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1843章

作者:晴了

洛阳,贞观殿上,脸上莫得感情的李世民正襟危坐,跟前几名臣工,正在就一件政务发生激烈的争论。

一干武臣,则蹲在那边,一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来的态度,对于他们而言,这些民生大事。

跟他们这群军方重将,的确关系不是太大,因为他们都并非治民之官,哪怕是亲自下场插嘴,也只能插个寂寞。

就在争论得唾沫星子横飞,面红筋涨的当口,突然一名小宦官出现了殿门外。

手里边紧紧地捏着一份公文,朝着殿门内探了探脑袋,很快,他就暗搓搓地从诸文武列班的身后边朝着那天子所在的贞观殿深处行去。

不大会的功夫,这份来自于登州的奏折,便被递到了那站在陛下身侧不远处的赵昆手中。

赵昆有些错愕地接到了手上,俯首听那名宦官嘀咕之后,瞬间原本刻板的嘴脸就发生了变化。

李世民虽然正襟危坐于御案后边,此刻瞳孔却没有焦距,正在放空头脑,思维处于发散中。

因为他很清楚,这帮子官员一旦争执起来,没个一两柱香,根本就不算完。

而自己所需要做的,就是等到他们吵得差不多了,能够分出一个高下,又或者是双方已经陷入僵局之后。

自己这位公平公正的大唐皇帝陛下这个时候下场,才能算得上是恰到好处。

就在思绪游于九天之上的当口,身边传来了几声轻咳,然后一份奏折被摆放到了御案上。

李世民稍稍回魂,目光扫过那份奏折,歪头看向一旁的赵昆。

当赵昆凑到了耳朵边嘀咕几句之后,李世民这才反应过来,下意识地抄起了这份奏折。

当李世民看到了这份奏折上的那几个有名有姓的纨绔子弟,居然也变成了发明家的那一瞬间。

李世民眼珠子差点直接瞪落在这份奏折上,当真有种捧着肚皮直接从那御案后边抽过去的冲动,这特娘的都是什么鬼?

一直老神在在的房玄龄眼角余光一扫,就看到了那坐在御案后边的陛下那副震惊的嘴脸,不禁心头一跳,伸长了脖子。

……

然后就看到了陛下在那垂下了脑袋,面目狰狞扭曲了半天,这才狠狠地抹了把脸,缓缓地站起了身来。

“诸位卿家,且先静一静,都静一静。”

一干正吵得唾沫星子横飞,面红筋涨的官员,不禁下意识地看向站起了身来的陛下。

嘛意思,今天大家都感觉精神头还很旺盛,口水也还很丰富,陛下却已经叫了暂停,这明显有点不科学。

一向负责观政,只戴耳朵来,不带嘴来的太子李承乾也有些懵逼,莫非是父皇想要展示在突发情况下,如何在朝堂之上控场?

就在这位好学的太子殿下胡思乱想的当口,李世民抄起那份奏折扬了扬,意味深长地笑道。

“朕刚刚收到了来自于青州大都督府的奏折,里边可是有一个利国利民的大好消息啊……”

“……”一干臣工全都表情一僵,来自青州大都督府,还利国利民,呵呵……程三郎那只妖蛾子肯定又搞事情了。

而那一干原本懒洋洋的在那边吸溜着茶水,小声地吹牛打屁的一干武勋重臣直接就支愣了起来。

全都两眼亮晶晶地朝着这边看向这位立身于御案后边,脸上的笑容,让人看起来,怎么都觉得有古怪的陛下。

“老程,看来你家老三又整事了。”一旁的李客师不禁一乐,凑到了程咬金身边小声地嘀咕道。

“什么叫整事情,你没听陛下说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吗?”

