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1764章

作者:晴了

听到了这话,一旁的赵昆眼皮狂跳不已,总觉得这一招,有点骚得过份。

“哪怕是将皇宫给燎了,也绝对不能让那小子完成大典,成为天下之主,那样一来,父皇可真的要变成名留史书的笑柄了。”

这话让赵昆也不得不点头承认,的确,若是陛下在此,收到这个的坏消息,怕是也会做出这样的决断。

毕竟,总不能因为可惜皇宫的修缮,而任由那个逆子登上天子之位,让大唐出现天有二日的笑话。

看到李恪变得如此气极败坏,程处弼很清楚,这位皇族交际花虽然平时不着调,但是他是真心的敬爱他那位英明神武的亲爹。

此刻眼看着亲爹就将要在三天之后变成笑话,他不抓狂才怪。

但问题是,燎掉皇宫的后果代价太大。

哪怕是干得再隐蔽,万一走漏风声,大唐太宗皇帝,为了阻止孽子登基,指使卢国公府第一靓崽与皇族浪子暗中纵火,将整座紫薇宫给燎了。

程处弼当然有信心,把紫薇宫给燎了去,但问题在于燎了的后果。

……且不说那样的一场大火所造成的可怕损失,万一出现大量的死伤,可不是程三郎乐意看到的。

嗯,万一把李治那小子也给燎了算谁的?

背负起了双手,开始在这草亭里边兜圈子,程处弼开始思量起了,该用什么样的手段,破坏掉这场登基大典。

首先第一点就是,这帮子乱臣贼子,居然不讲礼仪,连天地都不拜,想要直接拜那社稷坛和宗庙把事给敷衍过去。

那么想要破坏,必然需要揭穿他们,或者说,最好当着数十万洛阳城百姓的面,搞砸掉这场登基大典。

怎么搞砸掉呢?必然要用一种十分醒目,而且最好是令整个洛阳城都轰动的行为……

晃晃悠悠地在这草亭子里边晃悠了足足老半天的光景,程处弼打量着那不远处,正在洛水之中穿梭不停的船只。

看着这条宽阔的洛水,想到了自己在当洛阳令这几年来为洛阳百姓所作的那些功绩。

……

“……处弼兄,可还有什么办法?”等了老半天,就看到了程三郎突然站定,李恪赶紧凑上前问道。

“不不不,贤弟你先别急,容我再好好想想,再想想……”

程处弼摆了摆手,目光专注地打量着这条洛水,还有往来的船只,很快,程处弼陡然两眼一亮。

大巴掌拍在李恪的肩膀上,脸上露出了一个兴奋的表情。

“不用燎紫薇宫,也不用去搞你家的宗庙。”

李恪看到了这位从来没有让自己失望过的兄台,听到了他说出这话的瞬间,心中的阴郁陡然一扫而空,可是旋及有些不太自在地扭了扭脖子。

“……处弼兄,你的措词是不是有点问题?”

“程三郎你又想到了什么办法?”

那边的赵昆也凑到了近前来,好奇地盯着这位脑子跟普通人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的程三郎。

“嘿嘿嘿,来来来,过来都坐下,且容程某喝点吃点,再慢慢跟你们细说。”

“……”李恪与赵昆,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程三郎一脸得意地坐了回去吃了几口菜搞了一杯酒之后。

就见他拿起了三根筷子,搭在那些碟盏之间,然后露出了一个诡异的笑容。

“我要让整个洛阳城,洛水两岸的无数百姓都看到,那帮乱臣贼子的登基大典,就只是一个笑话。”

“……”

第2691章 大胆而又相当出彩,羞辱性极强的大计划

李恪与赵昆呆愣愣地看着这位脑洞清奇,招数骚得飞出天际的程三郎。

但是不得不承认,倘若这招能成的话,绝对满洛阳的百姓,能够美美地欣赏那位九皇子以及一干乱臣贼子的丑态一整天。

甚至有可能还有机会秉烛夜赏,他们这些世家大族出身的乱臣贼子,都将会变成天下百姓眼中的笑话。

良久,赵昆这位陛下的心腹,大内侍卫头子,忍不住翘起了大拇指,朝着程三郎一阵比划。

“论及搞事情,果然遍数大唐,就没有谁是你的对手,就算是你爹,也得逊色你几筹。”

这话听起来有点不那啥,但考虑到赵叔的表情很真诚,程处弼大度地就当对方是真心夸奖。

“是啊是啊,处弼兄请受小弟一礼,倘若能够不损皇宫与宗庙而坏掉那登基大典,处弼兄你当居首功。”

听到了这二位战友那丝毫没有底线的赞誉之词,程处弼眉舒目展地抄起了身边的谪仙醉一口抽干,这才正色言道。

“行了,二位快快坐下来吧,咱们来,仔细商量商量,完善一下细节。”

虽然这一招不但污辱性极强,而且造成的影响也绝对会规模空前,但是有一个问题。

如果安全而又隐蔽地实施这个计划,怎么才能够在计划成功的实施之后,安然地从容撤走,这些都是大问题。

赵昆认真地听着程三郎在那里唾沫星子横飞的指指点点,时不时,那位被陛下称为英果类已的吴王殿下也会嘀咕上几句,二人配合的相得益彰。

这让为人实在,实在搞不来妖蛾子的赵将军只有默默洗耳恭听的份。

等到这对哥俩敲定了这个大胆而又相当出彩,羞辱性极强的大计划之后。

赵昆除了点赞,实在是没有其他的话可讲,不过考虑到之前那位密探头子应该已经蹿去禀报陛下坏消息。

总不能让陛下太过忧心忡忡,自己又不再,其他人万一喂陛下那会爆炸的小药丸时机不对咋办?

