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1616章

作者:晴了

毕竟有这两位在,老丈人再咋的,也不可能过份。

就在程三郎心中揣揣不安的当口,李世民终于捋好了思路。

“虽说同安长公主是长辈,但贤婿你并没有做错,朕自然不会因私而废公,责罚于你。”

“不论是河东柳氏,还是那太原王氏,以及同安大长公主府的恶奴之事,贤婿你切切要秉公处置。”

“万万不可留下什么把柄,若是因为此事处置不公,而受弹劾的话……”

程处弼一脸正气凛然地朝着李世民恭敬一礼答道。

“丈人放心,小婿定然不会徇私枉法。”

“唔……还有,此事若是能不传扬,那是最好不过,尽量低调处置为上。

毕竟,同安大长公主是老夫的姑母,事涉天家颜面……”

“小婿明白,小婿回官衙之后,定会叮嘱洛阳官衙上下,让他们务必不要多嘴。”

看到程三郎如此痛快地向自己作出了保证,李世民心中暗松了口气,抚着长须一笑。

“贤婿不论是面对那些世家大族,还是皇亲国戚,都能够谨守持正,没有辜负老夫的一片重托。”

“特赐你金五百斤,绸缎千匹……”

程处弼不禁面露喜色,赶紧朝着这位出手颇为大方的老丈人恭敬一礼谢恩。

哪怕是程三郎不缺钱,也不喜欢钱,可并不代表他不需要钱,毕竟现如今他可是家大业大,都有了小奶娃要养。

更何况,汉唐商行已然扩张到了大唐周边诸国,想要在大唐周边诸国站稳脚跟,最主要的还是要打通诸国关节。

前期不论是贿赂官员甚至是城主,或者是国主,以获得当地重要官员的保护。

这些都是大笔大笔的投入,不过程处弼却很清楚,能花钱解决的事,那就不是事。

只要汉唐商行能够在海外站稳脚跟,呵呵……光是那数之不尽的织物。

就不知道能够换来多少的矿物、香料,以及各种物资。

看到程三郎眉开眼笑,而亲儿子李恪满脸羡慕妒忌恨地瞪着这家伙。

李世民差点就乐了,但问题并非是自己故意厚此薄彼,而是因为自家三郎在这些事情上面,着实出力不多。

所以,李世民只给了亲儿子金百斤,绸缎两百匹的赏赐,论说起来也不少了。

不过想到这两个小子经常互插刀子,相互揭短,唔……罢,就继续让他们保证这样的竞争心理,自己这位做长辈的也才好拿捏这两个穿一条裤子的妖蛾子。

……

被堵在了万国园行宫外面的同安大长公主坐在马车之中,内心份外的郁闷。

要知道,之前亲哥李渊可是吩咐过的,自己若是要前往万国园行宫,可径直入内。

可是就在方才,自己赶到了万国园行宫宫门口处,就被守备在此的宫卫给拦阻住。

说是太上皇陛下有命,不管是谁想要入行宫,都需要禀报,得到了太上皇陛下许可,才能进入。

这可把同安大长公主给气的脸都绿了,若不是之前,自己已经因为惹恼了陛下,被拒于皇宫之外。

怕是这会子,这位向来行事嚣张跋扈的同安公主会亲自下次赏这些宫卫几个耳光,径直强闯。

可现在,她不是不敢,而是不能,毕竟自己是来向兄长求助的,而不是来拿兄长当出气筒的。

坐在马车里边,想着那位侄儿皇帝的那番言语,还有他闺女晋阳那个黄毛丫头的冷嘲热讽。

同安大长公主就觉得心里边堵得慌,怎么也没有想到,程三郎那个混帐小子,如此羞辱自己这位皇家长辈。

结果到头来,侄儿还有侄孙女全都站到那混帐小子那边去。

陛下已经传了口谕,自己现如今唯一的依靠,就是那位嫡亲兄长李渊。

只要他愿意站出来为自己说和,相信陛下再怎么的,也不会拂了父亲的意愿。

就在同安大长公主呆在马车里边,患得患失的当口,在心腹女官的提醒之下,同安大长公主回过了神来。

看到了来者正是兄长身边的心腹大太监忠宝,而且来的还不止忠宝公公,身后还跟着满载东西的数辆大车。

过往向来对兄长身边这位奴才爱搭不理的同安大长公主,此刻也不得不勉强露出了个和蔼而又不失矜持的笑容。

“忠宝,本宫可以进去了吗?”

