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1621章

作者:晴了

这绝对是意外之喜,且不论成功与否,可这好歹代表了陛下给予大唐程氏大学一个特权。

这可是在封建帝国主义时代,谁不乐意拥有特权?

更何况,程处弼很清楚,程氏大学的各大专业,都属于是实用派,学的都是利国利民的本事。

他们若是能够进入官场,只说凭借他们在程氏大学里边所汲取的那些知识。

活学活用到工作当中,绝对会对于大唐的许多实务性质的部门,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

陛下乐意给程氏大学特权,自己又不是二逼,凭啥不要?难道还要一副深沉的表情蹦出来装坐怀不乱的柳大官人?

程处弼眉开眼笑地站了出来,代表着大唐程氏大学这座私人学府,向大唐皇帝陛下致以崇高的敬意,并表达学府对陛下的感激之情。

李世民抚着长须,看着这一张张年轻而又激动的面容,眼角的余光打量着那些若有所思的,欲言又止的臣工,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浅笑。

此刻,作为吏部尚书的长孙无忌,看到了不少频频投来的眼神,只不过,这位老谋深算的赵国公却垂眉闭眼犹如入定老僧一般纹丝不动。

吏部是干什么的,吏部自然就是斯文人入官场最最重要的门坎。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算你行,也不行。

这,就是大唐吏部选官的权利,长孙无忌为了避嫌,婉辞了相位之后,却一直牢牢地掌握着大唐的吏部。

而吏部又恰巧控制着天下官吏的选拔、晋升。

天下大部份官员,想要更上一层楼,都得通过吏部,至于科举成功的那些读书人,想要成为真正的官员,同样也需要经过吏部甄选。

现在,陛下因为大唐马种改良这种原本需要数代人,需要耗无数人力和物力的举国大政。

在程三郎的骚操作之下,眼看着变成了有生之年系列,心怀大畅之下,给出了这样的承诺。

对于在场的一干文武而言,既有些出乎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程三郎这小子太年轻了,年纪轻轻,就已经是东阿县侯,太孙太保,再往上拱拱。

那就很有可能以二十余岁的年纪,成为了大唐显贵重臣,位列朝堂前列。

可以说,除了大唐开国之初的战争年代之外,自贞观以来,晋升速度最快的官员,就是程三郎。

而且他还都是凭借着实打实的功勋获得的晋升,并且还是在许多功勋受到朝臣的压制下,都已经成为了县侯。

所以,陛下这一回玩了一个俏皮的小花招,让程三郎官加官太常寺卿,而非是改任。

这代表什么,代表程三郎仍旧主持着大唐新都洛阳的工作,而且又还能借着负责太常寺太医署的工作名义,到那太医署里边去安心的休闲娱乐。

第2466章 如果能发个朋友圈@太上皇帝陛下

虽然后面那句,纯属长孙无忌自己的猜测,但是,据他所知。

程三郎这小子在那太医署里边蹲着的时候,正经事的确没少干,但不正经后也真干了不少。

导致太医署上上下下一干官员,闲暇之时都会三五成群的凑一块打打竹牌,简直已经成为了大唐医学界的通病。

总而言之,两项任职,皆属于是实职,足可见陛下对程三郎那小子的看重程度。

另外,给他的妻子,陛下的爱女丰厚的赏赐,给予那程氏大学一个出乎满朝文武预料之外的选官入仕的特权。

这一切,都代表着陛下缜密的考量,这个时候站出来反对,呵呵……

长孙无忌不觉得自己脑子有问题,自然也不会去搭理那一双双充满鼓励和怂恿的眼神。

此时,一位工部侍郎抚着长须,朝着身边的诸位同僚小声地嘀咕道。

“诸位,你们不觉得今日的所有封赏都有些奇怪吗?”

“往常陛下赏赐,皆是以黄铜赐之,而今日的赏赐,却都是以金、银为赏。”

“咦,还真是这个道理。”

一干臣工正在窃窃私语之时,那边的房玄龄也忍不住凑到了李世民跟前一阵低语。

而他的心中疑惑,正与臣工们的疑虑有着很大的干系。

看着跟前这位充满求知欲的宰相房玄龄,李世民忍不住又把目光落在了程三郎的身上。

磨了磨牙,很快就恢复了从容,让房玄龄都差点以为是自己眼花了。

然后就看到跟前的陛下朝着身边的赵昆勾了勾手指头,然后赵昆快步上前,恭敬地献上了一个钱袋子。

……

然后,李世民就从这个钱袋子里边,取出了一枚金光灿灿的方孔制钱,高举着,让所有人都看到,朗声言道。

“朕还险些忘记了告诉诸位臣工,此番所赏赐之金银,皆乃是上皇陛下授意所铸之武德通宝。”

“朕前几日前往万国园行宫探望父皇,得见此等造型精美绝伦的金银制钱,甚是喜爱……”

