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1827章

作者:晴了

终究干了多年宰相工作的房玄龄这位老姜干咳了一声,朝着陛下一礼。

“老臣就知道,我等的目的,瞒不过陛下。老臣以为,程三郎乃我朝年轻一辈中,执牛耳者。”

“程三郎年少有为,功勋赫赫,莫说是京兆尹,便是入主六部,又或者是位列九卿,功勋亦足令百官无法反对。”

“只是,程三郎终究还是太年轻,心性跳脱,做事又喜率性而为。”

听着房玄龄一顿猛夸,李世民既喜又忧。果然,夸完之后,又是讲那小子的缺点。

总而言之一句话,那小子心性未定,搞事情向来都是只讲究结果,很少会去顾及别人的看法。

最最重要的是,这段时间以来,程三郎在这洛阳搞出了太多的事情,捅了那么多的篓子。

让大伙都觉得,大唐官吏的形象,在老百姓的眼中,逼格和档次严重下降。

继续让他在这里搞工作,似乎不太合适,既然如此,还不如让他到地方上去。

为了大唐地方的四化建设,贡献他那超人一等的能力。

顺便也让一干臣工能够缓缓,大家也不必那么成日提惊受怕。

也好让那些心眼不大,偏偏又被程家老少怼得死去活来,颜面扫地的御史团队省省心。

把视线挪到正常的地方,而不是成天跟那程三郎跟斗鸡似的互啄不停。

马周的意思也差不多,跟房玄龄大同小异。

李世民则陷入了沉默当中,虽然房玄龄与马周说的也都有些道理。

但是,李世民却很清楚,这两位臣工忠心耿耿,一心为朝廷,为天子分忧。

可是现在,下面的臣工,居然如此齐心,推举他们二人为代表来说此事,那就不得不让李世民考虑更深层次的涵义。

……

“夫君,妾身也觉得,没有那么简单。”

长孙皇后小心翼翼地将开水倒进了白瓷茶碗里。

看着那菊花缓缓地在白瓷茶碗中舒展开来,还有那红得喜人的枸杞,以及那被切成了细丝状,犹如草丝般的银杏叶。

搭配在一起之后,哪怕是不喝,都令人觉得甚是赏心悦目。

“是啊,自马周与房玄龄二人言说之后,朝中的那些臣工,真可谓是闻风而动,每日朝议,呵呵……”

李世民抚了抚夹着银丝的眉毛,打量着跟前那暖洋洋的炉火,嘴角浮起一丝冷酷的笑意。

“怕是朝中,有不少的臣工,想的不是如何为朝廷分忧,而是想着,怎么才能够多吸引太子的注意力。”

“倘若程三郎在洛阳,以太子与程三郎的关系,其他人又能有多少接近太子殿下的机会?”

长孙皇后将那白瓷茶碗移到了李世民的跟前,她自然清楚,夫君这不是对太子有怨,而是对那些臣子的小心思有怨。

随着太子观政以来,父子二人的感情迅速升温,每一次太子观政之后。

当日的朝务,父子二人就会一同在这文成殿中,先由太子处置。

作为父亲的李世民再对其处置进行斧正,并且告诉李承乾,他作出的决断,有哪些瑕疵和错误。

看到这对昔日面对面,哪怕是彼此关心着对方,可是笑容都显得僵硬的父子。

现如今已然能够同居一室,低声谈笑,不再拘紧,这让长孙皇后心中真可谓是放下了心中大石。

抬起头来,看到夫君眯着两眼,苦思良久不发一言,长孙皇后挪了过去,双手轻揉地给夫君按摩起了头部,一面柔声问道。

“不知夫君接下来如何打算,难道真的要让处弼贤婿远离洛阳?”

“……”李世民缓缓地摇了摇头,旋及又显得有些头疼地抹了把脸。

“为夫当然不乐意,可是那小子此番所立之功勋显赫如此,又岂能不赏?”

“但是现如今让他入朝,位列三品大员,也不是不行,可朝中,他爹就杵在那,倘若他们父子齐登场,呵呵……嘶……”

李世民话音未落,控制不住情绪的长孙皇后表情一阵扭曲,导致正在按摩的双手用力过度,掐得大唐天子倒吸一口凉气。

长孙皇后赶紧给李世民揉了揉被掐到的痛处,哭笑不得地道。

“夫君,好好的说话就是,莫逗妾身行不行?”

“好好好,老夫也是下意识就说到了此事。真要让他们父子一同呆在朝堂里边,不光是百官头疼,老夫也要头疼。”

“程三郎入仕以来,一向是文职为重,可是他跟那些文官的关系嘛,呵呵……可也总不能把他撵到武臣那边去。”

“就算那个好打牌的贤婿乐意,满心思诗书传家的程咬金还不乐意呢。”

长孙皇后再次失态,这一回倒没掐李世民,而是一巴掌轻轻地拍在了夫身后背上,拿额头还用力顶了顶夫君。

……

“要不,夫君你先遣人探一探程三郎的口风,看看咱们贤婿是什么样的想法。”

“嗯,也好,再有咱们恪儿这两年来,跟贤婿一块,也是立功颇多,而今,也该想想,如何为其酬功才是。”

“夫君所言极是,妾身也觉得,恪儿一向与承乾和处弼贤婿情谊深厚,且一心为夫君和承乾分忧。”

“而今,一干皇子里,也唯其可为太子臂助……”

