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1622章

作者:晴了

最终,面对着亲爹的恩威并施,李世民不得不强颜欢笑地对于亲爹的大胆想法表达了由衷的敬佩。

并且主动地向亲爹表示,既然亲爹你以身作则,作为亲儿子的自己,自然不会落于亲爹之后。

所以,未来自己向臣下赏赐财帛的时候,也会将亲爹的金、银材质的武德通宝作为标准赏赐物件。

让大唐朝臣们牢牢地铭记住亲爹开创大唐的英武伟烈之姿。

李世民犹记得亲爹从自己这里得到了承诺之后,那畅快到酣畅淋漓的得意笑声。

一思及此,李世民忍不住抹了把脸,罢罢罢,亲爹也为了大唐作出了无数的贡献。

更是为了大唐迁都之举,勇敢地站了出来为自己遮风挡雨。

既然亲爹就这点喜欢显摆的小毛病,作为孝顺娃的自己也不是不能接受。

正好今日借着这个机会,也算是替亲爹拉一波人气,唔……这话好像是从程三郎那小子那里学过来的。

李世民脚步轻飘飘地来到了程三郎与那李恪跟前。

“你们两个,在嘀咕什么呢?”

鬼鬼祟祟突然吱声的李世民,生生吧那正在感慨人生际遇很奇妙的亲儿子李恪吓得一哆嗦。

程处弼也同样给吓了一跳,好在他是实在人,想的事都比较正经,当下毫不犹豫地答道。

“丈人,没什么,我们就是商量着,怎么能够多拉些兄弟,回头去吃穷刚发了笔财的德奖兄。”

“……”李世民听得这话,下意识地抬脚虚踏,果然,程处弼与亲儿子李恪二人不约而同地耍了一个后撤步。

“心虚什么?哼……”李世民也不是真想踹,只是吓唬吓唬,当然能踹到就更好。

听到了这话,程处弼可不乐意了,自己怎么可能心虚,就算是心虚也要死鸭子嘴硬到底,不然怎么当程家人。

“丈人你能不能讲点道理,明明是你想要动手动脚,小婿出身武将世家,身手敏捷很正常。”

听到程三郎这话,觉得自己居然没有办法反驳的李世民不乐意地抬手指了指亲儿子李恪。

“那你呢?”

“孩儿是条件反射。”

“噗呲……”程三郎很不雅地放了个哑屁。

“……”李世民脸色一黑,翘起起手指头朝着这两个家伙虚点了几下,算了算了,刚刚为朝廷立下了大功,自己说教多了也不合适。

“你们两人,刚立下了功勋,想必眼红的人不少,这段时间,都给老夫老实一点,莫要再胡闹。”

“另外,承乾不日就要来洛阳了。”

“太子殿下(大哥)就要来了?”

“自然,如今长安那些诸务已经收尾得差不多了,他乃是大唐太子,也该还都了。”

说到了这,李世民不禁有些唏嘘地叹了口气。“这几年,让他留守关中,也是辛苦他了。”

程处弼与李恪赶紧附合。

“是啊是啊,太子殿下为了大唐迁都,也是付出了不少的心血。”

……

“程三郎,太孙可就只有你这一位老师,如今,太子就要还都,你可得抓紧太孙的学业才是。”

这话一出口,太孙太保程处弼顿时心中一凛。乖乖,这段时间忙得脚不沾地的,自己除了布置课业和学业之外。

很少有时间关心过李象的学习程度,得,回头回了家,得跟七妹仔细打听打听。

毕竟老程家除了自己之外,第二位文武双全的,也就只有七妹,重要的是李象那熊孩子对七妹可谓是俯首贴耳。

让他撵狗,决不追鸡,让他动刀,绝不动笔的那种。

这也是为何程处弼才能够放心地呆在官衙里边安静的打牌,而不太担心皇太孙学业的主要原因之一。

“好的丈人,还请丈人宽心,小婿一定会对太孙严加督促,不让太子殿下夫妇失望。”

看到老丈人晃晃悠悠地转身离开,程处弼与李恪都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

“我大哥终于要离开长安到洛阳来了,说起来,一年多没见大哥了,也怪想他的。”

“是啊,你大哥是个好人,咱们兄弟对他甚是想念,不过啊,对于有些人而言,可就不一样了……”

程处弼小声地嘀咕了句,朝着那些臣工的方向抬了抬下颔。

李恪目光一扫,就看到了那正在跟亲爹李世民谈笑的便宜老舅长孙无忌等人,亦是嫌弃地翻了个白眼。

“处弼兄言之有理,像我大哥这样性格纯良的人,却不为他亲舅舅所喜,实在是……”

“呵呵,贤弟你也不想想,你这位便宜老舅所交好的都是些什么人。”

“五姓七望族里边,就没有不跟你这位便宜老舅不熟的。”

“……”

