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1706章

作者:晴了

为什么自己跟随处弼兄鞍前马后这么多年,吃了那么多的苦,吃了那么多的瘪。

怎么就学不会处弼兄那种脑洞清奇的思维方式。

李恪的脑海里边出现了一个画面,那些洋洋得意的世家子弟们,在一份份写完之后的试卷上。

纷纷将各自的大名留于其上,吹干墨迹之后,美滋滋地递给考官。

然后就看到了考官朝着那些世家子弟心领神会地一笑,然后毫不犹豫地直接提笔,为这些世家才俊增光添彩。

而现在,他们写下的大名,直接被一张张厚实的纸张直接盖住裱糊起来。

然后,那些之前还洋洋得意,神采飞扬的一干世家子弟一个二个如丧考妣,抱头痛哭流涕……

……

“贤婿啊,真不愧是程家麒麟子,如此急智,居然能够想到如此绝妙的办法,实在是令老夫眼界大开。”

李世民先开口夸奖了程三郎一波之后,眼珠子一转。

“不过,贤婿,倘若那些世家子弟,在他的文章之中也留下其姓名,甚至是印记,你又如何防备?”

“丈人,想要防备这些下作的手段,那也不是没有办法,只要朝廷在科举之时。

不但要糊名,而且还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誊录。”

“而且,糊名之人,只负责糊名,然后由一帮糙老,咳咳,一帮禁军将试卷送往专门誊录的吏员手中进行誊录。”

“之后,再由禁军士卒,将那些誊录好的试卷,送往考官手中,请考官批阅。”

“如此一来,小婿不敢说能够百分之百杜绝掉舞弊的手段,但是至少九成九的歪门邪道手段,都不会成功。”

看着跟前侃侃而言的程三郎,听着他一招接一招地往外掏出干货。

李世民张着嘴,半天都说不出一句话来,还真别说,只要这些手段这么一整。

李世民觉得,哪怕是以自己这位千古明君的脑子,都实在想不出有什么样的招数还能继续钻空子和漏洞。

李恪满脸心悦诚服地朝着坏水咕嘟咕嘟直冒泡的处弼兄抱拳一礼,惹不起啊真的惹不起。

“处弼兄,你这些手段,实在是毒辣。我大唐倘若真的实行这等科举手段。

那些世家大族子弟,怕还不得天天扎小人……”

程处弼呵呵一乐,作为一位专业医学生,别说扎纸人,扎真人老子都不怕。

“那又如何,我们程家人天生就有驱邪挡煞的本事你不知道?”

李恪一想也对,《程氏一门镇宅驱邪图》自己府上也有,而且还有不少,年年都张贴。

李世民没有搭理这两个小辈在跟前叽叽歪歪,此刻他已经全然被程三郎想出来的这些歪招损招所吸引。

不对,应该说,他这些招数,从很大程度上,将那些庸碌之辈,给拦阻在了科举门外。

给了真正有真才实学的人士,一个公平,公正的科举环境。

“好,好啊……贤婿来,老夫今日敬你一杯。”

李世民拍了拍大腿,端起了自己的酒杯,大步来到了程三郎跟前。

“小婿谢过丈人赐饮,小婿就先干为敬。”

程处弼恭敬地双手端起了酒杯,跟老丈人碰了一个,仰起脖子一口抽干。

李世民又朝着李恪举杯示意,然后全都将杯中美酒尽饮。

……

舒爽地抚着长须,李世民眉舒目展,露出了一个甚是得意的笑容。

今日不错,相当不错,既失而复得了一位难得的大才,而程三郎这位爱婿给出来的这些巧妙招数,更是意外之喜。

“等到明年春天科举之时,老夫已经能够看到,大批的乡野遗才,为朝廷所用。”

“小婿(孩儿)恭喜丈人(父亲)。”

两个小辈又开始了一场逢迎拍马之旅,大唐天子心情正好,悠然受拍。

美滋滋地又接着搞了几杯之后,李世民这才抚着长须,满脸欣慰地朝着程三郎道。

“贤婿啊,你觉得,我大唐的科举制度,可还有什么遗漏与不足之处,你只管说来。”

“这……”程处弼摸了摸鼻子,觉得这倒是个好机会,可以用一招,拿来恶心一下某位位高权重,看太子不顺眼的国舅爷。

李世民看到眼珠乱转的程三郎,只当这位爱婿在思量科举制度的遗漏与不足。

甚是大气地一摆手。“贤婿莫要有什么顾虑,你只管说来,今日就算是你说错什么,老夫也不会责怪于你。”

“既然丈人都这么说了,小婿若是再不献丑,实在说不过去。”

程处弼又往自己的嗓子眼里边灌了一杯酒,意犹未尽地砸了砸嘴。

“小婿觉得,吏部不该负责科举。”

“……”

第2601章 比诗书传家的老程家来拉这个仇,更显妥帖

一旁的李恪生生被处弼兄突然冒出来的这句话给惊得瞪圆了眼珠子。

咋的,处弼兄你这是看不下我爹用漫长的时间憋大招。决定主动出击,向我那位便宜舅舅插刀子了?