夫妻二人小声地窃窃私语着,此刻,文成殿外,寒风鼓荡呼啸不已。

而同样的风雪,亦飘扬在那洛阳,乃至整个中原大地上。

此刻,一艘从倭岛远渡而来的海船已然缓缓地在登州码头靠岸。

一名汉唐商行的管事,满脸气极败坏地从海船之上跳了下来,跟这里当地的汉唐商行的管事接上了头之后。

没过多久,一匹快马就径直朝着西南方向疾驰而去,目标直指大唐帝都洛阳。

此刻,在那东海道的豆州州城内,刚刚建设好没多久的医院里边,此刻已经躺下了不少的伤员。

不少的伤员哎哟连声,呻吟不已,而一干来自于汉唐商行的医者,此刻正在检视着这些已经经过了手术和缝合的伤员们。

第2798章 汉唐商行态度坚决地与物部氏站在一起

两个大铁炉子,肆意地散发着热力,让这间足足有数十名伤者的病房里能够维持住一个温暖的温度。

而躺在这里的伤者,几乎尽是倭人,而且还有不少,都是豆州大豪族物部氏的本家族人。

物部氏原本也是鼎鼎大名的大豪族,跟苏我氏有过数十年的蜜月期。

可是之后那苏我族一家独大之后,物部氏被揍得鼻青脸肿,实力损失相当的惨重。

之后,一只龟缩于那豆州苟发育,但是隶属于东海道的豆州地方本就不大,而且还多山,倒也是个易守难攻之地。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大唐的汉唐商行到来之后,让原本在倭国实力和底气都越来越萎靡的物部氏突然发现。

自己居然又有了一条生路,那就是本地的金山,被汉唐商行给搞出来之后。

原本就人穷志短的物部氏自然不可能放过,决定与汉唐商行朝廷深度合作。

可是怎么也没有想到,这才刚刚借着金山的东风,吃饱饭,穿暖了衣物。

也就是刚刚脱贫,都还没有来得及奔小康,结果,朝廷就跟得了红眼病一般地派来了人,想要摘桃子。

一句话,你们物部氏的这帮渣渣,已经是被扔进了历史的阴沟,是国主仁慈,这才没有将你们举族诛灭。

现在,发现了金山这样的好宝贝,尔等居然隐瞒朝廷不报,你们这是想要造反吗?

面对着飞鸟朝廷孝德天皇派来的使节的蛮横无礼,物部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这才勉强拖延了交付金山的时间。

而此时,物部氏的首领物部宁完,找到了汉唐商行在豆州城中的管事,而在获得了汉唐商行管事的许诺以及大量武器援助后。

物部氏大撒财帛,招揽有志之士,以及因为苏我入鹿被中大兄皇子诛杀,之后,溃散的大批苏我氏残部,也都纷纷投来。

使得物部氏终于觉得自己支愣了起来,而且这个时候,从大唐传来了消息。

让物部宁完知道了大唐对于中大兄以及孝德天皇他们想要更易国号,被大唐泸胪寺批驳。

并且还要求他们不得威胁守法的大唐商行汉唐商行的一切正常经贸往来。

……

这让物部氏越发的开心,毕竟,大唐乐意站出来,对于物部氏而言,绝对是重新拿回过去荣光的好机会。

并且,物部氏还与那山阴道的大伴氏结成了攻守同盟,虽然离得有点远,一个在东海道,一个在山阴道。

可好歹大家都是在有着深厚的大唐官方背景的汉唐商行手底下讨生活发家致富。

既然大唐那边都已经发出了这样的威胁,那么还等啥,努力拚命地壮大实力才是正经的。

指不定有一天,大伴氏与物部氏,将会取代那已经快要完全熄火的苏我氏。

就是这两家都做着美梦的当口,怎么也没有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噩耗,传到了倭国。

那就是,大唐居然换了新天子,而新天子则允了那倭国的国书,许他们更易国号,不再是倭国,可自称为日本国。

然后,倭国王庭的中大兄以物部氏不遵号令为由,突然大举兴兵,直扑这东海道的豆州而来。

好在之前的经营,让物部氏在豆州的私兵,已然达到了数千,并且还获得了汉唐商行提供的大量精良武器,甚至还派来了工匠,帮忙物部氏制作铠甲。

倭国王庭的五千兵马堂而皇之的进攻豆州的消息,很快就被汉唐商行传递到了物部宁完的耳中。

在以逸待劳的情况下,利用豆州多山的地势,再加上风雪的掩护,物部氏大败王庭五千精兵,俘敌过千。

这样的胜利,让完全被物部氏掌握的整个豆州一片欢腾,而隶属于东海道的另外几个豪族,也都纷纷朝着物部氏挤眉弄眼,暗通款曲起来。

不过,物部氏的损失虽然不大,可实际上现如今心里边慌得一批,毕竟王廷代表着倭国正统。

自己搞掉王廷五千兵马,回头指不定就会来一万,甚至两万,就凭着自己这些手下,又能打几回?

不过,最令物部宁完欣慰的就是,汉唐商行态度坚决地与物部氏站在一起。

并且那位掌柜告诉物部宁完,不要慌,先拿出手机?呃……是先稳定军心。

汉唐商行会继续给物部氏提供各种武器,另外会第一时间,将消息传递往大唐。

只要大唐知晓了倭国所发生的这一切,绝对不会坐视不理,肯定会挽救下你们的性命。

不过在那之前,就需要物部氏能够团结更多的有志之士,坚持住,不要放弃一线希望。

好在,严寒的到来,也掐灭了大败一仗后,甚是恼羞成怒的倭国王庭第一时间派遣兵马再伐物部氏的想法。

只能耐下性子,唾沫星子横飞的指责物部氏是忤逆王廷的混帐玩意,等明天开春,看怎么把你们物部氏大卸八块云云。

而物部宁完也很清楚,跟倭国王廷干了这一仗后,物部氏已经完全没有了退路。

只能跟着这半官方性质的汉唐商行的屁股后边一条道走到黑,现如今只能希望这条路不是死路,而是一条光明之路,发达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