程咬金不乐意地白眼一翻,抚着那钢针一般的浓须道。

“我家三郎看样子又在那青州之后呕心泣血,夜不能寐的为民谋福了,唉……”

看到这位表情极度虚伪的老程,一票老友都用一种相当嫌弃地表情打量着这个厚脸皮。

那边,李世民也同样注意到了这票很有精神的武勋重臣,下意识地咧了下嘴角,再看了眼这奏折里边的内容。

李世民很清楚,这玩意自己还是懒得念了,怕控制不住情绪,影响到自己的形象。

“唔……房爱卿,你给殿中文武念上一念。”

房玄龄虽然有些不太理解,毕竟一般而言,既然是好消息,陛下都会很愉快很得瑟的念叨出来,甚至还要洋洋得意地显摆一番,以接受群臣的马……唔……朝贺。

但是现在,居然把这个重任交给了自己,这里边一定有古怪。

房玄龄满脑子尽是胡思乱想地接过了这份奏折,打开之后,粗略地扫了一眼,然后……

所有人都看到了这位荣辱不惊的大唐名相眼珠子瞬间鼓了起来,然后猛的一个狮子摆头看向陛下。

偏偏陛下已经缓缓地坐了下来,然后双手撑住案几,一副严阵以待的架势。

“……”

……

房玄龄仰脸看天,连续三个深呼吸,这才让自己变得淡定一点,然后,开始用他那苍老却不失宏亮的嗓音向在场的诸位讲述起了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

纨绔子弟中,文不成武不就的柴令武与那位真书呆子李景仁,还有那位年纪轻轻,好勇斗狠的秦怀道。

就这么三个不告谱的年轻人,他们心怀天下,忧国忧民,从他们进入到了青州地界,看到了当地的盐户没日没夜烟熏火燎的辛苦劳作。

他们这些在过去都是何不食肉糜的年轻人,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等人平时用来食用调味,又或者是用来清洁牙齿的食盐的制取,会如此的艰辛困苦。

那一刻,激起了他们这些年轻人的上进心,于是,他们三个人决定深入田间地头,与盐户们亲切交流制盐经验……

一干文武臣工,此刻显得鸦雀无声,全都呆若木鸡,脑子里边全是那些完全不着调的吹捧之词。

李道宗此刻薅着自己的三缕长须,脸皮比较薄的他,此刻羞耻感暴棚。

真特么想拿脚趾头直接抠出一座大唐亲王陵寝,然后赶紧钻进去,主动地把棺材板盖好,两眼一闭爱谁谁……

第2825章 目露凶光,羞怒交加的大唐名将……

前任长安留守,现如今已然留在了洛阳的柴绍此刻深深地埋低了脑袋。

不知何时,已经悄悄地将那个装满治疗心梗的硝酸甘油片的小瓶已经捏在了手中。

那边,秦大将军面若朱紫,不停抚着浓须,仰天长叹不已。

哪怕是用头发丝来思考,大家都很清楚,这种制盐之术,怕是十有八九就是程三郎那小子搞出来的。

但是不知为何,会直接把功劳给安置在这哥仨身上。

毕竟,在场的这三位亲爹都很清楚自家的娃娃是什么脑子,根本就不是搞发明创造的料。

不光是他们,怕是这满朝堂的同僚都很清楚,那么问题来了,写这份奏折,把故事吹得如此天花乱坠的。

十有八九,是齐王李恪与程处弼那两只臭名昭著的妖蛾子所为。

具体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做?唔……一帮武勋老汉不禁想到了之前程三郎登门劝说各家长辈放娃娃跟他一块混的情景。

这小子可是拍着胸口告诉一干长辈,有他在,定然少不了一干弟兄们的功劳。

嗯,这会子他倒真是说到做到了,可有个问题,你们这两只妖蛾子做事能不能低调一点?

哪怕是送功劳也没你们这样的好不好,简直就是生硬地直接把马嚼子直接按在了狗头上,根本就不伦不类。

“二哥,你这是咋了?自家娃娃立了大功,你怎么还一副受了委屈表情。”

“就是啊叔宝老弟,宽心一点,这可是一件大功劳,小弟的娃娃都没捞着,你家那小子捞着了你还不乐意还是咋的?”

