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1852章

作者:晴了

“那还不是有叔父你在此主持大局,小侄我才可以从容行事。”

“若是叔父能够信得过小侄,最好让思文老弟,跟着小侄,铁定能够升官发财。”

“……”李绩打量着嬉皮笑脸,怎么看都没个正形的程三郎,很想反问一句,你小子嘛意思?

难道老夫的亲儿子跟着老夫就不能建功立业不成?

可是李绩又转念一想,倘若自己立下的功勋,父子俩均一均,岂不就少了不少?

还容易遭人非议,可若是把思文那小子扔给程三郎这位很能搞事情的妖蛾子,唔……也不是不行。

李恪在那里长吁短叹老半天,一扭头,就看到了自己都督府的长史跟别驾两个家伙在那里满脸奸笑地嘀嘀咕咕不已。

顿时心头一恶,这一老一小两个混帐眼里还有没有本王这位大都督?

就在此时,就看到了李绩与处弼兄二人那贼兮兮的眼神落在了自己身上。

齐王殿下顿时菊花一紧,赶紧挤出了一个讨好的笑脸。“英公,处弼兄,不知二位接下来意欲何为?”

面对着这位穿一条裤子的老兄弟,程处弼跟那李绩交流了一个眼神后,屁股挪了过来。

“当然是以援救新罗为我等之首要任务,如果一切顺利的话,顺便搂草打点兔子啥的……”

“不过嘛,一切都还得贤弟你帮我跟英公打好掩护。”

看到处弼兄说到这话时,使过来的眼色,李恪瞬间秒懂。

“这二位只管放心就是了,二位为大唐征战在外,小王必定会做好接应的工作,定然不会误了大事。”

“呵呵……来来来,咱们好好的商量个章程,该当如何行止,才能够利益最大化。”

听到了程三郎这句话,李绩不悦地板起了脸。“贤侄,你格局能不能打开一点,别成日利来利去的。

这叫功勋最大化,岂不更加合乎情理……”

“是是是,你老说是功勋,那便是功勋。之前小侄就已经跟陛下就攻略这半岛诸国,进行过反复的推演。”

“虽然陛下不太同意我的观点,但也不得不承认,小侄我的眼光独到,倘若按照预演继续下去。很有可能会……”

看着跟前程三郎这边从商议正经事变成他一个人在那里洋洋得意地吹牛逼。

李绩脸当场就黑了,翘起手指头在那案几上敲了敲。“你小子能不能别废话,要说正经的就说正经的。”

面对着这位不怎么讲武德的老阴货,程处弼只能悻悻地停下了自吹自擂,开始讲述起了他那个大胆的搂草打兔子计划。

当然,程处弼绝对不可能把自己真正要干的事情给完全泄露出来。

看着程三郎的策略,李绩抚着沉吟良久,也不得不点头承认,这小子脑子够活。

居然借着打百济的同时,顺便把那倭国给勾搭上来,而且以百济与那倭国蜜里调油的关系,不敢说百分之百。

倭国至少也有八成八的可能性会在那百济遭遇巨大危机之际,兴水师以援百济。

如此一来,那些之前一直隐藏起来的巡洋将军舰就可以隆重登场,直接就将那倭国的援兵给打残,甚至都还有一举歼灭的可能性。

……

刚刚去拜会了青州大都督,收到了大唐天子授意,命青州大都督府的别驾程三郎为平壤道副总管,负责援救新罗的消息。

廉宗苏叛兴奋之余,又不禁开始犯起了愁来,毕竟这位高大魁梧,英武不凡的程三郎的威名,他还是有所耳闻的。

听说这位卢国公的三儿子,绝对是大唐年轻一辈才俊中的魁首。

并且深得大唐皇帝的宠爱,不但被称为掌上的明珠的闺女晋阳公主嫁给了程三郎。

并且听闻这小子毁坏了洛阳皇宫,还去挖光了大唐天子最喜欢的方竹,结果都屁事也没。

听闻他此番到这青州来任职青州大都督府别驾,还是因为大唐朝堂无数臣工弹劾他。

而大唐天子将他外放,就是为了敷衍臣工,等他在外面呆上一些时日,指不定功劳一立,就会再一次回到洛阳。

至于说这位程三郎文治卓越,将大唐剑南道泸州那等蛮夷之地治理得犹如江南般富庶。

又凭一已之力,大破剑川城,还气死了吐蕃国主父子,一个人深入虎穴,救出那位被吐蕃囚禁数载的象雄国主。

呵呵……廉宗苏判敢对天发誓,就连自己读过的唐国话本小说,都没有敢这么写的。

也就那几本关于程三郎的演义,明眼人一看,都知道分明就是这个厚脸皮自己在自吹自擂,自我推销而已。

总而言之,关于程三郎的绯闻太多太多,这反倒让廉宗苏判有些心虚。

谁也说不定,他是真的有这本事,还是被人吹捧出来的。

第2840章 你们出使倭国岂不等于是做了无用之功?

