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1855章

作者:晴了

甚至还将自己纳入到了他的心腹团队,这让薛仁贵真有些受宠若惊,越发地觉得,自己这趟青州大都督府来对了。

不过让薛仁贵有些不太自在的就是,这位小程太保,很喜欢打听自己对于那些演义话本小说的看法。

还很喜欢跟自己探讨演义话本小说的创作经验,这可真是把薛仁贵给整不会了,只能硬起头皮勉力应对。

特别是这段时间,文武双全的薛仁贵可是把登州市面上但凡是能买到的关于小程太保的各种演义都买了个遍。

几乎都快把那些演义小说翻烂了,总算是能够接上这位脑洞清奇的小程太保的话头。

但是令薛仁贵有些遗憾的就是,这位小程太保在箭术上,实在是没啥天赋可言。

倒是那位鸟贼大将军李客师的儿子李器,还有秦大将军的儿子秦怀道,跟自己在箭术方向很有共同语言。

一思及此,薛仁贵忍不住又低头瞅了一眼程三郎的腰畔,那里别着两根烧火棍似的玩意。

这据说是小程太保新搞出来的发明,据说这玩意的用法跟那些战舰上的火炮相似。

用的是火药发射子弹。能够犹如弓箭一般,百步之内,取人性命易如反掌。

只不过这玩意据小程太保所言,工艺有点复杂,再加上时间太短,制作的数量不多。

若不是时间场合都不对,薛仁贵真想拿自己的铁胎弓来跟这位小程太保比划比划,看看是他的火枪牛叉,还是自己的箭术更胜一筹。

……

程处弼所率领的舰队,刚刚离开了登州没几日,李绩与那吴中郎将,就尽起大唐登州水师,朝着那处于半岛三国、倭国以及大唐胶东半岛中间位置的那耽罗岛而去。

那里,如今已是大唐的耽罗州,嗯,这是一个羁縻州,之前的那位耽罗岛岛主想当那百济的小老弟。

而等到汉唐商行的海运开始高速发展之后,这地理位置相当重要的耽罗岛,自然而然也就落入了程三郎的眼中。

想要把这么一个小岛上的小势力收罗下来,简直不要太简单,一句话,一手提着大棒棒,一手抄着棒棒糖。

当这两样摆在了还属于半原始社会半封建社会的耽罗国主李都罗的跟前之时。

这位麾下只有八千身披兽皮围裙臣民的耽罗岛主,怂得,啊不,顺水推舟,躺得比谁都快。

第一时间就接纳了汉唐商行的美意,在汉唐商行慷慨的付出下,这位耽罗国主,主动地放弃了耽罗国主之位。

请大唐将小得可怜,容易被外敌入侵的耽罗岛纳入大唐治下。

在程三郎以及李恪等人一系列的暗箱操作之下,耽罗岛,如今已然成为了大唐河南道唯一一个羁縻州。

他们将在抵达了耽罗岛之后,等待程三郎传回来的消息,再确定下一步的行动。

第2845章 提起程三郎,似乎有点跑题的善德女王

对于此,不少的将领私底下有些小怨言,毕竟李绩才是平壤道总管,程三郎那小子只是副总管。

大总管凭啥要听程三郎那小子的,哪怕是没有炮舰,直接一路平A过去,那百济也不可能昌是大唐水师的对手。

不过,碍于这位英国公的积威,再加上惹到程家人,年都过不成的恶名。

大伙顶多也就是私底下里小声地抱怨嘀咕,不敢拿去台面上的叽歪。

李绩立身于那战舰的甲板之上,不禁忆及程三郎拿出来的搂草打兔子策略,直到现在,他仍旧觉得,那小子简直就是特娘的一个天才。

哪怕是那小子还有不少的手段藏着掖着,李绩很清楚,他的那些手段,都是不怎么光明正大,但肯定会很好用的招数。

正是因为李绩在内心反复盘算之下,觉得依这小子之策,本就立于不败之地的大唐,说不定真的可以做得更多,获得更大的利益。

至于麾下那帮子满脑子只想着老子第一个打冲锋,就能够夺取头功的粗鄙武夫。

李绩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难怪这世间,名臣良将少之又有,主要还是你愿不愿意动脑,当然还有一个最根本的条件,那就是天赋。