“行了行了,二哥脸皮子薄,诸位弟兄莫说了。”

归根结底,不论是李师道,还是柴绍,这二位算得上是一干大唐名将之中的斯文人。而秦琼秦二哥也是个一向嫉恶如仇的正直之士。

偏偏这会子程三郎硬送功劳,自家娃娃欣然受之,齐王殿下瞎鸡儿胡扯乱扯。这实在是太让人觉得耻感十足。

李承乾,这位太子殿下,同样也反应了过来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不过在他看来,除了服气处弼兄的才智之外,就是很欣赏处弼兄这种让身边的好弟兄都能够雨露均沾的大气。

想想昔日的自己,还不一样不知道受了处弼兄多少恩惠,正是处弼兄这种兢兢业业做事不求回报的真挚。

让李承乾将处弼兄视为了生死之交,虽非血脉兄弟,却胜似亲兄弟。

房玄龄这位大唐名相,一边读一边咳嗽,主要是久历宦海的房大相爷偶尔也控制不住自己,只能干咳掩饰。

终于读罢了这份奏折之后,房玄龄深吸了一口气,朝着那位一直埋着脑袋,浑身颤抖的大唐天子一礼。

“喜陛下,盐乃国之大政,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盐政,不但因为此物于国于民都极其重要……”

“今有三位……年轻才俊能够心忧百姓,觅得制盐之良法,使朝廷受益,更使天下万民不再心忧盐价之贵……”

房大相爷叽歪一通之后,朝着大唐天子表达了祝贺之意。

然后,文官都还没站出来,以程咬金为首的武勋重臣纷纷出列,朝着天子大声朝贺。

这下子,那些原本就很不乐意的文官,真有点坐不住了,就见一位文官大步出了列班,朝着御案后边抚须含笑的大唐天子一礼。

“陛下,臣觉得食盐改良之法,确乃朝廷与万民之喜,不过臣觉得,这份奏折的内容,不但有夸大其辞之嫌。”

“臣甚至觉得,到底是谁发明了这食盐改良之法,都值得商权……”

听到了这位文官的叽叽歪歪,原本就有些尴尬地朝着陛下朝贺的李道宗、柴绍与秦琼都心中一梗。

哪怕是他们很清楚,这份功劳,怕是是程三郎相让的,可是这只能算是他们那帮小年轻自己鼓捣出来的。

结果这会子,居然被人直接一针捅破,这种感觉,顿时让这三位大唐名将羞怒交加。

恨不提抄刀把那个敢说出真话的勇士直接乱刀剁成肉泥,以泄心头之火。

李世民听到了这位官员之言,表情显得古井无波地打量着这位领侍御史顾御史。

一下子就反应了过来,这位领侍御史,昔日在处弼贤婿的手底下,可是吃过不少的明亏暗亏。

这会子,定然是乘机来鸡蛋里挑骨头来了。

他这一开口,不少曾经被程三郎得罪过的御史台官员也纷纷站出来为顾御史站台助拳。

程大将军得见此情景,不乐意地凉笑一声,就要跟这帮子弱不禁风的御史打打擂台的当口,听到了御案后边传来了一声轻咳。

跟陛下搭档多年的程咬金自然明白这是陛下给自己的暗示,只能悻悻地抚着浓须,静待陛下表演。

……

所有人的耳边都响起了这位大唐天子那不怒自威的嗓音。

“顾卿,朕亦觉得,你说的话,似乎也有几分道理……”

听得此言,顾御史顿时两眼一亮,赶紧再次俯首。“陛下圣明……”

李世民的大手将那份已经放回御案上的奏折拿了起来晃了晃。

“既然御史台诸卿,皆觉得这份奏折之中所奏之事值得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