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1699章

作者:晴了

不过此刻,一家人都聚拢在这里,看着肉呼呼的小阿菟不知疲倦地在里边攀爬着。

而此刻,武媚娘依靠着围栏,目光扫到了那份撂在一旁的《洛阳旬报》不禁赞道。

“夫君,你这《天竺血海回忆录》写得可真好。看得让人觉得甚是惊心动魄。”

“是啊程三哥哥,看起来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沙场之上,看到那刀光血影了都。”

李明达依偎在了程三郎的身边,满脸骄傲地看着这位多才多艺,能文能武的夫君。

“那是自然,毕竟这与写各种演义有很大的不同,演义乃是为了突出主角以及各种角色。”

“而这种纪实手法的写作,主要还是要描绘出战争场面的血腥与残酷……”

程处弼不愧是大唐最优秀的小说家,对于小说体裁的区别,可谓是信手拈来,说得那样的有理有据。

并且在程三郎看来,那些用文言文来书写的小说,现如今之所以流行度极低。

主要还是文言文本身过于讲究琢磨字句,甚至就连正常的对话,也要咬文嚼字,之乎者也。

只要文化程度稍微差点,甚至是学识不够广博,你都看不明白那些深奥的文言文作者是在写冷笑话还是在埋梗。

看到夫君在这里理直气壮地对文言文类型小说大加鞭挞,李明达与武媚娘则是笑眯眯地看着夫君逞威。

话说回来,夫君这话说得的确很有道理,小说原本就该是既能够起到教育意义,同时又还能够起到令人获得享受的文学作品。

而不是弄得跟儒家经典一般,看不到两页,就得去故纸堆上翻找出那些典籍,以便于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

就在程三郎跟二位娘子洋洋得意显摆的当口,屋外边响起了管家富叔的招呼声。

程处弼只能悻悻收嘴,跟二位婆娘招呼了一声之后,赶到了屋外。

“老朽见过三公子,今日一干武德重臣特地入府赴宴,还有诸位公子的友人也大多齐至,老爷特地交待,让老朽请三公子过去迎客。”

“不对啊,昨个爹也没说今日要备家宴以待宾朋。”

面对着程三郎的遗憾,管家富叔凑近了些,这才小声地解释道。

“老爷说了,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十有八九,肯定是他那帮子老兄弟也跟老爷一般想法。”

“跟我爹一般想法?”程三郎若有所思的眨了眨巴,顿时反应了过来,怕是跟亲爹一样。

都希望能够在活着的时候,看到自己的名字也能够如那秦三力一般扬名立万才对。

一想到那帮子亲爹的兄弟有多无耻与蛮横,程处弼就觉得无比头大,想要满足这帮糙老爷们的心愿,自己还不得累死?

可眼下人都上门来了,自己总不能不答应,算了,且先走一步,看一步。

“……行吧,多谢富叔提点,还请富叔你先回去,我跟娘子招呼招呼,回头就过去接待。”

“程三哥哥怎么了?”等到管家富叔离开之后,李明达这才凑到了程三郎身边好奇问道。

“没什么,就是为夫我得去应付那帮子长辈,说不定,还得答应他们,给他们著书立说,唉……”

看到程三哥哥一脸黑线,表情甚是沮丧与后悔,李明达紧咬牙朱唇,水汪汪的明眸忽闪忽闪。

正在那围栏里边看护着小阿菟的武媚娘差点笑出声来,好在及时控制住自己。

最终李明达的催促之下,程三郎带着满脸的幽怨晃荡而去。

“媚娘姐姐,夫君这次可真惨了,真要是答应那么多大将军给他们著书立说,怕是夫君连打牌的时间都没了。”

武媚娘淡然一笑,不紧不慢地道。

“殿下放心吧,以夫君的脑子,就算是真答应下来,也一样有办法忙里偷闲。”

“咱们夫君,看似忙里忙外,做出了那么多的成绩,若是其他人,怕是非得废寝忘食不可。

可夫君却该吃吃,该喝喝,该打牌照样打牌,什么也不耽误。”

“这倒也是,毕竟夫君辣么聪明,什么事都能够找到忙里偷闲的好办法。”

李明达用力地点了点头附和了声之后,自己都忍不住笑出声来。

的确,程三哥哥鬼点子多得出奇,你根本就不明白,明明看似没有前路的事情,他都能够给你想到一种匪夷所思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至于程三哥哥为了给亲爹举荐那位王玄策,采用的这种手段,李明达也不得不承认。

虽然绕得有点远,但绝对是最温和,也是最能够令亲爹警觉过来的方式。

毕竟,这牵涉到了自己的舅父长孙无忌,同时也是亲爹最为亲密的挚友。

一思及此,李明达的眼神也不禁有些黯然,想来娘亲若是知晓,会很伤心的……

……

一只温和而又轻柔的酥手,轻轻地搭在了李明达的肩头。

李明达抬起了头来,看到了媚娘姐眼中透出来的疼惜,还有一种洞察人心的敏锐。

“殿下,皇后娘娘与陛下夫妻一体,同进共退多年,倘若真的知晓,的确会很难过。”

“但是,娘娘想必也能够知道,倘若再由着那些世家大族如此肆意妄为下去,这天下……”

武媚娘虽然从头到尾,都没有提及长孙无忌,但是李明达很明白武媚娘的意思。

李明达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了几分失落与惆怅。

“媚娘姐说的是,我只是没有想到,舅舅,明明已经位极人臣,却偏偏还心有不足。

之前四哥的事情,分明他就在掺和,只不过收手快罢了,娘亲对此亦有所查。

爹爹心里边肯定也清楚,只不过事情已经过去,又顾忌到娘亲,这才装着无事发生。

可如今,舅舅……”

