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1870章

作者:晴了

“但是大总管的捷报写得并不全面,所以,程某觉得我们也应该做点什么。”

“毕竟,咱们诸位兄弟,今日可都算是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经历了这样的蜕变和成长,这怎么可以不记录下来?”

随着程处弼的站在那里神彩飞扬的讲述,一干很喜欢扬名立成的武勋子弟们,皆是两眼越来越亮。

哪怕是那位已经高中进士的李景仁,此刻也激动得小脸涨红,恨不得提笔挥毫泼墨,画上一幅海上灭倭图来表达自己澎湃的心情。

“不愧是能厚起脸皮给自己写下演义的处弼老弟,这脑子,就不是咱们能够比得了的……”

“呵呵,说得好像你小子脸皮能有多薄似的,上回咱们弟兄,唔!”

“住口,诸位兄弟,好好听处弼兄说些什么。”

程处弼继续侃侃而言,告诉大伙今日扬名立万,如今不好好地宣扬宣扬,那简直就等于是锦衣夜行。

更何况,立下了功劳,怎么也得自我剖析一番,讲清楚都干了啥。

如此一来,不但让陛下能够认识到大家过去虽然很纨绔,但好歹今日已经脱胎换骨。

“……总而言之,还请诸位弟兄,赶紧回去,每人写一到两千字的战后总结,明日一早交给程某。”

“我这边也好第一时间传消息回去,争取能够赶在大总管的捷报赶到洛阳之时,及时送到陛下的手上。”

“一两千字?那么多……”柴令武不禁有些面色泛苦。

程处弼朝着这货扬了扬下颔。“如果令武老兄觉得你今日在战场上的表现乏善可陈,也可以不见。”

此言一出,一干狐朋狗友嘻嘻哈哈乐成一团,文不成武不就的柴令武则是心头一恶。

一想也对,好歹也要把自个吹得天花乱坠,不然,别人都夸功耀武,就自己躺平,回了洛阳,等待自己的肯定不是亲爹的嘉许,而是一套拳打脚踢的《柴家版父慈子孝技击术》。

“……写,为兄我今夜就算是不睡,也一定要写出两千字来。”

等到一票斗志满满,热血沸腾的粗鄙武夫准备回去挥毫泼墨,程处弼也开始了他的表功大作。

用连环画的方式,将当时交战的情况给表述出来,然后由那位有点绘画功底的李义府来执笔绘画。

将此番大战,大唐水师是怎么出现,如何作战的大略,绘制出来,特别是还让李义府绘制了大唐巡洋将军舰开火的宏大场面。

程处弼虽然是个线条党,绘画技术臭,可不代表他不懂鉴赏,李义府画,他就在旁边进行指导。

足足熬了差不多一个通宵,终于搞出了一个系列十余幅画作,而一旁的许敬宗也替程三郎写下了关于他英明神武指挥海战的经历……

第2871章 陛下的表情,为何如此夸张?

第二天一大清早,程处弼就率领水师径直离开白江口,直奔耽罗岛而去,在那里进行了补给之后,一路朝着东南,径直而行。

至于倭国的水师残余,路上遇到,那就围剿掉,看不到,那就继续依照程三郎划定的船线一路飞驰。

而就在程三郎挥师离开的第三天,终于打扫完了战场的李绩也宣布撤回了耽罗岛休整,然后再撤回登州。

至于为何如此,就是因为兵力不足。

至于有些将领小声地抱怨程三郎为什么不把那些新罗三万步卒精锐留下。

好歹也可以以他们为前驱,继续在百济这里搞事情。

李绩很痛快,你自己去找程三郎说去,他同意,老夫就没意见。

一句话直接让一票粗鄙武夫哑口无言,那小子,除了英国公你,谁能招惹得起?

更何况光是两场大战,大伙获得了多少功勋?都与那程三郎有着莫大的干系。

不论是火炮,还是在天际侦察敌情的热汽球。

若无这些好宝贝,若不是今日程三郎及时在外包夹,面对着倭国千余战舰与百济内外夹击之下,当真是后果难料。

看到一干将领那一张张显得甚是幽怨的表情,李绩呵呵一乐。

“行了,咱们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回去补充装备辎重,让更多的水师弟兄都用上火炮。

到了那个时候,高句丽的水师,即便比那倭国数量更多又如何?”

