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1838章

作者:晴了

“不相伯仲,但是你们的这种制盐之法,简直就是在海水里边捞银子,就像是没本钱的买卖一般。”

“不是你们,是我们……”程鲲呵呵一笑,大巴掌重重地拍打在这位李老汉的身上。

这话让李老汉眉梢一跳,朝着程鲲连连点头。“大管事说的极是,是我们的制盐之法……”

话音刚落,就听到了远处有密集的蹄声传来,程鲲站起了身来,举目远眺。

不大会的功夫,就看到了远处的地平线,出现了一群骑士,正朝着这边疾驰而来。

“什么人,不会是有人想要来打劫咱们的盐场吧?”

李老汉的脸色不由得一变,下意识地颤声道。说话间,他下意识地扭头,朝着不远处,那堆成了一座小山般的盐山望去。

那里可是足足堆放着近十天的盐产量,在李老汉的眼里,那座盐山就是如山的财富。

听得此言,程鲲直接就乐了。

“李老汉,说什么呢,大唐地界内,想要打汉唐商行主意?呵呵……谁敢?!”

已经赶到登州有些日子了的程鲲,倒是很清楚那些盐头、盐商之间经常会发生各种龌蹉。

不过,那是过去,而现如今,汉唐商行既然插手了这一行业,必然是有所准备的。

再加上,汉唐商行的背景何等惊人,敢冲汉唐商行产业下手的人,怕也只有不要命的疯子。

随着这一大队的骑士越来越近,程鲲不由得面露喜色,赶紧快步朝着那边迎了上去。

“走走走,李掌柜,快随程某去见我家三公子,咦,居然齐王殿下也来了……”

这话一出口,方才听了程鲲之言,这才刚刚放松下来的李老汉听得此言。

噗通一下子,直接两腿发软,一屁股就坐到在地上动弹不得。

……

当程三郎率领着一票武勋子弟赶到了汉唐商行已经开始进行晒盐试制的试验场附近时。

看到了入眼所及,全是一块块方方正正,有些像是水池,有些则像是涮了石灰的白坑。

一直延伸向更远的地方,仿佛没有尽头一般,份外的壮观。最为令人好奇的就是。

在距离那些方格子有段距离的高处,那里有一座份外洁白晶莹的小山包,看起来份外的耀眼。

而且在那些水池中,还有工人,正拿着一杆杆的长杆,在那些水池子里边来回的鼓捣着。

“处弼兄,这就是你说的盐场?”

此刻房俊抹了一把额头上的臭汗,一脸懵逼地看着这些方格子。

表情就像是被弯弯的人蛇给诓骗到了贫困地区当奴隶苦力的财迷。

“这哪有半点盐场的模样,除了这样一块块的方格子,连个炉灶都没看到……”

房俊作为妖蛾子三人组中的一员,曾经在泸州见过当地的井盐制取,自然也知晓一些制取的知识。

可跟前这里一马平川的海岸线附近,莫说煮盐的锅灶,就连堆放木柴又或者是煤炭的茅草棚都见不着一个。

看到这帮子家伙开始七嘴八舌的叽叽歪歪,程处弼不乐意地鼓起了眼珠子喝道。

“诸位弟兄,莫要喧闹,那边已经来人了,等一会你们就会明白,新的制盐手段是什么东西。”

这个时候,程鲲已经乐呵呵地迎面赶了上来,朝着程三郎等人行礼之后道。

“三公子,你们怎么来得这么早,小人原本还以为你们怎么也得再有个三五日才到。”

程处弼翻身下马,朝着这位程家人呵呵一乐,继续举目朝着盐田的方向张望一面说道。

“你之前传来的消息,我已经收到了,自然也希望早一点看到你们的成绩。”

“所以今日特地邀请殿下还有一干股东一块过来……”

“小人明白了,殿下还有诸位公子,既然要看成绩,那咱们就直接去盐山那里。”

顺着程鲲的大手所指,一双双的眼睛,齐刷刷地都聚焦到了那座雪白的小山上……

第2816章 舔出水平,舔出格调的许敬宗

下一刻,当这些大唐顶尖勋贵家的纨绔子弟们站在那足足有数丈高,全是细碎洁白的盐粒构成的盐山跟前。

全都夸张地咧着嘴,鼓着眼珠子,如同一条条快要被齁死的咸鱼一般。

半天都说不出一句话来,只是时不时地从那盐山上,抓起一把洁白的盐粒然后再松开手由着那些盐粒从指缝间落下。

又或者是欣赏着不远处的盐田,那些盐工们正在用工具继续在那盐田里边拔拉不停。

他们这样的举动,为的是让盐的结晶不至于过于粗大,看着跟前的盐工,从那盐田里边捞起了一把湿呼呼的洁白盐粒。

而这些盐田,距离海岸线还是有一定的距离,而且这附近主要还是荒芜的盐碱地。

汉唐商行便在这里,用水泥筑成了一个个的池子,一来,让那些泥沙杂质等不会污染到正在晒制的海盐。

再有就是,旁边那些苫布,则是用来防雨的,一旦要有雨来,那就得赶紧拿苫布盖住那些盐田。

一干武勋子弟听着那程鲲在这里用三寸不烂之舌解释着这晒盐法的优越性和缺点。

但终究比起过去的煮盐法而言,简直不要太便利,而且是用最少的人力和物力,产出最多的海盐。

“这座盐山,就是咱们这座盐场开始晒盐,到如今的收获。”

“……如今这个盐场,若是天好,像今日这般,有太阳还有风,那么一亩盐田大约能够产出百斤左右的海盐。”

“咱们这个盐场目前规模还不算大,但也有一千亩盐田,一日下来,可得用以食用的海盐十万斤左右……”

