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1839章

作者:晴了

“嘿嘿嘿……”

“喂,俊哥儿你怎么笑得如此猥琐,怎么,某家说的不对吗?”

看到一干不知道了解内情的老兄弟们目露凶光地朝着自己看过来。

房俊赶紧把手中的筷子一撂,认真地解释起了真相。

“兄台,大部份都是对的,可是那玩意,真不是处弼兄主动献上去的。

他就是为了方便自己手术的时候,有适合的盐水清创……”

听到了房俊之言,一干老兄弟可谓是听得口歪眼斜,哭笑不得。

“自打那之前,陛下甚至还叮嘱过为德兄,倘若处弼兄若是又整出什么妖蛾……咳咳,整出什么新奇的玩意,一定要及时上禀。”

“避免再出现利国利民的好宝贝被雪藏于处弼兄之手不见天日。”

“原来如此……”

就在一干人等叽叽歪歪的当口,程处弼正眉头紧锁,目光一遍遍地扫过这一干老兄弟。

一旁的李恪则就像是一只准备吸血的母蚊子一般,嗡嗡嗡的叽歪不停。

“……处弼兄,小弟我觉得,这个制盐良法,咱们得赶紧献给朝廷才是。”

“之前处弼兄你说过要让弟兄们蹭一蹭功劳,这回可是机会……”

“处弼兄,你到底是个什么想法,总得给句话行不行?”

“急甚子,待我好好想想……这制盐良法是件不小的功劳没错,可是贤弟你也不瞅瞅,这里有多少人。”

李恪下意识地扫了一眼这十数名主要以粗鄙武夫子弟为主的汉唐商行股东。

瞬间就反应过来处弼兄是什么意思,不过李恪呵呵一乐,胳膊肘拐了处弼兄两下。

“怎么的,处弼兄你觉得一干老兄弟还指望这个功劳升官发财不成?”

程处弼有些嫌弃地打量了一眼这位成天就知道瞎鸡儿浪的齐王殿下,语重心长地道。

“贤弟你这话就不对了,程某做事,向来都喜欢追求极致,这叫做利益最大化。”

“这制盐之良法的功勋,倘若只落在两三人身上,你觉得他们能不能升官,能不能发财?”

这话说得李恪不禁一呆,砸了砸嘴,还真不得不点头承认。

“如果说,真跟处弼兄你说的,只两三人,朝廷定然不会吝啬,封爵肯定是不可能的。

但至少朝廷的嘉许,官衔的提升、财帛的赏赐,铁定都会有。”

“可处弼兄,你可是说好的,带一票老兄弟过来蹭功劳的,就两三人,这合适吗?”

“你给了那两三人,其他弟兄会怎么想,肯定觉得处弼兄你……”

“唔……”程处弼不禁有些为难地砸了砸嘴,雨露均沾,大家最多捞过集体荣誉奖。

可一旦把这些功劳集中到两三个老兄弟身上,怎么也能捞上二等功、三等功的样子。

但最让人头疼的就在于功劳给谁?这帮子兄弟可都不是好打发的斯文人,耍几下嘴皮子就有安抚住。

指不定到时候一票人为了这份功劳,直接捞衣挽袖地想要凭借武力值分个高下。

打个擂台赛什么的,然后凭着身手拳脚,选出鼻青脸肿的一二三名来接受向朝廷贡献制盐良法的功劳。

一思及此,程处弼兄不由得两眼一亮,哎哟,这倒是个好办法。

一旁的李恪看到了处弼兄那副两眼放光。不停嘿嘿嘿的模样,瞬间脊背一凉,菊花一紧。

“处弼兄,你,这些可都是咱们的好兄弟,不是外人,万万莫要闹出什么妖蛾子来。”

这话让程处弼心头一梗,垮着脸瞪了李恪一眼。

“什么叫闹妖蛾子,为兄我有一个良策,很适合用在弟兄们身上,便于挑选出适合贡献制盐之良法的人选。”

“哦?既然兄台真有良策,快快说来,小弟我洗耳恭听。”

等处弼兄凑到了耳朵边一阵嘀咕,李恪看着处弼兄那副笑得很那什么的表情,下意识地抹了把脸。

不得不承认,处弼兄的这一招,很适用一票粗鄙武夫拿来解决问题。

但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需要有一个镇得住场子的大佬当裁判。

可眼下,在这青州地界上,能够镇得住这票武勋子弟的李绩,却还远数百里外,吭哧吭哧地率领大军朝着青州大都督府方向赶路。

“不不不,处弼兄,小弟我觉得还是算了,此策虽良,可是咱们没办法控场。”

“万一这帮老兄弟急了眼,真干起来咋办?”

“……”面对着李恪的异议,程处弼也不得不沉默了下去还真是这个道理。那怎么办?

既然武斗不成,倒不如试一试文斗也不是不可以,程处弼眼珠子转了几圈,还没想出怎么文斗。

身边的李恪已然阴恻恻地笑出了声来,然后从怀中掏出一个纸盒子,朝着处弼兄晃了晃。

“处弼兄,不如,让他们抽签一决胜负,谁的运道好,谁拿这制盐良法的功劳?”

