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1854章

作者:晴了

“英公还请息怒,若是英公你气伤了身子,倒真是合了那倭国贼子的心意。”

李绩坐了下来,抚着长须,紧眯成了细缝的两眼之中寒光闪烁不定。

“也好,正值陛下欲征高句丽,这倭国既然胆敢跳出来,那就一块收拾,倒也不必再多费心。”

……

两位身心遭受到了重创的使节终于圆满地完成了他们的演出任务,退出了屋子。

程处弼这位影帝跟愤愤不甘地跟那李恪与李绩商讨起怎么给朝廷上奏此事。

再有就是一定要把收拾倭国的这份重任揽在手中,万万不能落到旁人的手里。

用程三郎的话来说就是,打狗还得看主人,自己麾下最好用的两个工具人让人如此羞辱。

作为他们的顶头上司,自然要为他们出头讨个公道。

李绩看着那情绪相当激动,唾沫星子横飞的程三郎,也只能好言相劝,毕竟这小子脾气不好,心眼也不大。

现在手下人让倭国这么搞,呵呵……

既然如此,何不顺水推个舟,于是这位长辈就拍着胸口表示,老夫肯定支持你小子去搞倭国。

但问题是你要知道,搞倭国不是不可以,但问题是,现如何大唐的注意力可是落在那高句丽的身上。

至少短时间内,很难抽出力量来着重对付倭国。

“无妨,只要陛下能够答应,程某就算是一个人,也能把倭国搅得天翻地覆,以泄心头之愤。”

“……”

第2843章 放心吧,我家三公子一人就可抵十万兵马

李绩甚是头疼,不过他也拿这小子没办法,毕竟他们程家人,什么时候乐意听别人叽歪。

重要的是,程三郎这小子还真有凭一已之力,折腾得一个国家鸡飞狗跳的能力和本事。

想想洛阳之变,大唐帝都洛阳城让这小子给折腾成什么模样,想想他在那高原之上搞出来的丰功伟绩。

嗯,站在大唐的角度,这小子搞出来的是丰功伟绩,可站在吐蕃的立场,想必这小子肯定是止小儿夜啼的臭名昭著之辈。

最终,经过了三人严格的磋商和研究,根据倭国那份自持天险而狂妄无礼,对于错误毫无悔意,甚至还敢向大唐口出威胁的国书。

三人炮制出了一份详细地描绘了倭国上下丑陋的真面目的奏折,并且希望陛下能够同意,由青州大都督府择良机收拾倭国。

当然,青州大都督府可以向陛下,向朝廷保证,绝对不会影响大唐征讨高句丽的战略。

看碰上这篇文采菲然,而且有理有据,且又合情合理的奏折,程处弼终于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

有了这样一份国书,还搭配上这份奏折,程处弼相信那些向来以天朝上国自居的大唐君臣。

绝对会暴跳如雷,七窍生烟,绝对会同意青州大都督府这种惠而不费的报复倭国之举。

毕竟,程三郎对于自己的本事还是很有自信,相信朝堂诸公也应该很清楚程某人的办事能力。

程处弼看到这封自己与二李共同签押的奏折被信使带走之后,心中终于如释重负地长出了一口大气。

嗯,至少自己的牺牲没有白费,当然,程处弼也会很欣慰自己麾下的天残地缺组合作出的贡献。

回头就给那两个家伙搞点旺盛毛发的营养品表达一下慰问。咦,程处弼突然想起来,之前那位姚州主薄,也是被吐蕃人给剃了个秃瓢,连眉毛也一样给整没了。

犹记得那位姚州主薄比较好脸面,所以为了及早地回到工作岗位,只能硬起头皮画了剑眉和发际线。

虽然有些假得过份,但是,程处弼觉得这也未尝不是一种暂时解决问题的办法。

……

就在程三郎胡思乱想的当口,李恪这位跟处弼兄穿一条裤子多年的老兄弟凑了过来,暗戳戳地道。

“处弼兄,小弟我怎么觉得,这事有些蹊跷。”

“呵呵……贤弟何出此言?”

干坏事不知道干了多少回,对于如何回避检查、掩盖事实真相拿手无比的程处弼,朝着李恪一脸坦然地反问道。

“小弟怎么觉得,李义府与那许敬宗的发毛,像是才刚刚剃掉的。”

“就连那李义府脑门上的刀疤,结的血痂,也太过新鲜了点……哎哎哎……处弼兄你这是想要做甚?”

“我在考虑,在哪里挖处坑把你小子埋了比较合适。”

“成成成,小弟的错,小弟看错了,是真看错了。”

程处弼这才闷哼了一声,收手坐得笔直。“你小子,你觉得就你能瞅得出来?”

“你的意思……”

“英国公那双招子,可不比你差,他也一样看得真切,只不过人家没说而已。”

程处弼嫌弃地指了指李恪。“亏得你小子还是汉唐商行的大股东,你觉得程某搞倭国为的是谁?”

“还不是为了咱们汉唐商行的矿产行业,不至于受到倭国朝廷的打压和掠夺,导致咱们的收入锐减。”

“再说了,倭国的行径,认了你那九弟为大唐天子,那样的行为,将你亲爹置于何地?”

“好了好了,小弟错了,处弼兄,咱们聊点别的,说实话,你到底想干嘛?”

“能干嘛,当然还是那句话,搂草打兔子,草嘛,兴许就一把,但是兔子,一只也是打,两只也是打,三只一样也能打。”

“……”李恪打量着跟前这笑眯眯的,表情慈祥得就像是一位期待着作物能够获得大丰收的老农般的处弼兄。

考虑到他过去那彪炳的战绩,将一次次的不可能都变成可能。

李恪忍不住牙疼地来上了一句。“处弼兄,你该不会是想着,真把那三只兔子,连同那窝草都全给收拾了吧?”

