英武脸庞。

更闪过了这小子那数之不尽的骚操作,万一……

“那个,朕觉得,还是把启程前往幽州的时间,定在十日,唔……五日之后出发为好。”

“……”

第2873章 居然不去攻伐百济,冲我国来了

一干大唐文武重臣看着这位表情很严肃,不像是在开玩笑的大唐皇帝。

瞬间就反应了过来,为何陛下会如此急迫地想要提前那么多时间赶往幽州。

陛下的圣旨才抵达那登州多久的时间,结果,就连前往登州的兵马都还没有全部赶到登州集结。

这帮子家伙就已经凭借着那只水师连番大胜百济与倭国。

而且经历了这两场大胜之后,足以证明,装备了新式武器的大唐水师,在海面之上,已经再无敌手。

说不定回头李绩跟程三郎一商量,觉得百济和倭国都残废了,要不去搞一搞高句丽。

呵呵……一干武勋重臣都不由得有些紧张了起来,毕竟程三郎这只妖蛾子的本事,总是能出乎所有人预料之外。

大家也真的很害怕,万一这小子,跟李绩搭档之下,做出什么令人再次刮目相看的事也不是不可能。

“陛下言之有理,臣也觉得,如今将士们也都已经整装待发,士气很足,早日成行也不是不可以。”

李道宗这位兵部尚书也忍不住站出来开口附和,其余人等,也都纷纷赞同早点出行,早一点干掉高句丽。

不过工部以及相关有司忍不住抹了把汗,赶紧站出来摆事实讲道理,再急也不能急过了头。

之前说好一个月,转眼之间五天之后就开路,再怎么也不合适,经过了反复的争论或者说让步。

最终李世民选定了九天之后的吉日踏上征途。

……

大海是那样的辽阔,汹涌的波涛,犹如此刻中大兄那显得很不淡定的心情。

中大兄此刻虽然努力地维持着自己身为上位者的威仪和气度。

可是那张明显睡眠不足的憔悴脸庞,还有那两个明显起了黑眼圈的眼睛,证明了他经历了那场惨败之后情绪有多糟糕。

哪怕是已经过去了数日光景,哪怕是已经远离了战场,可是每每午夜梦回中,总是被那唐国的巨舰那喷吐出哨烟与炽焰的画面吓醒过来。

一路南逃,跟随在旗舰左右的那些倭国海船,有些因为夜晚的风浪而失散,有些则是因为在大战之时就遭遇了重创,由于船只的破损或者是进水,被远远地抛在了后方。

不过,中大兄却半点也不愿意停留,只是让心腹大将佐伯子麻吕率队在后方,召集那些四散的溃兵,而他则继续一路狂奔。

随着那远处的地平线越来越近,等到瞭望斗中的人看到了码头所在,大声地叫喊出来之时。

不论是将军,还是普通的士卒水手,都不约而同地眼眶一红,眼角湿润,终于活着回来了。真好……

……

那些正在码头上忙碌的倭人,也注意到了远处海面上的异常,远远地眺望,就看到了一艘艘的倭国战舰出现在了视线之外。

但是很快,所有人都错愕地查觉到了一个问题,怎么离开的时候,战舰真可谓是铺天盖地,可是回来的战舰,看起来那么的稀稀落落。

甚至还有一些船只上还有缺损甚至在船身上都有破洞,还有一些战船仿佛还有被火烧过的痕迹存在。

随着船只的接近,码头上的那些工人,士卒,商人,官员,全都没了笑容。

不过两百艘战舰,后方的海平面上,就再没有战舰现身。

难不成,这是才刚刚到那百济沿海逛了一圈,就被揍得狗血淋头的抱头鼠窜而回了吗?

一艘艘船,缓缓地停靠在码头上,从船上走下来那些士气低落的水手和士卒。

至于那位离开之时,还特地很风骚地披挂上了唐国明光重甲的中大兄,十分低调地乘辇而行,径直往城中而去。

留下那些将士和水手,驻扎在码头附近待命。

足足睡了整整五个时辰之后,中大兄这才睁开了双眼,召来了一干文武。

看着呈报在案几上的那些详细的战损,中大兄的脸色阴沉得怕人。

不过十来天之前,自己从这里离开的时候,战舰一千二百余艘,水师将士近五万。

还特地带着数万精锐之师,为的就是蹿到百济去搞一把大的。

结果刚刚赶到了那白江口,正当自己觉得完全可以将那大唐水师一口吞下之时。

卑鄙的唐国水师,从后方给自己狠狠一击,他们那种能够喷火的武器,可以在数百步外击敌。

这样的作战模式,简直就是前所未见,而自己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惨败。

丧师大半,数万步卒精锐,能逃脱葬身海底的,不足三成。

饶是中大兄皇子,身为倭国权臣,面对着这样惨重的损失,他也是心惊肉跳不已。

何况这一次出师远征,跟随他一同出征的不少将领官员,也都跟随那些沉船一同葬身大海。

“佐伯将军回来了没有?”

中大兄发了半天愣之后,抬起了头来,沉声喝问道。

“殿下,末将刚刚从码头那边过来,并未见到佐伯将军。不过又有近百余艘战船陆续归来。”

“才七十余艘?”中大兄听得心中一梗,自己带队归来的战舰不过二百余艘,加上那近百艘也才不到四百艘的数量。

连出征之时的一千二百艘的三分之一都不到。

“殿下,咱们的战舰,不少都受创甚重,想来后续还会有战舰回归,不过经历此战,咱们损失甚是惨重。”

“若是传回朝中,怕是……”

“殿下!殿下!”外面传来了惶急的呼喊声,那是奉命在后方接应战船的佐伯子麻吕的声音。

中大兄与一干文武都纷纷起身之后,就看到了对方气极败坏地冲了进来。

“殿下,大事不好,唐国的水师一直在后方追击我们的水师,正朝着我们这里而来。”

“什么?!”屋内的人们,齐齐色变。

中大兄那原本阴沉的老脸,瞬间变成了灰白色。“唐国水师……居然不去攻伐百济,而冲我国而来?”

“末将也清楚,只是末将之前在那隐岐群岛附近收拢残军之时,这才从一只逃回来的战舰将令那里获知。”

“大唐的水师,一直都跟随在后方扫荡,但是是海面上有船,一律被他们击沉。”

“他们也是侥幸借着夜色的掩护逃过大唐水师的追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