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1813章

作者:晴了

“嗯……”

“……”

气氛随着二人无话,再一次陷入了尴尬的沉默当中。

不过最终,长孙无忌发出了一声唏嘘的长叹,总算是打破了这个僵局。

“罪臣心里明白,在殿下的眼中,罪臣是个十恶不赦之徒。”

听到了这话,李承乾认真地想了半天之后,摇了摇头给出了一个相当中肯的结果。

“……其实还没到那一步。”

“……”这话让长孙无忌脑子一乱,都不知道怎么讲下去。

一旁的宁忠差点控制不住表情。自家殿下真是实在人说实在话,偏又让人觉得那么解气。

长孙无忌看着这位没有什么表情的外甥,没奈何地苦涩一笑。这小子果然还是这个脾气,一点也没变。

只是,自己怎么也没有想到,算计了这么多年,到头来,还是他站在自己跟前,安然无恙,毫发无伤。

而自己,如今却已然是千般算计,尽数成空,就连已身都难以自保。

想到了这,长孙无忌又不禁心神一黯,深吸了一口气,沉声问道。

“……今日殿下前来,想必还有事情需要向罪臣交待吧?”

“不错,是有事,宁忠,去请小程太保过来。”李承乾干巴巴地接话答道。

“???”长孙无忌一听到小程太保这四个字,心中顿时一梗。

看到了这位舅父那副瞬间整个人变得心情很不好的样子,李承乾顿时感觉心情愉悦了不少。

不过太子殿下还是保持着脸上的刻板,淡淡地道。

“舅父不必担心,处弼兄是有要事跟你相商,承乾就先行一步了。”

长孙无忌愣愣地看着李承乾快步前行,跟那程三郎在远处相逢,二人嘀咕了几句之后,错身而过。

而身形高大挺拔,英气十足的程三郎就这么晃晃悠悠地朝着自己迎面走来。

“你来这里做甚?”看着这个坏了自己大事的程家人,长孙无忌冷着脸问道。

原本已然行出了一段距离的李承乾突然顿住了脚步,一旁的宁忠好奇地正要开口。

就看到了这位向来最是讲究风度仪态的太子殿下冲自己竖起了手指头比划了下。

然后猫着腰,鬼鬼祟祟地又往回走了几步。

看着太子爷那副偷偷摸摸犹如作贼的模样,宁忠一脸黑线,半天作声不得。

程处弼面对着长孙无忌的冷脸,呵呵一笑,打量着这个已经瘦了一圈的矮胖子沉声问道。

“不知赵国公想不想家人安泰,想不想可以近距离看顾着自家儿女,而不必远涉万里,风餐露宿?”

“……你什么意思?”听得此言,长孙无忌脸色一变,整个人仿佛受到了杨法王一击般,一阵激烈的哆嗦。

“程处弼,你想做甚?!你敢……”

“……拜托赵国公你能不能把别人想得跟你一样龌蹉?”

“什么叫像老夫一样的龌蹉?!”

“哈……你老难道觉得你有今日是因为你行得正,坐得直换来的?”

“倘若那样的话,你干嘛不咬掉手指头,在这件冬衣上写上一个大大的冤字。

然后直接寻棵歪脖子树白绫搭,脖子一挂,不就完事了?”

“???”蹲在远处偷听的李承乾整个人脑子都乱了。

处弼兄真是奉了我父皇之命,前来劝说舅父按计划行事的?怎么感觉他像是过来准备把舅父活活气死。

莫说李承乾,就算是长孙无忌,此刻也是脸色发黑,手指头并指如剑,指着程三郎,可偏偏又不知道怎么怼回去。

“哼,若不是陛下有命,你觉得程某会出现在这里,对你好言相劝?”

程处弼撇了撇嘴,最终没有继续嘲讽下去,而是伸手入怀。

取出了一份自己早就已经写好的计划书递到了长孙无忌跟前。

“你且先看看,看完再说话。”

“……”

第2775章 李治贬为北海郡王,赵国公废为庶民

长孙无忌狐疑地抬头扫了程三郎一眼,又看向那张写满字的纸。

程处弼的声音开始在耳边回荡开来。

“这是程某奉了陛下之命后,呕心泣血的给你搞出来的一个良策。

至少可以让你安安稳稳的呆在中原,不必一路折腾,背井离乡去孤独终老……”

长孙无忌听得此言,又瞅了程三郎一眼,最终伸手接过。

看着那封程三郎炮制出来的计划书,久久不语,只是他的眼眶渐渐发红,嘴皮子哆嗦半天,这才涩声问道。

“陛下让你来的?”

