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1700章

作者:晴了

“必须的,放心吧,咱们这帮子老兄弟,你们的亲爹,肯定都有戏份,还包括在场的这诸位长辈。”

程处弼咬了咬牙,罢罢罢,好在自己连《三国演义》都整出来了,再整出一本改编版的《说唐》也不是不可以。

自己当然不会像许敬宗那样收钱才办事,这帮子长辈,顺眼的,咱就多来几笔,不顺眼的,少来几笔就成。

二三十万字的小说,每个人都有出场的机会,远远比自己给他们劳心劳力地单独整要轻松太多。

而且,程三郎之前可是给这帮子长辈整过,唔……好像是之前从长安蹿洛阳来斗智斗勇比拼才艺的时候,就采写过不少的资料。

有了那些,回头再增补一些,很快就能够将人物丰满起来。

嗯,不过自己需要给这帮子糙老爷们建立一张张的人物卡才行。

第2591章 忧心忡忡的长孙皇后

程处弼向一干长辈作出了表示,自己将会筹备一段时间,到时候一定会创作一部包含着诸位长辈为人物角色。

将诸位长辈的优点和光辉事迹都写入书中,具体如何创作,怎么创作。

那就不劳诸位长辈费心了,毕竟你们都不是专业人士,不过嘛,想要被程某人写进书中。

得签署一份协议,愿意授权,将自己的肖像权和人物事迹采写权授权给晋阳印书坊使用。

并且,不得干涉创作者的创作,不能因为自己的戏份多少,而向晚辈进行各种威胁,不论是言语上的还是肢体上的。

一帮子长辈,虽然对于程三郎这种强迫长辈按手印画押的行为颇有不满。

好在,程大将军站了出来表示,自己将会作为审稿部门主管。

负担起监督工作,不会由着程三郎这小子胡编乱造,影响弟兄们的光辉形象。

有了程大将军的承诺,一干喝得面红耳赤的长辈们纷纷嘻嘻哈哈地签字画押。

然后,继续嗨皮到全部躺到了门板上,这一场目的一点也不纯粹的程家宴这才尘埃落定。

程处弼看着那些熟练工们将一位位的大唐名将撂到了门板上,抬出府门,看着亲爹满脸得色地挥手相送。

一干兄弟们满面红光地站在那里很有精神,这,兴许就是程家宴的一种仪式感。

哪怕是到了洛阳,程家宴还没破过直着进来躺着出去的规矩。

“老三,咋的,怕写出了毛病,那帮子老货来寻你的麻烦?”

程大将军眼角的余光看到了亲儿子那副模样,不禁一乐。

“放心吧,这帮老家伙,也就是凑个趣吧了,你小子能写得好那就再好不过。

写得差也没什么,注意一点,莫要把这帮家伙的老底……”

亲爹的声音不大,程处弼却听得犹如醍醐灌顶,也是,这帮子老家伙日后都是肯定会被史书立传的大人物。

肯定就是这会子上了劲,觉得秦伯伯家的一个掌柜都能够成为小说主角,那他们这帮子戎马一生的老行伍,自然不乐意。

这倒是与自己之前的想法不谋而合,整出一本《说唐全传》,不对,应该叫《大唐英雄演义》。

反正肯定不会跟那史书立传一般,写得过于真实,例如把自家亲爹的厚脸皮给描写得绘声绘色。

也不会将李绩这位长辈那损人不利已的德性写得活灵活现。

遇上这样的人性瑕疵,一定要用春秋笔法加以改良。

例如那些一言不合就翻脸掀桌子的粗鲁行为,完全可以解释成动手能力强,性格活泼……

……

清早,拉着报纸的马车,这才堪堪进了洛阳城,就被守在门口的大内侍卫第一时间拦下。

很快,这位大内侍卫就抄着几份报纸,快马加鞭地驰进了皇宫。

李世民正在那里用着早餐,一面津津有味地欣赏着这份比过去更早被摆放到案几上的《洛阳旬报》。

第二期的《天竺血海回忆录》仍旧是从秦三力的视角去解读王玄策是怎么孤身脱险,怎么下定了决心。

然后孤身跋涉上了高原之后,说服了高原诸国派出了兵马前来襄助。

一开始的时候,中天竺并不以为然,只是遣一名将领率军迎击。

毕竟王玄策手中兵马并不多,而且还是从数国东拼西凑而来,在中天竺国看起来,收拾他们分分钟的事情。

而王玄策并且没在一开始就跟中天竺国兵马进行当面锣对面鼓的决战。

可是发起了数次小规模的接触战,通过一次次的作战,从一开始的败多胜少,倒很快扭转了颓势。

并且还借着这种小规模的战斗,将那原本犹如一盘散沙一般的诸国联军,渐渐地捏成了一股绳。

随后,连续用几场酣畅淋漓的大战,终于大败中天竺大军,甚至还攻入了中天竺国境内。

这个彪炳战绩,轰动了整个天竺大陆,天竺诸国终于开始正眼看向这位兵少将寡的大唐天使。

嗯,这一期,写到了这里又嘎然而止。

这让正在津津有味地喝着肉沫粥的李世民忍不住双眉不悦地竖了起来。

“这个程三郎,怎么老这样,每每一到精彩关头,就直接断掉了,这样行径着实可恼,可恨。”

“夫君,小心粥……”一旁的长孙皇后颇有些哭笑不得地提醒道。

“难道夫君不觉得这样断章,更让人越发的期待起下一期的《洛阳旬报》吗?”