李世民一面描述着美好的父子亲情,一面讲述着这些金银制钱的来历。

总之,太上皇为了祝福大唐迁都于洛阳,欣慰之余,决定拿出一笔金银。

交予汉唐商行铸造币工坊铸成了制钱,准备用来作为对晚辈的赏赐所用。

而大唐皇帝陛下,对于这些造型精美的金银制钱十分喜爱,在陛下的多番恳求之下。

太上皇陛下恩准了大唐天子,照此规则仿制,用以作为赏赐之用。

很快,赵昆在李世民的眼神授意之下,老老实实地拿着那个沉颠颠的钱袋子,从里边取出一枚金,一枚银两种方孔制钱,递给那些文武臣工欣赏。

一干满脸惊讶的文武臣工,都接过了那两枚金银色泽的武德通宝。

看着手中的武德通宝,李恪眼珠子鼓得如同那快要渴死在沙滩上的鲶鱼。

“处弼兄,处弼兄,你居然,你居然办大事也不跟小弟知会一声,你简直……”

“……关我屁事,你又不是不清楚你爷爷是什么脾气,他可是逼着为兄我发誓,不得泄露一丝一毫。”

“就是担心在制币出来之前,万一泄露了消息,容易出纰漏。”

听到了处弼兄这番话,李恪只能悻悻地仰天长叹。

“想不到,爷爷居然相信你这个孙女婿多过相信我这个亲孙子。”

看着跟前这位一脸因为没有蹭上功劳而后悔莫及的皇族交际花,程处弼咧嘴一乐。

“那天我让你跟我一块去见你爷爷,结果你小子说自己肚子有些不舒服想要好好休息,这怪得谁来?”

“肚子不舒服?就那一次……”李恪一拍脑袋,顿时反应了过来。

自己头两天正好在那北市旁的思恭坊里,结识了一位眉目如画,很懂得撩动人心的小姐姐。

正跟对方蜜里调油的时候,结果处弼兄居然要拖自己去万国园行宫,李恪自然不乐意。

就编了个借口说是头天干锅竹鼠吃多了肚子难受,婉拒了处弼兄。与那位美丽动人的小姐姐进行了一场深入浅出的美好的灵魂交流。

结果,居然因为这个,完美地错过了一次蹭功劳的机会。

李恪突然之间默不作声,让程处弼满脸狐疑起来,打量着这小子,总觉得李恪的表情很复杂,但眼神很淫荡。

“我说贤弟,你这是什么眼神?”

“唉……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古人诚不欺我也……”

看到这货神神叨叨的样子,程处弼白眼一番,懒得再搭理这货,仔细地观察起手中的宝贝。

手中这两枚武德通宝,金质的与银质的武德通宝,不论是重量,还是样式,都几乎一模一样。

由于密度的不同,金质的要略显得纤薄一些,银质的更显厚重一点。

程处弼自然是早就见过了样品的,不过此刻看到了那些文武重臣那一张张惊讶而又在惊叹的脸庞不禁心中暗暗得意。

恨不得找台手机,把这帮子文武重臣的表情给拍下来。

然后转发个朋友圈@一下不讲武德,又爱慕虚荣,见不得亲儿子以年号制币的太上皇陛下。

相信他看到了这样的场面之后,肯定会内心份外的舒爽,很是得瑟地给自己点个赞。

顺便很矜持地评论一句:贤孙婿你很有孝心,不枉老夫向来厚待于你,回头来寻老夫,必有重赏。

当然这样的便宜话,程三郎是不会相信的。

毕竟太上皇喜欢占晚辈便宜,又喜欢吃拿卡要,办起正经事又爱不讲武德的前科太严重。

李世民也看到了那些文武重臣啧啧称奇地祥端着手中的那些方孔制钱,两眼放光,频频指指点点的样子。

看得出来,这些臣工们似乎也很喜欢这样的贵金属制钱。

这让李世民忍不住心中一梗,斜起眼角看向了那边正在跟李恪小声嘀嘀咕咕的程三郎。

这小子,暗戳戳地跟自家亲爹,居然搞出了这么件事情来,李世民犹记得自己当时看到这金银制钱之时。

亲爹那脸上怎么也掩饰不住的洋洋得意,就让李世民心中梗得厉害。

亲爹的年号所制的制钱,不是金就是银,自己呢?居然连开元通宝都不如,十个贞观通宝才当一个开元通宝。

第2467章 天子的亲爹,赏赐晚辈总不能格局太小吧?

一想到这个,英明神武的大唐天子就觉得四十二码的大脚在发痒,痒得厉害。

恨不得踹程三郎这个一点也不知道孝顺老丈人的女婿几大脚来止痒。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亲爹的理由十分的强大,作为太上皇,平日里也没什么爱好。

但是他是一位十分慈祥的长辈,很希望亲眼看到自己的儿孙们都能够开开心心的。

为了让儿孙们能够开开心心,作为长辈,自然要给出一些礼物。

但是,什么样的礼物才能够让晚辈们能够开开心心,眉开眼笑地朝着长辈致以诚挚的谢意?

于是乎,他老人家在听闻了程三郎为大唐铸新币贞观通宝之后,就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他便寻来了程三郎这位很有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年轻人。

在他们二人的亲密无间合作之下,大唐武德通宝,以金、银两种材质终于面世。

为什么要以金、银两种才质,亲爹李渊给出来的理由绝对是十分的强大。

作为富有四海的大唐开国之君,当今天子的亲爹,赏赐晚辈总不能格局太小吧?

撒一把铜钱出去,一票晚辈哪怕是强颜欢笑,怕是内心里边也肯定不乐意。

所以,要搞自然就要搞真金白银,反正老夫是那汉唐商行的大股东,动用的都是自己的私房钱。

铸造出来的这些好宝贝,拿来赏赐晚辈们,想来亲儿子不会不答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