所以,赵昆当既召来了一名麾下,对他一阵嘀嘀咕咕之后,这位大内侍卫当既慷慨领命,打马飞驰而去。

……

接下来,程三郎与那李恪回到了庄上,开始召集人手准备干大事。

赵贤此刻,正呆在老赵家位于洛阳北市中的铺子深处的内院里边,安坐在屋内,显得有些忧心忡忡。

是的,这些日子以来,这洛阳城的风云变幻,实在是有点太过吓人。

赵贤怎么也没有想到,那位年富力强的大唐皇帝陛下,居然会在北巡的途中,暴病而亡。

随后,洛阳城内,简直就是惊变四起,大批的官员纷纷落马下狱,听闻朝中不少重臣,也都被让捉拿下狱。

不过,令人惊奇的是,老程家兄弟六个,几乎全部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而那位程大将军,此刻正率领着左屯卫精锐大军,保护着尚暂留在江淮之地的太子殿下。

可问题是,太子殿下,似乎也是被算计的一方,现如今,那些世家大族背景的臣工们,已然在洛阳城内多次劝晋王李治登基。

这样的操作,的确是让一干洛阳城的百姓瞠目结舌,议论纷纷。

不过大伙都收到了官方撒播的消息,太子殿下在江南之地残忍好杀,视百官黎民如猪狗,将江南之地闹得天怒人怨。

所以这些大唐的忠臣,自然不愿意这样一位暴戾的太子,成为大唐的帝王。

那样一来,天下万民铁定要受苦,所以他们才会举荐那位仁政爱民的晋王殿下。

对于那些官方传播的消息,还有那些世家大族背景的读书人们在构栏、酒肆,各种场合,声嘶力竭地为那帮子臣工劝进晋王高唱赞歌。

但是,大部份的洛阳百姓,都还在哀悼那位带给他们美好安宁日子的先帝的亡故。

对于这位新皇帝是不是太子,除了小声地嘀咕吐槽之外,也没有太大的反应。

毕竟太子、亲王,甚至是朝堂,都距离他们太远,太远。远得就如同云端高处一般。

特别是那些曾经反对拥戴晋王为皇帝的大臣们纷纷落马下狱之后,洛阳城的百姓们议论起此事时,就更加的小心翼翼。

赵贤这位来自长安的人,自然也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

特别是当听闻不少汉唐商行的股东子侄也都纷纷被扔进了大牢,赵贤就已经意识到了不对劲。

好在,赵氏西域琉璃坊跟老程家的关系,一直都很低调,大部份的交道都是通过汉唐商行来完成。

现加上,这里是洛阳,而非长安,所以,赵贤很庆幸,但也很惶恐。

毕竟没有了靠山的豪商巨贾,就如同镜中月,水中花一般。

自己的靠山一家人都不在洛阳,也不知道后续会是怎么个发展,这些日子,可真是把赵贤给愁白了好几缕头发。

甚至他还蹿去了汉唐商行那里,跟那里的掌柜私底下作了沟通。

大家都在犯愁,接下来应该如何,不过好在,程三郎在离开的时候,特地遣人前来告之。

洛阳若是有事,大家一定要苟发育,哪怕是有人上门来找岔,那也无所谓,只管退让,只要人没事就成。

不过好在,那帮子世家大族的人正忙着亲皇登基之事,对于商贾之事暂时还没有功夫来顾及。

……

“大公子,大公子……”就在赵贤坐在室内长吁短叹的当口,听到了管事在门外轻声低唤。

赵贤大步来到了房门前,推开了房门,就看到了一位陌生人站在管事旁边。

“何事?”

这位神完气足,一看就不好惹的陌生人朝着赵贤一礼,顺手递出了一张纸。

“本……小人奉命,特地过来给赵掌柜传讯,赵掌柜一观便知。”

赵贤有些狐疑地接过了之后,只扫了一眼,瞬间脸色一变,面露狂喜之色。

“这,这……敢问贵人遣你来此,有何吩咐?”

“请赵掌柜随我同去见他。”

“好,稍待,管事,替我看好铺子,一会我就会回来。”

管事看到这些日子愁眉不展的大公子整个人的精气神仿佛都发生了变化,摇了摇头,算了,自己还是好好地看紧铺子才是正理。

第2692章 错身而过的两位信使……

峡石山下,此刻数万关中精锐,驻扎于地,在那明媚的月色之下,人声鼎沸。

此刻,李世民正在大帐之中,与那些从关中来援的众将士谈笑生气。

不论是柴绍,还是那些关中府兵将校,此刻都显得份外地激动。

之前柴大将军奉命移师于那潼关之时,虽然使用了陛下的圣旨。

可问题是,从洛阳那边传过来的各种小道消息,以及八卦。让所有人都揣揣不安。

虽然柴大将军治军严谨,一干将士都严守军纪,可问题是,大唐天子,到底有没有出事,这样的疑云,一直都笼罩在这数万精锐的心头。

好在,追随着柴大将军赶到了那茅津渡口,恭迎圣驾,看到了活蹦乱跳的大唐皇帝之后。

那一瞬间,数万大唐关中精锐兴奋的三呼之声,简直足令山河色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