“妾身觉得,怕是下一期的《洛阳旬报》怕是销量还要往上涨上一截。”

……

“理是这个理,可是为夫看得甚是不过瘾头,唉……”

李世民仰起了脖子,将碗里的粥一口抽干,抹了抹嘴这才言道。

“若能够一口气畅快读完就好了。”

“若是那样,除非就跟那《三国演义》似的,刊印成书才有可能。”

夫妻二人闲话一阵之后,长孙皇后将李世民送到了殿门外。

看着夫君大步前往贞观殿去上朝,这才如释重负地吐了口浊气。

“娘娘,起来,陛下似乎心情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一旁的胡尚官小声地进言道。

“嗯,希望吧……”长孙皇后轻轻地点了点头,眉间仍旧凝起了淡淡的竖纹。

这段时间,弹劾太子承乾的奏折,仍旧是频频,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

就连太子承乾,都有些无奈与愤忿,仿佛自他入了洛阳之后。

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被那些臣工鸡蛋里边挑骨头一般的挑来拈去。

哪怕是他微服私访,体察民情这样的事情,都会被那些御史或者是臣工认为他是在胡闹。

不过好在,夫君一直都将这些奏折全部压了下来,并且也没有给那些臣工们在朝堂上有非议太子的机会。

夫君这样的做法,自然是为了太子,可是那些臣工们的行为,着实让长孙皇后忧心忡忡。

生怕夫君只是憋着,万一哪天憋不住火头,发作到了承乾的身上,那又该如何是好?

可问题在于,面对外臣,自己这位后宫之主,却也是束手无策。有心无力……

第2592章 这样的中人之姿,怎么可能写得出这样的文章?

而且就那千疮百孔,犹如笊篱一般的东宫里边,兴许也有几位承乾的心腹。

但更多的,长孙皇后也懒得去猜测,也不想去猜测。

只希望夫君能够早一点放太子承乾东巡,正好避一避现如今氛围很诡异的苗头,让他们父子也得以喘息。

看到了皇后娘娘那眉宇之间的郁结,胡尚宫小声地进言道。

“娘娘,要不,奴婢遣人出宫,请赵国公入宫一述?”

“不必了,本宫可不想再生事端。”长孙皇后表情一凝,语气淡然地道。

“奴婢知道了。”胡尚宫心头一寒,赶紧恭敬地俯首领命。

长孙皇后倒也没有责怪于胡尚宫,毕竟,知晓兄长长孙无忌与长子承乾势同水火的辛秘,就连夫君都不清楚。

偏偏这事,自己不能也不愿告诉夫君。

毕竟里边有太多的牵扯,并且,长孙皇后也已然敏锐的意识到了自己兄长的想法。

与夫君的治政理念有着很大的偏差,只不过兄长隐藏得极好,而自己,也仅仅只是猜测而已。

长孙皇后抚眉轻叹,转身朝着殿内行去。

……

马周站在殿内,此刻,脑子里边却犹自在品味着今日自己在报纸上所看到的新内容。

今日这一篇《天竺大陆简史》,讲述的乃是上天竺国的相关,其细致程度,与上一次的那篇中天竺篇简直不相上下。

而程三郎那小子,上次倒是派来到府中来知会了消息,就是那位叫一土居士的作者,根本就没有留下什么联系方式。

这让马周都有些怀疑,难不成,这玩意是程三郎找的枪手代笔?

又或者是,这位作者有什么不得已的苦衷,所以只能隐姓埋名,不敢抛头露面不成?

要不然,以程三郎现如今洛阳令的地头蛇地位,想要找出这位一土居士,应该不难才对。

所以十有八九程三郎那小子,应该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既然如此,也就懒得再跟那个浑身心眼的小子打交道,直接向陛下举荐一土居士,更显妥当。

毕竟陛下出马,纵使那小子再滑溜,也得老老实实认怂。

至于房玄龄,也是颇为狐疑地打量向那高位于御案后边的大唐天子。

自打上次自己进言之后,就一直冷眼旁观,不过至今,也没见陛下有什么动静。

这让房大相爷也心生疑窦,不过最终,一直等到了朝会结束,房玄龄都没等到陛下开口。

这下子,房大相爷也不禁犯起了嘀咕,陛下是没有看到那位一土居士文章所展现出来的能力和才学吗?

房玄龄抚着长须,晃晃悠悠地来到了殿门外,正在考虑,自己该不该再去寻陛下,直接单刀直入地举荐那位一土居士。

就看到了那马周转身,朝着一旁的宦官小声地说话。

耳明目聪的房玄龄听到了二人的对答,不禁莞尔一笑,移步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