程处弼大巴掌落在了李恪的肩膀上,露出了一个无比自信且又从容的笑容。

“这可是你说的,既然齐王殿下有此想法,那么下官争取努努力,实现殿下的野望。”

“……”

……

廉宗苏叛在忐忑不安中等待着,可惜他被安排在了登州城内,直到三天之后,程处弼终于派人过来知会他前往登州码头。

廉宗苏叛兴冲冲地带着使团成员,赶到了登州码头之后,就看到了七艘犹如鲲鹏一般的巨大战舰屹立在距离码头数里外的海面上。

在那七艘巨舰的后方,则是数十艘略微小上一些,却仍旧显得十分巍峨的战舰。

程处弼此刻就站在那艘被命名为吞倭号的巨舰的甲板上,而那一干老兄弟们,除了李恪这位齐王殿下外。

尽数呆在了程三郎的队伍里边,毕竟这帮子武勋子弟也觉得,与其跟着李绩那位长辈混。

还真不如跟着程三郎一块,好歹大家都是多年的好兄弟,若是跟着李绩,指不定被这位老阴货寻个由头训成灰孙子似的也不敢还嘴。

至于程三郎这边,只要大伙不犯事不过线,哪怕是蹲在船舱里边打牌,处弼兄也不会在意。

既然如此,谁还乐意到李绩手底下去吃苦受累,更何况,跟着程三郎走,这位慷慨大方的老兄弟,肯定会让大伙都有机会蹭上功劳。

看着那些巨舰,廉宗苏叛听了邓称心告诉自己,那就是小程太保所统帅的大唐水师舰队。

在最初的震撼过去之后,又不禁心中打起了鼓来。

“这位小兄弟,某记得,大唐的水师舟船过千,甲士更是有数万之众,可是为何这里只有这么点……”

“怎么觉得我大唐武贲,不能以一敌十还是咋的?”邓称心有些不乐意了。

“不敢不敢,只是那百济拥兵近二十万之众,而那高句丽更是号称五十万大军,程副总管的援军若是太少,我担心,会害了程副总管。”

“放心吧,我家三公子一人就可抵十万兵马。”

“……”

第2844章 耽罗岛,大唐河南道唯一的羁縻州

等到船只靠近了那些战舰之后,廉宗苏判看到了战舰船弦那一个个封闭的木窗子,不禁有些愣神。

不明白好好的战舰,为何会打那么多的补丁,难不成这些都是旧船改造的不成?

终于等到了廉宗苏判登上了甲板之后,程处弼冲这位寒暄两句,大手一招,很快,这只大唐水师舰队,开始扬帆启航。

程处弼打量着那边,就看到了那李器正在跟那个高大魁梧的壮汉在那里比比划划,二人聊得甚是嗨皮。

程处弼不禁一乐,不愧是两位优等射手,果然很有共同话题。

“你们二位正在聊什么呢?”程处弼让那邓称心将廉宗苏判带往船舱,自己便径直来到了这二位跟前乐道。

“见过小程太保……”高大魁梧的壮汉赶紧恭敬地朝着程三郎一礼。

“行了老薛,这里没有外人,不必拘礼。”程处弼呵呵一乐,大巴掌拍了拍这位那宽厚的肩膀。

这位高大魁梧,两条胳膊要比一般人长出不少的,正是那位日后必定会威震天下的薛仁贵。

程处弼也没有想到,就在那四千青州大都督府中,居然会有这么一位未来很牛逼的大唐名将。

关于他的各种演义,程处弼可是看过不少,特别是他们一家老小,从他薛仁贵开始,他儿子薛丁山,他儿媳妇樊梨花,甚至到他孙子薛刚,简直就是演义小说素材之王。

《薛仁贵征辽事略》,《薛仁贵跨海征辽》,《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说唐后传》、《说唐三传》、《薛刚反唐》、《薛家将》……

被向来很喜欢创作自传体演义小说的程三郎视之为三大偶像家族之一,另外两个偶像家族就是杨家将还有岳家将。

所以,程三郎甚是欣赏这位很喜欢出风头,很爱显摆自己过人武艺和箭术的薛仁贵。

哪怕是薛仁贵年纪比自己大,可是在程处弼的眼里,仿佛看到了当年那个年少轻狂,初生牛犊一般的自己。

薛仁贵迎着程三郎那种近乎于慈祥的目光,很不自在地扭了扭脖子,不过话又说回来。

薛仁贵也相当地敬佩这位小程太保,虽然之前程三郎奇袭剑川城。

高原之上一人破万敌,孤身救下象雄王、活活气死吐蕃国主父子,智斗完败吐蕃第一智者等等各种消息早就如雷贯耳。

但是那个时候,薛仁贵总觉得是夸张过了,直到洛阳之变,当时不过只是一个小小旅帅的薛仁贵。

亲眼看到了程三郎用他搞出来的新武器,轰得天下第一坚城洛阳城墙受损,乱军丧胆而逃。

之后更是一炮直接就把那皇宫宫墙给毁了。

那个时候,薛仁贵这才明白,这位小程太保做的事情,怕是十有八九,应该都不是吹牛逼。

特别是这一回能够成为青州大都督府麾下精锐,薛仁贵可是激动了一段时间,结果刚到了这青州。

那程三郎就整出来那什么晒盐之法,之后,又将那些炸得洛阳城都摇摇欲坠的火炮给装载上了这些巨舰之上。

这样的脑子,实在是让薛仁贵敬佩,特别是这位小程太保自打结识自己之后,对自己十分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