第2468章 同样有下三路暗疾,宁死不治的斯文人

之前,李承乾这位脱衣有肉的排骨精太子一直安静如鸡地蹲在长安默默养膘。

身边就只有几位辅政大臣,特别是随着大唐迁都于洛阳之后,大唐的政治与经济中心的转移。

就连原本遍布于关中的牧监也都是大量地迁徙,这让李承乾留在长安的必要性也渐渐地下降。

而就在几日前,陛下的亲姐夫,那位有长期慢性便秘外加心脑血管疾病的柴绍柴大将军,已然被陛下委任为了西京留守。

前往长安赴任,想来现如今,柴绍也应该已经到达了长安。

以换回那位孤单寂寞冷的太子殿下,回归到大唐的政治、经济新中心:洛阳。

而太子李承乾的到来,必然也会让妖蛾子三人组中,表面最憨厚实在的老幺房二郎房遗爱也跟着一块归来。

一想到,昔日太医署打牌三人组又重聚,李恪不禁一乐。

“处弼兄,如今你又成为了太常寺少卿,主持太医署的工作。

回头等那房二郎到了洛阳,咱们哥几个可是得到那太医署里边溜达溜达。”

听到了李恪此言,程三郎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表情充满了对过往的回忆。

“放心吧,这是自然,好久没在太医署里边打过牌了,我挺喜欢里边那种没有人打扰,可以让咱们哥几个安安静静打牌的氛围……”

……

大唐《洛阳旬报》的所有筹备工作早就已经结束,各种物料都已然准备就绪,但是现如今,需要等待一个契机。

那就是需要一则爆炸性的大新闻,如此方可以在第一时间,引爆洛阳百姓的购买欲。

从而能够第一时间打响《洛阳旬报》的名头,让《洛阳旬报》能够早日与那《长安旬报》肩并肩的齐头并进。

从而继续维持着汉唐商行报业集团对于这一行业的绝对掌控。

得益于那晋阳印书坊严格的保密制度,以及大唐各世家大族的印书坊们对于新技术的抗拒。

这也就导致了程处弼搞出来的活字印刷术,仍旧属于独门绝技。

不过有一点,那就是随着程家纸业集团的大量物美价廉的纸品倾销之下。

已然令整个大唐的造纸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宣纸、蜀纸等高档货品,虽然仍旧很坚挺,但是这些原本就类似于斯文人消费的奢侈品。

而原本许许多多买不起纸张的贫寒读书人,却在那程家纸的出现之后,终于有了获取物美价廉的读写用纸。

特别是随着程家纸业的大量卫生纸涌入市场之后,让老百姓们,对于这种文房四宝之一之称的纸张,开始有了新的理解。

随着洛阳、长安等大唐特大型城市中的老百姓使用一枚贞观通宝就能够买到一两卫生纸的那一天起。

卫生纸,以狂飙突进的速度,成为了上至大唐天子,下至普通老百姓们最喜欢用的一种卫生清洁纸制品。

这玩意十分轻便,易于携带,重要的是质地柔软,而且吸水性强,并且还有一定的韧性。

不用饭后擦嘴,还是上茅房揩腚,都是您最优的选择,用完就扔,没有半点的心理负担。

过去那些家庭条件一般,说好也好不到哪,说差吧,又比那些用石头板砖揩腚的贫苦大众强的百姓之家。

出门在外,想要大解,又不乐意自己的嫩菊承受石头、板砖、树叶又或者是麻绳等粗糙之物的磨砺。

必然会揣着一张专用于揩腚的布或者丝绸,用完之后怎么办?呵呵,当然是拿着,拿去好好的清洗完之后,晾干,再贴心地收入怀中,等待下一回再使。

但是,万一天有不测风云,出门在外,反复疯狂蹿稀,这就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总之,擦完,放身上,一般而言,谁都不太乐意。万一有些粗心大意的人,吃完了饭,掏错了兜拿错了布咋办?

但是,有了程氏纸业集团所生产的那卫生纸之后,物美价廉,用完就扔,丝毫不会因为浪费而感到心痛。

从根本上就杜绝了需要讲究容错率的可能性。

另外,自打这种卫生纸现世之后,大唐各地的造纸作坊都顿时眼前一亮,从中发现了商机。

毕竟相比起制作读书人用的书写用纸而言,这种卫生纸的造价相当低廉,对于原料也不太讲究。

导致大唐各地也都纷纷涌现出了卫生纸,不过说来说去,还是程家纸业经过了反复的试验和测试之后搞出来的卫生纸更受欢迎。

哪怕是那些跟老程家互为仇寇的文官们,也都是一边骂骂咧咧地吐槽着程家人,一面又用程氏纸业的卫生纸抹嘴。

……

孔颖达终于步出了茅房,表情甚是郁结地站在了茅房外面,仰头看天。

年纪大了,冬天随着气候的越来越冷,空气也越来越干燥,冬天里边,又没有多少新鲜的瓜果蔬菜。

导致孔颖达每当到了这个时候,就感觉到自己的便秘有加重的迹象。

不过好在,还属于自己可以承受的范围,反正打死自己,也是绝对不可能让程三郎上门来给自己治这种暗疾。

想一想吧,但凡是被程三郎这只恶名远扬的妖蛾子治过下三路暗疾的重臣。

都会在不久之后,就出现似是而非的流言,在市井里巷间广为传播。

想想柴绍柴大将军,想想长孙吏部,想想昔日的魏王殿下……

每一位被程三郎治过下三路的达官勋贵,一提起那小子,都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

他虽然治好了你的暗痴,但是留给你的心灵创作,一辈子都难以弥补。

重要的是这些流言还分等级,关于柴绍大将军的,都是一些含糊其词的。

而关于长孙吏部的,则要描绘得清晰真实不少。

至于那位将程三郎往死里得罪的李泰,如今的东莱郡王治疗暗疾的过程,啧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