脸上没有什么表情的忠定公公并没有回答同安大长公主的询问,而是恭敬地朝着同安大长公主一礼。

“参见同安大长公主,太上皇有言,陛下乃大唐之主。天子之谕令,无人可改之,便是太上皇亦不可。”

“另外,太上皇担忧大长公主归并州,路途遥远,恐大长公主旅途煎熬。

特赐上等药材一车,金千斤,绸缎五百匹……”

同安大长公主脸上的笑容渐渐地凝固,看着跟前那没有什么表情复述兄长之言的忠宝公公。

身子一歪,若不是身边的心腹女官搀扶及时,怕是能直接摔到地上去。

同安大长公主陡然用力挣开了那搀扶自己的心腹女宫,声嘶力竭地嘶吼起来。

“这不可能,兄长不会如此待我,他跟我乃一母同胞的嫡亲兄长,他不可能说这样的话。”

“让开,本宫要亲自去见我兄长。”

看着这位声嘶力竭,状若疯魔一般的大长公主,忠宝公公眉头大皱,抬起手摆了摆。

一干被这位突然开始撒泼的大长公主给吓一跳的宫卫等人都甚是识趣地退到了一旁。

忠宝公公缓步靠近了这位气势汹汹的大长公主,低声言道。

“还请大长公主矜持,莫要再继续无理取闹,若是此间行径,传到了陛下的耳中……”

“你!”

第2459章 又是太原王氏出身,当可为晋王良配

李渊听到了脚步声传来,一扭头,就看到了忠宝公公步入了殿中。

“如何了?”

“大长公主谢过陛下之赏赐,已然离开了。”

“谢?呵呵,我那位妹妹的性子,我焉能不知晓,没骂老夫,就已经很不错喽。”

说到了这,李渊不禁长叹了一声。“她就是被朕给宠坏了,二郎让她回并州,也算是做了件好事。”

“她若是留在洛阳,真不知道会生出多少事端来。”

“陛下所言甚是,对了陛下,这是大长公主托奴婢送给陛下的书信。”

李渊接到了手中摊开扫了两眼,缓缓地闭上了双眼,思量了许久,这才轻叹了一口气。

“那王娇儿,朕也瞧过,颇为知礼,又是太原王氏出身,当可为晋王良配。”

“这一点,毋庸置疑,忠宝,你去公主府再走上一趟,告诉大长公主。

朕会亲自督促二人之婚事,让他们结成秦晋之好。

另外从行宫特别订制的四轮马车之中,挑出一辆,送给我那妹妹,祝她一路平安顺遂……”

“奴婢明白,奴婢这就去办。”忠宝公公看着跟前一脸无奈之色的太上皇,恭敬地一礼答道。

……

就在当日,洛阳官衙门里边擂了差不多半个时辰战鼓扰民之事,业已经在洛阳城内传扬了开来。

另外就是事情发生之时,那位同安大长公主殿下正好前往洛阳官衙,结果就在那里听了半个时辰的战鼓声。

具体是什么原因,那些洛阳官衙的一干官吏都守口如瓶。

让所有人都摸不着头脑,不过也有好事者打听到了,程三郎跟公主府的家奴发生了冲突。

导致那位护短严重的同安大长公主前往洛阳官衙去寻程三郎算帐。

至于为何没有闹出什么大事,说不定就跟那半个时辰的战鼓声有相当大的关系。

另外就是,之前程三郎因为河东柳氏与太原王氏家奴犯事,他亦将那两个世家大族的家奴也都全给抓进了洛阳官衙。

再有就是,同安大长公主前往洛阳官衙,虽然没有闹事成功。

但是很快,这位才刚刚搬入了洛阳的同安大长公主府邸的长公主殿下,又开始收拾行装。

据说是不适应这洛阳的气候,决定还是回并州颐养天年。这个消息悄然传开来之后。

再让令那些位高权重的达官勋贵,世家大族心中生悸。

莫说是一位县令,哪怕是一位州刺史,怕是也不敢在如此之短的时间之内,得罪那么多人。

重要的是,得罪了那么多人之后,居然没有受到什么报复。

而且据说,因为程三郎的秉公执法,又得到了陛下的赏赐。

再加上那位与太上皇一母同胞的大长公主跟程三郎硬碰硬后,居然自己主动怂回了并州。

这到底能证明什么,所有人都反应了过来。

这下子,让那些纷纷迁居大唐新都洛阳的世家勋贵,都对自家的后辈们严叮厉嘱。

莫要在这洛阳城内搞七搞八,惹事生非,倘若被程三郎给逮着,呵呵,你们这些倒霉鬼就自求多福吧。

……

太原王氏的车驾刚刚在那同安大长公主府跟前停下,昔日上下马车都很讲究风度姿仪的王小娘子。

今日甚至都顾不上等侍女到跟前来搀扶自己,直接撩起裙摆径直朝着同长大长公主府内疾步而去。

而此刻,那些正在搬着细软辎重的公主府上下,看到了这位王小娘子,都赶紧向这位行礼。

王小娘子问清了同安大长公主所在之后,径直朝着府中疾步而去。

此刻,同安大长公主正表情呆滞地坐在厅中,心腹女官一脸担忧地侍立于一旁。

有心想要劝慰,可是一想到方才因为有人在搬运细软之时。

因为绳索没有绑紧,箱子砸落在台阶上,惊扰了同安大长公主。

暴怒的同安大长公主直接让管事将那两个家奴抽了二十鞭子,那两个倒霉鬼这才被拖下去。

心腹女官实在是让人胆寒若栗,就连呼吸都不敢喘大气,生怕再惹到这位脾气越来越暴躁的大长公主。

同安大长公主目光呆呆地看着前方,自己来到了洛阳,入住这座侄儿皇帝赐下的府邸,都才不过月余。