一思及此,李绩抚着长须,甚是唏嘘,自家大郎李震还能得自己五分真传,至于李思文这小子,实在是差得太远。

好在这一回,程三郎及时出手,总算是救下了大郎的性命,而今,又让李思文能有蹭功劳的机会。

自己作为长辈,再怎么厚脸皮,好歹也要懂得权衡利弊。

就是不知道,程三郎那个大胆的计划,能不能开一个好头。

倘若一切真如那小子预料的一般,那么自己这位大总管负责配合那小子,又有何不可?

身下,这艘由那楼船改造而成的炮舰,在海面上,不紧不慢,晃晃悠悠地前行着。

而在身边那些各种船只的速度,都远在这楼船之上,只不过为了照顾这十余艘楼船版巡洋将军舰,只能控制住舰船的速度伴随于左右。

一旁的吴中郎将,打量着战舰群中的这十来艘楼船改良炮舰,不禁心中一梗。

主要还是程三郎带走的那些速度快,火力猛,重要的是还相当灵活的新式巡洋将军舰。

越想越觉得自己麾下这些改良炮舰香得无比,现在却感觉不那么香的吴中郎将,忍不住朝着李绩小声地抱怨道。

“大帅,为何你不跟那程三郎商量商量,那些新制巨舰,好歹也匀给咱们几艘多好。”

……

听得此言,李绩不禁一乐,拍了拍吴中郎将的肩膀,语重心长地道。

“吴老弟啊,你也不瞅瞅,咱们这里改造出来的巡洋将军舰,足足有近十四艘的样子。”

“拢起来火炮的数量甚至还胜过那七艘,然后你还想让老夫去让他给咱们匀一匀?”

“你信不信,那小子不同意也就罢了,倘若他同意,呵呵……指不定又从别的地方占更多的便宜。”

“不能吧,咱们这还有什么可以让他战的便宜?”吴中郎将暗暗撇嘴。

“倘若他说匀可以,让你把水师拔给他一半,哪怕是三分之一,你乐不乐意?”

听到了这话,吴中郎将白眼一翻,这还用问吗?自己当然不乐意。

李绩没有继续跟他在这个问题上纠缠,而是示意他跟自己一起进船舱。

“来来来,你且再好好的跟老夫说一说那百济的水师实力,另外就是,耽罗岛东北一带海域,哪里适合大规模的海战……”

李绩这位戎马半生的大唐名将,过去打的都是陆战,这还真算得上是第一次接触海战。

为了不损自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名头,怎么也得好好地跟这位登州水师将领好好地学上几招。

……

金城,一骑快马飞驰,径直进入了金城王宫,那位年过四旬,徐娘半老的善德女王在经过了数日忐忑不安的等待之外,终于收到了大唐水师已然进抵至金城城外码头的消息。

“来得如此迅速,廉宗苏判真不愧是我新罗能臣。”

善德女王露出了一个如释重负的表情,感慨了两句之后,朝着那位信使询问道。

“不知前来的主帅是哪一位大唐重臣?”

“禀女王,来的乃是大唐名将卢国公程咬金第三子,太孙太保、东阿县伯、驸马都尉、金紫光禄大夫、青州大都府别驾、平壤道行军副总管程三郎程处弼。”

“……”听着程三郎这一系列犹如老太婆的裹脚布般又臭又长的头衔,偏偏每一个头衔,单独拿出来,安在一位年轻才俊身上,都绝对可以说是难以置信。

偏偏这么多的头衔,全安在这位程处弼身上,如何不让新罗国君臣侧目。

善德女王顿时两眼一亮,抬手抚了抚光洁的额头,若有所思地道。

“程三郎?我想起来了。前些年,我新罗与大唐往来尚未断绝之时,关于这位大唐年轻才俊的丰功伟绩还真是有不少传到咱们新罗的……”