“小人也请来了一些当地的老盐工和盐商进行合作。也听他们说起了煮盐法制盐。”

“他们是以茅草为燃料,昼夜不停兼作,烧沸卤水,蒸发水份,水份一干,再添卤水煎煮之。

至满锅之时,投皂夹或麻仁数片,卤即凝聚成盐……”

“一个昼夜,可熬盐六锅,一日可得盐三百余斤,只不过,一灶就需要两人轮流烧火,两人轮流挑卤水。

还有两人负责观察搅拌卤水。另外所耗茅草亦需要一到两个人采伐运送……”

“而我们的晒盐之法,千亩盐田,需要人工不过数十人,不需燃料、锅灶等物……”

……

一边欣赏,一边听着程鲲之言,一干原本只是满脸新奇与讶然地欣赏着这一切的李恪还有一干勋贵子弟们。

亦都被这晒盐之法的便利性震惊到无以复加,而程处弼则是越发地洋洋得意。

晒盐法绝对是在工业化制取食盐之前的最优制取食盐的一种制盐法。当然也得需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这些因素。

而在华夏大地,晒盐法的出现,也许在一些少数地区出现过,但是大规模的则从来没有。

程处弼可是记得很清楚,直到明朝之时,山东之地仍旧是以煮盐法为主。

但实际上,胶东半岛一带,绝对属于晒盐法最优选的地方。第一,这里的年平均日照时期很长,第二,那就是风大。

程处弼犹记得自己曾经与一票同学结伴到胶东的威海旅游,那可是号称中国最干净整洁的城市之一。

这让程处弼份外的好奇,直到他来到了威海溜达了一整天,那一天,风呼呼的嗷嚎。

他甚至看到了一只钻出洞的耗子,被那鼓荡的风儿刮得打了个滚。

哪怕是等到了夜晚,住在酒店里边,透着窗隙的风声,也犹如鬼叫一般。

直到询问了当地人,知道这里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就没有一天不刮风,而且这样的风力,只能算一般之后。

程处弼终于明白了威海为何地面上莫说垃圾,烟头,就连枯叶、卫生纸也见不着一张的原因。嗯,风够大,什么玩意也甭想留下……

当然,这只是程处弼自己的经历与道听途说,但是再加上后世山东的海盐产量能够占到全国的七成,这也就足以证明了这一带绝对很适合晒盐法制盐。

就在一干人议论纷纷地当口,一旁,天残地缺组合中的天残许敬宗暗戳戳地凑到了程三郎身边。

先是冲程三郎满脸心悦诚服地一礼。

“小程太保改良这制盐之法,当能泽被苍生,惠及我大唐万民也。”

一干勋贵子弟表情古怪地瞅了过来,许敬宗与李义府这两位被洛阳官吏视之为程三郎走狗鹰犬的家伙,真不愧是厚颜无耻的马屁精。

老几十岁的人,居然拍起马屁来,显得如此的恬不知耻。

可偏偏这位许敬宗对于周围的目光视若无睹,指了指那跟前的盐山,朗声言道。

“小程太保可知,我大唐制盐向来耗费甚巨,以至于盐价甚贵,而煮盐法,得盐不易,故尔,大唐各地盐价亦高低不同。”

“下官之前曾经查阅过相关的记载,北魏自迁邺后,于沧、瀛、幽、青四州之境傍海煮盐。

沧州为最,置灶一千三、四百余,而青州次之,置灶近六百之数……

合四州之力,终岁合收盐二十万九千七百余斛,军国所资,得以周膽矣。”

“而我大唐立朝以来,山东、河北之地,历经隋末之乱,百业凋零,至今,制盐之业,未复旧观。”

“且我大唐立国以来,未禁民间制盐售盐,而在隋末之时,各地盐场,多为当地世家大族所所并吞。”

“就如今的青州盐场有大小近十数处,亦多属于山东世家,而那些盐场中劳作的盐户哪怕是辛苦一年所得,亦不过刚得温饱尔……”

看着这位许天残在这里侃侃而言,重要的是偏偏还能够言之有物。

一干勋贵子弟,倒真有些对这位年过六旬的许敬宗刮目相看,而一旁的李义府表面虽然不动声色。

可实际上内心嫉妒得险些发狂,自己知晓要追随程三郎前往山东之地,也不是没有做过功课。

可是还真没有注意过盐业这一方面的详情,偏偏程三郎居然蹿到了这里来搞盐,正好让许敬宗那老不要脸的正好抢到了诺大的彩头。

可真是让李义府嫉妒得都想要抄刀子给这个瘸腿的老货来上三刀六洞以泄心头之火。

许敬宗侃侃而言之际,还不忘记瞄了眼旁边因为妒忌而表情扭曲到近乎狰狞的李义府。

傻小子,这回明白姜是老的辣了吧?呵呵,作为舔狗,不但要舔得好,舔得及时,重要的是还要舔出水平。

第2817章 谁的运道好,谁拿这制盐良法的功劳?

是夜,登州城内,一干身心疲惫,可内心却充满了兴奋与期待的一干汉唐商行股东们。

一边吃吃喝喝,一边低声地议论不已,窃窃私语,所讨论的话题,都与今日所见所闻脱不开关系。

自古以来,盐铁极重,相比起粮食这种关系民生的生活资源而言,铁盐对于朝廷,对于军事战略层面,则更加的重要,不然汉代也不会搞出一本流传千百年的《盐铁论》来。

“这本事可真不是盖的,听闻之前处弼兄向朝廷献上那种提炼精盐之法。

使得不少过去只能以粗盐、劣盐渡日的百姓,不再受因盐之劣,吃苦受累,甚至得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