第2590章 《三国演义》都有了,来本《说唐》也不是不行

“罢了,反正程三哥哥已经出手,就看爹爹会怎么做了。”

李明达与武媚娘小声地言语着,而那小阿菟,就像浑身有着使不完的劲一般,继续在那里敏捷的爬着。

小脑袋瓜子撞到了围栏上之后,发出的异响吸引了李明达与武媚娘的注意力,就看到小家人抬手拍了拍头,又拍了拍围栏,然后,继续快活地攀爬起来。

看到了这一幕,李明达不禁哭笑不得地摇了摇头。

唔……不愧是程三哥哥的血脉,皮粗肉糙方才足以形容这眉清目秀,天真可爱的小阿菟。

由于家宴是临时筹办,所以老程家没有牛因公殉职,不过好酒好菜,仍旧足以让一干宾朋大感满意。

面对着前来接客的程三郎,一干长辈们,都纷纷对这位文武双全,才艺惊人的程三郎表达了自己的嘉许之意。

而且都着重提及到了那《洛阳旬报》上的《天竺血海回忆录》的精彩纷呈,对于其纪实性与观赏性都频频点赞。

看到李道宗东拉西扯老半天都没能扯到正题,这下子,可有人不乐意了。

程处弼就看到了李绩这位脸皮厚度只略逊亲爹一筹的长辈大步扯着一脸懵逼的秦琼伯伯来到了跟前。

“行了行了,都且让开,我说程三郎你小子也是,你秦伯伯跟你爹亲如兄弟,又待你如亲娃儿一般。”

“你咋就不能写上一部《山东血海回忆录》,让你秦伯伯当个主角?”

语气与表情显得那样的恨铁不成钢,直接就把秦琼弄得面红耳赤,大巴掌甩开了李绩这个厚脸皮老货的拉扯。

“茂公你还有没有点长辈的模样,那个处弼贤侄,莫听他胡言乱语。”

听到了秦伯伯这话,已经被一票长辈搅得焦头烂额的程三郎顿时心头一甜,不愧是最喜欢两肋插刀的秦伯伯,说话就是仗义。

就看到秦伯伯继续朝着那李绩语重心长地道。

“什么《山东血海回忆录》,说得老夫好像就只在山东之地跃马横槊建功立业似的。”

“……”程处弼脸上讨好的笑容渐渐地僵硬,看来不要脸的程度,跟与自身的利害关系近不近成正比。

“诸位弟兄,哈哈哈……怎么的,来都来了,全在门口挤着做甚,别把我家老三吓着了。”

程大将军风风火火地蹿了过来,总算是及时地解救了自家亲儿子。

程处弼如释重负地吐了口气,自己快要被一票眼冒红光的大唐名将给生吞活剥了的感觉可真不好受。

……

经过了亲爹的安抚和控场,一帮长辈们总算是没有像蹲在门口的时候那般不顾颜面动手动脚的威胁。

但问题是,面对着这帮子长辈那一双双亮闪闪的招子,还有那明里暗里的话术,程三郎甚是蛋疼。

光是跟前这票武勋重臣足足十来位,自己咋办?一个个的分别采写,还要都写得十分精彩?

呵呵,别说臣妾做不到,就算臣夫也做不到好不好?

就跟起点那些写历史小说的作者似的,一个套路看上三五遍还成,可是如果一个套路十来遍全抡你跟前。

就算是读者不吐,作者也得把自己给写吐了去。

就在程三郎甚是蛋疼,愁眉苦脸的当口,一旁弃文从武,亲爹未至,但是他作为房家人代表过来蹭吃蹭喝的房俊正在跟李恪这位同样闻风赶来吃喝的皇家工具人就在一旁嘀嘀咕咕。

哥俩都颇为羡慕妒忌恨,毕竟自己亲爹肯定不适合这种明抢的场面。

但是,作为孝顺的晚辈,亦很希望自家亲爹也能够出现在处弼兄的著作里边留名。

不管亲爹乐意不乐意,反正哥俩都觉得这代表着他们对于亲爹的恭孝之情。

听着这两位兄弟在一旁的叽叽歪歪,还有一干武勋重臣在布置得犹如山寨聚义厅一般的卢国公府正厅里边大块吃肉,大杯喝酒。

这等场面,倒真是很符合……

程处弼脑中顿时灵光一闪,自己可是看过那后世的《说唐》、《隋唐演义》等演义小说。

以及根据这些小说和评书改编的《隋唐英雄传》这种影视作品,自己也是欣赏过不少。

而那《说唐全传》,其描写的主要重心,则是以瓦岗寨英雄的风云聚散,兼及隋亡唐兴史事而构成的小说。

不过,那些都是后世的人搞出来的,自己完全可以搞出一部正统版本的《说唐》来。

毕竟若是整成《隋唐演义》,程处弼觉得时间跨度太长,自己哪有那么多闲功夫去查阅史料。

自己就只是为了解决这帮子糙老爷们想要在小说里边扬名立万的意愿而已。

所以,时间越短越好,再加上这票亲爹的好兄弟,又多是瓦岗寨出身,例如亲爹,还有秦伯伯,李绩老阴人,还有牛进达这位实在人。

另外就是咱就不写其他,就只写从瓦岗寨聚义开始,直写到瓦岗寨一众英雄好汉归附大唐为结束。

如此一来,既满足了一干长辈的心愿,同时又还巧妙地避开了后来发生的那些老丈人不愿意提及的黑历史。

越想越是美滋滋的程三郎朝跟着那李恪与房俊讲解了自己的构想与概念之后。

“那我爹呢?处弼兄,我爹有没有露脸的机会?”房俊第一反应,就是,吾父可在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