听得此言,一干将士全都两眼一亮,纷纷脑袋点得跟鸡啄米似的。

舰载火炮,已经通过这两场酣畅淋漓的战争,证明了它们在敌方攻击距离之外,就可以轻松命中敌舰的超远射程,以及它们那无与伦比的破坏力。

看到这帮子家伙眉开眼笑,不再纠结继续干百济,李绩也是松了口气。

毕竟二人流窜出来的时候,平壤道的兵马仍旧还在从各地赶往登州,现如今百济与倭国连遭重创之后。

水师也算是爽了两把,该撤回登州,等待大唐精锐齐聚,也正好将水师的另外一种主力战舰:斗舰也进行火器改装,之后再行出击。

只不过,李绩所要出击的目标将会变成高句丽,而非百济,毕竟他是平壤道行军大总管,而非泗沘行军大总管。

总不能忙着打兔子,把搂草的正经工作给忘了。

至于程三郎,那小子骚操作一套接一套,又有陛下密旨相授。只要他不损害大唐的利益,李绩也懒得搭理他。

何况有句老话叫吃人嘴软,拿人手短,自己父子可是从程三郎那里蹭了不少的好处,占了不少便宜。

……

洛阳城内,皇宫武安殿内,此刻,一票文武重臣,齐聚于此,兵部尚书李道宗此刻就立身在那巨大的沙盘跟前。

向陛下陈述起这些日子,营州都督张俭率幽、营二都督府兵及契丹、奚、靺鞨等部,向盘据于辽东之地的高句丽发起了几波攻势。

契丹、奚、靺鞨等部出兵三万余众,配合幽、营两都督府府兵,先后发起了两波攻势,连取高句丽数城。

不过随着大军进逼至柳城,高句丽援军已抵,面对着差不多十万之众的高句丽援军。

张俭最终为了稳妥,采取了守势,与高句丽大军在柳城一线对持,又命契丹、奚、靺鞨等部骚扰辽东城以北之地……

李世民这位戎马半生的大唐皇帝陛下身边还站着那位观政的太子李承乾。

虽然李承乾对于军事,实在是缺乏天份,但好歹他是一位谦虚好学的好太子。

听得十分地认真和专注,这样的态度,让李世民深感欣慰,最怕的就是不懂装懂。

就连李靖这位久不出家门的大唐军神也被请了出来,此刻也在沙盘跟前,抚着长须,目光闪烁不定地盘算推演着什么。

至于程大将军,虽然他将会留在洛阳负责大唐帝都的安保,可并不妨碍他出现在这里,跟一帮老兄弟对着沙盘指指点点,小声议论不已。

现如今,陛下尚未明确前往高句丽的将领人选,一干武勋重将,全都挤在了一起。

纷纷显摆各自的将略智计,至于那些完全依靠勇力取胜的将领,只能猛翻白眼。

毕竟有些人作战靠的是智力天赋,比如李道宗,有些人靠的则是肉体天赋,比如尉迟恭,当然,也有不乏文武双全,诗书传家者,比如程咬金。

李世民听了李道宗的这一番分析之后,颇为欣慰地抚着长须嘉许了那位营州都督张俭几句。

毕竟这位搞高句丽还是搞出了些成绩的,可以说,至少为接下来的御驾亲征高句丽,先试出了高句丽现如今的大概斤两。

并且,让高句丽兴大军于辽地之后,如此一来,必定会影响到高句丽国内的秋收,更加地利于大唐收拾这个向来嚣张跋扈的高句丽。

……

接下来,李世民又询问了诸军的调动,当然还有各种物资装备的运输情况。

等到诸文臣禀报之后,李世民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

“朕决定,一个月之后,离开洛阳北上幽州,望诸位……”

“捷报!!!”一声高亢而又尖锐的吆喝声,瞬间就传入了武安殿内。

赵昆不待李世民吩咐,就朝着殿门方向大步而去,赶到了殿门口,就看到了一名宦官满脸兴奋之色地狂奔而来。

在这名宦官的身后,则是两位禁军,搀扶着一位脚步虚浮的信使走在后方。

武安殿内,不论是李世民还是一干文武,此刻都不约而同地支愣起了耳朵凝神倾听。

就听到了那赵昆厉声喝问是哪来的捷报。

“禀赵将军,是平壤道行军大总管传来的报捷文书,以及齐王殿下传来的奏折。”

“李绩卿家的报捷文书……快,拿来给朕。”李世民顿时两眼一亮,大声喝道。

很快,赵昆就捧着一个木匣子进入了武安殿内。

“这么快他们就跟百济分了胜负了?”尉迟恭忍不住小声地嘀咕了句。

李客师忍不住小声地嘀咕了句道。

“百济宵小,胜他们轻而易举,他们若是不能胜,那才叫奇怪。”

“……陛下的表情,为何如此夸张?”程咬金狐疑地打量着正在看着手中捷报的李世民,不禁奇道。

第2872章 回头闲着没事干,连高句丽一块破了咋办?

李世民呆愣愣地看着那份报捷文书,李绩在这份文书里边,报的可不只是一个捷,而是两个。

第一个捷报就是他率领登水师,把那百济水师给打成了残废,百济损失战船两百余艘之后,残余水师退回了白江口内死守待援。

第二个捷报,则是倭国收到了百济水师大败的消息之后,居然尽起举国水师,战舰千余艘,精锐近五万余众。

杀气腾腾地前来救援百济,意图与百济一起,将大唐水师给剿灭于百济近海。

结果,他李某人与程三郎二人一人诱敌,一人埋伏。打出了一个十分漂亮的伏击战。

倭国水师被他们击溃,死伤大半,只有不足一半的残兵败将逃离了战场。

李绩倒是在那捷报里边简略地交待了一下,之所以能够以登州水师不到两百艘的战舰,接连击败百济与倭国水师。

皆因那巡洋将军舰之威,另外,还有多亏了陛下命名的那仙人篮于天际侦察敌情。

使得大唐水师可以查知方圆百余里有无敌踪,以便于从容调度埋伏……

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气,按捺住内心的震撼,朝着一干目光落在自己脸上的文武重臣沉声道。

“李绩卿家与程三郎,已经先后击败了百济与倭国水师……”

说到了这,李世民看到了木匣子里边还有一本奏折,似乎还有几张图,便先将那几张图给拿了出来。

摊开在了案几之上,所有人都看到了,那应该是一幅画,只不过这幅画画的可不是风景与山水。

而是一幅战争的局部图,能够清晰地看到,飘荡着云彩的天际,一个仙人篮上似乎有人正在朝下方指点。

而在海面上,几艘战舰正排成一条直线一边飞驰,一面开火,而在画面的另外一端,则是那硝烟所笼罩的破船。

作为大唐最有名的艺术大师兼工程师,今日也在此参与朝会的阎立德。

上前两步,目光扫了眼这幅丹青水平甚是一般的平庸之作,目光下意识地落在了落款处,瞬间眼珠子就鼓了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