“你觉得我能主动来?”程处弼不乐意地反问了一句。

然后就听到了远处似乎有什么人在不雅的放屁的噗呲声,扭头左右张望了眼。

没看到不道德人士,只能悻悻的收回了目光,朝着长孙无忌抬了抬下颔道。

“这,是陛下对你的爱护,至于你会把陛下的好意安心地接纳。

还是非要想着背井离乡去千万里之外去欣赏我大唐的大好河山,那都是赵国公你的选择。”

“你与某家向来不睦,你又是铁杆的太子党,陛下就算是真寻到你,哪怕是你迫于无奈出了主意……”

说到了这长孙无忌抬起了头来,定定地看着程三郎。

程处弼呵呵一乐,老子会告诉你,是受不了陛下用拙劣的激将法,这才来的吗?

“你分析得很对,但是我程某人做事,需要向你解释原因吗?”

“行了,你自己看着办吧,不过你在做出决定之前,程某还是那句话,想想你的儿孙,还有那些担忧你的亲人、挚友。”

……

看着程三郎转身朝着远处行去,长孙无忌呆愣愣地看着程三郎,突然开口喝道。

“且慢。”

程处弼脚步一顿转过了头来,有些疑惑地看着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看着程三郎,反复开口几次,愣是放不出一个屁,直到程三郎等得不耐皱眉。

长孙无忌这才朝着程三郎显得甚是生硬地一礼。

“辛苦了,有劳你替老夫谢过陛下隆恩,另外,还请你告诉太子殿下一声,舅舅对不起他……”

“行,我替你把话带到。”听得此言,程处弼亦是松了口气,还好,这老小子看来挺识相的。

那至少自己也算是完成了老丈人的嘱托,接下来,至于长孙无忌想要怎么操作,那就是他的事了,想来装病啥的不需要自己指点。

只要这老小子一段时间不使用开塞露,就可以直接让暗疾复发。

不过,考虑到长孙无忌这位弃武从文的斯文人的耻度问题,怕是他不乐意拿自己的暗疾来当理由。

程处弼一边凝神思索,一边前行的当口,隐约听到了细碎的声响,一扭头。

堂堂的太子殿下,就缩在一处假山后边,朝着自己露出了一个尴尬而又略显腼腆的笑容。

“……”看着这位偷听墙角的正经太子爷,程处弼知知道自己是该夸他成长了,还是该吐槽他偷听的技术太不专业。

程处弼朝着李承乾一礼,上前说道。

“看来太子殿下是心忧舅父之安危,怕是不愿意接纳臣的好意……”

表情之真诚,目光之坦荡,看得李承乾老脸一红。

“不愧是处弼兄,知道小弟在想些什么。既然我舅父已经同意了处弼兄你的良策,如此,父皇与母后也该安心了才是。”

李承乾之所以偷听,主要还是担心向来跟长孙无忌向来不对付的处弼兄会干点啥。

倘若有什么问题,偷听的自己也好及时站出来当个和事佬,不至于让事态恶化下去。

看样子处弼兄也看破了自己的小心思,不然也不会如此替自己找理由。

一思及此,李承乾不禁微微一笑,不愧是处弼兄,这种兄长一般的爱护,实在是让自己身心皆暖。

……

两天之后,李世民再一次进入监牢探监,跟待罪之身的长孙无忌一番密谈之后离开。

第二天,李世民终于在朝堂之上,宣布了对晋王李治,以及赵国公长孙无忌的惩处决定。

晋王李治,昏庸懦弱,持身不谨,信谗不寤,险致大唐宗庙倾覆,念其年少无知,加之是为乱臣贼子胁迫。

故降为北海郡王,立刻前往就藩,不得在洛阳停留。另外,其妃王氏落发入尼庙,枯守青灯古佛。

之后就是罢长孙无忌官职,夺去赵国公之爵位,废为庶民,流放岭南。

不过陛下念在长孙无忌过往的功勋,加之亦是受人那些乱臣贼子的蒙蔽,以至有此过。

所以赵国公之爵,交由其孙长孙延继承,不过其食邑,被削过半。

其子长孙冲,罢其宗正少卿之职,继续保留于驸马都尉之职。

另外,陛下下旨命太子每五日入朝观政一日,所谓的观政,就是太子殿下可以呆在朝会上。

坐在陛下的下首听取朝会商议各种军国大事,只不过,太子只负责欣赏,看看陛下是怎么处置政务的。

也就是说,他只带着眼睛和耳朵过去,至于想要说话,则只能等到朝会结束之后,又或者是陛下特许的时候方可开口,此为观政。

而在过去,册立太子之后,只会有少数几位太子,得到过天子的恩准获得观政的资格。

并且都不是惯例性的,顶多是什么时候陛下心情好了,就让太子殿下过来观上几天的政务。

毕竟太子殿下不在臣子之列,不需要入朝,他在自己的东宫有自己的小朝堂。

而今,陛下这样的手段,倒是让满朝文武都看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