不过,这些话他是肯定不会说出来的,毕竟只要大唐能够表明态度,并且还能够派出援兵。

只要大唐出兵,哪怕是不能让那高句丽与百济立刻知难而退,也能够震摄住他们进攻的步伐。

再加上,大唐武贲的战斗力,绝对是世间所公认的最强军队。

哪怕是这只大唐援军的统帅,就是个只知道瞎鸡儿吹牛逼,靠着逢迎拍马一路高升的官二代。

只要他带过去的大唐兵马不是假货,那么对于新罗而言,就能够极大的提振新罗的士气。

总而言之,大唐答应出兵援救新罗,就是天大的喜事。

“那下臣这就先行告辞,遣人先将喜讯禀报鄙国之主,而下臣会在此地,等候程副总管率军往援。”

廉宗苏判朝着李恪深深一礼之后,恭敬无比地道。

“另外,下臣敢问程副总管,不知道程副总管何时出兵,下臣也好知会国主接应。

另外就是需要鄙国准备多少人马的辎重,还请程副总管吩咐一声,下臣也好请国中筹措。”

听得此言,程处弼不禁一乐,这位新罗使者倒也是个机灵人,想要借着询问这个问题,知晓准备派出多少人马去帮新罗。

程处弼摸了摸下颔,半晌才道。“暂时需要你们新罗先准备三万兵马一个月的辎重补给。”

“这点份量的东西,本官觉得你们新罗还是拿得出来的吧?至于出兵时间的话,最多三日,三日之后就会启程。”

听得此言,廉宗苏判心头一喜,连连颔首不已。

这才心满意足地快步而去,廉宗苏判刚离开没有多久,程处弼跟那李恪与李绩正要前往水师泊地,视查一下那些火炮现如今的装配情况。

这才刚刚来到了门口,就遇上了赶来报讯之人,说是那李义府与许敬宗已然圆满地完成了出使任务,已然安全归来,此刻已经抵达了码头处。

程处弼看到李恪与李绩二人似乎有意与自己同往,赶紧劝二人先去水师泊地,自己先去探视那二人,回头就会撵上来。

李绩一想也是,现在最要紧的就是尽快完成战备,只让程三郎忙完了就赶紧到水师泊地,便与李恪策马而去。

……

程处弼很快就赶到了民用的登州码头,径直登上了负责这一次运送这两位天使顺便做了趟生意的汉唐商行的大船。

见到了这二位毫发无损,连根毛也没少的奸臣能吏,程处弼不禁有些遗憾。

毕竟那份照会公文,可以说里边不少的条条款款相当污辱倭国国格,偏偏这二人却能够全须全尾归来。

那就说明,倭国那边,也是有能耐人,绝非暴躁易怒的莽夫蛮汉。

“下官见过小程太保,下官与许老幸不辱命,总算是圆满地完成了这一次小程太保你交托给我们二人的任务。”

这一回,李义府这位副使总算是抢了个先,不过许敬宗倒也不计较,毕竟,国书一直都是由他保管。

他慢悠悠地拿了出来,朝着程三郎恭敬地双手奉上。“幸不辱命。”

“好好好,辛苦你们二位了。”

程处弼抬手接过了许敬宗递上来的国书,在手中掂量了下,这才打开了仔细地阅读起这完全是由汉字写成的国书。

李义府与许敬宗死死地盯着程三郎,却遗憾地没有从对方的脸上读出什么情绪。

程处弼随手就把那份国书撂到了一旁,朝着二人露齿一笑。

“来来来,你们二位好好的跟程某说一说,你们在倭国都见到了哪些倭国重臣,哪一位最令你们二人忌惮?”

“中大兄王太子……”李义府与那许敬宗二人不加思索地脱口而出。

“中大兄王太子?”程处弼眉头一皱,自打自己开始关注这半岛三国与倭岛以来,就一直很注意这些国家的情报收集。

这位中大兄王太子,程处弼真可谓是如雷贯耳,给比自己小至少得十来岁的自己妹夫孝德当皇太子,这样的操作也是没谁了。

偏偏他这位皇太子自打搞残了那苏我氏一族之后,他业已经成为了倭国朝廷只手遮天的朝臣。

就包括想要没收汉唐商行与倭国豪族合资经营的金山、银山的想法,正是出身这位穷疯了的中大兄王太子。

不待程处弼说些什么,李义府就很主动地将他们前往那倭国王都去送照会公文,与那倭朝重臣的逢面,详细地娓娓道来。

再加上一旁又有许敬宗这位老司机时不时地插嘴补充,很快,那中大兄王太子老谋深算的形象已然活灵活现地出现在了程三郎的脑海之中。

程处弼这才又重新拿起了那份国书,朝着跟前这二位晃了晃,慢悠悠地道。

“那么这份国书,想来十有八九,应该就是出自这位手段老辣圆滑的中大兄之手。”

“小程太保英明,老朽也觉得,应该与此人脱不开干系。”许敬宗朝着程处弼一礼答道。

程处弼不禁有些唏嘘地叹了口气,手指头轻轻地敲打在这份国书的封皮上。

“可惜了,你们二人,带回来的这份国书,于某而言,如同鸡肋。”

“???”

……

李义府与许敬宗有些懵逼地打量着跟前这位满脸尽是失望之色的程三郎。

半天,许敬宗才小心翼翼地开口相询。

“小程太保何出此言,莫非是觉得这份国书的内容过于平淡?”

程处弼打量着这两位心有惴惴的奸臣能吏,直到把这两个看得心头发寒,这才慢悠悠地道。

“这份国书的措辞,会不会显得太过婉转温和了点?倘若这样的国书传入洛阳。”

“怕是根本就激不起陛下的涛天怒火,如此一来,你们这一趟出使倭国,岂不就等于是做了无用功?”

李义府与许敬宗脸色一白,听大佬你这意思,你是想要一份倭国把嚣张跋扈表现得淋漓尽致的国书?

但问题是你觉得那种激动倭国的情况下,我们老哥俩还能够平平安安地回到大唐?

看到这二位那无比幽怨的眼神,程处弼呵呵一乐,缓缓地摇了摇头。

“二位在书法上极有造诣,为何就不能炮制出一封更加直白,更能体现倭人嚣张跋扈,桀骜不驯态度的国书来?”

“啊,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