李世民脸上那慈祥而又宽厚的笑容渐渐地僵硬,程三郎这话,实在是让他措不及防。

李世民看着表情显得十分坦荡的程三郎,心生疑惑,毕竟这小子虽然心眼不大,但是向来都是直接报仇,绝对不会拖到隔夜。

当面作诗怼过长孙无忌,给长孙无忌治暗疾的时候暗戳戳的搞事情。

而现在他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话来,着实让人倍感意外。

“你且说来听听,最好你的理由能说服老夫。”

程处弼深吸了一口气,沉声分析起了自己敢于说出这句话的理由。

“丈人,吏部下统吏部、司封、司勋、考功四司。

掌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可以说吏部其权责之重,本就为六部之首。而将科举也尽于吏部之手……”

吏部的权利极大,就是因为他主掌着官员的升降、任免以及考核等等。

可以说,吏部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

而科举制度,乃是朝廷十分重视,未来会更加重视的选拔人才手段。

可是这种在未来,必定会成为王朝选拔官吏的重要方式。

却是交给了吏部下面的考功司,并且由派了一位从六品上的考功员外郎来负责一个王朝的科举。

“此乃是一国之大政,上至天子,下至黎庶都份外关注紧要之事,可是却仅仅只用了吏部一司负担。”

“如此一来,天下才智之士,会觉得朝廷对于科举的重视程度不够。”

“另外,吏部原本就负责官员铨选,而就连科举之权,亦操于其手,完全就等于是吏部既当裁判又当监督者。”

“所以,小婿觉得,这也是除了科举本身的漏洞之外的另外一个小瑕疵。”

李世民打量着程三郎,哪怕是这小子,说的话不怎么好听,但还真让人觉得极有道理。

脑海里边,闪过了那日,长孙无忌表情平静而又从容地在那里侃侃而言,给予了那王玄策致命一击。

而自己,也正是在那个时候,最终下定了决心,没有在宗庙献俘之前,先行与王玄策会面。

“贤婿之言,确有几分道理,好好好,今日之事,出你之口,入我父子之耳。明白吗?”

看到老丈人投来的目光,程处弼脑袋点得飞快,懂懂懂,怎么能不懂。

再说了,这种得罪人的功劳,自己也不乐意要,哪怕是自己不怕别人戳脊梁骨,但是也犯不着继续拉世家大族的仇恨值。

由着大唐皇帝陛下来拉,远远比诗书传家的老程家来拉这个仇恨,更显妥帖。

李世民坐在那里,继续饮酒,时不时看一眼程三郎,似乎有什么悬而未决的疑难之事。

看得程三郎啃骨头都不清静,只能放慢自己的动作,看看老丈人是不是又有什么吩咐。

可最终,李世民啥也没啥,拍屁股回宫而去,留下程三郎与李恪继续在这里吃吃喝喝。

李世民坐在马车中,离开那牡丹亭酒楼不远,就撩开了车帘吩咐道。

“速召绣衣使入宫,朕有要务议之。”

马车继续晃晃悠悠的前行,只是随行的大内侍卫少了一人……

……

“看出来了没有?”程处弼回到了雅间坐下之后,抄起了骨头,继续啃着,一面嘟囔出声。

“嗯,小弟看出来了,我爹,怕真如处弼兄你所说的一般,怕是正在筹划着什么。”

说到了这,李恪不禁长叹了一口气。“我爹做事,向来都是雷厉风行,决不会拖泥带水。”

“可是如今,居然将事情压下,而且丝毫没有动静,这实在太不符合常理了。”

“是啊,而且你大哥怕是用不了多久,就要东巡,他能够离开这总让人感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洛阳,远避于外,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情。”

说到了这,程处弼抬起了眼皮,看了一眼那继续埋头对付美食的李恪。

程三郎隐隐觉得,老丈人的大招,怕是针对世家大族,不然,没必要把太子殿下也给支开。

而且是先绕山东之后就要进赴江南,并且还要派出亲爹程大将军贴身保护。

历史上,好像老丈人快要过世之前,为了保证那个历史时空的太子李治能够安然继位。

就曾经委任亲爹程咬金负责皇宫大内安危,能够获得这样的信任,足以得见,亲爹对于大唐的忠诚,以及能力都是毋庸置疑的。

就他所知,那个历史时空的太子,现如今的晋王殿下可是与长孙无忌走得很近,而今又迎娶了那太原王氏之女为妻。

程处弼的表情陡然一变,难难道令陛下犹豫不决,甚是迟疑的原因,跟那位嘤嘤怪有干系不成?

……

“什么意思?”长孙无忌陡然抬起了头来,看向那位考功司员外郎。

这位员外郎显得有些战战兢兢地朝着长孙无礼小声地道。

“昨日,陛下遣人特来搜检近三年常科中举的试卷,下官不敢阻拦,只能由着他们将试卷尽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