“甚至还有唐国文人,将他的事情,编撰成书,写了不少的演义话本……”

一干新罗的文武重臣,表情很淡漠地看向这位在位已经很多年的善德女王,总觉得女王说的这些,好像有点跑题。

好在善德女王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妥,略略有一丝不太好意思地笑了笑,旋及又恢复了女王的威仪。

“既然是这位名震天下多时矣的大唐才俊率军来援,孤也放心了许多。”

“不知哪位卿家,可愿意代孤前往码头恭迎这位程副总管?”

很快,一干文武重臣经过了商议之后,新罗百官之首金毗昙上大等代表善德女王前往码头恭迎大唐水师舰队。

金毗昙安坐在马车之中,此刻的他,整个人都显得轻松了许多。

之前善德女王所讲述的那些关于程三郎的描述,自幼就爱慕大唐,深深迷醉于儒家文化。

恨不得能身为唐国一民的他,对于这位程三郎的彪炳战绩,金毗昙更是耳熟能详。

特别是那些善德女王能够看到的那些程三郎的各种演义小说,正是他授意那廉宗苏判向唐国商人采办。

第2846章 程三郎在新罗的舔狗:金毗昙上大等

然后献给女王的,让女王对于大唐更加的了解,为的就是劝说女王能够设法结好大唐。

在毗昙看来,唯有大唐乐意出手,才会有新罗活命的机会。

而且大唐这样宽厚仁爱的宗主国,肯定乐意帮助像新罗这等乐意向大唐臣服,并且心慕中原文化的小国。

之前,他曾经请求为使,前往大唐出使,只不过国中局势危急,身为上大等的他需要留下主持大局。

他这才会举荐廉宗苏判这位心腹前往,但是这会子,那位威震天下,并且是大唐天子爱婿兼宠臣的程三郎既然是这只大唐水师的主帅。

毗昙自然不可能放弃这等能够给大唐留下好印象的机会,第一时间站了出来,表达了自己代女王恭迎程副总管。

出了王宫,毗昙直接就快马加鞭地朝着那码头方向赶去,等他来到距离金城码头尚有数里之地时。

就已经能够看到了大唐水师舰队那一艘艘巍峨雄壮,犹如巨人一般的战舰在海面之上不动如山。

这位新罗大上等忍不住发出了一声夸张的惊呼声。

“真不愧是宇内第一的大唐啊,看看他们那些巨舰,简直比咱们金城还要高大。”

陪同而来的几位新罗大臣,亦是深以为然地开口附和不已。

毕竟在这位职务相当于是新罗的宰相一般的大上等身边的心腹,自然都是跟毗昙一般,对于中原文化十分倾慕的同行者。

此刻,程三郎已然在过千大唐精锐的簇拥之下,登上了那金城的码头,看着那远处显得甚是低矮的新罗国都金城。

程处弼不禁有些嫌弃,就这么个怕是顶多也就跟大唐的一个州城相仿佛的规模和高度。

程处弼觉得,凭着一艘巡洋将军舰上的那些火炮,就足以摧毁这座新罗国都的城墙。

毕竟这个时代的城墙,都是用来防御冷兵器的,而非是热兵器,更何况,这些蛮夷小国之间的战争的强度和烈度,远远低于在中原大地上所发生的那些战争。

所以嘛,这里的城防,实在是让见惯了大唐模式的程处弼觉得太过低劣。

而就在程处弼的大脚刚刚在那码头上落地不一会,身边的那位廉宗苏判便颇为激动地叫出了声来。

“程将军请看那边,我们新罗的上大等亲自过来迎接。”

“就是那位金毗昙?”程处弼举目远眺,就看到了十余名骑者在前,后方则是一帮子跑得连滚带爬的新罗士卒。

之前这位廉宗苏判,倒已经跟程三郎介绍了不少关于新罗的情况,特别是这位金毗昙上大等的情况更是十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