“哟嗬,贤弟你这脑子也挺活的嘛。”程处弼看到了李恪递过来的竹牌,直接就乐了,接过了竹牌在案几上麻利地洗了起来。

而此刻,李恪则站起了身来,拿筷子敲打在跟前的瓷盘边沿,清脆的声响,很快就把一票老少爷们的注意力给吸引了过去。

“诸位弟兄,诸位弟兄,且听小弟一言,今日那晒盐之法,想必诸位兄弟都已经见识一二。”

“知晓了此法若是能够在我大唐推广开来,绝对是利国利民,惠及万民之良法……”

李恪一番叽歪之后,然后手指头斜指向了正在旁边笑眯眯洗着竹牌,选出了适合的竹牌的处弼兄。

“接下来,有哪三位能得将此良法贡献给朝廷的功劳,就得看你们自个的运道了……”

“???”

第2818章 那几个货色能够搞出这利国利民的晒盐法?

此刻,那帮子武勋子弟们的护卫、心腹,都已然围拢到了门外,目瞪口呆地看着屋内。

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家公子还有他的狐朋狗友,居然为了分润功劳,居然连抽签这样的骚操作都能干得出来。

立身于门口的李义府与那许敬宗这两对鹰犬,已然呼吸粗重,满眼尽是羡慕妒忌恨。

这等功勋,倘若能够落在自己二人脑袋上,啧啧啧……

相比起他们二人,那王玄策则显得淡定了许多,毕竟他跟那两个家伙不一样,或者说,本就已经身负灭国之功的他,更加的矜持。

一干武勋子弟们,听闻了李恪所解释的靠运气来蹭功劳,不禁大乐。

文不成、武不就,啥都跟半瓶醋似的柴令武顿时眼前一亮,击掌喝彩。

“好好好,某家觉得如此最好不过,毕竟咱们大伙都是兄弟,若是动用拳脚来争个高下,容易伤了兄弟之间的感情。”

几位武力值明显比不上那些膘肥体壮的武勋子弟纷纷眉开眼笑,大声附和不已。

原本自持力勇的另外几位,打量着那几个细胳膊细腿的老友,想了想也是。

“罢罢罢,既然殿下话撂在这,咱们兄弟就听殿下的,反下都是兄弟,谁的运道好,就请咱们弟兄好好的吃喝玩乐一顿。”

“错,应该是那三个好运道的,每人请咱们弟兄一顿。”

看到一干兄弟都没有反对,李恪美滋滋地高举起了手臂大声言道。

“倒不如凭着运气来取之,反正拿到了这一回的功劳的诸位,那么下一次,处弼兄再鼓捣出什么好宝贝,这几位兄弟,就不能再参与下一次的抽签。”

听着那屋子里边那些嘻嘻哈哈的鼓噪之声此起彼伏,给人的感觉,哪有半点像是在为国为民,更像是一票山贼土匪的分脏现场。

……

王玄策忍不住头疼地揉了揉眉心,原本在洛阳的时候凡隐隐觉得小程太保与齐王殿下性格有点不着调。

这会子终于明白,这哪仅仅只是不着调,不愧是臭名远扬的妖蛾子组合。

不过,王玄策很清楚,虽然这二位性格方面着实令人难以置评。

但是,小程太保,绝对是一位一旦认真起来,连自己都感觉害怕的对手。

单单是自己所了解的这位小程太保的行事风格,军事战略,当真可以用天马行空,犹如羚羊挂角来形容。

哪怕是对于军略极有自信的自己,也不得不承认,在这一方面完全不是这位程某人的对手。

每一次他似乎十分荒诞,又或者是极度冒险的举动,偏偏都能够取得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成功。

而王玄策把自己摆放到了小程太保当时所处的位置上,他只会觉得自己是举步维艰,进退两难。

这一回,小程太保在洛阳之时,就曾经反复跟自己深谈过数次,甚至于,在小程太保的眼里边。

他这位青州大都督府别驾,所要做的,是下一盘棋,是一盘以天地为棋盘的大棋。

说实话,王玄策怎么也想不到,小程太保的胆子有那么大,可问题在于,在他那些有理的据的陈述面前。

王玄策发现,小程太保的这个大计划,还真有可能实现。

这也是为何,在陛下已经有意遣自己往兵部任职全面负责职方司工作的王玄策。

决定要跟程三郎流窜到这青州来的原因,相比起呆在洛阳。

王玄策觉得,这里,才是更适合发挥自己聪明才智与军略的舞台。

……

青州城内,大都督府中,李绩这位大都督府长史,大马金刀地坐镇在大厅之中。

将一件件的事务吩咐下去,一位位的官员与将领纷纷出列领命之后又退回两班站定。

作为一位大唐名将,又是多年的兵部尚书,处理起这些事务来,简直不要太轻松。

不大会的功夫,就将大都督府这段时间的工作和重心安排得差不多的当口,一骑快马,停在了大都督府门外。

很快,骑者就快步进入了大都督府,赶到了李绩跟前一礼之后,朝着这位大都督府长史递上了一份来自于登州的书信,以及公文。

李绩看着那熟悉的李恪笔迹,不禁有些牙疼,这帮子年轻人才跟自己分别没多少日子。

突然就遣人来传递消息,让李绩第一反应就是准备没好事。

可问题是,齐王李恪算得上是自己的顶头上司,哪怕是没好事,自己也得帮衬一二。

下方的一众青州大都督府文武都甚是好奇地打量着这位表情显得很不快活的英国公嘴皮子蠕动了几下之后。

这才打开了那份公文,只是匆匆扫了几眼之后,李绩的眼珠子就已经瞪得溜圆。

这样的表现,可是把一干文武全都看懵逼了,这是咋了,难不成,那帮子纨绔子弟在登州惹出了什么天大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